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7-27教案

请欣赏《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正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同学们怎样称呼我(黄老师),同学们真有礼貌!今天能与咱的同学度过愉快的40分钟,老师真是高兴,同学们高兴吗?有没有信心?好!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一)谈话导入,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

(1)师: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快赶上老师的身高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高吗?”

(1米55厘米或1.55米).

(2)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上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没有2米高的吗?有3米高的吗?(没有)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不能)

(4)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师:课件出示:

老师要把一张纸分给4个同学

师:为什么不公平?(没有平均分)

师:要想公平就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课件出示一张平均分好的纸(右图所示)

师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每份的大小是多少?

2、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1/4)

A、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 1/4.(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

B、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

师:那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指着这张纸上的图形)

生:2/4、3/4。

3、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理解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

1、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它们各自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2、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做游戏)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一个苹果)

生:一个苹果。

师:一个苹果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两个苹果你还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吗?(出示两个苹果)

生:-------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换了一种眼光,他用“双”(对)做单位,两个苹果也可以用“1”表示,老师要感谢他,为同学们开启了另一扇思维的大门。

师:四个苹果呢?50个苹果呢?

生:一组----一盘-------一箱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还可以表示多个。其实我们是把2个、4个----看作了一个整体。

3、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并说说是怎么来的。

创造分数,感悟分数的意义

师:说到分数,我们不陌生吧?那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分数怎么样?(师演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过程)这一份怎么表示?

生:1/2

师:嗯,很好,刚才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分数,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分数!

生:能。

师:好!今天咱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创造分数,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请同学们动手动脑来创造分数

1、每人利用你们课桌上的材料任选一种,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涂一涂)创造出一个分数。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合适的分数让学生展示)

师:好了,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请这个小组来把他们创造的分数给大家介绍介绍。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咱们在座各位同学也要给以评价,好吗?

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师注意展示不同的分数,介绍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一份是谁的几分之几,生生评价,师生、生生互动)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数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们,瞧!这是我们经过动手动脑自己创造出的分数,多么了不起呀!(手指分数及图片)刚才我们在创造这些分数的`时候,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生:1个圆,1个正方形,1条线段,4个苹果,6只熊猫-----

师:1个圆,1个正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物体,师同时板书)

师:1条线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计量单位,师同时板书)

师:4个苹果,6只熊猫我们可以他们称为什么?(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师同时板书)

我们在表示不同分数的时候,是把这些(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了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师:单位“1”可以指什么?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等等。

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圆-----还可以指一个计量单位比如一条线段-------还可以指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4个苹果-----

师:单位“1”还可以指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举例,同学们发现单位“1”可以指一个,还可以指多个。

(手指分数及图)刚才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到底什么叫分数?小组内试着说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2:---------

生3:----------

(师注意引导“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师:请同学们再来试着说说什么叫做分数。(生说,师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得很棒,不仅创造了分数,还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组成的。那么分数中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师:同学们,看这个分数表示什么?(例3/4)

生:------

4、(游戏)理解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5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大家学得累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么?

(出示粉笔盒)猜一猜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一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两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师:请同桌两人,一人拿6枚棋子,一人拿8枚棋子,准备好了吗?请你们都拿出全部的1/2。

生行动----

师:谁能说说是几枚吗?同样都是1/2,为什么表示的数量不同?

生回答(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12枚棋子,准备好了吗?

请你拿出全部的1/2,是几枚?请你拿出全部的1/3,是几枚?

请你拿出全部的1/4,是几枚?

师:同样是取一份,为什么却是不同的数量?

生回答(同一个整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就不同)

师:(指1/2、1/3、1/4)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反思: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回到具体,结合具体的分数解释意义,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拿出我们的手来做个游戏,师:请你拿出一只手的五分之一

一只手的五分之三一双手的五分之三

师:把一双手分成5份,一份是多少?

生:2个。

师:那么3/5是多少?

生:6个。

(四)、课外拓展,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老师先说。(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小组人数的2/8,屏幕出示: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说明: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有助于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有助于把课内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认识百分数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个性化的教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题:

姓名李明张华吴军

投中次数157235

投篮次数2010050

提问:从上面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问:从表中呈现的信息来看,冠军将属于谁?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像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表示成75%、72%、70%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感悟、体验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尝试理解每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1)师生交流概括: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师生交流深化百分数的概念

提问:这句话提到几个量?

小结:这2个量表示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练习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绒10%, 羊毛85%,锦纶5%,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②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尝试百分数的读与写

(1)学生读例题中的百分数,教师指正。特别强调100%的读法。

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的区别

(2)教师写百分数,学生观察,并小结出写百分数的步骤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数进行练习

比赛:写10个自己最喜欢的'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10秒后让学生汇报完成的任务(我完成了任务的( )%),并提问:为什么?

特别强调指刚好完成任务与超任务的情况。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一)书本练习p99/试一试

(二)选百分数

1、出示练习

2、思考:百分号前面可以是哪些数呢?

