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精选14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虽然这本书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句,但是我每每读的时候,它总是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
你也许想问,这本书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海伦·凯勒,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这本书就是她的自传,在她生命的八十八个春秋中,八十七年里她又聋又盲,而在这样幽闭的环境中,她竟然学会了说话,并且成功地考上了连正常人都高攀不可及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并且她四处奔走,为残疾人带来温暖,她接受了命运的一个个挑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使人们为之震惊。
其实想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数不胜数: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指头会动弹,但他并没有从此放弃希望,全身投入到天文的学习的当中,现在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已经无数次为无数个人解决了无数个迷;贝多芬晚年双耳失聪,这对音乐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啊!但贝多芬没有放弃,而是挑战命运——“以骨试音”,仍弹出了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英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经历几百年后都流广于世;“轮椅作家”张海迪,换做别人,早就放弃希望了,而她却努力练习写作,笔耕不辍,许多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文章都出自于她的笔下……
每当读到他们的事迹时,我对他们的敬佩之心油然升起,可接下来是深深地反省——相比他们来说,我们耳聪目明,四肢健全,健健康康,没有任何疾病,生活条件也比他们优越,而我们为什么反而不如他们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根本不挑战或接受命运的困难,我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太阳”,生活没有烦恼,而我们真正遇到问题时,我们不是主动解决,而是想方设法来逃避;当我们真正遇到困难时,我们不是动脑筋克服,而是在原地打转,指望别人来帮助我们;当命运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时,我们不是去挑战,而是不停的抱怨,我们遇到一点坎坷就说放弃,经历一点挫折就言失败,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过,在你抱怨的时间里,你可能已经想出无数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我曾读到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他每天努力地练习绘画,当他快要成功之际,命运却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在一场车祸中双目失明了,这对于画家来说打击多么致命啊!但他没有从此气馁,他认为这是命运对他的挑战,并且他毅然的接受了,他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音乐家,经过不懈的奋斗和不停地努力,结果名扬四海,饮誉天下。如果他灰心了,只是不停的抱怨,他也许一生也没有所作为,默默无闻。所以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主动挑战命运,获得伟大的成就。
挑战命运,铸造奇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2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第一次“接触”海伦,是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中,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作者为自己假想了三天拥有光明的时间,短短的三天,却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她祈祷能用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熟悉身边的一草一物。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个大玩笑,现实中海伦的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可以感受到光明与声音,她根本无法拥有正常人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但苦难对她而言,却成了一块很好的垫脚石,一切的不幸成就了她坚强的性格,支撑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使她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当海伦处于人生的低谷之时,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挑战生命的力量,是知识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所以,在《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海伦说了这么一段话:“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在书中,海伦还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的景色进行描写,使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在知识的世界里,她学会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读这本小说,我们不难感受到:海伦的一生都在用知识与世界沟通,知识为她铺设了一条成功之路。因为有了知识,海伦才能透过心灵之窗去感知世界,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她在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远不能遗忘的`生命之歌!
