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4-29读后感

请欣赏《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1

有幸在学校图书馆借到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大致翻阅发现这里都是一个个短小感人的教育故事,不是一些长篇大论的理论学说,正符合我的阅读兴趣。这本书 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作者李虹霞老师是山东省潍坊市名师,现任教于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多年来师从于永正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了“统合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她幸福吗?说她值了吗?这都太浅薄。教育对她来说,已不只是饭碗,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让她离开学生,很难想象出她会怎样生活。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爱学生如己出的人,她所从事的教育就会无比璀璨。 ”细细品味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后,了解了李虹霞老师是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爱每一个学生,她用爱心谱写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赞叹不已。一个中学老师,教过技校生,教过高中生,不听老师的“教小学会让自己变成一头拉磨的驴”的劝说,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事业,而且主动承担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有多大。但她仍然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当她发现孩子们不爱学语文时,主动申请开设“童书阅读”和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才能学院”班,一心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无论多么繁忙都会认真辅导。不仅如此,她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有别出心裁的展示台,有绿色植物角,有观鱼台,有丰富多彩的图书角。班中的孩子个个酷爱读书,坐下就要练字。这些主动性学习的场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想想自己总是一脸严肃地面对学生,一本正经的问候学生,严重缺乏李老师的.微笑,李老师的亲和力,更缺乏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她曾写到午休对她来说就是工作,熬夜更是常事,她热爱教育事业,是这种爱让她无怨无悔且充满期待地无私奉献一切。难怪她的学生在她外出讲课期间在博客中写到“李老师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离家出走’不叫我们了呢?孩子完全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而李老师是家中的重要一员。

正是李老师呕心沥血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幸福的教室,孩子们才会每天沉浸在愉快的阅读中。高效的书法练习中,在幸福和谐的教室中自主的学习,大胆地展示才能,让老师的工作更加幸福。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向李老师学习,为孩子的幸福着想,精心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做一个幸福教师!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2

作为小学语文界的泰斗——于永正老师曾在他的收徒仪式,说过这样一段话:第一,我看重的是虹霞的人品,山东人的美德,她身上几乎都有;第二,我看重的是她的创造性、具有远见的教育、教学。她是个工作狂,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的拼命三郎。当然,要学会忙里偷闲,比如学唱京戏。

这里的“她”就是李虹霞老师——“幸福教室”的创建者。这间教室,被美国教师雷夫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

初识李虹霞老师,就是缘于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更被李虹霞老师的精神震撼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休产假。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理理自己的工作思路,反思过往教育教学的问题,计划着在回校后以崭新的自己开始新的教学研究。正当迷惘之际,恰遇这本书,她给了我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定义了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

追求梦想,永不止步。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可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随波逐流,让梦想在一个个重复的日子中消逝不见。而她,却一直追逐着梦想的脚部一路前行。阅读她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她在毕业后分配在一所职业中专任教。当时她执教高二年级的语文,职业中专没有高考的压力,因此老师们的工作也就非常安逸、清闲,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李老师却觉得这样的生活缺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显得混沌不已。于是,她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虽然没有高考压力,她依然认真备课,逢有计划总结,她也写得详细、工整,第一学年结束大会上,刚刚参加工作的她竟然成了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后开她又被调到技校任教,当她发现班里的一个男生送她的生日礼物,礼品盒上六个字的简单祝福语却有两个错别字时,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闪现:到小学去。面对即将退休任教小学语文教师的邻居的好言劝说,已经有十多年教龄的她毅然丢弃了原先轻松闲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小学。从那以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开始了她的幸福创造之旅。读着她的故事,我在思考什么是幸福?是闲适的工作?是富足的生活?其实都不是。幸福就是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呼唤,拥抱梦想努力却快乐的摸索前行。李老师实现了她的梦想——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像种一棵小树,把自己“种”在了教室里,慢慢长大、长壮,枝繁叶茂!

