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氓》读后感(精选1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氓》读后感 篇1
学完这篇古文,感触很深。首先,我十分敬佩女主人公的坚强,也为她的不幸感到惋惜。文中女主人公的善良、勤劳、贤淑、温柔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男子的一片真心,恋爱中的他们是十分幸福的、甜蜜的,可是随着女主人公的出嫁,男子逐渐对她冷淡起来,这让我对那位男子产生了厌恶之情,很喜欢文中那几个运用比的手法写的几句话,因为它写出了女子的内心痛苦,同时也写出了男子的变心,这让我想到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文中的女主人公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陷入了爱情的沼泽里,无法自拔。关于那位男子,我不想说太多,因为说太多感觉不值。唯一的就是为女子感到惋惜。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我们,爱情在我们的思想中总是迷迷糊糊,若即若离的,十七岁的我们对所谓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我想,应该没有人可以完整的去诠释它吧。只是希望,青春岁月的我们不要过多沉溺于那迷茫的爱情之中,要正确理解爱情,让青春挥霍的真实且有意义吧。
关于本文,想说的太多,抽出重点来谈谈。
《氓》读后感 篇2
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篇1]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而这一切对于任劳任怨的她,是不是太过不近人情了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孤单的身影,那个只能对镜黯然自伤的悲惨女子。
她的恨决不能用“后悔”形容得尽。她无力地质问:淇水都有岸,洼地都有边,为什么你,我的士郎,却没有行止?于此时,镜头又切到曾经年少的一幕幕。当初的怎样的海誓山盟,到头来竟全部在岁月的消磨中无影无踪。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
《氓》读后感 篇3
一天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流氓兔的故事,一开始我以为是漫画,便借了,后来我才知道它是一本……
晚上,我拿起书,观察了一下,它封面上有一只兔子正躺在一个胡萝卜上,应该在昏昏欲睡。旁边有一行字写到;与其听一小时大道理,不如看一分钟的小故事。我看了一下,只不过是一些过气的老词而已。我打开后翻到第一页,上写着第一辑一定要活得漂亮。第一个故事上写一定要活得漂亮。故事是这样说的货车司机流氓兔,每天载一些花到花市上去卖。一天流氓兔送女儿上学,女儿问道,爸爸你喜欢吗?流氓兔说,我喜欢花,但更喜欢你。女儿说,爸爸这些花真的好漂亮呦!流氓兔说,漂亮的花一定很美丽。女儿说,我美吗?流氓兔说,漂亮。孩子但你要记住,人长的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读了这个,我知道了,再漂亮的东西也会丑,但一定要活得漂亮。我也开始兴致勃勃的读起来了。
《氓》读后感 篇4
感情,其中哭苦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题记
我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高中阶段,在那时我曾为他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羡慕不已,但读到后面他们的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觉得氓是个负心汉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学时期再次读到这篇文章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样的文章,同样是妇女对丈夫始乱终弃的不满好控诉,在时间的沉淀下,我似乎对感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氓对女子是虚情假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氓对女子是有情的,至少以前有过,氓“抱布贸丝”千里迢迢来到女子家中要娶她为妻,“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与女子两情相悦,氓也如愿娶了女子。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感情的最好结果,白头偕老。但是,当氓和妻子真正走进了婚姻,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人曾说过“婚姻是感情的坟墓”,这句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当感情还仅仅只是感情的时候,他们顾及的只有彼此,在感情的世界里的他们恣意表达着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打扰,也没有什么好顾忌,因为追求感情就要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去爱对方。但是当感情变成了婚姻是,他们要思考的就不只是两个,还有双方的家庭,朋友,甚至还有孩子。如果女子在嫁进氓的家里能够生下一个孩子,或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氓与妻子的爱恋或许就在生活琐事中渐渐平淡,不再对对方任何宽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协的决然。氓不是从没爱过,只是生活把他的爱一点一点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点错也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得双方合力经营才能幸福美满,女子一味抱怨也使这段婚姻走向了杯具。
在《氓》中的妻子让我不经意想到了鲁迅的《伤逝》,子君的悲惨结局也使我对婚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感情的义无反顾到最后到在婚姻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终结。感情是纯洁完美的,但是婚姻有时却也是需要物化。我妈虽是个传统的妇女,她对婚姻却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夫妻间就该时常沟通,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说出来,经济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妈和我爸从我记事起就很少吵架,他们两人共同努力供我们三姐妹读书。婚姻贵在会经营。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权利选取自己该怎样生活,该怎样恋爱甚至怎样对待婚姻和伴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选取了以这样的方式放下婚姻,放下他们以前的感情。女子的决绝或许也是一一种无奈的选取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写的那样我们无从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与娟生也好,都是经历的感情的完美却经不起婚姻考验的可怜人罢了。
