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1
自从读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三国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袁绍、曹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了,董卓在汉山横行霸道,有一次令华雄到袁绍寨前挑战,袁绍派名将俞涉、潘凤出击,谁知都被斩了。关羽请战,却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被袁绍大骂。曹操却酾上温酒让关羽壮胆,关羽要求先战后喝。关羽果然斩了华雄,并且回到寨时酒还尚温,曹操大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写的栩栩如生,仅用几个词就写出了当时的激烈场面,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这段的点眼之笔。酾提掷更写出了关云长的英勇、大胆。这也正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可见关羽比那些认为厉害的人要强好多。
《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职位定一个人的才能,并且不能只欣赏地位很高的人,因为他们不必须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当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强记多了,却只是还没被人发掘出来。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做人就必须做像关羽一个勇敢、有胆识、有自信、雄心壮志,不能贪生怕死、胸无大志。让我们也来当上个小英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十分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可是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2
我看过很多书,其中我感兴趣的属《三国演义》了,我从四年级时就十分喜欢三国。
喜欢到连上课都看,我的三国被老师没收好几次,好不容易才要回来,可是马上又被没收了,老师同学都叫我三国迷。
我知所以那么喜欢三国是因为里面的人让我太感动了,比如赵云他让我十分震惊,一个敢独闯曹营,杀死五十多原大将,他对刘备忠心不二,一心为刘备拼了60多年直到老死,我就纳闷,他本来可以回到营寨,带点兵马,再去救人,可见赵云多么英勇,别人老说吕布是三国第一。可我不这么认为,吕布虽然有勇但一点某略都没有,还贪图财富,认了三个父亲,杀了三个,一点也不忠义,所以死得很早。我认为赵云为天下第一。
然后就是诸葛亮,他这个人是受徐庶之托,才在刘备帐下做事,可是他本来不想投刘备,因为刘备是当时势力最弱的,他投刘备之前有着很大的压力他投刘备等于去自误,但是他看刘备如此用心想拜他为军师于是才投刘备,他还没得诸葛亮时,与曹操交战是屡战屡败,刘备得他是如虎添翼,百战百胜。一开始,张飞关羽等人对他不服气,可诸葛亮在博望破一战不得不让张飞关羽等人心服口服。
在六出祁山时,一次,大部分武将都去救粮只剩一批文官,手下只有三千兵马。司吗懿帅十五万大军前来攻城,诸葛亮,让手下200人扮成老百姓,城门大开他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一看心想:“孔明一项用兵谨慎,从不冒险,四个城门大开,无半点伏兵,必有奸计。”然后大叫:“撤退”。
再一个就是曹操,他疑心很重。一次,一个叫陶佛的人见他在帐中睡觉,双脚露之外面,马上去帮他盖被,曹操北惊醒,误认为它是行刺,将他斩首。还有华佗。曹操头很痛,无药可医。华佗给他开了一拂药,吃了马上不疼了,他让华佗留在他身边为他看病。华佗说:“将军的病为脑瘤,需马上打开头颅取出脑瘤,可是曹操认为华佗要趁机行刺,将华佗斩首。不久头疼发作无药可医与世长辞。
在这些人中最擦惨的是曹操,因为疑心丢了性命。所以大家别疑心太重,不然会误事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3
假期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蜀、魏、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斗争。这本书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
书中还有无数个英雄人物,人物性格各异:有勇无谋的吕布、袁术、袁绍,气量狭小的周瑜,善战的赵云,阴险的曹操,勇猛的张飞,机智的诸葛亮,仁义的刘备……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在家乡闯祸,便逃避江湖,刘备这时正在招兵买马,关羽便投到了刘备旗下,拜为刘备的义弟。关羽相貌堂堂,丹凤眼,枣红脸,一对浓眉,身躯魁梧,长长的胡须,又英俊又威风。
关羽武艺超群,过五关斩六将,还斩了颜良、文丑、华雄,非常威风。关羽还有勇有谋,一次,车胄设计将刘备留在敌营,一国之主被俘,情形十分火急,关羽便扛起救主责任,但蜀国的力量不及袁绍军,如果率兵攻城救主,显然不会取胜。关羽便命手下穿上曹军服装,乘着夜色叫城。守城兵怎肯说开就开呢?关羽说:“只怕刘备知道,疾快开门。”小兵一听就慌了,因为如果让刘备知道曹操和袁绍联手,定会戒备。所以,守城兵只有乖乖开门,门一开,关羽便冲进去救出了刘备。
关羽忠肝义胆,情深意重。比如,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时,刘备与曹操迎战,刘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关羽投降了曹操,但他始终念念不忘刘备。一天,曹操给关羽了一匹赤兔马,关羽再三感谢,因为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只要打听到兄长的下落,就能和他团聚。可见关羽对他的兄长多么忠心耿耿,情深意重。关羽一身凝聚着忠、义、仁、勇这四方面,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大英雄。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想到了临江仙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名句,似乎是在赞扬三国英雄。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关羽的情深意重,诸葛亮的聪明绝顶,赵云的英勇善战。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不要像周瑜一样胆小,不要像吕布那样有勇无谋,我们要做一个勇敢、机智的人,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位嫂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再说智谋,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闲暇之余,我经常和爸爸妈妈讨论三国人物和故事。谁最厉害,谁最忠义,谁最阴险狡诈,谁最聪明机智,谁最……有时我们还争得面红耳赤,但爸爸妈妈都会其乐融融的看待争执结果。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算不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5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6