坚持内心,不断创新。李虹霞创造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她重组课本、整合知识,正是她的努力和执着成就了她的“统合”语文教学法。李老师敢于尝试,打破常规,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她为了让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精心准备语文课;她带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明白语文源自生活,让孩子们自己探寻语文,体会语文的美丽;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美读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每天都在进步,听她们班孩子们朗读,你会不由沉浸其中,惊叹不已;同样,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上也是一绝,孩子们个个都像个小书法家。李老师改变了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现行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这种统合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速度加快了,学习更生活化了。

付出真爱,收获幸福。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在充满爱的课堂里,便会有享受幸福的师生,于是教师上课也便成为一种享受,孩子们学习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呆在幸福教室里,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在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她给予了学生们最珍贵的爱。我们可以看到:在幸福教室里,她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一起烦恼,一起成长。她的心,在每一位孩子身上。每每外出教研,她都会万分想念班上的孩子,而班上的孩子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的李老师。还记得其中的一幕,李老师由于工作原因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居然有孩子随着老师跟着转学,只为能够继续呆在幸福教师里,享受李老师最珍贵的爱。几乎每个孩子,李虹霞老师都能轻易的说出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这该是何等的用心啊。李老师的不爱,不仅仅给了学生,而且还给了家长。付出了真心,才能收获真的幸福!

梦想中的“幸福教室”,能给孩子打开语言空间,让孩子们的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梦想中的“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读书声。

敲写着这段文字,我在心里也创设着一间属于我们班级的“幸福教室”。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3

假期的这段时间,只要有空闲,我就拿起《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细细研读,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看,而是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染。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其实,我觉得我有很多地方跟李老师有些像,但我做的没有李老师细致、到位。今天有幸读到此书,也能让我好好向名师学习。

一、走在创新路上

拼音教学一直是起始阶段的难点,我教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记住那些拼音,我是煞费苦心,每天的讲、练,记,累哑了我的嗓子,累坏了学生的小手,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又省事又省力,还能让孩子记住。为此,我查过许多资料,也得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编儿歌、每天检测、竞赛等等。但是,今天读完了《哄霞拼音律动教学法》和《两周学完汉语拼音》这两节的内容,我不仅又新学了一招,而且对于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触动,那就是:教育要创新,我们不能被教学大纲束手束脚,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原本教无定法,为什们我们非得给它定个“法”呢?我们所缺少的不正是李虹霞老师的这种“创新”精神吗?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必须付出不懈地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受累。

二、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学。

家庭与学校理应是合作的、目标一致的教育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老师用博客带动学生学习,我也写博客。但李老师做的要更到位,更有效。

我每次把班级博客发上就完事了,上不上是你的事,我无能为力。而李老师却恨不得手把手教家长如何上,保证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能利用这个渠道跟老师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让老师的教育思想及时传达给家长,也影响着家长们与学校的教育步调一致,家校统一。正是因为创建多样化的沟通技术手段,促进了家校良性互动。

建立了博客还不算完,李老师充分利用博客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吸引家长参与。她会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会利用博客与学生联系,在外出开会学习的时候进行指导。李老师首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三、统合语文教学

统合语文教学,首先是改变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线性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李老师目前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统合”:横向统合;纵向统合;时空统合。这种统合的结果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速度加快了,学习更生活化。

最让我欣赏的是李老师调整教材的顺序,调整自己的教学结构,重新组合教学资料,形成自己的“师本课程”。这样的课程因为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这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看看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统合,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李老师认为应该用经典抢占畅销书,所以,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入课外阅读,而且每次引入新的学习形式,老师都会进行很到位的示范,让孩子们从开始就一下子爱上书,而且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书也是一种奖励的形式。新书拿到手里,允许孩子们因为好奇而不停地翻阅,并且引导孩子们通读新书,找规律,在没有开始新课之前心里就对全书有了全面的了解。正因为李老师的这些做法,才有了孩子们后续的阅读量,因为有了阅读量的保证,才会有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李老师在教学中会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只有孩子想学了,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她在平时的教学中下功夫,让学生自己教生词,自己点评;学生自己做PPT教全班;全班同学一起批改一篇学生的文章;每天进行午练;自己找同音字、形近字等,就连假期作业都是老师在网上留好,孩子自己假期自学的。当然,李老师在这背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到李老师描述她出来一个星期,孩子们都能自己管理自己时的自豪感,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六、我学到的教育教学方法