这本小说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海伦让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让我们一起用知识去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照亮通往前进的方向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3
初三的课业和精神压力让我望而生畏,曾经想过逃避,但是很不现实。因为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我没有试过,又怎么知道我不可以,毕竟还没拿起之前,何言放下?拿破仑试图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一本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的成长史和她内心的独白,她的倾诉。
如果有一种凹凸不平的东西会阻碍一个人的前进,那么我想这就是盲文。一根根手指与纸的摩擦,一个个单词深深印刻在她的心里,这应该就是求知的欲望,因为她相信自己是可以的,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
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我想用爱和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你最好的回报,用心拥抱世界,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机会。
我想在窗台上摆一盆白色的琉璃苣,这样我就会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事实,因为它是坚强的代表,即使它没有庞大的根系,即使它只是较小的一株,即使它很不起眼,但透过阳光,它的叶片就会有独特的美。我的未来也应该像洁白的琉璃苣一样。琉璃苣会给我庞大的信心,和深不见底坚强的勇气。
在累的时候,就会想起海伦的笑,我就学会了用笑去面对世界,面对现实中的怪兽,我想和她一样用我的心去拥抱生活亲近自然,因为她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海伦·凯勒,一个杰出的女性,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有她的家人,有她的老师,还有她不认输的毅力,她会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的练习,只为准确清晰地叫出“爸爸、妈妈”。如果别人花一分钟就能朗读背诵的单词,她可能要花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盘根错节的毅力让我望而生畏。
每一天,我要脚踏实地,即使太阳再耀眼,也会有照不到的地方,但是海轮的光辉照亮了我的道路。以前是依然在那里徘徊,但是现在我的未来是独木桥,有很明确很明确的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4
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沙利文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在亲朋好友的关爱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学士学位。
她对老师、亲人和所有帮助过她的人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并把这颗感恩的心奉献给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无光、无声、无语,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聋、瞎、哑,只有你用心去体会,才能感觉到那种情况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如果我是这样一个残疾的孩子,必定会放弃生存的机会,因为我失去了与别人竞争的优势。
但海伦·凯勒不这样想。她认为:“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多么让人震惊的话呀!的确,身体上的不自由虽然是一种缺陷,但如果放宽了心,比身体的自由还来得快乐。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便是海伦·凯勒独特的人生格言。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我对这些缺乏必要的感恩,因此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毅力。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这样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更自信、更坚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5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她却以不懈努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这是多么“震”人的一件事啊!
故事讲的是海伦凯勒因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借助于她的老师莎莉文小组的帮助,海伦进入了剑桥女子学校,一心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这里,海伦不但没有悲观地看待世界,反而和健全的女孩子们交上了朋友。
老师们也不断帮助她,把课本印成凹字版,方便海伦理解。在课后,莎莉文老师也帮着海伦一学习。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不知费尽了多少心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圆了她的大学梦……
也许,讲到这里,大家都潸然泪下,被海伦的故事所打动吧。是的,海伦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克服困难。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人,竟然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不悲观,不放弃,不抱怨,最终成功了!
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人,比我们多付出了几倍的汗水,却领先了我们这群“聪明鸟”……难道,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们这些健全的人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有快乐的世界里,而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度过的人,却克服了先天不足的毛病,她说“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无事无补”,“笨鸟先飞”,最终,成功降临到了她的手中。我们呢,尽管身体健全,却不知天高地厚,游手好闲,真是没有经历过痛苦,不知……唉!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岂不是太渺小了?!
记得有一次,我做完了学校的作业后,直奔“画海”,扑嗵一声跌进“画画”的海洋,展现我那美丽的艺术风姿。画着画着,我疲倦了,竟然趴在书桌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打了个哈欠,见爸妈都不在,于是好奇的我“吱留”一下蹿到了电脑前,啊,我实在是忍不住要吸一会儿“氧气”了。
一整天我都沉浸在电脑的世界中,我早已忘记了爸妈的叮嘱:我们不在家时,你千万不要偷偷上网玩游戏,这样对你的眼睛不好,你看你的度数已经很深了。若是做完了作业,就看会儿课外书吧,我们相信你会听我们的话的。
渐渐地,我越玩越“成熟”,连爸爸的敲门声都没听到。唉,你猜结果怎样,自然我被数落了一通。“朱雨涵,你忘了我们对你说的话了吗?你玩了多久?有这时间,”爸爸把他那凶狠的目光对着我,“还不如去看会书呢!
