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捅马蜂窝》读后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1
今天,我在做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小学生阅读进阶测试》的时候,发现一篇名叫《捅马蜂窝》的文章很有趣,而且意味深长。
这篇文章讲述“我”爷爷的后院有一个马蜂窝,奶奶一直想把它摘下来,却遭到爷爷的反对。“我”觉得很奇怪,于是就萌生了要去捅马蜂窝的念头。一天,“我” 壮着胆把马蜂窝捅下来了,没来得及逃掉,眉心被马蜂蛰了一下,结果肿了一个大包,还发烧了七八天。退烧后,“我”不敢到后院玩耍,害怕马蜂在那儿候着。爷爷说,马蜂蜇人后,自己也会死的。知道了这个情况,我对自己捅马蜂窝的行为后悔不已。后来,爷爷的后院又出现了一个马蜂窝。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它明明知道蛰了人后自己会死的,却还拼命去蛰,因为那个人正在破坏自己的.家园。
另外,我觉得,作者“我”捅马蜂窝的行为是很不好的。马蜂也是生命呀,你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它们就无家可归了。再说,它们也会蛰你,不会放过你。何必两败俱伤,还不如“井水不犯河水”呢!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大自然,捅马蜂窝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等于破坏大自然。
以上是我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2
今天我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段是这一个自然段: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他,轻轻颤动,好死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是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我心头。
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体会到作者特别愧疚,如果作者知道马蜂蛰人后会死的话作者就可能不会去捅马蜂窝了,可是作者捅了以后爷爷才告诉他马蜂蛰人以后就会死,所以作者感到十分愧疚,甚至想把捅下来的马蜂窝用胶水粘上去。
通过作者两年的等待终于把马蜂等来了,作者和爷爷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作者还说: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要做伤害旁人的事,否则后果会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
我还知道了马蜂又叫胡蜂,广泛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大部分群体生活。不会轻易蜇人,你不惹它,它也不会惹你,如果你惹它,它准会蛰你,它蛰了你以后它也就会死,如果蜇人蛰的严重的话,自己会有生命危险,有时候被蛰后会直接死亡。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3
今天,我满怀期待的心情拜读了冯骥才的散文——《捅马蜂窝》,收获颇多感受,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捅马蜂窝讲的是,冯骥才有一次去奶奶家里玩,那里是他儿时的乐园。突然,他发现在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这个马蜂窝爷爷奶奶想尽了办法想弄走,拍蜇着人。中午,“我”和妹妹来到了马蜂窝下,准备要捅了这个马蜂窝,妹妹害怕的都躲在了门缝后,我用力捅了一下,马蜂窝就落在了地面上,文中是这样写的:“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要跑回房,可妹妹已经害怕的把门关上了,我的眉心被马蜂蛰了,我用手用力的拍着蛰我的马蜂,眉心发出了一种钻心的疼痛。当晚我就发烧了,生病一连就是七八天。后来马蜂窝消失了,蛰我的那只马蜂也死了。爷爷告诉我,如果不是我,马蜂就不会死了,这时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几年后,马蜂窝又在这里建了起来。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冯骥才小时候听见爷爷奶奶争论捅马蜂窝心里十分好奇。最后找来妹妹商量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趁爷爷午睡的当,他和妹妹悄悄的到后院,冯骥才把褂子蒙在头上还把两根竹条绑在一起做捣毁蜂窝的武器。妹妹在门口等着待“我”把马蜂窝捅下来时放我进去。“我”捅下了马蜂窝可是妹妹因为害怕竟然跑了。最后我挨蛰了。可是最后听了爷爷的话我心里又开始敬佩马蜂了。这篇课文让我觉得马蜂是一种很勇敢的动物,勇于献身,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惜放弃生命,所以我很佩服它。另外,我觉得以后无论是什么生物,我们都应该保护它们,应该保护大自然,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和动物们和谐相处。
这篇课文让我映像最深的段落是:“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这句话让我的感悟是:作者听他爷爷给他讲道理,心中觉得对不起这只马蜂。马蜂虽然只是一种低等的动物,但也有着自己的尊严,当自己的生活被破坏的时候,它就会奋不顾身的冲上去,由于作者的原因,马蜂死了,所以作者很后悔。
让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通”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这句话描写的非常生动,让我好像看到了作者刚开始的犹豫,还似乎看到了妹妹吓得逃跑的样子。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5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在童年时,捅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挨蛰的过程,捅完马蜂窝听爷爷讲马蜂保卫家园的激情和勇气而深深地震撼了,为自己因淘气而害死了一条小生命而感到深深自责,心中好像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心上,因为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对自己莽撞的行为非常后悔,也使他受到了启发:马蜂蜇人,是为了保护家园,是自卫行为,它们可以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许多动物都是这样,他们不主动伤人,但如果人类威胁到了它们的安全,动物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与人类斗争。
如果我们都能保护动物,那么我们一定会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6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反被马蜂蜇了眉心的事。