看书时,我记下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对于孩子们背不下来的内容可以在胸前挂牌,随时帮助记忆;关注朗读,想办法一个个过关;孩子们能做的练习册或题都提前做;低年级的朗读指导要细,细到停顿、换气、声调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听写全对了,才让孩子们回家请家长听写;孩子有不会做的题,在问老师前要先想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不会,而不是就题说题;把音乐、美术等形式引入课堂,更好地把孩子们带到情境中。

当然,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李老师的教学观念,因为她视教育如生命,爱学生如已出,所以她所从事的教育才会无比璀璨。正如她的老师于永正说的:“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正因如此,李老师才会有这么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育教学,才会把语文教学做得如此“幸福快乐!”

新学期,我一定要有所改变。改变我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快乐轻松地学到知识。要充分利用孩子们本身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融入课堂当中来,让孩子们感受学习中的幸福味道!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4

假期的这段时间,只要有空闲,我就拿起《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细细研读,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看,而是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染。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其实,我觉得我有很多地方跟李老师有些像,但我做的没有李老师细致、到位。今天有幸读到此书,也能让我好好向名师学习。

一、走在创新路上

拼音教学一直是起始阶段的难点,我教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记住那些拼音,我是煞费苦心,每天的讲、练,记,累哑了我的嗓子,累坏了学生的小手,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又省事又省力,还能让孩子记住。为此,我查过许多资料,也得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编儿歌、每天检测、竞赛等等。但是,今天读完了《哄霞拼音律动教学法》和《两周学完汉语拼音》这两节的内容,我不仅又新学了一招,而且对于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触动,那就是:教育要创新,我们不能被教学大纲束手束脚,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原本教无定法,为什们我们非得给它定个“法”呢?我们所缺少的不正是李虹霞老师的这种“创新”精神吗?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必须付出不懈地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受累。

二、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学。

家庭与学校理应是合作的、目标一致的教育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老师用博客带动学生学习,我也写博客。但李老师做的要更到位,更有效。

我每次把班级博客发上就完事了,上不上是你的事,我无能为力。而李老师却恨不得手把手教家长如何上,保证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能利用这个渠道跟老师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让老师的`教育思想及时传达给家长,也影响着家长们与学校的教育步调一致,家校统一。正是因为创建多样化的沟通技术手段,促进了家校良性互动。

建立了博客还不算完,李老师充分利用博客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吸引家长参与。她会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会利用博客与学生联系,在外出开会学习的时候进行指导。李老师首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三、统合语文教学

统合语文教学,首先是改变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线性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李老师目前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统合”:横向统合;纵向统合;时空统合。这种统合的结果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速度加快了,学习更生活化。

最让我欣赏的是李老师调整教材的顺序,调整自己的教学结构,重新组合教学资料,形成自己的“师本课程”。这样的课程因为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这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看看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统合,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李老师认为应该用经典抢占畅销书,所以,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入课外阅读,而且每次引入新的学习形式,老师都会进行很到位的示范,让孩子们从开始就一下子爱上书,而且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书也是一种奖励的形式。新书拿到手里,允许孩子们因为好奇而不停地翻阅,并且引导孩子们通读新书,找规律,在没有开始新课之前心里就对全书有了全面的了解。正因为李老师的这些做法,才有了孩子们后续的阅读量,因为有了阅读量的保证,才会有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李老师在教学中会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只有孩子想学了,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她在平时的教学中下功夫,让学生自己教生词,自己点评;学生自己做PPT教全班;全班同学一起批改一篇学生的文章;每天进行午练;自己找同音字、形近字等,就连假期作业都是老师在网上留好,孩子自己假期自学的。当然,李老师在这背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到李老师描述她出来一个星期,孩子们都能自己管理自己时的自豪感,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六、我学到的教育教学方法

