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笔构网

2025-04-26读后感

请欣赏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1

广阔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海水,想到这,就令人望而生畏,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却征服了海洋,并且自由的游行,就连最寒冷的极地也没有放在眼里。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因为我喜欢大海,我想了解大海,想要揭开那神秘的面纱。《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也让我初步了解了海洋。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于那充满危险和令人向往的海底大冒险。

在那年代人们对大海的认识实在太渺小许多船只失事引起人们高度兴趣因为轮船失事除了碰到暗礁或遇到风暴失事外,还有些船莫名其妙的失踪,竟没有一点踪迹。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入到了还怪,最后,遇到了“还怪”,其实那是一艘潜水艇,终于“亚伯拉军~林肯号”遇到了风暴,龙多娜教授被大浪卷入海中,还有两个也是这样,但其中一个人是为了救人才跳下船的。最终他们三人被那艘潜艇救起,这是一家私人潜水艇,船长是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十分神秘而且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天才,他远离陆地,常年在海水中。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

在鹦鹉螺号上,他们三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有许多景象他们都是为所未闻的,见所未见的。就连龙多娜先生也叹为观止。尼摩船长带他们环游了大洋航行大约两万里,有许多的危险。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冒险的书,书中记录了从林肯号的消失到海下狩猎,从托雷海侠、巴布从亚土著人、搁浅珊瑚墓地、到苏伊士运河通海、维戈摊、大西洋、大冰障、南极点、受困冰层、大战鱿鱼、海洋暖流风暴、复仇号战舰,以及那些被撞沉的战舰和他们的全体船员一起沉默的可怕场景········

最后,龙多娜先生尼德和康塞尔悄悄地离开了鹦鹉螺号,重新回到了陆地生活。人要成功,就必须冒险,而冒险就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2

海底两万里,正如它的书名所述,是一场在海底的伟大冒险。而读完全书,我更觉得这是一个传奇。 故事是围绕着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而发生的,讲的是主人公与两个同伴误入鹦鹉螺号,与尼摩艇长及其他船员共同在海底展开了近两万里的冒险的故事。

在故事的开头,主人公是抱着对海底海怪的怀疑和猜测开始出发的。整个寻找海怪的经历跌宕起伏,好似人们也跟随着他们一起在进行探险,感受着那狂风暴雨和未知的危险。当林肯号发生意外时,恶劣的天气和情况的恶化,更是让人们提心吊胆,忍不住为主人公和船上的船员们捏一把汗,而主人公一行掉入海中,更是让人惊叫,仿佛置身与海洋之中,随时都有淹没的危险。

到了,后来,剧情顿时有了巨大的转变——他们居然登上了鹦鹉螺号!还对于这个新的环境的描写,更能使人看出此地的奇特。后来,艇长终于出现他的出场极其不凡:从他对自己的介绍中,人们都可以看出他是个博学的人,而且十分有教养,然而,当他说出不准阿罗纳克斯先生一行返回陆地时,我瞬间感到了愤怒:他这一行为无疑于海盗,将他们软禁在这个隐匿于海中的铁皮方块上,使他们失去自由。但是,我又一想,从他的自我介绍中看来,他不是一个野蛮人,更不可能是一个坏人,他显得很正派。这就更强调了我心中的疑问,让我更加好奇这位艇长的身世以及他的性格。到了后来,小说无疑为他的身世之谜又打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光如此,在主人公与船长讨论时,它更是一部科学的百科全书,关于自然和科学,无所不谈。从他们的谈吐中,我们得以了解到艇长不光是有教养的绅士,而且还是一位工程师,那么他为什么他,要远离人烟,孤独地环绕着地球,时不时地报复人们呢? 而当他们开启了欢乐海洋的旅行后,小说更是变得五彩缤纷,变成了一部热热闹闹的海洋博物志。从海洋森林到珊瑚丛,从鲨鱼到海草,包罗万象,让我们得以一览海洋的风采,看到海洋的风光,更是让人爱上了这一趟旅行。而在作者描写这些风景时,也着重对人物进行了描写。