《氓》读后感 篇5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如今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已随时代发生了改变,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未解决,并且由于观念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更加突出。
仅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花无百日红。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会有徐娘半老人老珠黄之时。更要紧的是,当两个人朝朝夕夕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时,漂亮的脸蛋儿无法弥补彼此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性格是否相合,生活习惯是否能彼此容纳,观念是否一致等等比脸蛋更加重要。它们的融合补充有助于关系长久健康地持续发展。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性生活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涉及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大多了。仔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公牵一葛动半山似地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有独立的问题)。从令天的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简单地指责这不对那不道德,已经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氓》读后感 篇6
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氓》和《诗经》里的其他诗歌一样,都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篇以爱情为主线的美文。很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当感性,相信爱情的她在对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爱。为了一个她心爱的男人,她无怨无悔,哪怕带上嫁妆连同一颗诚挚的`心陪着氓艰难度日她也乐得开怀。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贱,没有一点点身份可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来,默默无言,只因她深爱着氓,很深很深的爱着。但氓,却因着她对他的爱而骄傲起来,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可是,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份爱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氓的不屑践踏了她的真心,冰冻了她含泪的双眸!
也许,氓在最初对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许诺过她美好的未来和一辈子的不离不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他厌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无波澜的生活,他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忠贞不渝,对女主人公更是磨灭了爱的火花。氓是不专一,不甘于寂寞的花心男人,对待家庭没有责任感,对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乱终弃。当初的甜言蜜语早已随风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涟涟泪水。“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也许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轻狂的诺言犹如一阵风,它不会为谁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终于被无情无义的氓伤透了心,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错了他,她伤心她难过只因她没有看准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爱氓,不再对这个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的人有一丝留恋。从此,她与氓再无瓜葛。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够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爱着他,他凭借着她对他的爱胡作非为,朝三暮四。然而现在,她不再爱氓。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氓一文不值,没有了她的爱,氓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陌生人,仅此而已。
与氓分离了的女主人公也许会对月惆怅,甚至想起许久以前的诺言;也许寂寞的她也会眼含着泪水呐呐自问:这大千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真爱,而我,还能够相信那缥缈的所谓真爱吗?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氓》读后感 篇7
谈到爱情这个话题,也许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因为大多数人对爱情是抱有向往的态度。但是《诗经》当中的《氓》从另一面揭示了爱情现实的一面。
第一次读到《氓》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读完的感觉就是愤懑,为故事当中的女主人公感到惋惜。明明女子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是男子还是抛弃了她,曾经的誓言也化作了浮云。当我现在再一次读它时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诗经》众多关于爱情的诗里,《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它并不像《蒹葭》和《关雎》那样展现的是爱情的朦胧和美好,也不像它们一样带给人们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感觉。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我认为《氓》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背后五味杂陈,所以联想的空间就不如《蒹葭》和《关雎》。