看书时,我记下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对于孩子们背不下来的内容可以在胸前挂牌,随时帮助记忆;关注朗读,想办法一个个过关;孩子们能做的练习册或题都提前做;低年级的朗读指导要细,细到停顿、换气、声调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听写全对了,才让孩子们回家请家长听写;孩子有不会做的题,在问老师前要先想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不会,而不是就题说题;把音乐、美术等形式引入课堂,更好地把孩子们带到情境中。

当然,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李老师的教学观念,因为她视教育如生命,爱学生如已出,所以她所从事的教育才会无比璀璨。正如她的老师于永正说的:“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正因如此,李老师才会有这么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育教学,才会把语文教学做得如此“幸福快乐!”

新学期,我一定要有所改变。改变我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快乐轻松地学到知识。要充分利用孩子们本身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融入课堂当中来,让孩子们感受学习中的幸福味道!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5

假期里,我学习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我为她那发自内心的文字,为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感动。

我也许一辈子也打造不出李虹霞老师这样的幸福教室来,但是,我可以学习他的做法,让我们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在这个班级里是幸福的。

“有谁能把学生带到家中住宿、辅导?有谁能细心到把历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易读错的字汇总在一起教学生逐一认读,而且认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长?有谁能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单元过不了‘关’的字(即不会默写的字),逐个写下来(字写得很大),贴在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的扉页上,让该生天天与它们见面,而且再不厌其烦逐一抄送给每位家长,让家长辅导过‘关’?”这是李虹霞老师在《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序中的一段文字。一个个问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执着的工作狂,一个工作的`勤勉者。当我读完李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之后,我也想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能毫无怨言地接受一个四年级班的语文教学,一个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工作任务?谁能面对如此重的工作量非但没有丝毫怨言,还潜心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中享受着自己一个个教学小点子带来的教学变化后的快乐?谁能在一年之后,能够主动提出教一个高年级语文教学班和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学班,马不蹄停穿梭在两个不同年级,不同楼层的她这么做只为了实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想?而这一个个问号得到的答案全是肯定,她能,李虹霞老师能。如今,和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工作要适可,别太累,健康第一……很多人很多时候面对学校安排的任务,即便不是很重,也要谈出自己的困难,好像不谈自己就要吃亏,有时任务稍微重一些,不是牢骚满腹,就是据理力争,即便接了,也是带着情绪,心中满是委屈,工作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读了李老师的故事我才发现其实工作累不累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对事情的考虑方式方法,其实什么工作只要自己发自内心的去做,都会找到其中的乐趣,体验到其中的幸福与快乐。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没有大的空话和套话,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我们每个教师读了都会从中得到一点儿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读。幸福就是把幸福的心态阳光起来,幸福就是工作着,奉献着,感恩着,美丽着。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6

最忌那我阅读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对我的成长和人生起到了指导意义,特向大家推荐!翻开这本书,不由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动着。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孩子走进学校读书,看上去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背后却包含着大量焦虑的心态甚至是恐惧的心情。对孩子来说,学校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仅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陌生的,相处的人群也是陌生的。对家长来说,从孩子准备要入学或者升学的时候起,那份担心、期盼、紧张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一个人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和氛围里,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畏手畏脚,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而缺乏安全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没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现出来了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孩子和家长就能敏锐地感受到,他们的担忧就会减少很多。反过来,教师爱的付出,会让家长更加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李虹霞老师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以幸福教室建设为主线,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让孩子走近来的第一时间就喜欢上教室,是李虹霞老师每接一个新生班级,都特别注重的一项工作。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长对教室留下的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他们的脑海里萦绕,温暖心田,缓释紧张和焦虑。在教室的讲台上,悬挂着几十个五彩缤纷的气球,每一个气球上写着一个学生或者老师的名字;开学前提前收集的孩子们的照片也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还有我们一起建新家的系列活动,等等。当孩子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来的时候,一下子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有自己的信息和元素在其中,那是多么的意外和惊喜,孩子立刻喜欢上这里了。

