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1
根据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渗坑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冀环治领办〔20xx〕18号)和市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沧州市渗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沧环领办〔20xx〕55号)要求,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意见,从20xx年6月——9月,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渗坑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政府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按照“严密排查、严格整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的要求,全面排查我县辖区内渗坑水质和纳污情况,严肃查处渗坑排污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环境违法行为,妥善处置、科学修复监测超标的渗坑,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推动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整治任务和标准
本次整治的渗坑是指:正在或曾经排放、倾倒、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经监测超标的天然或人工、有积水且无防渗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渗作用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坑、池、塘、井和沟、渠等(以下统称“渗坑”)。
(一)整治任务。一是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分工,认真组织排查,逐个监测,摸清渗坑水质及纳污底数;二是严厉打击利用渗坑、渗井等排放、倾倒或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贮存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等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排查出的渗坑按照不同类别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进行生态修复;四是对20xx年渗坑整治情况进行后督察,对未完成治理任务或遗漏的,要查明原因,按照河北省环保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渗坑专项整治的通知》(冀环办〔20xx〕140号)要求,限期完成并追究责任。
(二)整治标准。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渗坑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要求,对排入、倾倒工业企业有毒污染物的渗坑,无论面积大小一律进行治理和土壤修复;存有有害污染物的渗坑,无论大小要对存有的废水进行处置、恢复地貌;主要污染物(COD、氨氮、色度、异味)超标1倍(按照功能区划类别执行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且对敏感区域产生影响的渗坑,要报市环保局、省环保厅备案并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水质要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超标1倍以下的,渗坑所在地乡镇政府要负责组织实施治理,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对其进行定期监测(每月不少于一次)。
三、方法步骤
渗坑专项整治时间安排为20xx年6月至9月。
(一)安排部署阶段(6月)
各乡镇政府6月30日前完成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并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下同)。
(二)排查整治阶段(7月1日—8月31日)
对渗坑的排查工作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切实查清辖区内渗坑底数和排污源,对与重点河流相连的沟渠、坑塘要徒步排查,对排查出的每个渗坑都要建立台账并登记造册。要对渗坑水质进行监测,对超标的渗坑要监测底泥和周边土壤,对底泥和土壤超标的要监测周边地下水水质。渗坑的整治按照发现——监测——制定方案——处置——修复过程进行。渗坑的治理工作要坚持“三专”原则,即(专家制定治理方案、专业公司进行治理、专家组织达标验收)。整治过程中,要明确整治标准、要求、时限。按照“四严”(严密排查、严格整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要求,8月31日前,完成所有渗坑的修复工作并监测达标,要有监测和验收报告。对涉及排污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罚、整改到位。
(三)督查总结阶段(9月1日-9月30日)
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渗坑整治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于9月20日前将整治工作总结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市政府将对我县渗坑整治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渗坑的排查、修复,要明确渗坑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县环保局要对各乡镇政府排查上报的所有渗坑要及时组织监测和业务技术指导,并严肃查处所涉及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渗坑相关情况报当地乡镇政府进行修复,确保辖区内不得有渗坑存在。
(二)建立档案。各乡镇政府要建立本辖区的渗坑档案(动态管理数据库),实行台账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工作中。县环保局要建立全县的渗坑档案(动态管理数据库)。
(三)及时上报。渗坑整治工作要做到排查、监测、整治同步进行,8月底前完成治理工作,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提前20日上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环保局同时上报市环保局、省环保厅;有毒及超标1倍以上和敏感区域渗坑需及时上报市环保局、省环保厅备案。各乡镇政府于每月25日前上报当月渗坑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和《沧县渗坑整治情况表》、《沧县渗坑整治备案表》(附电子版)。
(四)信息公开。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公布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开内容应包括:渗坑名单及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数据结果,修复方案、修复结果、监测达标、污水处置等情况。