本诗采用了《诗经》经典的赋比兴手法,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借未落的桑葚比喻女子姣好的容颜和男女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感情,借斑鸠不要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到后来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情谊的淡漠和女子已年老色衰。高中的时候觉得诗中的男子并不爱女子,现在想想应该是喜爱的,开始的求婚是情真意切,后来的冷漠和暴戾的态度也是事实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但我现在更欣赏女子最后离开的决定,这在当时甚至在现在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诗中的女子并没有像中国古代大多数女子一样选择忍耐,而是当断则断,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这一首诗实际上是很多现代女性的影射。爱情的悲剧不仅仅发生在诗中的女子,也许也发生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这就是《诗经》神奇与魅力之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氓》读后感 篇8
爱情,其中哭苦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题记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高中阶段,在那时我曾为他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羡慕不已,但读到后面他们的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觉得氓是个负心汉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学时期再次读到这篇文章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样的文章,同样是妇女对丈夫始乱终弃的不满好控诉,在时间的沉淀下,我似乎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氓对女子是虚情假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氓对女子是有情的,至少曾经有过,氓“抱布贸丝”千里迢迢来到女子家中要娶她为妻,“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与女子两情相悦,氓也如愿娶了女子。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爱情的最好结果,白头偕老。但是,当氓和妻子真正走进了婚姻,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人曾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当爱情还仅仅只是爱情的时候,他们顾及的只有彼此,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们恣意表达着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打扰,也没有什么好顾忌,因为追求爱情就要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去爱对方。但是当爱情变成了婚姻是,他们要考虑的就不只是两个,还有双方的家庭,朋友,甚至还有孩子。如果女子在嫁进氓的家里能够生下一个孩子,或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氓与妻子的爱恋或许就在生活琐事中渐渐平淡,不再对对方任何宽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协的决然。氓不是从没爱过,只是生活把他的爱一点一点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点错也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得双方合力经营才能幸福美满,女子一味抱怨也使这段婚姻走向了悲剧。
氓中的妻子让我不经意想到了鲁迅的《伤逝》,子君的悲惨结局也使我对婚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爱情的义无反顾到最后到在婚姻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终结。爱情是纯洁美好的,但是婚姻有时却需要物化。我妈虽是个传统的妇女,她对婚姻却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夫妻间就该时常沟通,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说出来,经济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妈和我爸从我记事起就很少吵架,他们两人共同努力供我们三姐妹读书。婚姻贵在会经营。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该怎样生活,该怎样恋爱甚至怎样对待婚姻和伴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放弃婚姻,放弃他们曾经的爱情。女子的决绝或许也是一一种无奈的选择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写的那样我们无从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与娟生也好,都是经历的爱情的美好却经不起婚姻考验的可怜人罢了。
《氓》读后感 篇9
好多人说“氓”欺骗了弃妇,我倒觉的不是欺骗,是变心,准确地说,还不是变了心,是变了环境,变了时空。想当初氓一个流民,一无所有,吃饭都是问题,所谓穷在大街无人问啊。自己想都不敢想能有人嫁他,所以他只能抱布做个小生意。当然只有傻傻的笑了。(即:氓之蚩蚩)看见有个好女孩对他有好感,当然是“言笑晏晏”了。能不开心吗?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催女孩同居啊。
目的到达后有了老婆,还有了老婆的家私,家私能够作为发家的第一桶金,在老婆辛勤操持下,日子好了。氓衣食改观了,由面黄饥瘦变的红光满面了,由破衣烂衫变的整齐干净了,站在大街有人问了。这种一般的日子对于氓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能不兴起来吗?兴起来自然就忘本了,自然就有了新的野心了。人心不足啊,于是他还想找更多更好的女人做老婆。于是就有了弃妇的悲惨遭遇。
世界上一切都在变,但由于物质的反映不同,所以变的程度也就不同。比如,酒越放越香,肉就越放越臭。而在肉里边有的肉臭的快,有的肉就臭的慢,有的肉臭的'厉害,有的就臭的不厉害。人的原始的物质结构不同,所以变得方向,变的程度也不同。不变的人是没有的。
《氓》读后感 篇10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从人类诞生开始,爱情就注定与人类纠缠不清。在原始社会就有婚姻之神的流传,在西方也有丘比特爱神的神话,可以说爱情与婚姻就是延续人类社会的纽带。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以《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
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
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
《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是封建礼教的产物。而现如今我们教师的婚姻状况又如何呢?