什么样的教室是幸福教室?这要听孩子的意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李虹霞老师开始带领大家谈论幸福教室的模样,很多同学用文字或者图画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室。

李虹霞老师不仅注重物质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更加注重精神形态的以及网络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是否充满乐趣,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大方自信等,都是幸福教室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李老师还建立了幸福教室的博客,将班级生活的趣闻轶事、学生才艺的惊鸿一瞥、班级制度的规范执行、家长关心的若干问题等,通过网络和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让幸福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和放大。因为李老师的引领,很多学生家长也创建了博客,将自身家庭教育和李老师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从某种程度上看,教师的工作与父母教孩子学走路是很相似的。在学科教学开始的阶段,一定要慢之又慢,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对学科的情趣为目的,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夯实孩子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教师就要学会逐步放手,凡是孩子们能够完成的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绝不越俎代庖。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7

有幸在学校图书馆借到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大致翻阅发现这里都是一个个短小感人的教育故事,不是一些长篇大论的理论学说,正符合我的阅读兴趣。这本书 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作者李虹霞老师是山东省潍坊市名师,现任教于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多年来师从于永正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了“统合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她幸福吗?说她值了吗?这都太浅薄。教育对她来说,已不只是饭碗,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让她离开学生,很难想象出她会怎样生活。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爱学生如己出的人,她所从事的教育就会无比璀璨。 ”细细品味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后,了解了李虹霞老师是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爱每一个学生,她用爱心谱写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赞叹不已。一个中学老师,教过技校生,教过高中生,不听老师的“教小学会让自己变成一头拉磨的驴”的劝说,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事业,而且主动承担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有多大。但她仍然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当她发现孩子们不爱学语文时,主动申请开设“童书阅读”和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才能学院”班,一心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无论多么繁忙都会认真辅导。不仅如此,她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有别出心裁的展示台,有绿色植物角,有观鱼台,有丰富多彩的图书角。班中的孩子个个酷爱读书,坐下就要练字。这些主动性学习的场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想想自己总是一脸严肃地面对学生,一本正经的问候学生,严重缺乏李老师的微笑,李老师的亲和力,更缺乏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她曾写到午休对她来说就是工作,熬夜更是常事,她热爱教育事业,是这种爱让她无怨无悔且充满期待地无私奉献一切。难怪她的学生在她外出讲课期间在博客中写到“李老师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离家出走’不叫我们了呢?孩子完全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而李老师是家中的重要一员。

正是李老师呕心沥血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幸福的教室,孩子们才会每天沉浸在愉快的阅读中。高效的书法练习中,在幸福和谐的教室中自主的学习,大胆地展示才能,让老师的工作更加幸福。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向李老师学习,为孩子的幸福着想,精心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做一个幸福教师!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8

2013年临放寒假时,我校举行了假期赠书仪式。初见《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时,我被封面上一张满是灿烂笑容的师生照片深深吸引,莫名的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觉得——这应该就是我喜欢的书!同时心里一阵疑惑:教室,怎么幸福?于是就是带着这份好奇和疑惑,我从李开伟校长手里接过了这本书,并于寒假开始了对它的阅读探索之旅。

我先读了序言,序言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的。于永正老师在序言里是这样形容本书的主人公——李虹霞老师的:”有谁能经常打电话和我研讨教育、教学,而且一打就是半小时、一小时?有谁能在高速公路出口拦车,为的是要我当面指导朗读课文?有谁能让我把上课板书的字一一写给她看,尔后一丝不苟地临写?又有谁能把我的朗读录下来,一字一句模仿到深夜?“我当时觉得,李虹霞就是个疯子,难道她都不觉得会太打扰别人吗!