县政府将对各乡镇渗坑整治情况采取不定期督导检查。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再发现被遗漏的或未按要求及时处置的渗坑,将按照《沧县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2
一、前期调研与规划
现状调研:
对坑塘的地理位置、面积、水深、水质、周边环境及污染源等进行全面调研。
了解坑塘的历史变迁、使用情况及村民需求。
规划制定: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和预期效果。
规划应充分考虑坑塘的长期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治理措施
清理整治:
清理坑塘内的垃圾、杂草、漂浮物等,保持水面及岸边整洁。
对坑塘底部进行清淤,去除多年沉积的淤泥和污染物。
水质净化:
通过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技术手段,改善坑塘水质。
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引入生物净化技术,如投放鱼苗、螺蛳等,构建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修复:
对坑塘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种植树木、花草等,提高生态景观效果。
建设亲水设施,如步道、凉亭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功能提升:
根据坑塘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将坑塘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提升乡村整体风貌。
三、长效管理
建立管理制度:
明确坑塘的管理责任人和管理职责,建立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机制。
设立警示标志和宣传栏,提醒村民保护坑塘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坑塘治理和保护工作。
监督考核:
定期对坑塘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对治理成效显著的坑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治理不力的.坑塘进行督促整改。
四、案例借鉴
三十里铺镇案例:
通过清淤绿化、承包租赁、生态修复等措施,将废弃坑塘变为美丽池塘,实现了“三效合一”。
周窝镇案例:
按照“五清三建一改”工作目标,依据“摸、清、管、惩”四字方针,狠抓坑塘综合整治和清拆残垣断壁工作,促进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综上所述,农村坑塘的最佳治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前期调研与规划、治理措施、长效管理以及案例借鉴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坑塘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提升,为村民提供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3
根据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渗坑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冀环治领办〔20xx〕18号)和市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沧州市渗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沧环领办〔20xx〕55号)要求,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意见,从20xx年6月——9月,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渗坑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政府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按照“严密排查、严格整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的要求,全面排查我县辖区内渗坑水质和纳污情况,严肃查处渗坑排污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环境违法行为,妥善处置、科学修复监测超标的渗坑,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推动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整治任务和标准
本次整治的渗坑是指:正在或曾经排放、倾倒、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经监测超标的天然或人工、有积水且无防渗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渗作用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坑、池、塘、井和沟、渠等(以下统称“渗坑”)。
(一)整治任务。一是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分工,认真组织排查,逐个监测,摸清渗坑水质及纳污底数;二是严厉打击利用渗坑、渗井等排放、倾倒或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贮存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等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排查出的渗坑按照不同类别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进行生态修复;四是对20xx年渗坑整治情况进行后督察,对未完成治理任务或遗漏的,要查明原因,按照河北省环保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渗坑专项整治的'通知》(冀环办〔20xx〕140号)要求,限期完成并追究责任。
(二)整治标准。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渗坑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要求,对排入、倾倒工业企业有毒污染物的渗坑,无论面积大小一律进行治理和土壤修复;存有有害污染物的渗坑,无论大小要对存有的废水进行处置、恢复地貌;主要污染物(COD、氨氮、色度、异味)超标1倍(按照功能区划类别执行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且对敏感区域产生影响的渗坑,要报市环保局、省环保厅备案并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水质要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超标1倍以下的,渗坑所在地乡镇政府要负责组织实施治理,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对其进行定期监测(每月不少于一次)。
三、方法步骤
渗坑专项整治时间安排为20xx年6月至9月。
(一)安排部署阶段(6月)
各乡镇政府6月30日前完成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并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下同)。