调查显示,教师仍然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最主要的因素依然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等。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这些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并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对职业幸福的追寻,更影响了教师的情感世界。
一线的教师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家人,他们一心扑在学生身上,老人病了没时间照顾,孩子病了没时间照顾,甚至自己病了都没时间去看医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等送走了毕业班,等送走了这批孩子,等工作告一段落,等……结果导致的是,老人何时增添了白发,不知道;孩子悄然间已长大,没留意;身体早已亮起了红灯,浑然不知……
过度的劳累,使我们青春年华早逝,过多的精力转移,使我们忽视了对爱情的经营,一旦危机出现,必然是措手不及。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婚姻,肯定不是封建礼教,那是什么?这的确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而且也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氓》读后感 篇11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男子不应该因女子长的漂亮就喜欢她,而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不再沉鱼落雁,男子就不喜欢她。再说女子待你也不薄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你不应该抛弃女子的。文中的'女子很坚强,我很喜欢。虽说女子还是很不舍那段美好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放手了。
在此,我想告诉广大女性,不要轻易相信男子的甜言蜜语,也不要迷恋爱情,更不要沉溺于爱情,什么海誓山盟,什么白头偕老,都不切实际。要对自己婚姻慎重考虑,不要因对对方有好感,就走错让自己后悔一生的路。并且我想对广大男生说一句话:既然你们承诺了,就付出自己的真心来好好对待自己的妻子,毕竟两人走到一起是一种缘份。
《氓》读后感 篇12
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氓》和《诗经》里的其他诗歌一样,都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篇以爱情为主线的美文。很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当感性,相信爱情的她在对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爱。为了一个她心爱的男人,她无怨无悔,哪怕带上嫁妆连同一颗诚挚的心陪着氓艰难度日她也乐得开怀。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贱,没有一点点身份可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来,默默无言,只因她深爱着氓,很深很深的爱着。但氓,却因着她对他的爱而骄傲起来,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可是,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份爱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氓的不屑践踏了她的真心,冰冻了她含泪的双眸!
也许,氓在最初对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许诺过她美好的未来和一辈子的不离不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他厌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无波澜的生活,他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忠贞不渝,对女主人公更是磨灭了爱的火花。氓是不专一,不甘于寂寞的花心男人,对待家庭没有责任感,对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乱终弃。当初的甜言蜜语早已随风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涟涟泪水。“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也许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轻狂的诺言犹如一阵风,它不会为谁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终于被无情无义的氓伤透了心,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错了他,她伤心她难过只因她没有看准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爱氓,不再对这个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的人有一丝留恋。从此,她与氓再无瓜葛。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够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爱着他,他凭借着她对他的爱胡作非为,朝三暮四。然而现在,她不再爱氓。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氓一文不值,没有了她的爱,氓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陌生人,仅此而已。
与氓分离了的女主人公也许会对月惆怅,甚至想起许久以前的诺言;也许寂寞的她也会眼含着泪水呐呐自问:这大千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真爱,而我,还能够相信那缥缈的所谓真爱吗?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氓》读后感 篇13
是到该离开的时候了,是该走了,应该带些什么离开呢?是后悔还是痛恨?这些我都不要,我只想平静的,不带走一粒尘埃,卫风氓读后感。没想到我会走到这一步,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也许是迫不得已。我走了你会难过吗?会流泪吗?我想不会吧,我在你心里又算什么呢?!曾经我以为自己付出了一爱一就可以收获幸福,可是我错了,曾经我以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结局却别样苦涩。我们的相遇即使不是一个错误,也可能只是命运的一个定数,我们没有过多的料到,伤害一个人要比挽回一颗心要容易得多。
也许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同样,你也不过是我岁月中匆匆的穿行者。谁是谁的感动,谁是谁的刻骨铭心,谁又是谁的心灵归宿。不要问我心痛的感觉,我只知道,当我心痛时,只想到自己最一爱一的人。
一爱一到深处是心痛,情到深处是孤独,只是那一段青春终究被遗弃过。
陈家洛不愿负天下人便负红颜,也许他的命运早已注定,在那命运的路上,没有遇上幸福。张无忌放弃了江湖和江山,把幸福给了赵敏,把牵挂给了小昭,把漂泊给了蛛儿,把悔恨给了芷若。杨过跟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也许他知道也许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程英跟陆无双为他付清青春抛尽少华,郭襄为他天涯赴君念念不忘。也许他记得,也许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叫公孙的姑一娘一把一生的幸福都停驻在他的一刹那的目光里,而他所能给予的也只是一曲清萧,三枚金针,又或是一时的眷顾而已。
在这世间有太少的相濡以沫,有太多的笑望江湖。于是,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幸福又是一种多么玄妙又多么脆弱的东西。
选择放弃,转身,离开,明天,我依然可以笑得很灿烂,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相信人很善良,相信上天有颗仁慈的心,我会幸福的,我会的!