3、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4、提问:最小的百分数是1%吗?最大的百分数是100%吗?巩固概念,辨析异同。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2张、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正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同学们怎样称呼我(黄老师),同学们真有礼貌!今天能与咱的同学度过愉快的40分钟,老师真是高兴,同学们高兴吗?有没有信心?好!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一)谈话导入,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

(1)师: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快赶上老师的身高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高吗?”

(1米55厘米或1.55米).

(2)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上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没有2米高的吗?有3米高的吗?(没有)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不能)

(4)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师:课件出示:

老师要把一张纸分给4个同学

师:为什么不公平?(没有平均分)

师:要想公平就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课件出示一张平均分好的纸(右图所示)

师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每份的大小是多少?

2、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1/4)

A、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 1/4.(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

B、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

师:那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指着这张纸上的图形)

生:2/4、3/4。

3、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理解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

1、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它们各自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2、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做游戏)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一个苹果)

生:一个苹果。

师:一个苹果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两个苹果你还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吗?(出示两个苹果)

生:-------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换了一种眼光,他用“双”(对)做单位,两个苹果也可以用“1”表示,老师要感谢他,为同学们开启了另一扇思维的大门。

师:四个苹果呢?50个苹果呢?

生:一组----一盘-------一箱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还可以表示多个。其实我们是把2个、4个----看作了一个整体。

3、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并说说是怎么来的。

创造分数,感悟分数的意义

师:说到分数,我们不陌生吧?那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分数怎么样?(师演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过程)这一份怎么表示?

生:1/2

师:嗯,很好,刚才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分数,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分数!

生:能。

师:好!今天咱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创造分数,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请同学们动手动脑来创造分数

1、每人利用你们课桌上的材料任选一种,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涂一涂)创造出一个分数。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合适的分数让学生展示)

师:好了,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请这个小组来把他们创造的分数给大家介绍介绍。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咱们在座各位同学也要给以评价,好吗?

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师注意展示不同的分数,介绍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一份是谁的几分之几,生生评价,师生、生生互动)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数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们,瞧!这是我们经过动手动脑自己创造出的分数,多么了不起呀!(手指分数及图片)刚才我们在创造这些分数的时候,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生:1个圆,1个正方形,1条线段,4个苹果,6只熊猫-----

师:1个圆,1个正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物体,师同时板书)

师:1条线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计量单位,师同时板书)

师:4个苹果,6只熊猫我们可以他们称为什么?(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师同时板书)

我们在表示不同分数的时候,是把这些(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了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师:单位“1”可以指什么?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等等。

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圆-----还可以指一个计量单位比如一条线段-------还可以指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4个苹果-----

师:单位“1”还可以指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举例,同学们发现单位“1”可以指一个,还可以指多个。

(手指分数及图)刚才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到底什么叫分数?小组内试着说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2:---------

生3:----------

(师注意引导“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师:请同学们再来试着说说什么叫做分数。(生说,师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得很棒,不仅创造了分数,还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组成的。那么分数中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师:同学们,看这个分数表示什么?(例3/4)

生:------

4、(游戏)理解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5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大家学得累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么?

(出示粉笔盒)猜一猜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一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两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师:请同桌两人,一人拿6枚棋子,一人拿8枚棋子,准备好了吗?请你们都拿出全部的1/2。

生行动----

师:谁能说说是几枚吗?同样都是1/2,为什么表示的数量不同?

生回答(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12枚棋子,准备好了吗?

请你拿出全部的1/2,是几枚?请你拿出全部的1/3,是几枚?

请你拿出全部的1/4,是几枚?

师:同样是取一份,为什么却是不同的数量?

生回答(同一个整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就不同)

师:(指1/2、1/3、1/4)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反思: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回到具体,结合具体的分数解释意义,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拿出我们的手来做个游戏,师:请你拿出一只手的五分之一

一只手的五分之三一双手的五分之三

师:把一双手分成5份,一份是多少?

生:2个。

师:那么3/5是多少?

生:6个。

(四)、课外拓展,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老师先说。(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小组人数的2/8,屏幕出示: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说明: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有助于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有助于把课内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正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同学们怎样称呼我(黄老师),同学们真有礼貌!今天能与咱的同学度过愉快的40分钟,老师真是高兴,同学们高兴吗?有没有信心?好!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一)谈话导入,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

(1)师: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快赶上老师的身高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高吗?”

(1米55厘米或1.55米).

(2)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上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没有2米高的吗?有3米高的吗?(没有)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不能)

(4)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师:课件出示:

老师要把一张纸分给4个同学

师:为什么不公平?(没有平均分)

师:要想公平就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课件出示一张平均分好的纸(右图所示)

师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每份的大小是多少?

2、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1/4)

A、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 1/4.(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

B、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

师:那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指着这张纸上的图形)

生:2/4、3/4。

3、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理解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

1、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它们各自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2、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并在生活中举例。(做游戏)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出示一个苹果)

生:一个苹果。

师:一个苹果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两个苹果你还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吗?(出示两个苹果)

生:-------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换了一种眼光,他用“双”(对)做单位,两个苹果也可以用“1”表示,老师要感谢他,为同学们开启了另一扇思维的大门。

师:四个苹果呢?50个苹果呢?

