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端午节优秀演讲稿(精选1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弘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了一些了解。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气节和伟岸。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几年前已经被亚洲某国拿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却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惊讶和尴尬,更应该问自己,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学习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贡献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我的国旗下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优秀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2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了,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诗人节、五日节、五月节……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共称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这天,大人会包一些粽子给我们吃。同时在五月初四这天晚上,人们会买一些艾草泡在盆里面,然后把盆放在外面。第二天人们就会分给家人洗脸。大街上还卖虎 头鞋、虎 头帽,小朋友们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香囊,头上还涂一些雄黄酒。据说,白娘子与许仙在端午节时喝雄黄酒,白娘子恢复了原形,把许仙吓得丢了半条命!
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个呢!屈原是一个楚国人,在楚王身边当差,一心为国家着想,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为楚王出了无数个良策,可楚王听信了x臣的谗言,将屈原流放外地。屈原在经过汩罗江时听说国家被敌军占领了,十分生气,就抱着大石头跳入江,投江自尽。老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含泪来到汩罗江,把粽子扔进河里,让那些鱼虾不吃屈原的尸体。
这就是端午节,我相信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开开心心的,忘记烦恼,享受生活。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优秀演讲稿通用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现如今,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优秀演讲稿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有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日,是端阳,门内有艾,满香。吃饺子,撒糖,赛龙舟,开心。”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么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和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看到国破民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入河中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放入河中,数千条船燃起熊熊大火,呐喊鼓噪,以吓跑恶龙,从而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怀念,后来演变成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情怀离不开端午节的人文内涵。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人传达爱国主义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健康的节日。端午节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增多,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了避免疾病,古人在端午前后插入艾叶,悬挂菖蒲,驱走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时,大人要喝雄黄酒、菖蒲酒驱蛇驱虫,小孩要佩戴含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了古代人驱除瘟疫、避邪、祈求和平与安全的愿望。这样看来,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一个体育节日,因为人们在这一天在水上赛龙舟。赛龙舟是一项极具气势和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节可以促进群众水上运动,强身健体,团结人民。现在龙舟比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端午节是一个美食节,因为我们想吃美味的粽子。在金代,粽子被正式指定为端午节食物。人们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粽子的颜色多种多样。形状有四角形、圆锥形、菱形,还有用竹筒米饭封烤而成的“筒饺子”。从馅料上看,北京大枣饺子有许多北方的小红枣;在南方,有许多馅料,如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其中,浙江嘉兴粽子是代表。可以用香叶和好吃的饺子来形容。
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丰富。因为地域不同,地方风俗略有不同。一些传统习惯已经淡化了很多。今天,在国旗下发言,我们理解端午节文化,希望我们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我们用爱和珍惜来度过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你有什么计划吗?
“五月五日,是端阳,门上满艾,香满。吃饺子,撒糖,赛龙舟,开心。”
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有首儿歌说得好:“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讲的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相关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当年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的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5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优秀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此佳节来临之际,我祝所有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端午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举行的仪式或庆典。全民认同并参与,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疫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泪罗江以殉国难。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x》、《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楚辞》与《诗经》并称中>演讲稿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x》,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离x》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7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四点,花儿聪明,九子争新。”今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长江以南绿色的雨季里慢慢到来。在江南的雨里,清凉的春雨无时无刻不在流淌,陪伴着我们悠闲地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我不会忘记端午节的由来,诗人屈原,以及围绕端午节的许多故事。小时候,每年端午的时候,天上都飘着毛毛细雨的牛毛。我小的时候,总是靠在奶奶的怀里,看她熟练地做粽子,帮我小心翼翼地做香包。
现在打开衣柜,还能看到一小袋红缎,上面系着五颜六色的线。香囊下面的耳朵是由蒜薹切下的小圆圈和五颜六色的布组成的。是啊,可惜那年奶奶给我缝的香囊。如今物是人非,花是花非,应桂妍春秋十余载。
端午节!你带给我多少快乐,也让我想起了对过去无尽的留恋。端午节的滋味是我难忘的记忆。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8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鸦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9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0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到了,我们班开展了“话说端午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给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我负责查找端午节的习俗。通过我与同学们的努力,我们都受益无穷。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知道了许多端午节的'知识,我知道了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原来是因为那时蚊虫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发出的香味能驱赶蚊虫。在古代传说有辟邪的作用。
我还知道了端午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他人霸占,最后投江而死。
通过了这次活动,我收获了不少东西,我知道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有很多:查看书籍、问老师、网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网上搜索。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体会深深:生活中的秘密有很多,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发现。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用心去解决。我们一定能体会到探索奥秘的乐趣。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优秀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在此,请接受我对各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不难明白端午节背后的历史是极其悠远的,浓厚的人文情怀形成了我们的传统佳节自然是要好好探索一番,事实上端午假期以及丰富多样的过节形式让这个节日深受我们的喜爱,因此我也想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以及对背后故事的探索。
在我的童年回忆里端午节给我的印象就是能够吃到美味的粽子,毕竟对于小孩来说粽叶的包装设计永远都是那么有吸引力,剪开缠线并撕开粽叶以后便能够看到里面的美味粽子,即便只是沾上些许白糖都能够让人对粽子的味道感到难以忘怀,正是因为有着这份情怀让我对每年的端午节都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能够在端午假期吃上一份粽子也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且后来我还在爷爷奶奶的教导下尝试自己包粽子,虽然粽叶并没有完全包好却也通过初次尝试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端午情怀,看似久远的回忆却让是我开启端午文化探索的开端。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了解到屈原的爱国故事并对此心生向往,这也让我意识到端午节背后的故事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若是只将注意力放在粽子等食物身上无疑显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肤浅了些,事实上当我对屈原有了更多的了解自然也会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到愤愤不平,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努力学习,而且端午节的知识也有许多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我得保持对学习的专心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才行,只有能力得到提升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弘扬端午节之类的传统节日。