令我十分好奇的,是一处对艇长的描写:在救下印度采珠人时,艇长最后说,这个人是被压迫国家的一个居民,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要和他们站在一起。我不仅对他肃然起敬:他是这样一个英雄,原来他一直在帮助这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人们!是啊,我们就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应该打破这种不平等,其实十分欣赏自己的一点力量也是对他人莫大的帮助,这正是社会上的温暖啊。故事最终也以主人公一行人逃脱了鹦鹉螺号为尾声。在无限的感慨中,我合上了书。他是这样一本有魔力的书,故事中的情节,仿佛是真的一般,牢牢的刻在我的记忆中,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留连于书中对于自然与科学的描述后,我真正明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即使我们无法完全的去触摸这个世界,也可以通过书去了解它,书就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宝库啊。它, 使我有了对大自然的兴趣,也更加了解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告诉我在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多读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好的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做出奉献。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3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随着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以及两位同伴周游海底的故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了大西洋,看到了许多罕见的海底生长的动植物和海中的奇异现象,还经历了搁浅、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大屠杀、北冰洋大风暴等许多的险情。

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性情忧郁,但知识丰富、富有同情心的船长。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逃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施行可怕的报复;他在海底寻求自由,对自己的孤单生活感到悲痛;他很勇敢,具有惊人的冷静和毅力,在海底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危险;他很善良,不愿意伤害海洋里任何生物;他对人类富有可贵的牺牲精神,这是别人都无法达到的;他赞美海洋,海洋对他来说,与生命一样重要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色不是人物的性格描写,而是表现在漫长的旅行中。故事的情节曲折而紧张,扑逆迷离。在这漫长的旅行中,时而进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进入充满诗意的美妙境界。

作者丰富的知识和神奇的想象力十分令人惊叹。《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丰富了知识,还让我开阔了视野,真是一部不可以不读的好书!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4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着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在我读过许多科幻小说后我发现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海底两万里》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凡尔纳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现实作为基础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苏伊士下面一条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块沉没的陆地(大西洋洲),在未来世界,一切幻想皆成为了现实。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南极潜艇被困于冰下船内极度缺氧的情况下,船中人们奋力开凿冰盖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大西洋与章鱼进行肉搏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印度洋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的知难而上的精神……其实在真实的人生里,面对大大小小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必须单打独斗。如果我们永不放弃奋斗,就能主宰自我。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我们极易成为普通得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犟地选择了后者。这种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却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

这使我想到吴斌,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客车司机,然而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淡定的做出一系列职业规范的动作,不放弃、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职业操手保护住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这看似平凡的举动但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了永不放弃的高尚精神。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也许他的一生都是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永存的,那就是永不放弃的精神。

“不服输、永不言弃”这几个字简单,说来容易却做来难。许多人都对邓亚萍在赛场上“鹰隼一般的眼神、猎豹一般的吼声”记忆犹新,对她拿到120多块金牌羡慕不已。然而谁知她甚至从小到大都让一些教练不屑一顾!但她刻苦训练,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正如萨马兰奇赞扬她说:“邓亚萍所表现的永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员应有的精神风貌”。在平时的训练中只要输了就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场不可,正是由于她有一种不放弃、永不服输精神,所以意志力很强,当时很多运动员都怕她,这对我们学习、工作也很有启迪,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服输,困难就会怕我们;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这又令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进行了近10年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的漫长旅程后,就只剩下生命禁区、杀人洼地、全世界至今尚无一人征服的罗布泊了。在生存几率几乎等于零的残酷现实面前,余纯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临行前,他对随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也许真的会失败,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梦想,就是失败,我也要当失败的英雄!”吴斌、邓亚萍、余纯顺等等那些拥有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不正给我们树立了新时代不倒的丰碑吗?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5

海底世界美轮美奂,色彩缤纷。

1866年的一天,海中莫名其妙地发现了怪物,怪物袭击了成百上千条船只,法国政府决定派出“林肯”号来追击怪物。海洋动物专家阿隆纳克斯教授跟随“林肯”号出发,结果,在船上碰见了他的两个好朋友,分别是鱼叉王尼德?兰和孔赛依,他们跟随全体船员出发远征。最终他们碰到了怪物,但是子弹、炮弹、鱼叉,对怪物根本没用,怪物用强大的高压水枪击中了“林肯”号。阿隆纳克斯教授被强大的水流击入水中,当他将要绝望的时候,一只强壮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住了他,他转头一看居然是孔赛依,孔赛依告诉阿隆纳克斯教授:“‘林肯’号船上的舵、螺旋桨、木质甲板、栏杆、桅杆、帆布都被怪物打烂了,看来想要回到‘林肯’号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们被一排巨浪,冲到了怪物身上,孔赛依和阿隆纳克斯教授昏了过去。