一、英雄众多
正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汉末时期,自十常侍作乱、黄巾起义、董卓专权和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以来,英雄人物纷纷登场,最著名的有:曹操、刘备和孙权。
曹操手下武将人物有:夏侯惇、典韦、徐晃、许褚、张辽、文聘、司马懿和邓艾等人,谋士有:荀彧和郭嘉等人;刘备手下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和姜维等人,谋士有诸葛亮和庞统等人;孙权手下武将有周瑜、黄盖、周泰、太史慈、甘宁和陆逊等人,谋士有张昭和鲁肃等人。
此外,还有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公孙瓒、孙坚和孙策等英雄人物。
我最喜欢的英雄是曹操和关羽。说到曹操,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他就开始虎视天下,从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中,就能看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后来,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父子,雄霸北方,然而在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反被孙刘联军打败。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战争,都是发生在曹操身上,却一胜一败,多么令人感慨啊!读后感·说到关羽,先是温酒斩华雄,令十八路诸侯震惊,尤其使曹操对他刮目相看,再是诛颜良文丑和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英勇无敌,名扬天下,接着华容道放走曹操,关羽义薄云天,单刀赴会和水淹七军,关羽令东吴、曹营军士胆战心惊,然而却因为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关羽被东吴所杀,让无数人为他感到惋惜。曹操和关羽的英雄事迹,让我真正懂得了莫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
二、故事性极强
《三国演义》中提到三国时期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有许许多多典故,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割发代罪,割须弃袍,等等。此外,我发现《三国演义》中多次运用水攻和火攻,例如:吕布烧曹操,火烧濮阳;曹操烧袁绍,火烧乌巢;刘备烧曹操,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陆逊烧刘备,火烧连营。曹操打吕布,水淹下邳;曹操打袁绍父子,水淹邺城;关羽打曹操,水淹七军。
千百年来,《三国演义》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有些书会使人终身受益,我相信《三国演义》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7
我以前是不爱看书的,特别是所谓的名著,每次只要一看书,就犯困。可现在,我很爱看书,简直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这是为什么呢?
记得有一天,闲着无事,就随手从书柜上拿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当时,我很好奇,不知“三国”是哪三国,一个中华民族怎么会有三个国家,“演义”大概就是故事的内容了吧!我翻开这本书,第一章就是“桃园结义”,看着这四个字,我感到莫名的熟悉,原来在小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程老师已经跟我们讲过这个故事了!我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看了一下目录,故事的名字真精致,真新颖。我一口气就看了四章的内容,却一点儿也不要睡觉,反而更想看了,更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我喝了一杯水,就继续往下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书,我也看了一半了,我没有感到半点疲倦,只是打算着明天接着看,一定要把书看完。
整本书围绕三国时期魏、蜀、吴发生的战争故事,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刘备、张飞、关羽、赵云等众多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故事情节善于变幻,匪夷莫测,令读者的心随之兴奋伤感,难以捉摸,作者罗贯中采用记叙、讲述等写法,把故事描写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但之余又不免让人有想象的空间,这部举世闻名的作品,其中心寓意也非常深刻。利用这场激烈的战争,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表面上是说:诸葛亮那样的才华横溢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才济济,但是它一语双关,更深一层含义是说:战争给人们、给家园、给生命都带来伤害,不能伤害那些无辜的生命,否则天理不容。其中心意象告诉人们: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能一味的横冲直撞,要考虑后果,随机应变。另外,这部书最大的一个亮点,莫过于它的人物了,大概归纳如下;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直”),神机妙算、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悲天悯人。
读三国,品味三国演义中的风情与豪迈,在我心中豁然开朗。我爱三国中人们身上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那些热血男儿骨子里所拥有的坚贞不屈!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8
假期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蜀、魏、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斗争。这本书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
书中还有无数个英雄人物,人物性格各异:有勇无谋的吕布、袁术、袁绍,气量狭小的周瑜,善战的赵云,阴险的曹操,勇猛的`张飞,机智的诸葛亮,仁义的刘备……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在家乡闯祸,便逃避江湖,刘备这时正在招兵买马,关羽便投到了刘备旗下,拜为刘备的义弟。关羽相貌堂堂,丹凤眼,枣红脸,一对浓眉,身躯魁梧,长长的胡须,又英俊又威风。
关羽武艺超群,过五关斩六将,还斩了颜良、文丑、华雄,非常威风。关羽还有勇有谋,一次,车胄设计将刘备留在敌营,一国之主被俘,情形十分火急,关羽便扛起救主责任,但蜀国的力量不及袁绍军,如果率兵攻城救主,显然不会取胜。关羽便命手下穿上曹军服装,乘着夜色叫城。守城兵怎肯说开就开呢?关羽说:“只怕刘备知道,疾快开门。”小兵一听就慌了,因为如果让刘备知道曹操和袁绍联手,定会戒备。所以,守城兵只有乖乖开门,门一开,关羽便冲进去救出了刘备。