(二)排查整治阶段(7月1日—8月31日)
对渗坑的排查工作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切实查清辖区内渗坑底数和排污源,对与重点河流相连的沟渠、坑塘要徒步排查,对排查出的每个渗坑都要建立台账并登记造册。要对渗坑水质进行监测,对超标的渗坑要监测底泥和周边土壤,对底泥和土壤超标的要监测周边地下水水质。渗坑的整治按照发现--监测--制定方案--处置--修复过程进行。渗坑的治理工作要坚持“三专”原则,即(专家制定治理方案、专业公司进行治理、专家组织达标验收)。整治过程中,要明确整治标准、要求、时限。按照“四严”(严密排查、严格整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要求,8月31日前,完成所有渗坑的修复工作并监测达标,要有监测和验收报告。对涉及排污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罚、整改到位。
(三)督查总结阶段(9月1日-9月30日)
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渗坑整治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于9月20日前将整治工作总结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市政府将对我县渗坑整治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渗坑的排查、修复,要明确渗坑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县环保局要对各乡镇政府排查上报的所有渗坑要及时组织监测和业务技术指导,并严肃查处所涉及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渗坑相关情况报当地乡镇政府进行修复,确保辖区内不得有渗坑存在。
(二)建立档案。各乡镇政府要建立本辖区的渗坑档案(动态管理数据库),实行台账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工作中。县环保局要建立全县的渗坑档案(动态管理数据库)。
(三)及时上报。渗坑整治工作要做到排查、监测、整治同步进行,8月底前完成治理工作,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提前20日上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环保局同时上报市环保局、省环保厅;有毒及超标1倍以上和敏感区域渗坑需及时上报市环保局、省环保厅备案。各乡镇政府于每月25日前上报当月渗坑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和《沧县渗坑整治情况表》、《沧县渗坑整治备案表》(附电子版)。
(四)信息公开。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公布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开内容应包括:渗坑名单及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数据结果,修复方案、修复结果、监测达标、污水处置等情况。
县政府将对各乡镇渗坑整治情况采取不定期督导检查。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再发现被遗漏的或未按要求及时处置的渗坑,将按照《沧县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4
今年来,三十里铺镇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坑塘治理过程中,运用“有解”思维对废弃坑塘、黑臭水体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清淤绿化、承包租赁、生态修复等措施,将废弃坑塘变为美丽池塘,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三效合一”。
“有解”思维解难题,转观念、调思路。
针对有的坑塘重新发包困难,群众担心经验不足存在赔钱风险的问题,各村居坚持以“有解”思维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打开了工作新局面。比如,王牌村召开专题会议,干部带头承包,充分听取行家意见,将坑塘一分为二,一半锦鲤500余尾,一半鲤鱼、草鱼3000余尾,实现精品锦鲤与淡水鱼配套养殖,降低养殖风险,集体增收1万余元。其他各村结合村内坑塘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通过加固整修美化护坡,硬化美化坑塘岸边,实现周边植树增绿。
“有解”思维纾困境,换方法、找路径。
针对各类纳污坑塘的不同情况,坚持以“有解”思维更换方法,寻找路径,因地制宜实行“一塘一策,因村分类”,组织专业行家里手到现场指导,宜农则农,宜景则景,以思维破冰带动工作走出困境。比如,囤庄村现有四个坑塘,两个坑塘用来养鱼,另外两个坑塘引进莲藕种植,昔日纳污坑塘正在逐步变身为集娱乐、观赏、游玩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有解”思维提质效,走新路、创经验。
坚持以“有解”思维走出新路,创出经验,既完成任务,又实现效益。比如,把废弃坑塘的.改造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硬指标”推动,实现镇村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全面清理河塘沟渠、排水沟杂物,清理水面漂浮物,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承包。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区美丽乡村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尽快启动美丽乡村坑塘整治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治理任务,特制订《区水利局美丽乡村坑塘整治工程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历届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紧紧围绕“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清洁”的“四个一”目标,实施美丽乡村坑塘整治工程,恢复农村坑塘自然生态面貌,初步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对全区新增生态文明村内的坑塘进行有效治理,通过疏通水系、清淤扩容、美化绿化等措施,恢复农村坑塘美化环境、调节水源、防涝抗旱、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
三、建设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因地下水位下降、水源补给条件差,常年干涸的坑塘,有条件的进行填埋,不具备条件的进行垃圾清理和护坡绿化工程;对水源补给条件好、常年蓄水的坑塘,重点实施截断污染源和护坡绿化工程;对汛期降雨集中、其余时间蓄水匮乏的坑塘,重点实施疏通径流渠道、整治坑塘岸坡及绿化工程。
四、治理原则
1、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充分发挥坑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村落。
2、坚持保护为主,整治结合。维护农村坑塘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满足居民基本水资源需求;以农村已有坑塘为基础,清洁整理,适度建设水景观,避免过度开发和建设。
