请欣赏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1
人生在世不能不得病,得了病在一般情况下是进医院求医生治疗的,这是常理,也是求生的唯一路途。有病谁不求医呢?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认识到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呢,人们对防病保健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健康的人很少珍惜健康,没有健康的人向往健康,失去了健康的人备感健康的宝贵。
俗话说:“未病先防胜似求医讨药方。”未病先防,首要的一点是摆正求医治病与求自己防病的位置,只重视求医治病,不重视求己防病,等于给疾病开了一个入侵的方便门,等病已成疾,求医也为时已晚。所以,健康的人更要重视未病先防,要求自己加强运动锻炼,强身健身,身体免疫力增强了,自然就少得病,不得病了。
最近经朋友推荐看了中里巴人写的《求医不如求己》一书,在中医越来越被人忽视时,这本书唤醒了国人对中医的关注度,实属难得。这本书以中医为基础,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常见病,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本书的确教给了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健康,正如书名所说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以少求助医生,多求助自己,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能更好地实现我们自己的生命价值。
文中涉及到中医的基础理论、经络、按摩等知识,在作者的生动讲解中,很容易看得懂。在这里我只想介绍给朋友们我尝试的对我自己特别灵验的小方法。即中里巴人老师介绍的推腹法和敲带脉,我本人长期以来消化不太好,胃胀、大便干燥。看了书以后我就在饭后一段时间做推腹法,在睡前平躺在床上轻轻的敲带脉,我做的应该没有他书中要求的那么多次,但是第二天早上感觉非常明显。到今天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每天不经意的做按摩,效果非常突出,每天都要有二、三次大便,感觉身体轻松了。
个人认为,不仅是从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还是从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自我掌控健康的帮助,《求医不如求己》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求医不如求自己,何愁架上药生尘。”让我们人人从我做起,防病强身,益寿延年,欢乐幸福。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2
在管理工作中,同一管理体系中不同管理者的价值冲突,以及管理理念的不同,就如同中医和西医一样,有相同之处。很像是中国画与油画,清茶与咖啡,佛教与天主教一样,没有高下,没有对与错。但是非要两者融合在一起却也很难,就像清茶与咖啡混在一起是不行的.。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或说互补)的战友关系,而无法达到或者说不应该达到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的夫妻关系!
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也是一样,这与职位和能力无关。强势的领导更像是西医,治标不治本。可能有好的业绩,但不一定有真正的好的团队(尤其是管理团队),人性化的领导却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呈现良好的绩效,尤其是在营销队伍的管理上更是不被提倡。因此,应该是找到互补点,优势结合,不一定是一片祥和气氛,其乐融融,但是可以做到和谐发展共建,互补优势,打造更有效率的管理团队!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3
这是一本健康手册,挺实用的。这不最近胃痛,它就用上了,有同感的可以好好看下去啦!
爱吃,能吃,还能消化,这是有“口福”,是身体健康的指证;有的人,能吃,但不能消化,长一身肥肉肉;有的人,勉强吃点,就胃痛,不舒服,怕酸,怕辣怕硬。胃一有病,整个身体虚弱,心情好不起来,“胃不和则寝难安”。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是长寿第一要穴,常刺激可降血糖,治疗胃下垂,肌肉萎缩通风等,统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疾病,配合中脘和脾经的公孙穴,可迅速缓解胃痛。刺激胃经的丰隆穴,可以消痰,让喉咙立马清爽。
慢性胃病,可以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效果更加显著。足三里穴是消气穴,消肠胃的三浊,消化不好,胃胀,胃痛,三高等,要常常按揉此穴。为什么呢?因为胃经是人体的第二能量来源,有以下几大要点:一,足三里是强壮穴,能增强体质,对一切疾病都有效。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三,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疗效往往更加显著。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后天获得营养的主干道。它上行头面,下行膝足,激活这条能量线,能让我们时时保持充足旺盛,精力无穷。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4
最近在看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这套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深奥的.中医知识讲的有声有色,即使,不懂中医得人也能看懂。其中有很多简便易学的养生方法,很容易掌握,让我毛色顿开,心情豁然开朗!
