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测量实验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实验报告 篇1
一、实验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DS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
四、方法和步骤
1、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掌握读尺方法。
3、粗略整平
粗略整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旋钮,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旋钮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需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然后竖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看清水准尺影像;再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予以消除。
(2)精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圆弧抛物线形状,使视线在照准方向精确水平。
(3)读数
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m,dm,cm及mm位。读数时应先估出mm数,然后按m,dm,cm及mm,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作后视点和前视点,分别立尺。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每人独立安置仪器、粗平、照准后视点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A一行的后视读数栏下;再照准前视点B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B一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4)计算A、B两点的高差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5)改变仪器高度,由同一小组其他成员再测,所测高差之差不应超过±6mm。
五、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dm)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六、实验记录
水准测量记录
七、误差分析
测量实验报告 篇2
一.实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具体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将使同学能增强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认识,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掌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实验要求
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
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或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角度;
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实验内容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2.使用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注:根据实验时数可选1或全选)
五.实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3D模型车刀角度可通过CAD软件辅助作图测量得到和标注。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实体车刀实验数据
(1)实验刀具为外圆车刀
(2)实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
(3)实体车刀实验数据记录表
(4)实体车刀角度测量标注图
2.卓越班:3D模型车刀实验数据
(1)3D模型车刀角度标注图
(2)3D模型车刀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量实验报告 篇3
一、绪言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
我国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图2 水准测量转点示意图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高程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熟悉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的测量,并将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三、水准测量实验过程
3.1 小组成员及作业步骤 小组成员:
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5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持两人,量距一人。
3.2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我们实验所用的仪器主要就是电子水准仪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准仪。
SDL30 的等级水准测量功能用于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测量作业中的测站观测程序及其限差检核符合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GB/T
3.3.1 已知点数据及测区平面图
(1)其中,211208和211号点为与南边测区的公共点。
(2)、测区平面图,如下图1黑色线条所包含的区域即为本组测区。
图1 测区平面图
3.3.2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a.测站观测程序:往测奇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刚好与往测相反。
b.严格按照一测站的操作程序进行观测,进行读数和记录。再进行各项计算,并与各项限差和精度要求进行比较,如果超限则必须重测。
c. 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 3.4水准测量的内业水准测量外业式作结束后,要检查手簿,再计算各点间的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并分配误差。
四、注意事项
1、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2、记录员除了记录和计算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条件是否合乎规定,限差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及时通知观测员重测。记录员必须牢记观测程序,注意不要记录错误。字迹要整齐清晰,不得涂改,更不允许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个测站上应等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可搬站。
3、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开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4、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和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直线上。
测量实验报告 篇4
一.实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具体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将使同学能增强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认识,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掌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实验要求
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
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
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实验内容
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五.实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六.实验记录
实验刀具名称:
实验刀具材料
被测刀具数据记录
刀具图绘制(例)
测量实验报告 篇5
一、前言
1、课程设计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根据测区情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实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教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实验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百米绳,塔尺一根,三脚架一个,菱境一个,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每一个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6~8个控制点,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
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水准点)及地形条件拟定出所采用的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12n毫米。
(2)碎部测量
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
(3)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B、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E、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F、水系测绘
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G、境界测绘
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H、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I、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J、注记
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K、地形要素的配合
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主航道线用0.15mm黑实线表示;不能在中心线绘出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不间断地跳绘,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相交、转折及与图边交接处应绘符号以示走向。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
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当图式符号不能满足测区内测图要求时,可自行设计新的符号,但应在图廓外注明。
(4)测图
全站仪测记法
设站: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建立(选择)文件名;输入测站
坐标、高程及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
立镜:依比例尺地物轮廓线折点,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点。观测:在建筑物的外角点、地界点、地形点上竖棱镜,回报镜高;全站仪跟踪棱镜,输入点号和改变的棱镜高,在坐标测量状态下按测量键,显示测量数据后,输入测点类型代码后存皮尺量距:对于那些本站需要测量而仪器无法看见的点,可用皮尺量距来确定点位;半径大于0.5m的点状地物,如不能直接测定中心位置,应测量偏心距,并在草图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离应标注在草图上。
绘草图: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标上立镜点的点号和丈量的距离,房屋结构、层次,道路铺材,植被,地名,管线走向、类别等。草图是内业编绘工作的依据之一,应尽量详细。
检查:测量过程中每测量20-30点左右及收站前,应检查后视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点上进行方位角或坐标、高程检查。
(5)手工描图
1.首先把外业底图(铅笔图)整理好。
2.地形图的清绘。一般地形图清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绘图廓、坐标格网、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居民地、管线及垣栅、水系及附属建筑物、道路及附属建筑物、境界、植被、地类界、地貌、注记及等高线。
3.自检、互检。
4.图廓整饰。
5.检查验收。
储数据。继续下一个点的观测。
三、实验内容、步骤、方法及精度要求
1、实验内容:
综合实训动员、借领仪器用具、仪器检验、踏勘测区;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整理综合实训报告
2、实验步骤:
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检校→控制测量(含图根点测量)→碎部测量数据采集→内业编绘成图或清绘→技术总结报告
3、实验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在测区实地踏勘,布设一条闭合导线,经过观测、计算获得控制点平面坐标。
踏勘选点每组在指定测区内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按踏勘选点要求,选点时应注意: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建立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应建立标志,在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圈,圈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性标志。水平角观测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个测回导线边长测量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
测量实验报告 篇6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
5.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