第二天他们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尼德?兰也在怪物的背上。尼德?兰告诉他们,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章鱼或独角鲸,而是一艘地地道道的潜艇。他们想跟里面的人取得联系,可是一行行铆钉严丝合缝的“躺”在他们的前面,孔赛依急得又咒骂又跺脚。突然,潜艇上的盖板打开了,里面探出一个人头,他看见他们惊讶了一声又消失不见了。过了片刻之后,七八个蒙面人将他们押进了又黑又神秘的`潜艇,关进了一个房间。一位船长走进他们的房间,他们都很愤怒,就用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各自从头到尾讲了自己的经历,可是那位船长说了几句他们听不懂的话,就把门关上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奴役进来了,尼德?兰非常愤怒,紧紧地掐住了奴役的脖子,死不放手。一会儿,船长又进来了,他用法语对尼德?兰说:“尊敬的尼德?兰先生,请您保持冷静!”他们都惊呆了。从那以后,船长跟他们成了好朋友。于是他们跟神秘的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他们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登上了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领略了美丽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然而,船长为什么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呢?“鹦鹉螺”号潜艇最终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这一切都是个谜。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大作。我读了以后,明白了要向“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内莫那样,当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曾经吞没了成千上万条船只的大海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冷静、直率、勇敢,用智慧和科学去跟无边无际的大海拼搏,遇到困难时要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内莫船长这种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6

不知从何时起,或许是小学三年级吧,我一改从前只看儿童读物的习惯,迷上了名著,有空没空,手中也总捧着一厚厚的书,整个人都扎进了书中所呈现的、奇妙的世界中。为何能称之为名著?这必然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的,其中的内容必然都是蕴含着些什么,等待着我去挖掘.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得到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是第一次接触科幻小说,抱着满心的好奇,我开始了探索海洋世界的旅程……可是越往下读,我脑海中的问号也越多,可能是因为年龄尚小懂得的知识有限的缘故吧,其中的许多词汇,我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理解了,却因懒于去自己查找有关资料,最终,这本精彩的科幻小说,被我随手放在了书柜的一个角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灰尘所埋没了……

几年后的一个清晨,我从书柜的一角重新翻出了这本已基本被我遗忘的书,轻轻弹去书上的尘埃,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再次研读这本处处充斥着奇幻色彩的小说——然而只是为了赶紧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期盼里面的故事了。开始,我以一目十行的速度,走马观花地看下去,可到后面,我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速度,仔细地品读这部小说。

海洋,这个词对于一个时常去海边游玩的我并不陌生,一望无际,这便是我对海洋最浅薄的认识了吧。随着书中的内容,我惊奇地发现,海洋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单纯”。陆上有森林,这不奇怪,可是海底竟然也有森林!然而海底森林并不甘心同陆上的森林一样,它要彰显它的个性——林间的地面寸草不生,所有的树木都是笔直的伸向洋面,没有枝条和叶蔓,只是像铁杆一般立在那,“海洋的确是一处反常的稀奇古怪场所,在那里,动物类开花,植物类不开花!”……这些事物,无疑都使我大开眼界,它们向我呈现着另一个多姿多彩,我从未了解过的世界。同时,也在扩大着我的知识面,其中许多曾经我完全不能理解的东西也逐一被我接纳,曾一度认为烦琐至极,毫无用处的科学言论也在书中频频出现,使我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受益匪浅,也使我知道,科学并没有那么无聊,它同样有着奇妙的一面。大千世界,奥妙无穷,其中许许多多的事物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尼摩船长和他亲自设计并制造的鹦鹉螺号潜水艇了。尼摩船长他有着独特的性格,他不愿与人类接触,凭借自己的才智,发明了一艘装饰豪华,设备齐全,一切能源都来自于海洋的潜水艇,并驾驶着它探索海底,不断地尝试人们觉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在面对神武的大自然出的难题时,他不曾退缩,沉着冷静地带领团队渡过一道道关。这是一种多么热爱探索,勇于尝试,不服输的精神!这不禁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个骨子里同样不肯服输的我,却懒于尝试,不愿钻研。骨气是有了,却没有支撑的底气;野心是有了,却从来没有用心;好奇心是有了,却不会尝试着自己寻找答案;梦想是有了,却从来没有向之迈出一步……除了每天为作业苦恼,仿佛就没有什么追求,有时间也不再会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书籍了,把读书当成了任务一般,老师不说,我便不做,老师说了,我也只是草草浏览完,便再不会碰这本书第二次,何时形成了这种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早已烂熟于心的话,需要的是实践,愿今后也能像尼摩船长一样,重新做回自我,让生活走上我心中的轨道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如今虽然有幸在海底畅游了万里,但依然离万卷书相差甚远,离梦想相差甚远。在困难面前,我是否应该坚定一些,像尼摩船长一样,坚定地迎接挑战,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铸就你成功的正是这些困难。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7