人们常说:四十岁前人找病,四十岁后病找人。这话确有道理。四十岁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总感到疲乏无力,头发脱落、关节肌肉经常酸痛,每天工作下来很累,力不从心啊!方才意识到养生的问题。和朋友、客人谈起这本书,他们说几年前就看过了。呵呵,看来这真是一套很受百姓欢迎的好书呢。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5
近期看了中里巴人着的《求医不如求己》很有意思,他讲的是中医,黄帝内经,深不可测的内容讲解的浅显直白,易理解,易操作……
文章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总有人争论中医是哲学还是科学,其实无论是哲学、科学、医学,都不过是生活的工具而已,不要反过来把生活投入到它们的套子中去,反而成了‘生活是为了哲学和科学’。科学是人类的奴仆,而不是统治我们的主人。某些时候,这些学科门类更像装载不同能量的容器,有的方,有的园,有的可方可园,有的可大可小,有的是钢铁制造的精密容器,有的是橡胶做成的伸缩气囊。不要企图要用小的容器来装在大的,也不要企图用方的容器来装载圆的,我们发明这些工具不是为了互相装载的,也不是为了互相替代的,而是用来方便的,用来顺手的。吃饭可用饭勺、可用筷子、叉子;喝汤用勺,吃面用筷,方便而已,哪有优劣呢?人们发明的东西,不论是哲学还是科学,不过是想让我们的生活更自由、更宽阔,而不是让我们的思想更拘束、更狭隘。
寒蝉不可能为了冬天叫早,麻雀不可能为大雁引路,别和小河的鱼论大海的事,装在套子里的人随时都想用套子套人。再宏伟的殿堂也供人来居住的,您去膜拜它,它就盛气凌人,您若端坐大堂上,它不过是您家的客厅、厨房。
我们总是怀着卑微的心走进华丽的艺术殿堂,其实,那些艺术品哪个不是在等待我们去鉴赏品评呢?否则他们让我们看到又有什么意义呢?
感觉像金庸小说的.大侠,将高深的功夫信手拈来,一花一草皆具杀伤力。剑气无形,看似无招胜有招,各门各派融会贯通。佩服不已。近日因跑步中不知何故,突然腿痛。翌日,膝盖肿痛难行,于是开始求医之路,西医拍片,检查膝盖,没有什么问题,有些积液,慢慢吸收,开了些药;中医推拿按摩,筋拉伤。最后告知软组织受伤没法检测,没有更好的方法,热敷、慢养。就是忙了半天你仍然不知原因,最后自己想,听人讲,吃了些活血通络之药,采取一些方法,渐渐好了。有时候感觉身体有点点的不适,但要说清楚却很难,常常被忽略。当有痛感的时候,判断不出原因。当很容易判断的时候已经是晚期,没有可以治疗的手段。”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可以当做美好的愿望。生病的时候更像盲人摸象,所以希望多些这样的书可以让我们多些了解,因了解不致产生更多畏惧,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病。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6
各位博友们好,最近我看了本书,叫《求医不如求己》,和各位分享分享心得吧!
这本书是舅舅舅妈送给姥姥姥爷的,但那天我翻了一下,就被内容吸引住了。这几天我患上了感冒,看书上说按涌泉穴可以治感冒,我就试着揉了揉,哪知真有用!我的感冒一天就好了!于是我就推荐给姥姥看,姥姥照上面的跪膝法试了试,膝盖也不疼了!