生:一组----一盘-------一箱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还可以表示多个。其实我们是把2个、4个----看作了一个整体。

3、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并说说是怎么来的。

创造分数,感悟分数的意义

师:说到分数,我们不陌生吧?那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分数怎么样?(师演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过程)这一份怎么表示?

生:1/2

师:嗯,很好,刚才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分数,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分数!

生:能。

师:好!今天咱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创造分数,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请同学们动手动脑来创造分数

1、每人利用你们课桌上的材料任选一种,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涂一涂)创造出一个分数。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合适的分数让学生展示)

师:好了,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请这个小组来把他们创造的分数给大家介绍介绍。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咱们在座各位同学也要给以评价,好吗?

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师注意展示不同的分数,介绍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一份是谁的几分之几,生生评价,师生、生生互动)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数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们,瞧!这是我们经过动手动脑自己创造出的分数,多么了不起呀!(手指分数及图片)刚才我们在创造这些分数的时候,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生:1个圆,1个正方形,1条线段,4个苹果,6只熊猫-----

师:1个圆,1个正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物体,师同时板书)

师:1条线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为什么?(一个计量单位,师同时板书)

师:4个苹果,6只熊猫我们可以他们称为什么?(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师同时板书)

我们在表示不同分数的时候,是把这些(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了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师:单位“1”可以指什么?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等等。

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圆-----还可以指一个计量单位比如一条线段-------还可以指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4个苹果-----

师:单位“1”还可以指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举例,同学们发现单位“1”可以指一个,还可以指多个。

(手指分数及图)刚才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到底什么叫分数?小组内试着说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2:---------

生3:----------

(师注意引导“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师:请同学们再来试着说说什么叫做分数。(生说,师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得很棒,不仅创造了分数,还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组成的'。那么分数中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师:同学们,看这个分数表示什么?(例3/4)

生:------

4、(游戏)理解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5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大家学得累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么?

(出示粉笔盒)猜一猜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一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如果拿出两支,拿出了全部的1/5,猜一猜盒子原有几支粉笔?

师:请同桌两人,一人拿6枚棋子,一人拿8枚棋子,准备好了吗?请你们都拿出全部的1/2。

生行动----

师:谁能说说是几枚吗?同样都是1/2,为什么表示的数量不同?

生回答(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同是一个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12枚棋子,准备好了吗?

请你拿出全部的1/2,是几枚?请你拿出全部的1/3,是几枚?

请你拿出全部的1/4,是几枚?

师:同样是取一份,为什么却是不同的数量?

生回答(同一个整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就不同)

师:(指1/2、1/3、1/4)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反思: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回到具体,结合具体的分数解释意义,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拿出我们的手来做个游戏,师:请你拿出一只手的五分之一

一只手的五分之三一双手的五分之三

师:把一双手分成5份,一份是多少?

生:2个。

师:那么3/5是多少?

生:6个。

(四)、课外拓展,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老师先说。(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小组人数的2/8,屏幕出示: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数的_____________。

[说明: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有助于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有助于把课内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认识百分数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个性化的教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题:

姓名李明张华吴军

投中次数157235

投篮次数2010050

提问:从上面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问:从表中呈现的信息来看,冠军将属于谁?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像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表示成75%、72%、70%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感悟、体验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尝试理解每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1)师生交流概括: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师生交流深化百分数的概念

提问:这句话提到几个量?

小结:这2个量表示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练习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绒10%, 羊毛85%,锦纶5%,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②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尝试百分数的读与写

(1)学生读例题中的百分数,教师指正。特别强调100%的读法。

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的'区别

(2)教师写百分数,学生观察,并小结出写百分数的步骤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数进行练习

比赛:写10个自己最喜欢的'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10秒后让学生汇报完成的任务(我完成了任务的( )%),并提问:为什么?

特别强调指刚好完成任务与超任务的情况。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一)书本练习p99/试一试

(二)选百分数

1、出示练习

2、思考:百分号前面可以是哪些数呢?

3、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4、提问:最小的百分数是1%吗?最大的百分数是100%吗?巩固概念,辨析异同。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同学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笼统、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对策:

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组织同学动手操作、动脑考虑,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启迪同学考虑。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局部。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发明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假如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教学“试一试”

同学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和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同学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3.完成“练一练”

各图中的涂色局部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同学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做练习六的第3题

照样子说说题中每个分数的意义。

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先让同学看图指一指直线上从几到几的这一段可以表示单位“1”。再让同学中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然后让同学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同学独立完成后,说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分数都是把12枝铅笔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分数意义的归纳鼓励同学用自身的语言说出,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同学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特别是“若干”一词,扣得很有价值,让同学做到了真正理解,使同学在新情景中实现迁移,举一反三。

授后小记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本课主要让同学弄清“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2、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同学的练习中,“‘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的分数意义”一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个别同学仍有一定困难。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明确单位“1”的概念。

2、通过归纳,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单位“1”的含义。

2、通过不同的独立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理解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2、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练习,理解生活中的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位“1”概念的建立。

2、根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认识过分数,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

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

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

练习六第2题。

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

练习六的第3题。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

练习六第4题。

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

练习六第5题。

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

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

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