《氓》读后感 篇14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高中阶段,在那时我曾为他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羡慕不已,但读到后面他们的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觉得氓是个负心汉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学时期再次读到这篇文章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样的文章,同样是妇女对丈夫始乱终弃的不满好控诉,在时间的沉淀下,我似乎对感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氓对女子是虚情假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氓对女子是有情的,至少以前有过,氓“抱布贸丝”千里迢迢来到女子家中要娶她为妻,“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与女子两情相悦,氓也如愿娶了女子。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感情的最好结果,白头偕老。但是,当氓和妻子真正走进了婚姻,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人曾说过“婚姻是感情的坟墓”,这句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当感情还仅仅只是感情的时候,他们顾及的只有彼此,在感情的世界里他们恣意表达着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打扰,也没有什么好顾忌,因为追求感情就要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去爱对方。但是当感情变成了婚姻是,他们要思考的就不只是两个,还有双方的家庭,朋友,甚至还有孩子。如果女子在嫁进氓的家里能够生下一个孩子,或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氓与妻子的爱恋或许就在生活琐事中渐渐平淡,不再对对方任何宽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协的决然。氓不是从没爱过,只是生活把他的爱一点一点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点错也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得双方合力经营才能幸福美满,女子一味抱怨也使这段婚姻走向了杯具。
氓中的妻子让我不经意想到了鲁迅的《伤逝》,子君的悲惨结局也使我对婚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感情的义无反顾到最后到在婚姻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终结。感情是纯洁完美的,但是婚姻有时却需要物化。我妈虽是个传统的妇女,她对婚姻却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夫妻间就该时常沟通,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说出来,经济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妈和我爸从我记事起就很少吵架,他们两人共同努力供我们三姐妹读书。婚姻贵在会经营。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取自己该怎样生活,该怎样恋爱甚至怎样对待婚姻和伴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选取了以这样的方式放下婚姻,放下他们以前的感情。女子的决绝或许也是一一种无奈的选取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写的那样我们无从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与娟生也好,都是经历的感情的完美却经不起婚姻考验的可怜人罢了。
《氓》读后感 篇15
爱情,其中哭苦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题记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高中阶段,在那时我曾为他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羡慕不已,但读到后面他们的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觉得氓是个负心汉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学时期再次读到这篇文章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样的文章,同样是妇女对丈夫始乱终弃的不满好控诉,在时间的沉淀下,我似乎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氓对女子是虚情假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氓对女子是有情的,至少曾经有过,氓“抱布贸丝”千里迢迢来到女子家中要娶她为妻,“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与女子两情相悦,氓也如愿娶了女子。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爱情的最好结果,白头偕老。但是,当氓和妻子真正走进了婚姻,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人曾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当爱情还仅仅只是爱情的时候,他们顾及的只有彼此,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们恣意表达着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打扰,也没有什么好顾忌,因为追求爱情就要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去爱对方。但是当爱情变成了婚姻是,他们要考虑的就不只是两个,还有双方的家庭,朋友,甚至还有孩子。如果女子在嫁进氓的家里能够生下一个孩子,或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氓与妻子的爱恋或许就在生活琐事中渐渐平淡,不再对对方任何宽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协的决然。氓不是从没爱过,只是生活把他的爱一点一点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点错也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得双方合力经营才能幸福美满,女子一味抱怨也使这段婚姻走向了悲剧。
氓中的妻子让我不经意想到了鲁迅的`《伤逝》,子君的悲惨结局也使我对婚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爱情的义无反顾到最后到在婚姻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终结。爱情是纯洁美好的,但是婚姻有时却需要物化。我妈虽是个传统的妇女,她对婚姻却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夫妻间就该时常沟通,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说出来,经济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妈和我爸从我记事起就很少吵架,他们两人共同努力供我们三姐妹读书。婚姻贵在会经营。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该怎样生活,该怎样恋爱甚至怎样对待婚姻和伴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放弃婚姻,放弃他们曾经的爱情。女子的决绝或许也是一一种无奈的选择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写的那样我们无从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与娟生也好,都是经历的爱情的美好却经不起婚姻考验的可怜人罢了。