中医是中国劳动人民五千多年的精粹,大家赶快买一本和我一起看吧,我以后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小疗法的!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7
这是一本健康手册,挺实用的。这不最近胃痛,它就用上了,有同感的可以好好看下去啦!爱吃,能吃,还能消化,这是有“口福”,是身体健康的指证;有的人,能吃,但不能消化,长一身肥肉肉;有的人,勉强吃点,就胃痛,不舒服,怕酸,怕辣怕硬。胃一有病,整个身体虚弱,心情好不起来,“胃不和则寝难安”。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是长寿第一要穴,常刺激可降血糖,治疗胃下垂,肌肉萎缩通风等,统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疾病,配合中脘和脾经的`公孙穴,可迅速缓解胃痛。刺激胃经的丰隆穴,可以消痰,让喉咙立马清爽。
慢性胃病,可以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效果更加显著。足三里穴是消气穴,消肠胃的三浊,消化不好,胃胀,胃痛,三高等,要常常按揉此穴。为什么呢?因为胃经是人体的第二能量来源,有以下几大要点:
一,足三里是强壮穴,能增强体质,对一切疾病都有效。
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
三,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疗效往往更加显著。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后天获得营养的主干道。它上行头面,下行膝足,激活这条能量线,能让我们时时保持充足旺盛,精力无穷。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8
今天难得有时间坐下来,终于可以静静拜读中里老师的书——《求医不如求己》,前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把此书看完,今天终于得愿,细品此书。看后感触颇多。
现在的人由于社会的进步,人类之间的各种竞争,加上工作压力过大,身体常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可是去医院有查不出什么患有什么疾病,其实这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调整和进行身体疏导,疾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你的身体里蔓延。那么当我们出现身体不适而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中里老师对中医经络的介绍和操作方法进行自我救治。
就拿一个比较小的话题——黑眼圈来说吧。教师也是人,也是一名凡夫俗子,也会关注自己的健康与美丽。当我们面对镜子的时候也想看到一张白质细嫩,没有黑眼圈没有眼袋的脸,可是岁月蹉跎,曾何几时眼睛周围已出现了细细的皱纹,眼圈也不知何时开始变得有些发黑。这恼人的黑眼圈和眼袋是怎么出现的?它的出现仅仅代表着我们已经无法阻挡的开始衰老吗?能消除他吗?看了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得出书上的话是值得相信的。大家都知道黑眼圈是熬夜的必然产物,其机理是什么呢?用中医经络学理论来说,是肝血被过多地消耗,导致胆经的虚弱,眼睛周围的供血主要依靠胆经来供应。睡觉时血归于肝,正是养肝生血的最好时机。夜里肝血主要是用来消化解毒,既解有形之血毒,也舒无形之气郁。如果夜里不休息,强将肝血调用到娱乐上或工作上,解肝毒之力就会减弱,血液就会变得很脏,而且制造新鲜气血的能力降低,不但眼睛会由于供血减少而酸涩,眼周围也会由于胆经供血量不够且血液不够新鲜而显得晦暗,于是就出现了黑眼圈。我们根据它的成因想要消除黑眼圈,除了早睡以外,还可以通过经常按揉四白,攒竹穴,睛明穴(这些穴位就是我们学生在做的眼保健操的穴位),只要达到养肝利胆之效就可以。但是书中总结的那最为精辟——如果我们凡事能心胸舒畅,轻志达调,自会百脉皆通,气血充足,那五十岁的年龄二十岁的脸自不是神话。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上就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每天每条经的气血都流向此处,这里就像一个洼地,阴经的气血注于目内,阳经的气血流于目围。脾虚则水湿不运,胃经之湿浊则上行于眼下四白穴,肾虚则水道不通,膀胱经之湿浊则由攒竹穴睛明穴旁注于眼上。
现在我每天在睡觉前都会有意识的按揉这些穴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果然见到些效果,原本十分明显的黑眼圈真的淡了不少。今天借读书交流之际向大家说这些,是要我们老师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与美丽。其实这也是一种学问,一种技能。如果我们能精通此道,必会调养自我的情术,以一种严而宽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生,让我们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工作、生活两不误的人生道路上。
最后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容颜美丽!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9
人生在世不能不得病,得了病在一般情况下是进医院求医生治疗的,这是常理,也是求生的唯一路途。有病谁不求医呢?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认识到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呢,人们对防病保健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健康的人很少珍惜健康,没有健康的人向往健康,失去了健康的人备感健康的宝贵。
俗话说:“未病先防胜似求医讨药方。”未病先防,首要的一点是摆正求医治病与求自己防病的位置,只重视求医治病,不重视求己防病,等于给疾病开了一个入侵的方便门,等病已成疾,求医也为时已晚。所以,健康的人更要重视未病先防,要求自己加强运动锻炼,强身健身,身体免疫力增强了,自然就少得病,不得病了。