慢慢开始读正文。说实话,李虹霞老师写的这本书文字精致却不失朴实。这本书不像一般的教育理论著作那样刻板、教条,反而像自述和聊天,展示出来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李虹霞老师的形象。

李虹霞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担任小学语文老师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学生一起创建了”幸福教室“。能够有这样创造性的成功,得益于李老师平凡的教育理想,也得益于她当时校领导的放手和支持。李虹霞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梦想起飞,就必定要有自由的空间。而我,恰巧没有钻进笼内。梦想,一旦钻进了笼里,也就在条条框框的阻拦中破灭了。“

读过这本书,我想可以将李虹霞老师教育、教学的成功大致归纳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幸福教室的创建。在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你体验更多的会是那是一个充满着爱与人文关怀的家,而不仅仅是知识浩瀚的海洋和供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个激情幸福的老师,一群激情幸福的学生。每天都能与幸福作伴,教育也好、教学也罢,怎会不成功?

第二,李虹霞老师创建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因为我在学校担任的是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关于这一点,此不赘述。

第三,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把家长”召唤“进教室 。 第一封家长信,她与家长讨论一年级上学期不参加统一考试,署名为”希望培养孩子远行能力的语文老师 “ ;第二封家长信,她为家长会后家长没及时表扬孩子而一时无语,署名为”爱您的孩子也被您的孩子爱的语文老师“;第三封家长信,她为家长没有关注孩子在假期的作业完成而”呐喊“,署名为”无奈却不让步的李老师“。老师的步步较真,家长的节节感动,被”召唤“进教室的家长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教育同盟。家长开始改变了,同盟的力量就壮大了。读着,不禁被她的坚韧所感染,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每读一本书,我们做的无非就是从中汲取营养。而读了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这本书后,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李虹霞老师教育教学的成功,归根到底是因为她的教育激情和梦想,并且肯不遗余力地为之付出艰辛和努力!很多事情之所以没有达到理想,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激情,不肯付出更多的心血。

我曾经在网上读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 这才 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而在现实 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读罢本书,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掩卷 沉思 , 步入教学生涯这四年来, 课堂中的我幸福吗?我的学生在课堂 上 幸福吗?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学习,不只是今天的事,不只是小学的事。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学习兴趣是前行的左腿,学习力是前行的右腿,缺失其一,行进为艰。课堂,还可以为这做些怎样的改变呢? 这将是一道永恒的答卷,需要我不断的用激情、梦想和实践去回答!

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李虹霞老师为榜样,为了 学生 们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和我的 学生 们也会有属于我们的幸福课堂 !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9

假期里,我学习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我为她那发自内心的文字,为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感动。

我也许一辈子也打造不出李虹霞老师这样的幸福教室来,但是,我可以学习他的做法,让我们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在这个班级里是幸福的。

“有谁能把学生带到家中住宿、辅导?有谁能细心到把历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易读错的字汇总在一起教学生逐一认读,而且认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长?有谁能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单元过不了‘关’的字(即不会默写的字),逐个写下来(字写得很大),贴在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的扉页上,让该生天天与它们见面,而且再不厌其烦逐一抄送给每位家长,让家长辅导过‘关’?”这是李虹霞老师在《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序中的.一段文字。一个个问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执着的工作狂,一个工作的勤勉者。当我读完李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之后,我也想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能毫无怨言地接受一个四年级班的语文教学,一个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工作任务?谁能面对如此重的工作量非但没有丝毫怨言,还潜心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中享受着自己一个个教学小点子带来的教学变化后的快乐?谁能在一年之后,能够主动提出教一个高年级语文教学班和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学班,马不蹄停穿梭在两个不同年级,不同楼层的她这么做只为了实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想?而这一个个问号得到的答案全是肯定,她能,李虹霞老师能。如今,和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工作要适可,别太累,健康第一……很多人很多时候面对学校安排的任务,即便不是很重,也要谈出自己的困难,好像不谈自己就要吃亏,有时任务稍微重一些,不是牢骚满腹,就是据理力争,即便接了,也是带着情绪,心中满是委屈,工作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读了李老师的故事我才发现其实工作累不累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对事情的考虑方式方法,其实什么工作只要自己发自内心的去做,都会找到其中的乐趣,体验到其中的幸福与快乐。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没有大的空话和套话,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我们每个教师读了都会从中得到一点儿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读。幸福就是把幸福的心态阳光起来,幸福就是工作着,奉献着,感恩着,美丽着。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10