人家海伦·凯勒失明了,她最渴望的就是读书,你有眼睛还浪费你的人生……唉,真令我们失望!”唉,是啊,难道我不该像海伦学习吗?我陷入了沉思……
“忘我就是快乐,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就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是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海伦·凯勒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们一起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是的,让我们像海伦·凯勒那样学会感恩,走出困境,迎接挑战,对未来的世界怀着美好的希望与憧憬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6
她的双目失明,却能看见世界上最绚丽的图画;她的双耳失聪,却能听见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她发音困难,却让所有人听见了她的声音。她就是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我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得到了许多不同的感触。
面对不幸,她的坚韧乐观令我感动。
海伦﹒凯勒在一岁的时候因发高烧而双耳朵失聪,双目失明,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被命运的不幸击倒,而是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学会了触摸盲文以阅读各种书籍。这种独特的阅读方法仿佛是的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她开启了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她是如此勤奋,以至于把手指都磨破了皮。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当海伦经历了这些苦难的时候,她不过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啊,然而,她并没有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希望,依然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在书籍的海洋里,她就像春天的小树苗吮吸着甘甜的雨露,茁壮成长。我不禁被她的坚强和乐观所鼓舞。
对待学习,她的勤奋刻苦将我鼓舞。
海伦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她博览群书,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在校学习的时候,她曾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由于上课的时候手指忙于听讲,无法记笔记,只能在回家后快速记下所有知识,每天的作业都得在打字机上完成,有时还不得不请别人将句子拼写在手心……如此一来,海伦必须比别的同学在学习上付出多于二倍的时间,有的时候,同学们的嬉戏声甚至会让她感烦躁,但她很快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情,重振精神,全心投入到学业习当中去,因为她明白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后来,在莎莉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海伦终于克服了学习的障碍,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回报社会,她的善良博爱让我折服。
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毕业后,她把自己的经历成文章进行发表,文章见报后,海伦的事迹感动和激励了大量的读者。后来,她通过艰苦的训练,渐渐掌握了发声的方法,开始奔波于世界各地发表演说,并全身心地投身到保护残障人士的事业中。读到这里,我的心为之一振,为海伦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所折服!无论是作为伟大的作家,成功的演说家,还是一位博爱的慈善家,她都当之无愧。她用坚强战胜了病痛,用努力弥补了缺陷,用执着实现了梦想,用博爱帮助了他人。这些伟大的精神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也激励、影响了我们。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应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这个世界,用独特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充分利用自己的所有感观,来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当我遇到挫折时,不应该埋怨自己或他人,而应当坚信生活是美好的,满怀信心、勇气与热情去迎接挑战。从今往后,我将以海伦﹒凯勒的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7
我一直觉得生活十分平淡无聊,天天重复着同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到家,家到学校,两点一线。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毫无新意,没有丝毫幸福感可言。
直到我读了海伦凯勒的传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惊讶地发现,在我眼中无趣的生活却是海伦梦想的幸福。这本书深深地震憾了我,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失聪。因为看不见,听不见,她迟迟没有学会说话,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的黑暗世界里。她的性格变得孤僻,暴燥。幸好她遇到了一个耐心温柔的家庭教师,一直鼓励她向前。她在家庭教师的鼓励下,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读书写字,并最终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在一般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既听不到又看不见的残疾人怎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但海伦凯勒却做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超强的毅力让她超越了肉体的限制,创造了一个奇迹。如果她当时自暴自弃,心灰意冷,那么什么奇迹都不可能出现,她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做一个永远只能被家人照顾的可怜虫。全世界有无数的残疾人,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能身残志不残,坚强地挺直自己的脊梁。屈服于命运的,只能被命运的鞭子抽打得遍体鳞伤;而勇敢地扼住命运咽喉的,才能奏出惊心动魄的乐章。坚定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斗志,就是她们隐形的翅膀,带着她们飞向所渴望的幸福。尽管这所谓的幸福,在我们眼里是如此的平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才三天啊!海伦企求的仅仅只有三天。她认为三天的光明,足够让她干很多事了。她己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正常地看书阅读,正常地与人交往,这己让她感到幸福。而三天的光明让她可以触摸那些后天努力所达不到的东西,比如真切地看看花的颜色,太阳的光……那就是海伦所想的终级的幸福。而对于拥有健康的我来说,什么是幸福呢?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才是幸福?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进的道路无止境,谁也不知道自己终其一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成就,能够走多远的路。也许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停地向前飞,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那一路上的美丽风景和荆棘泥泞都足以让我们回味。而每达到一个新的地点的满足感更是另一种幸福。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什么是幸福?我知道了,唱着这首歌飞翔就是幸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8
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沙利文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在亲朋好友的关爱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学士学位。
她对老师、亲人和所有帮助过她的人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并把这颗感恩的心奉献给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无光、无声、无语,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聋、瞎、哑,只有你用心去体会,才能感觉到那种情况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如果我是这样一个残疾的孩子,必定会放弃生存的机会,因为我失去了与别人竞争的优势。
但海伦·凯勒不这样想。她认为:“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多么让人震惊的话呀!的确,身体上的不自由虽然是一种缺陷,但如果放宽了心,比身体的自由还来得快乐。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便是海伦·凯勒独特的人生格言。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我对这些缺乏必要的感恩,因此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毅力。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这样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更自信、更坚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9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人的面孔、狗的眼睛,看自然景观……海伦·凯勒想看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灯红酒绿的舞厅中度过,或是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是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整天东游西逛,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还能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用自己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越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像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友爱。她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去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书的内容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找到了自信、坚强与乐观。真的,一部好书能让我们受益终生,它不但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使我们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高兴能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交上朋友!