在读完《海底两万里》后,我觉得它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在漫长的旅行中,作者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乘坐的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途中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龙纳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8

这是老师推荐的书中我读的最后一本书《海底两万里》。本来我是对这本书不感什么兴趣的,但是后来我读着读着便有些钟情于它。

他讲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象和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海洋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但是我对它那玄乎的故事情节,并不怎么感兴趣,而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颇感兴趣的是另一些奇妙的东西。

就像是那奇妙的儒艮,它们都是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2。7米,栖息于热带海中。没有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它在哺乳时,经常用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远的望去就像是抱着儿子的母亲,所以也叫美人鱼。

还有鲭鲔鱼,他脊背呈蓝黑色,肚腹上长有银白色的鳞,背鳍呈幅状在闪闪发光。这些鱼脑袋很小,身子十分光滑,而且呈梭子状,有的身长超过三米,胸鳍特别有力,尾鳍分叉。它们游动时,就像结队飞行的鸟儿一样,呈人字形。

看到这些奇妙的东西,我不禁向往着长大之后,我也可以坐在潜水艇里去观看着美丽而又神奇的海洋世界。

希望在那时,我可以看到乳白色的电鳗,好似无法抓住的蒸汽似的一闪而过;看到康吉鳝,系一种长约三四米的海鳗,身上点缀有青、蓝、黄三种颜色;看到长约三尺的无须鳕;看到绦鱼,形状犹如飘于水中的细长的海带一般……

当然了,我更希望看到海胆、双壳贝、马刺螺、盘形贝、蟹守螺、玻璃贝,还有一些美丽的珊瑚。

当然这本书我是真的非常喜欢,而这篇文章里的知识与向往也来自于这本书,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比原来更加的了解了海洋,而且还有了海洋旅游的这个梦想……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9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合上末页,也又一次被凡尔纳的才华和预知能力所震撼,同时也懂得了两个字——毅力。

故事是这样的:世界各地的海洋出现了一个怪物,这只怪物巨大无比,而且毁坏了上千只去考察的船只。大怪物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人们对海上运输安全的恐慌。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接受了众国的邀请,加入了追捕怪物的“林肯号”战舰。途中,“林肯号”不慎搁浅,阿龙纳斯教授他们掉入了水中,当他们精疲力竭地时候,发现了那只巨大的怪物。原来,那只巨大的怪物只是一艘结构精密的潜水船,教授等人被抓入潜水船中,船长——尼摩,带领他们饱览了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又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当潜水船在挪威海岸遇到北冰洋风暴时,教授和他的同伴终于逃出了“诺迪列斯”号,回到了祖国,他也将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书中的人物被凡尔纳刻画得栩栩如生:完全是个迷的尼摩船长,勇敢强壮的尼德兰,忠诚于主人的康纳尔,还有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有毅力,有恒心,热爱科学、探险的阿龙纳斯教授。

阿龙纳斯教授的毅力和恒心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位母亲正在教一个孩子用弹弓打玻璃瓶,可惜的是这个孩子早已双目失明,许多次下来,孩子每次都会打偏,细密的汗珠布满了他的额头,母亲看见一点儿进展也没,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够了,孩子,别太勉强自己了,打不来就算了吧。”孩子握紧了手中的弹弓,咬了咬牙,说:“是,我是看不见,打玻璃瓶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但我只要努力,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我虽然看不见,但我要让这个世界看到我。”话刚落下,他举起手中的弹弓,把石子从弹弓上打了出去。一次、两次、三次……“啪——”清脆的响声划破宁静的夜空,孩子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

《海底两万里》,它让我看见了毅力的美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10

今天我读完了厚厚的一本名著,当然是后几天读完的,他是众所周知的《海底两万里》,我也多这部名著做一下评价吧。

这本书侧重于科普,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伴随着一段神奇的故事。主人公阿尤纳斯先生、仆人康塞尔和加拿大鱼叉手尼德。兰由于一次偶然的经历,随着尼莫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游遍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后鹦鹉螺号的复仇行动使阿里纳斯教授决心离开这个对人类有愤恨的古怪船长。