最近经朋友推荐看了中里巴人写的《求医不如求己》一书,在中医越来越被人忽视时,这本书唤醒了国人对中医的关注度,实属难得。这本书以中医为基础,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常见病,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本书的确教给了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健康,正如书名所说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以少求助医生,多求助自己,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能更好地实现我们自己的生命价值。
文中涉及到中医的基础理论、经络、按摩等知识,在作者的生动讲解中,很容易看得懂。在这里我只想介绍给朋友们我尝试的对我自己特别灵验的小方法。即中里巴人老师介绍的推腹法和敲带脉,我本人长期以来消化不太好,胃胀、大便干燥。看了书以后我就在饭后一段时间做推腹法,在睡前平躺在床上轻轻的敲带脉,我做的应该没有他书中要求的那么多次,但是第二天早上感觉非常明显。到今天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每天不经意的做按摩,效果非常突出,每天都要有二、三次大便,感觉身体轻松了。
个人认为,不仅是从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还是从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自我掌控健康的帮助,《求医不如求己》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求医不如求自己,何愁架上药生尘。”让我们人人从我做起,防病强身,益寿延年,欢乐幸福。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10
近日买了一些书,交替着看,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求医不如求己,我看书的兴致很少能高过电视剧,这一本确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起因当然是脸上的青春痘,去年底痘痘来了一次大爆发,我曾在心理无奈地想,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好坏面么,长痘痘能有什么好的一面的?!可是居然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让我开始学习调养身体。
话说去年请了2次假,到深圳最好的中医院找网评最好的医生看了2次,每次开一星期药,加上一些西药共花了700多,医生说一个月一疗程,我这个情况得两三个疗程,钱就不说了,每个星期都要请假,关键是吃那么多西药,喝那么多中药,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到了喝进去就反胃想吐的地步。
就我现在学的一些皮毛中的皮毛,都觉得那医生给我开的药太马虎草率了,没有结合我身体实际情况开药,以致后来反胃想吐,都是药物与身体的不适应性造成的副作用。都说深圳的中医收费贵又没水平,很多香港人都去广州看病,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可是她有一句话影响了我,她说我是湿热体质,虽然这个话在现在看来相当的片面。
她说我是湿热体质,我才去网上关注食疗,养生,到后来买了一本求医不如求己。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11
近日买了一些书,交替着看,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求医不如求己,我看书的兴致很少能高过电视剧,这一本确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起因当然是脸上的青春痘,去年底痘痘来了一次大爆发,我曾在心理无奈地想,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好坏面么,长痘痘能有什么好的一面的?!可是居然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让我开始学习调养身体。
话说去年请了2次假,到深圳最好的中医院找网评最好的医生看了2次,每次开一星期药,加上一些西药共花了700多,医生说一个月一疗程,我这个情况得两三个疗程,钱就不说了,每个星期都要请假,关键是吃那么多西药,喝那么多中药,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到了喝进去就反胃想吐的地步。
就我现在学的一些皮毛中的皮毛,都觉得那医生给我开的药太马虎草率了,没有结合我身体实际情况开药,以致后来反胃想吐,都是药物与身体的不适应性造成的副作用。都说深圳的中医收费贵又没水平,很多香港人都去广州看病,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可是她有一句话影响了我,她说我是湿热体质,虽然这个话在现在看来相当的片面。
她说我是湿热体质,我才去网上关注食疗,养生,到后来买了一本求医不如求己。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12
这是一本健康手册,挺实用的。这不最近胃痛,它就用上了,有同感的可以好好看下去啦!爱吃,能吃,还能消化,这是有“口福”,是身体健康的指证;有的人,能吃,但不能消化,长一身肥肉肉;有的人,勉强吃点,就胃痛,不舒服,怕酸,怕辣怕硬。胃一有病,整个身体虚弱,心情好不起来,“胃不和则寝难安”。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是长寿第一要穴,常刺激可降血糖,治疗胃下垂,肌肉萎缩通风等,统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疾病,配合中脘和脾经的公孙穴,可迅速缓解胃痛。刺激胃经的丰隆穴,可以消痰,让喉咙立马清爽。
慢性胃病,可以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效果更加显著。足三里穴是消气穴,消肠胃的.三浊,消化不好,胃胀,胃痛,三高等,要常常按揉此穴。为什么呢?因为胃经是人体的第二能量来源,有以下几大要点:
一,足三里是强壮穴,能增强体质,对一切疾病都有效。
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
三,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疗效往往更加显著。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后天获得营养的主干道。它上行头面,下行膝足,激活这条能量线,能让我们时时保持充足旺盛,精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