作为小学语文界的泰斗——于永正老师曾在他的收徒仪式,说过这样一段话:第一,我看重的是虹霞的人品,山东人的美德,她身上几乎都有;第二,我看重的是她的创造性、具有远见的教育、教学。她是个工作狂,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的拼命三郎。当然,要学会忙里偷闲,比如学唱京戏。

这里的“她”就是李虹霞老师——“幸福教室”的创建者。这间教室,被美国教师雷夫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

初识李虹霞老师,就是缘于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更被李虹霞老师的精神震撼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休产假。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理理自己的工作思路,反思过往教育教学的问题,计划着在回校后以崭新的自己开始新的教学研究。正当迷惘之际,恰遇这本书,她给了我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定义了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

追求梦想,永不止步。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可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随波逐流,让梦想在一个个重复的日子中消逝不见。而她,却一直追逐着梦想的脚部一路前行。阅读她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她在毕业后分配在一所职业中专任教。当时她执教高二年级的语文,职业中专没有高考的压力,因此老师们的工作也就非常安逸、清闲,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李老师却觉得这样的生活缺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显得混沌不已。于是,她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虽然没有高考压力,她依然认真备课,逢有计划总结,她也写得详细、工整,第一学年结束大会上,刚刚参加工作的她竟然成了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后开她又被调到技校任教,当她发现班里的一个男生送她的生日礼物,礼品盒上六个字的简单祝福语却有两个错别字时,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闪现:到小学去。面对即将退休任教小学语文教师的邻居的好言劝说,已经有十多年教龄的她毅然丢弃了原先轻松闲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小学。从那以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开始了她的幸福创造之旅。读着她的故事,我在思考什么是幸福?是闲适的工作?是富足的生活?其实都不是。幸福就是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呼唤,拥抱梦想努力却快乐的摸索前行。李老师实现了她的梦想——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像种一棵小树,把自己“种”在了教室里,慢慢长大、长壮,枝繁叶茂!

坚持内心,不断创新。李虹霞创造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她重组课本、整合知识,正是她的努力和执着成就了她的“统合”语文教学法。李老师敢于尝试,打破常规,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她为了让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精心准备语文课;她带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明白语文源自生活,让孩子们自己探寻语文,体会语文的美丽;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美读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每天都在进步,听她们班孩子们朗读,你会不由沉浸其中,惊叹不已;同样,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上也是一绝,孩子们个个都像个小书法家。李老师改变了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现行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这种统合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速度加快了,学习更生活化了。

付出真爱,收获幸福。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在充满爱的课堂里,便会有享受幸福的师生,于是教师上课也便成为一种享受,孩子们学习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呆在幸福教室里,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在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她给予了学生们最珍贵的爱。我们可以看到:在幸福教室里,她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一起烦恼,一起成长。她的心,在每一位孩子身上。每每外出教研,她都会万分想念班上的孩子,而班上的.孩子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的李老师。还记得其中的一幕,李老师由于工作原因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居然有孩子随着老师跟着转学,只为能够继续呆在幸福教师里,享受李老师最珍贵的爱。几乎每个孩子,李虹霞老师都能轻易的说出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这该是何等的用心啊。李老师的不爱,不仅仅给了学生,而且还给了家长。付出了真心,才能收获真的幸福!