赞扬了马蜂敢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和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使作者感到毁坏马蜂的家,毁坏它们的生活就像是一种罪孽,他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这种精神也令我十分震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好了之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书叫《小学生阅i读进阶测试》。
里面的一个故事是,《捅马蜂窝》他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至爷爷不敢打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闯进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么有趣!就找来了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本来是很害怕的,但是我的好奇心战胜了胆怯。我赶紧用竿头使劲的摇了两下,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立刻跑回家门口时,妹妹很害怕所以一早把门关了,我在门口被蛰了一下,然后不知被谁拖了进屋,所以我当夜i发了高烧,等我复愈后,听了爷爷的话,我不敢惹马蜂了。
我感受到,如果你不惹马蜂,马蜂也不会蛰你。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8
捅马蜂窝可不是一件小事,小时候我也曾经因调皮有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对事后被马蜂追着跑的场景历历在目。说来也奇怪,别的人不追,它们偏偏追着捅马蜂窝的人跑。冯骥才的这篇《捅马蜂窝》是回忆自己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捅马蜂窝的事,并且从中悟出了自然与生命的道理,让我印象深刻。
《捅马蜂窝》的故事简单,但情节却跌宕起伏,作者最后更是完成了心灵的洗礼,完成了从“恨”到“爱”的转变过程,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本事无忧无虑的后院生活,作者硬是打破了自然与人和谐,捅了马蜂窝,最终吃了大亏。“捅马蜂窝”这个民间俗语真是太贴切了,惹了不该惹的马蜂,后果当然不堪设想。“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话语让作者幡然醒悟,再小的'生命也会为破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上性命。这也让我对于电视新闻上看到的羚羊妈妈为了保护幼崽,与强大的狮子殊死搏斗的行为更多了一份敬意,虽然是它的天敌破坏了它的家庭,而非人,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对于捅了马蜂窝,作者一直耿耿于怀,更是希望它们能再次回到后院筑巢安家,令人庆幸的是,马蜂们好像听懂了作者的内心,重新回到开始的地方。
尊重自然,对生命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哪怕是再小的生命也是如此。与自然和睦相处是人类要必须要做的事情,你对自然的所作所为总将会受到报复,十几年前的非典与如今的新冠肺炎病毒都是在野生动物身上检测到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从某种角度讲,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哪怕是一只蚂蚁也是如此。马蜂更是如此,虽然它们有的毒性强,严重的能致人性命,但是它们却是很好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毒虫咬伤。 我们人类应该很好地善待同样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这些朋友,和平相处,而不是伤它们。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9
今天我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段是这一个自然段: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他,轻轻颤动,好死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是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我心头。
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体会到作者特别愧疚,如果作者知道马蜂蛰人后会死的话作者就可能不会去捅马蜂窝了,可是作者捅了以后爷爷才告诉他马蜂蛰人以后就会死,所以作者感到十分愧疚,甚至想把捅下来的马蜂窝用胶水粘上去。
通过作者两年的等待终于把马蜂等来了,作者和爷爷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作者还说: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要做伤害旁人的事,否则后果会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
我还知道了马蜂又叫胡蜂,广泛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大部分群体生活。不会轻易蜇人,你不惹它,它也不会惹你,如果你惹它,它准会蛰你,它蛰了你以后它也就会死,如果蜇人蛰的严重的话,自己会有生命危险,有时候被蛰后会直接死亡。
《捅马蜂窝》读后感 篇10
在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捅马蜂窝》,书中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作者爷爷家的树上有一个马蜂窝,作者很好奇,就去捅它,捅掉了马蜂窝,却被马蜂蛰了个大包。捅完后明白了个道理:你不惹马峰,马蜂也不会蜇你,它要是蛰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读完了这篇课文,不仅为作者的`勇敢赞叹,也为作者的莽撞行为感到惋惜。那只马蜂虽然牺牲了,但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自尊的,你不理我,我也不蛰你,但是你欺负我,破坏了我的家园,我也会和你拼命。作者虽然捅了马蜂窝,但事后深感后悔,所以他还是一个好人。
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自尊的,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地球不止是我们人类的天堂,也是动物的乐园,我们不能伤害它们,因为它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有了它们地球才会更加灿烂美丽。我们要与它们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