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音乐漂流瓶》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1
音乐,如花草般芬芳,优雅大气;音乐,如蜜糖般甜蜜,感动人心;音乐,如炸弹般火爆,颇有震撼;音乐,还如人与人之间,微妙,神奇!音乐是多样的,大音乐家的音乐也是多样的!
《音乐漂流瓶》介绍了巴赫·舒伯特等10位音乐家的作曲故事。我也是弹钢琴的人,所以在老师的推荐书目中,我格外留意了这本。果然,这本书不负我所望,我想知道,是音乐打动了我,还是作者的笔法?一半的'一半吧!音乐确实打动了我,我本来很讨厌巴赫!巴赫的曲子用我的话来说叫“变态”!每回都要练很长时间,特别难,但自从看了《鲱鱼头》后,我震撼了,原来巴赫这么勤奋,辛苦啊!所以,我现在对巴赫有了很大的改变。
前面说到我是弹钢琴的,说实在的,我一点也不喜欢钢琴,自从前不久的10级通过了后,我再也不想瞧钢琴一眼了。但是,这本书让我渐渐有了打开那神秘的琴盖的欲望,想再回顾那改变人心的音乐!现在虽然挂了个“10级”的标志,但是大师们小时候几乎都很清贫,连考级的机会都没有,那他们为什么可以成才?因为他们热爱音乐!
孩子们,比起大师们,我们的条件肯定比他们好,那,我们为什么不爱音乐,实现音乐梦想呢?
孩子们,向音乐展翅高飞吧!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2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特长,像我就喜欢音乐。也许你是幸运的,像书里的音乐家一样,不但拥有一份音乐的天分,还遇到了一位你喜欢的老师,这位老师像音乐一样带给你心灵的欢愉,你的生命之树生长在音乐的河畔,根深叶茂,你将和音乐结缘一生。也许你没那么幸运,在你还不知道音乐是什么时候,你的父母就把它强加给你,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是你的未来更佳美好,但事实上你却因此失去了幸福的童年,但音乐总是美好的,只是你在遇到他的时候被别人贴错了标签。
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巴赫。他被称为音乐之父,谁又会想到,他的音乐之路是多么的坎坷, 十岁的巴赫只能偷偷地借着月光, 抄写乐谱,十五岁时步行十多天,走了七百里路到达吕内堡,开始了独立生活。为了聆听大师的音乐,他可以天蒙蒙亮时出发,步行六十里到达汉堡,听完了音乐会,还要再步行六十里回到吕内堡。而当时,巴赫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但是,音乐让巴赫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他只觉得满脑子都是音符天使般款款飞翔,音乐让苦难的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和欢悦。
舒伯特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之一。他追求音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他能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他的音乐富有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的鲜活。听着他的音乐,品味如世外桃源般的感觉,你绝对想不到舒伯特一生穷困潦倒,最终让疾病和贫穷在他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过早地夺去了生命。对音乐的狂热丰厚了他短暂的生命。
无论生活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欢乐还是悲伤,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将生活变得美好,在音乐里寻求诗意的栖居,更能让音乐诗化众人的人生。当你栖息在音乐中时你会品味到音乐家们人生的诗意,更能品味到音乐如同感觉春日繁花似锦的绚烂,夏日绿树荫浓的惬意,秋日云淡风轻的舒爽,冬日阳光普照的温暖。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3
最近,我一直在读《音乐漂流瓶》这本美妙的书,它蕴藏着无限的快乐和精彩。书中写了许多外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有些音乐家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任何乐器;有的则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大大滴音乐家,可喜可悲,一切,源于音乐……
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巴赫,他的音乐天是用听和看“走”出来的。小时因为贫穷,家里一瓶水都要4个人抢着解决喝,没钱买乐器就去听管风琴大事的演奏会。可从家到演奏会地点,整整六十多里啊……为了省钱,巴赫就这么“走”走过去了。可以说每一次演奏会对他来说都是珍贵无比的。童年的巴赫一直不幸,本来就家庭贫穷又加上父亲病逝,母亲也在车祸中意外身亡,这双重无情的打击让巴赫几乎绝望了。后来他寄宿在表哥家里,而表哥家也很穷,几乎无法维持生活。但听说又要有演奏会的巴赫十分开心,可表哥家距离演奏的地方又有整整七十多里,他也就这么五十来天的“走”过去了……
《音乐漂流瓶》让心灵回响着音乐,顿时让爱飘扬世界。这本书使我深有感触——学任何东西都要脚踏实地,就要有巴赫一样的毅力,就像巴赫一样选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绝不向挫折低头。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4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音乐漂流瓶》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几位音乐家的故事。最主要的是巴赫、李斯特、德克夏沃和舒伯特这几位著名的音乐家,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李斯特,他的故事名叫“贝多芬肖像画”。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李斯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非常喜欢弹钢琴,因为条件不允许,他家只有一台风琴,风琴上除了一些曲谱,还有一张贝多芬的肖像画。后来,小李斯特也爱上了弹钢琴,而且学得非常快,看几遍谱子就基本上可以视谱演奏了,渐渐地,爸爸也发现李斯特非常有天赋,就带着他去维也纳找贝多芬,当然,除了行李外,还有那张贝多芬肖像画,来到维也纳,李斯特和爸爸并没有找到贝多芬,只找到了贝多芬的得意门生——车尔尼。李斯特的爸爸再三要求,车尔尼才让小李斯特视谱演奏了一曲,车尔尼并不喜欢这样的琴声,可又不愿浪费李斯特这块好料子于是收下了他,在车尔尼的细心教导下,李斯特在维也纳开了两场音乐会,都办得非常成功。第一场唯一遗憾的是贝多芬没有来;但是第二场的时候,贝多芬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了现场。虽然他听不见,可伴随着小李斯特那细长的手指在钢琴上龙飞凤舞地跳着,仿佛美妙的音乐在心田回荡!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要坚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虽然成功的里面有天赋,但是更多的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慢慢靠近!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5