让海伦·凯勒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让我们挥起手中的笔,给明天添上自己的一笔!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10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挫折,许多不幸。有些人选择勇敢面对,他们获得了成功,获得了喜悦;但也有人选择了放弃,止住了步伐,他们最终只能获得失败,永远是困难的奴隶。所以,莫向命运低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一位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孩成长的经历,她叫海伦·凯勒。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海伦·凯勒来说,她的出生是不幸的,一个一周岁的女孩就要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还没来得及去好好看看这个奇妙的世界,上天便不再去眷顾她了。我相信,一开始凯勒一定放弃了希望,但是后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又为她点燃了希望的火苗。她不屈服于命运,顽强地抗争,不被生活奴隶,不被困难绊倒,正是这样倔强,永不服输的性格,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我们要去仔细想一想“困难”这个词,“困”是牵绊束缚,“难”是不容易。在一个强者前面,它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一跨便过去了,在弱者面前,永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尽其所能”也不能成功。凯勒是强者,强在她有一颗敢于拼搏的心。常常有灰心丧气者感叹命运不公。要我说,命运是可以逆转的,因为命运有一半在自己的手里,身体的残缺并不代表心灵的残缺,只要有坚强不退缩的心,人人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凯勒身残志坚,她的精神是不朽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可以活得轰轰烈烈,也可以平淡无奇,一个残疾人的人生都如此辉煌,难道健全人的一生还要像杯白开水甚至像柠檬汁般普通、酸涩吗?一个轻易向苦难低头软弱的人又怎可能会成大事?凯勒与命运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命运夺走了她的视觉、听觉,甚至她的声音,她却不甘心被困难束缚,成为它的阶下囚。她努力地学习说话,用自己的双手写出了长篇自传,更写出了奇迹。这样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又怎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
在这本书中,凯勒不仅是一个顽强的女子,还是一位慈善家。她和当时一些朋友经过长期的组织和策划成立了全国性的盲人机构,她还用3年的时间到处演讲,为其他盲人募集善款。这样的残疾人还尽其所能用爱去关心那些同样身残的人,如此令人感动的大爱,难道我们见了那些残疾人还要袖手旁观、冷眼相待吗?相对于凯勒,我们更有能力和义务去关心身边的残疾人。可我们做了多少?落实到行动上并不难,之所以还那么多残疾人被冷落,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份心。
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更要学习凯勒这种永不服输的大爱精神,生活中有太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有太多人需要我们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就让我们一起行动,做一个主宰自己命运拥有大爱的人吧!莫向命运低头,才能把握命运,关心他人,才能被他人关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11
一只小小的蝴蝶,让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力量。小蝴蝶在被我捉到的那一刻,把力量全部用到翅膀上了,想用最后一点力气逃出我的手掌,那时,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生命力在我手中跃动。蝴蝶那种不屈不饶、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也要做一个具备这种精神的人。
今年暑假,我读到了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这书中内容让人振奋,这本书的名字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大的时候,突然高烧不退,医生也束手无策。虽然后来她失明、失声、失聪了,但她还依然活着。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陷入了一个黑暗而又沉寂的世界。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她终于学会了说话。她能学会说话是因为她有异常过人的耐心和毅力,她用自己的坚强战胜了疾病,她在朋友、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就像马克·吐温说得:“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内容里,无一不洋溢着海伦凯勒对生活热爱,她用这本书记下的一切劝告我们要珍惜眼前一切美好的东西。她想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三天的光明,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人生中短暂的一瞬间,而对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我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半途而废,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海伦·凯勒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就像罗斯福夫人说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书籍。它的作者众所周知,是来自美国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盲的人,但她创造了奇迹。她凭着超强的毅力,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居然能读能拼能写能说,并且还能熟练运用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语言。这本书是海伦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了海伦假设自己能在三天内不聋、不盲,自己将要做的事。这本书文字优美,感情更为细腻,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光明的渴望,启迪人们应珍爱生命,珍惜每一天。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在一瞬间都会消失。只有在平常的日子里好好享受,才能让这些“东西”消失后不令人遗憾。