梦想中的“幸福教室”,能给孩子打开语言空间,让孩子们的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梦想中的“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读书声。

敲写着这段文字,我在心里也创设着一间属于我们班级的“幸福教室”。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11

假期里,我学习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我为她那发自内心的文字,为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感动。

我也许一辈子也打造不出李虹霞老师这样的幸福教室来,但是,我可以学习他的做法,让我们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在这个班级里是幸福的。

“有谁能把学生带到家中住宿、辅导?有谁能细心到把历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易读错的'字汇总在一起教学生逐一认读,而且认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长?有谁能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单元过不了‘关’的字(即不会默写的字),逐个写下来(字写得很大),贴在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的扉页上,让该生天天与它们见面,而且再不厌其烦逐一抄送给每位家长,让家长辅导过‘关’?”这是李虹霞老师在《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序中的一段文字。一个个问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执着的工作狂,一个工作的勤勉者。当我读完李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之后,我也想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能毫无怨言地接受一个四年级班的语文教学,一个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工作任务?谁能面对如此重的工作量非但没有丝毫怨言,还潜心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中享受着自己一个个教学小点子带来的教学变化后的快乐?谁能在一年之后,能够主动提出教一个高年级语文教学班和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学班,马不蹄停穿梭在两个不同年级,不同楼层的她这么做只为了实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想?而这一个个问号得到的答案全是肯定,她能,李虹霞老师能。如今,和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工作要适可,别太累,健康第一……很多人很多时候面对学校安排的任务,即便不是很重,也要谈出自己的困难,好像不谈自己就要吃亏,有时任务稍微重一些,不是牢骚满腹,就是据理力争,即便接了,也是带着情绪,心中满是委屈,工作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读了李老师的故事我才发现其实工作累不累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对事情的考虑方式方法,其实什么工作只要自己发自内心的去做,都会找到其中的乐趣,体验到其中的幸福与快乐。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没有大的空话和套话,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我们每个教师读了都会从中得到一点儿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读。幸福就是把幸福的心态阳光起来,幸福就是工作着,奉献着,感恩着,美丽着。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12

有幸在学校图书馆借到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大致翻阅发现这里都是一个个短小感人的教育故事,不是一些长篇大论的理论学说,正符合我的阅读兴趣。这本书 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作者李虹霞老师是山东省潍坊市名师,现任教于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多年来师从于永正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了“统合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她幸福吗?说她值了吗?这都太浅薄。教育对她来说,已不只是饭碗,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让她离开学生,很难想象出她会怎样生活。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爱学生如己出的人,她所从事的教育就会无比璀璨。 ”细细品味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后,了解了李虹霞老师是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爱每一个学生,她用爱心谱写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赞叹不已。一个中学老师,教过技校生,教过高中生,不听老师的“教小学会让自己变成一头拉磨的驴”的劝说,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事业,而且主动承担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有多大。但她仍然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当她发现孩子们不爱学语文时,主动申请开设“童书阅读”和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才能学院”班,一心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无论多么繁忙都会认真辅导。不仅如此,她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有别出心裁的展示台,有绿色植物角,有观鱼台,有丰富多彩的图书角。班中的孩子个个酷爱读书,坐下就要练字。这些主动性学习的场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想想自己总是一脸严肃地面对学生,一本正经的问候学生,严重缺乏李老师的微笑,李老师的亲和力,更缺乏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她曾写到午休对她来说就是工作,熬夜更是常事,她热爱教育事业,是这种爱让她无怨无悔且充满期待地无私奉献一切。难怪她的学生在她外出讲课期间在博客中写到“李老师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离家出走’不叫我们了呢?孩子完全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而李老师是家中的重要一员。

正是李老师呕心沥血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幸福的教室,孩子们才会每天沉浸在愉快的阅读中。高效的书法练习中,在幸福和谐的教室中自主的学习,大胆地展示才能,让老师的工作更加幸福。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向李老师学习,为孩子的幸福着想,精心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做一个幸福教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