音乐,可以让人兴奋,可以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伤心和悲哀。
当我读完《音乐漂流瓶》这本书,知道了音乐是伟大的人。书中介绍了许多音乐大师,还有音乐是怎么来的。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他们那些音乐只是为音乐付出了灵魂的傀儡,但不一样的,他们不只是纯粹为了世界做奉献,还有一种微妙的'决心在鼓舞他们对音乐抱有不放弃、忠诚、突破的心态,甚至要为音乐改变自己。上帝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有一双好耳朵,也没有必要赋予他们音乐天赋,他们只是喜欢音乐,为音乐付出。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音乐,只是没有去真正了解音乐。我不否认他们绝大局部是有天赋的,但我可以肯定,他们每个了解音乐的人都会为自己有音乐细胞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自己悠闲的时候,就随手翻阅一下《音乐漂流瓶》,这会让自己听清楚音乐,更能像走到他们面前一样重温当时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6
近日,我读了《音乐漂流瓶》这本书。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来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其中我最喜欢《达格妮之歌》这个故事。
《达格妮之歌》主要讲了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在八岁生日那天早早地来到了森林里,因为她听说在自己生日那天,最早到林子里来的人会遇上好运。果真,一个小时后,她看到了著名的作曲家格里格。达格妮以为格里格是安徒生,便一蹦一跳来到格里格面前,当得知格里格不是安徒生时,小姑娘有些失望,因为格里格不能像安徒生那样送给自己生日礼物了。格里格想了想,答应达格妮在她十八岁时送一件生日礼物。十年后,达格妮来到了奥斯陆的'姑姑家,在海滨公园的露天剧场,她第一次欣赏了一年一度的白夜音乐会。当报幕员报最后一首曲目时,达格妮惊讶极了,因为曲目名叫《达格妮之歌》,是爱德华·格里格作曲,献给卑尔根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的。当格里格上台向观众鞠躬时,达格妮又看到了那个高个子老头,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达格妮很幸运。因为在她原本平淡的人生中,竟然会碰到一位在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格里格,而且她不仅是遇到了他,格里格还专门为她谱写了一部作品呢!《音乐漂流瓶》里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许多的音乐家、作曲家,也了解了不少他们和乐曲的故事,从而更加喜爱音乐。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7
最近,我一直在读《音乐漂流瓶》这本美妙的书,它蕴藏着无限的快乐和精彩。书中写了许多外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有些音乐家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任何乐器;有的则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大大滴音乐家,可喜可悲,一切,源于音乐……
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巴赫,他的音乐天是用听和看“走”出来的。小时因为贫穷,家里一瓶水都要4个人抢着解决喝,没钱买乐器就去听管风琴大事的演奏会。可从家到演奏会地点,整整六十多里啊……为了省钱,巴赫就这么“走”走过去了。可以说每一次演奏会对他来说都是珍贵无比的。童年的巴赫一直不幸,本来就家庭贫穷又加上父亲病逝,母亲也在车祸中意外身亡,这双重无情的打击让巴赫几乎绝望了。后来他寄宿在表哥家里,而表哥家也很穷,几乎无法维持生活。但听说又要有演奏会的巴赫十分开心,可表哥家距离演奏的地方又有整整七十多里,他也就这么五十来天的“走”过去了……
《音乐漂流瓶》让心灵回响着音乐,顿时让爱飘扬世界。这本书使我深有感触——学任何东西都要脚踏实地,就要有巴赫一样的毅力,就像巴赫一样选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绝不向挫折低头。
读《音乐漂流瓶》有感 篇8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音乐漂流瓶》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几位音乐家的故事。最主要的是巴赫、李斯特、德克夏沃和舒伯特这几位著名的音乐家,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李斯特,他的`故事名叫“贝多芬肖像画”。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李斯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非常喜欢弹钢琴,因为条件不允许,他家只有一台风琴,风琴上除了一些曲谱,还有一张贝多芬的肖像画。后来,小李斯特也爱上了弹钢琴,而且学得非常快,看几遍谱子就基本上可以视谱演奏了,渐渐地,爸爸也发现李斯特非常有天赋,就带着他去维也纳找贝多芬,当然,除了行李外,还有那张贝多芬肖像画,来到维也纳,李斯特和爸爸并没有找到贝多芬,只找到了贝多芬的得意门生——车尔尼。李斯特的爸爸再三要求,车尔尼才让小李斯特视谱演奏了一曲,车尔尼并不喜欢这样的琴声,可又不愿浪费李斯特这块好料子于是收下了他,在车尔尼的细心教导下,李斯特在维也纳开了两场音乐会,都办得非常成功。第一场唯一遗憾的是贝多芬没有来;但是第二场的时候,贝多芬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了现场。虽然他听不见,可伴随着小李斯特那细长的手指在钢琴上龙飞凤舞地跳着,仿佛美妙的音乐在心田回荡!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要坚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虽然成功的里面有天赋,但是更多的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