最后,我再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12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第一次“接触”海伦,是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中,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作者为自己假想了三天拥有光明的时间,短短的三天,却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她祈祷能用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熟悉身边的一草一物。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个大玩笑,现实中海伦的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可以感受到光明与声音,她根本无法拥有正常人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但苦难对她而言,却成了一块很好的垫脚石,一切的不幸成就了她坚强的性格,支撑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使她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当海伦处于人生的低谷之时,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挑战生命的力量,是知识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所以,在《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海伦说了这么一段话:“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在书中,海伦还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的景色进行描写,使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在知识的世界里,她学会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读这本小说,我们不难感受到:海伦的一生都在用知识与世界沟通,知识为她铺设了一条成功之路。因为有了知识,海伦才能透过心灵之窗去感知世界,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她在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远不能遗忘的生命之歌!
这本小说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海伦让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让我们一起用知识去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照亮通往前进的方向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13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小镇康比亚,十九个月时因病导致失明失聪。1887年,她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莎莉文。莎莉文与海伦朝夕相处50年,没有莎莉文就不会有海伦这个奇迹。海伦是个聋盲人,让她接受知识,是无法想象的。莎莉文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之海伦对知识的强烈渴求,铸就了海伦的传奇。身体残疾,使海伦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但她对知识的渴望,给了她坚持的力量,她不仅学会了开口说话,她还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这四门外语。她曾说:“将来我也会上大学——但是要上就上哈佛大学!”后来,她如愿地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毕业之后,她将所有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残疾人的福利事业之中。她在世界各地创建许多慈善机构,尽可能地给不幸的人带去光明与希望!
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应该抱有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更应该发挥其功能,创造出价值。
书的最后是她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文中抒发了对光明和声音的渴望。而最后,她留给了世人一个深邃的主题,让人思考,让人铭记。她说:“把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就好像我们明天就要死去一样。我以为,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一定会无比强烈地彰显出生命的价值。”是啊,当人面临死亡的恐惧时,一切都会变得坦然。因为,没有人能逃脱死神的缰绳。索性,坦然去面对最后的安详时光。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明天就要死亡。那么在死亡前的时间里,你会干些什么呢?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似乎有些激进。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这种压力,使得自己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生活,认真对待每一天,不要让遗憾和悔恨伴着到老。
1968年6月1日,她的故事于此完结。但她的著作与精神永远流传于后世。她的传奇人生将永远影响世界,震撼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篇1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人的面孔、狗的眼睛,看自然景观……海伦·凯勒想看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灯红酒绿的舞厅中度过,或是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是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整天东游西逛,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还能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用自己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越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像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友爱。她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去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书的内容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找到了自信、坚强与乐观。真的,一部好书能让我们受益终生,它不但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使我们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高兴能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交上朋友!
让海伦·凯勒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让我们挥起手中的笔,给明天添上自己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