这本书最奇妙的是他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本书有浓重的科学气息,各种在海洋里的生物被介绍的非常详细,使人们对海洋有所了解,它里面的知识丝毫不亚于一下科普读物,总之,这本书能让我们对海洋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本书的剧情也是跌宕起伏,一次次海底旅行,一次次猎杀凶猛的动物,一次次成功脱险,使读者越看越想看,本书把人物性格也描写的非常鲜明,忠诚而又有些呆板的康塞尔,勇敢而又脾气火暴的尼德兰,性格古怪的尼莫船长,热爱科学的阿里纳斯教授,它的事态发展也是富有逻辑,总能调动起读者的胃口,这可能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我没有后悔读完这本名著,它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认真看看。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一本是凡尔纳的“梦幻三部曲”的第二部,它的名字叫做 “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主要写了从前有许许多多的船只在海上遇到一个怪物。它仿佛是一个能飞逝而又无法去捉住的暗礁,它经常撞击船只,而导致有的船只差点沉没。所以人们坚决 要求将这头怪物清除掉。于是,美国纽约组织了一支远征队,而且建造了一艘快速驱逐舰,装备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还邀请了阿罗纳克斯教授和它的仆人,以及捕鲸手,内德南德;在追捕怪物的过程中,结果他们反被怪物所俘虏。也就是在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怪物其实是艘潜水艇,艇长叫尼摩。在尼摩船长的邀请下,三人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底部出发,沿途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等地方。他们还遇到过搁浅,堵人围攻等诸多险情。他们只能躲在潜水艇里,但他们一直都在尝试逃跑,后来,终于在迈尔大漩涡中逃脱了,并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到了许多许多,尤其是阿罗纳克斯教授三人给我的印象最深。在他们被俘虏后,虽然尼摩船长比较无理的要求,但是他们不会妥协的,不像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一听到能活命就马上答应了别人的要求;他们被迫待在潜艇里时,也是想着怎么逃跑,最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的逃脱了。 他们这种不畏艰难险阻的品质是我们应该培养的!这真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

读名著《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12

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精彩且刺激的名著,我的心里波澜起伏。不仅畅游了美妙的海底世界,而且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更是书中处处显露的对有关科学知识的热爱,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书中描绘了一个有关“海怪”的故事,并以此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的科学幻想之旅。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与此同时,还上出现了异常,有人发现了一只巨大的“海怪”,在全世界闹的沸沸扬扬。活动结束后,阿龙纳斯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他与他的仆人,一个三十多岁的比利时小伙子康塞尔一同登上了驱逐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参加了“把那个怪物丛海洋中清除出去”的任务,当驱除舰亚伯拉罕。林肯号重遇“海怪”时,不曾料到,“海怪”未被清除,驱除舰却反遭重创。阿龙纳斯和其仆人康塞尔以及为清除“海怪”而特意请来的一名捕鲸手,尼德在阴差阳错之中都变成了“海怪”的俘虏,进入到了“海怪”的肚子里。当他们都重新清醒过来后,才知道这个惊天大秘密,所谓的“海怪”是一艘不为人知的潜艇,鹦鹉螺号。这个潜艇巨大无比,艇身布满了钢甲,轻易无法穿透,它还能通过两侧的水舱进行冲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以达到上浮,下潜或停止的效果。船长尼摩对远道而来的三位客人很是优待,只是为了保守鹦鹉螺号的秘密,船长规定他们永远不许离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带着期盼与希望跟随船长周游世界。旅途中大家并不寂寞,每天都会到达新的地区。他们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处处都充满了生机。但杀机也无处ue不在,潜艇也曾经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还受到过巴布亚土著人的袭击。最为可怕的还是,潜艇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围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经过了漫长的十个月,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脱险生还,逃离了这个神秘的潜艇。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才得以将这个秘密公众于世。

作者儒勒。凡尔纳在这本书中写了大量的科学知识,是科学与幻想的结果。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的书籍,不但对海洋知识不懈了解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跟是让后人看到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了大量的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的循环系统,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制造等多类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能够将如此奇妙的海底世界描绘的生动,对于凡尔纳这个一生从未下过海的人来说是非常不易的,这是凡尔纳依靠丰富的阅读而获得的科学知识。他独具特色的幻想由于符合科学的原理,变成了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推理与预言。他的许多科学幻想都已被后来的科学家发现并证实,潜水艇也已不再是幻想,早已在此基础上美梦成真了。

由此看来,科学出自猜测,猜测源于知识。我们应当多增加对科学的热爱与不懈追求,让科学幻想成真,奉献于社会。

我们爱科学,科学伴我们成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