《氓》读后感 篇16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如今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已随时代发生了改变,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未解决,并且由于观念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更加突出。
仅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花无百日红。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会有徐娘半老人老珠黄之时。更要紧的是,当两个人朝朝夕夕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时,漂亮的脸蛋儿无法弥补彼此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性格是否相合,生活习惯是否能彼此容纳,观念是否一致等等比脸蛋更加重要。它们的融合补充有助于关系长久健康地持续发展。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性生活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涉及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大多了。仔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公牵一葛动半山似地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有独立的问题)。从令天的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简单地指责这不对那不道德,已经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氓》读后感 篇17
好多人说“氓”欺骗了弃妇,我倒觉的不是欺骗,是变心,准确地说,还不是变了心,是变了环境,变了时空。想当初氓一个流民,一无所有,吃饭都是问题,所谓穷在大街无人问啊。自己想都不敢想能有人嫁他,所以他只能抱布做个小生意。当然只有傻傻的笑了。(即:氓之蚩蚩)看见有个好女孩对他有好感,当然是“言笑晏晏”了。能不开心吗?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催女孩同居啊。
目的到达后有了老婆,还有了老婆的家私,家私能够作为发家的第一桶金,在老婆辛勤操持下,日子好了。氓衣食改观了,由面黄饥瘦变的红光满面了,由破衣烂衫变的整齐干净了,站在大街有人问了。这种一般的日子对于氓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能不兴起来吗?兴起来自然就忘本了,自然就有了新的野心了。人心不足啊,于是他还想找更多更好的女人做老婆。于是就有了弃妇的悲惨遭遇。
世界上一切都在变,但由于物质的反映不同,所以变的程度也就不同。比如,酒越放越香,肉就越放越臭。而在肉里边有的肉臭的'快,有的肉就臭的慢,有的肉臭的厉害,有的就臭的不厉害。人的原始的物质结构不同,所以变得方向,变的程度也不同。不变的人是没有的。
《氓》读后感 篇18
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氓》和《诗经》里的其他诗歌一样,都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篇以爱情为主线的美文。很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当感性,相信爱情的她在对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爱。为了一个她心爱的男人,她无怨无悔,哪怕带上嫁妆连同一颗诚挚的心陪着氓艰难度日她也乐得开怀。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贱,没有一点点身份可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来,默默无言,只因她深爱着氓,很深很深的爱着。但氓,却因着她对他的爱而骄傲起来,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可是,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份爱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氓的不屑践踏了她的真心,冰冻了她含泪的双眸!
也许,氓在最初对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许诺过她美好的未来和一辈子的不离不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他厌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无波澜的生活,他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忠贞不渝,对女主人公更是磨灭了爱的火花。氓是不专一,不甘于寂寞的花心男人,对待家庭没有责任感,对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乱终弃。当初的甜言蜜语早已随风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涟涟泪水。“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也许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轻狂的诺言犹如一阵风,它不会为谁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终于被无情无义的氓伤透了心,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错了他,她伤心她难过只因她没有看准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爱氓,不再对这个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的人有一丝留恋。从此,她与氓再无瓜葛。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够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爱着他,他凭借着她对他的爱胡作非为,朝三暮四。然而现在,她不再爱氓。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氓一文不值,没有了她的爱,氓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陌生人,仅此而已。
“回头看,
当时的`月亮,
曾经代表谁的心,
结果都一样。”
与氓分离了的女主人公也许会对月惆怅,甚至想起许久以前的诺言;也许寂寞的她也会眼含着泪水呐呐自问:这大千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真爱,而我,还能够相信那缥缈的所谓真爱吗?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