现如今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让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肩上沉重的'责任感让我比较重视,毕竟无论是升学的压力还是老师对我们成绩的期待都应该认真对待才行,所以端午节的到来也让我难得松了口气并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学习方面的问题,事实上现在的我已经能够正确地看待端午节并享受节日带来的氛围,而且我也意识到作为高中生的自己也应该弘扬端午节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也相当于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自然得予以重视。
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够在端午佳节享受温馨而美好的氛围,相信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我们也会因为拥有端午节的美好生活而感到高兴,当度过端午节以后我们也要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更加努力才行。
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3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xx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
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但却因为他的忠诚和仗义直言而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投汨罗江。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划船前来救助,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久而久之,我国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却已化成一座丰碑,牢牢地竖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经听过,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们要知道20xx年11月,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这绝不仅仅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个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文化记忆的节日却成为了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在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记忆,节日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认同。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英语演讲稿范文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自觉的做一个维护者和传承者。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蕴悠绵,到京剧的唱念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夺目。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不难明白端午节背后的历史是极其悠远的,浓厚的人文情怀形成了我们的传统佳节自然是要好好探索一番,事实上端午假期以及丰富多样的过节形式让这个节日深受我们的喜爱,因此我也想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以及对背后故事的探索。
在我的童年回忆里端午节给我的印象就是能够吃到美味的粽子,毕竟对于小孩来说粽叶的包装设计永远都是那么有吸引力,剪开缠线并撕开粽叶以后便能够看到里面的美味粽子,即便只是沾上些许白糖都能够让人对粽子的味道感到难以忘怀,正是因为有着这份情怀让我对每年的端午节都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能够在端午假期吃上一份粽子也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且后来我还在爷爷奶奶的.教导下尝试自己包粽子,虽然粽叶并没有完全包好却也通过初次尝试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端午情怀,看似久远的回忆却让是我开启端午文化探索的开端。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了解到屈原的爱国故事并对此心生向往,这也让我意识到端午节背后的故事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若是只将注意力放在粽子等食物身上无疑显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肤浅了些,事实上当我对屈原有了更多的了解自然也会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到愤愤不平,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努力学习,而且端午节的知识也有许多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我得保持对学习的专心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才行,只有能力得到提升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弘扬端午节之类的传统节日。
现如今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让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肩上沉重的责任感让我比较重视,毕竟无论是升学的压力还是老师对我们成绩的期待都应该认真对待才行,所以端午节的到来也让我难得松了口气并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学习方面的问题,事实上现在的我已经能够正确地看待端午节并享受节日带来的氛围,而且我也意识到作为高中生的自己也应该弘扬端午节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也相当于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自然得予以重视。
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够在端午佳节享受温馨而美好的氛围,相信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我们也会因为拥有端午节的美好生活而感到高兴,当度过端午节以后我们也要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更加努力才行。
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5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遐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搞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河》、《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边来回打涝他的真身,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来因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的粽子。自此,每年的五月五日便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喝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已成为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
端午节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更是我们的魂,虽然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爱,一种大爱,一种永恒的爱,不计报酬与代价。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的爱,祖国需要我们的爱,让我们携手并肩,努力学习,抓住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紧跟着老师的脚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日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有关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题目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又称端午,“端”与“初”的含义相同,所以“端午”又称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根据地支顺序来推算,五月刚好是"午"月。因为午时又有为"阳辰"的说法,因此端五也叫做"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名称,例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等等。端午节有那么多别称,间接解释了端午节习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现在至少有四五种说法,例如纪念屈原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等等。迄今为止,对端午节起源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领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为赛龙舟。相传,古代楚国的人们因为不舍得贤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于是人们纷纷划船去救他。在他们追到洞庭湖的时候去不见了屈原的踪影。后面,人们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通过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筒粽"、"角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诸多花样。每年5月初,中国家家户户都会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也是多种多样。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到了韩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纪念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的国家楚国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划龙舟,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饭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传统习俗。粽子皮是树叶做的,粽子馅有很多种。吃粽子的习俗还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呢。同学们,我想问几个问题,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你包过粽子吗?怎么包的呢?对,最常见的就是糯米、大枣包的粽子,你喜欢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调,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端午节前举办过包粽子活动,当时我和姥姥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也会组织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节赛龙舟也是一种习俗,每年电视上都会演赛龙舟。
我听妈妈说,她的家乡在端午节有很多纪念活动。比如,清晨用艾叶洗手洗脸,门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芦,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气洋洋。总之,这个节日很重要,是民间的一个大节日。
以前端午节是中国的女儿节,每年人们都会拿五彩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就会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传说这样会带给人们一年的好运。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传统节日。近些年来,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国人民欢度传统佳节。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喜欢外国的洋节,比如说: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这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是中国人,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每过一次传统节日,身心都受到洗礼,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屈原的故事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爱国情怀离我们很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我们每代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端午节优秀演讲稿 篇19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