3、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坑塘建设应符合乡村整体建设规划,结合本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制定切实可行、适应长远发展的治理方案。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根据当地坑塘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分别建设环境整洁坑塘、生态文明坑塘和美丽乡村坑塘,全面推进农村坑塘整治工作。
五、建设内容
1、垃圾清理及坑塘清淤
清理坑塘内、边坡及堤岸处的积蓄垃圾,清除有害水生植物、水体漂浮物;实施坑塘清淤,通过清淤扩容,容纳客水特别是汛期集中降水产生的地面径流,为农村生产提供水源。
2、疏通水系、改善水质
截断进入坑塘的污染水源及通道;疏挖村内外引排水沟渠,拆除阻碍物,畅通径流渠道,为坑塘提供清洁水源;利用芦苇、菖蒲、水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有机质和重金属,清除污染物、净化水体;利用鲫鱼、鳙鱼等水生生物去除多余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生长,使水中悬浮物絮凝,水体清澈,实现“水清”的治理目标。
3、坑塘岸坡整治
根据实际情况,对于适宜采取自然护坡的坑塘,放缓、平整坑塘边坡,平顺、丰富坑塘岸线,采用湿生植物、实木桩、抛石、石笼网箱等形式进行生态护坡;对于坑塘边坡因超挖等原因造成场地条件不允许的情况,采用砌石、预制混凝土植草砖、生态混凝土护岸等方式对岸坡适度硬质护砌,解决因村民坑塘内取土、村落侵占等原因造成的坑塘岸坡不自然、不美观、不安全的问题。
4、绿化工程
在坑塘堤岸栽植垂柳等乡土绿化乔木,在岸边带形种植芦苇、在水中种植荷花等亲水植物,在坑塘边坡采取种植草皮或铺设柔性生态护坡等方式,实现“岸绿”的治理目标。
5、生态景观工程
结合村庄布局,根据坑塘功能、面积,因地制宜地采取修建水边步道、开辟滨水活动场所、局部设置亲水设施等方式,适当构筑坑塘景观工程,达到“景美”的效果,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
六、资金筹措
依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意见的精神,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通过扩挖土方出售、坑塘承包经营、坑塘堤岸指数拍卖等方式置换建设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实体、个人捐助,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政策,各级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坑塘整治工程以乡镇为实施主体,村居为创建主体。20xx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各镇街水利站要建立领导包保责任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将责任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农村坑塘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农村坑塘整治工程建设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提高群众保护坑塘美化环境的`意识,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坑塘整治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3、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督导检查。区水利局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工作推进组,负责坑塘整治工程督导、技术指导工作。按照坑塘整治工程时间节点及《济宁市坑塘治理技术导则》要求,科学筹划建设项目工期安排,认真开展好全区农村坑塘整治工程的业务指导。工作推进组采取半月一调度、每月一检查、每季一排名的工作制度,确保完成治理任务。对于每次督导检查及排名情况进行书面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4、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努力探索农村坑塘整治工程建设、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新机制,为农村坑塘长期良性运行提供动力和活力。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做法,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对整治后的坑塘实行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委托经营,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农村坑塘形成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6
一、表面植物土、积水及淤泥处理
由于坑塘南侧存在积水,先进行抽水,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进行排水,将水抽到原有沥青道路的两侧边沟中,顺公路边沟自然排水;待坑塘积水抽干后,将已经拆除的混凝土碎块抛填至淤泥中,进行抛石挤淤,再用颗粒较小渣土填至表面,利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次数及方法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坑塘北侧处理先进行北侧表面植物土的清理与掘除,北侧表面植物土清除25cm,将清理的植物土运到预先指定的弃土场,沿途注意不要将植物土洒落在便道及场区内的原有沥青道路上。
二、原地面的.处理
将表面植物土完全清除完毕后,观察坑塘内是否存在淤泥,没有淤泥,可安排机械进行作业,用推土机将坑塘底部平整,压路机进行原地面碾压,压路机碾压次数及碾压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先静压一遍封面,再用振动碾压。如果表面存在淤泥,将拆除的混凝土碎块或渣土回填,利用机械进行大致平整后,表面再回填一层填料(厚度不超过30cm),进行平整碾压。
三、土方回填
当压路机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进行坑塘原地面的压实度检测,如果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90%后,通知监理进行原地面进行检验,待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工作;坑塘回填土方按照每30cm(虚铺厚度)一层,每一层进行压实度与高程的控制;如果检测到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对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要求土基密实、稳定,无起皮和弹簧现象,无明显的轮迹和波浪;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检测频率符合设计及民航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坑塘与原地面相接处按1:2错台施工。 在进行植物土及淤泥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时,沿途注意环保的问题,所有运送淤泥的车辆的缝隙处用塑料薄膜或其它方式将缝隙封闭,严禁淤泥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