关羽忠肝义胆,情深意重。比如,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时,刘备与曹操迎战,刘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关羽投降了曹操,但他始终念念不忘刘备。一天,曹操给关羽了一匹赤兔马,关羽再三感谢,因为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只要打听到兄长的下落,就能和他团聚。可见关羽对他的兄长多么忠心耿耿,情深意重。关羽一身凝聚着忠、义、仁、勇这四方面,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大英雄。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想到了临江仙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名句,似乎是在赞扬三国英雄。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关羽的情深意重,诸葛亮的聪明绝顶,赵云的英勇善战。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不要像周瑜一样胆小,不要像吕布那样有勇无谋,我们要做一个勇敢、机智的人,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9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10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历史巨著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这部故事书的内容精彩绝伦,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妈妈告诉我著名作家冰心奶奶七岁时就读完了这本著作。而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我可不能落后。我曾经品读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人生格言,从中明白了年轻时奋发向上的人生哲理。于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强烈驱使下,在这个寒假里我准备好好地读一读这本历史名著。当我读了一遍后,使我对历史故事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至今记忆犹新。万事开头难,刚翻开第一页我就碰钉子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腐败无能,致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书里有好些词我都没见过,更别说理解了。但我想起语文老师传授给我的读书方法,同时幸亏也有妈妈做我的坚强后盾,在他们的耐心帮助下我津津有味的读完了这本经典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不但了解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七擒孟获等;还明白了很多成语如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典故;甚至我还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等;还有学到了许多关于军事谋略:如三十六计的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同时还结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谦逊爱才的刘备、英勇无比的张飞,攻无不克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曹操这些人物的出现如同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但是在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我最喜欢的要属于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勇有谋,他的空城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他使我明白了:诸葛是智慧的代名词。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如此的好看,我一定会再反复品读这本经典,因为读书能够增长智慧,读书也可以使我明白人生的真谛,读书更能激发我的进取精神。我深信:书读百遍一定会其义自见。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11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分别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被抹杀。他在几十年的东征西站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有些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国王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为后来晋国一统天下提供了条件。此外他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他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当时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连续下了几道求贤令。经过一番努力,曹操门下汇集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曹操的成功不仅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惨败之后,华容道上的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曹操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综上,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本书用较大的篇幅突出了刘备的仁义。刘备真的仁义?其实不然。
比如,刘备在进攻益州、荆州时,表面上跟诸葛亮说,西川和荆州的太守和他同是汉室宗亲,不忍杀害,可暗地里却派人攻破了益州、荆州,还假心假意地说要好好的'安抚刘璋和刘表。这岂不是表里不一?
再如,张飞、关羽先后被东吴所杀,刘备看似仁义,报兄仇急切,结果落了个火烧连营八百里,自己白帝城托孤的可悲下场。刘备没有想到:张飞、关羽的死是为了蜀国,而他现在是私事公办,导致蜀国势力大减,这不是让他们在黄泉之下死不瞑目吗?这样的仁义会是真的吗?
当然,刘备并不是优点全无,其实他身上的优点蛮多的。他爱惜人才。曾经他将赵云拼死救出的阿斗摔在地上,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礼贤下士,待人真心诚意。求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也是很好的印证。总之,刘备优缺参半,是个不错的人物,但绝没有书中所说的那么完美。
以上只是我的拙见,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