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1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图文结合,讲读结合,让学生边思边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文有6幅插图,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然后回到课文里,再看看课文是怎样来写这幅图的,读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有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来解决。之后,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片段:
师:读一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课文里说小鱼要用尾巴拨水呢;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如果小鱼借走了尾巴就沉到水底下去了。黄牛借走尾巴会遭到蚊子叮咬,它会浑身痒痒的,可能痒得受不了,于是就不能干活了。燕子的尾巴借走了,燕子就飞不起来了。我认为这三种小动物都不是小气,他们的尾巴自己要用的,所以不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小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谁也不能代替谁,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事物,借了也没有用。
师: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松鼠在树上吃松果,小壁虎说:“松鼠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跳下来呢!”
……
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进行发散思维。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361”助学课堂模式,着力于体现学生的自学和研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的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在《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中,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学。老师如何去教,如何去引导,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的设计要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然后交流讨论,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加上老师的范读、师生的评价,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在写字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效果很好,体现了“361”助学课堂模式中的自学和研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不足之处:有的学生思考问题时拓展不开,分角色朗读时不够到位。今后,我应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宏亮。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体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这是我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3
17课《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未曾借到的故事。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未标示读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学时,我做了如下的安排: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大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挂图让孩子们观察,提出问题:“你喜欢谁?”孩子们一下地有了兴趣,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喜欢小鱼,因为小鱼长得漂亮。”、“我喜欢燕子,燕子能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想象丰富,看来,思维的空间也完全敞开了。等学生表述完之后,我有让他们打开书看插图,一副副生动形象的图画顿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就此机会,我鼓励大家接触插图读课文,实在不认识的字同桌讨论,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完整的朗读了。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时,小壁虎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基于这堂课,我也认识了学生自主权的重要性,学生有必要、也有能力行使自己的这种权利。另外,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村的孩子们其实也有潜能尚需挖掘;个性尚需发挥,只要给他们时间、空间和机会并恰当引导、给予赏识,他们完全有能力驾驭自我。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4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利用课件想: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5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利用课件想: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6
这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连生字也没有注音。学生习惯了借助拼音识字,一下子没有了拼音,学生如何读课文认识生字呢?
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课: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小壁虎(板书:小壁虎)。谁来说说小壁虎长什么样儿呀?(出示课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小壁虎决定去借尾巴(板书: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它借着了吗?
观察书上的插图。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请大家看书上68、69页的彩图。书上一共有几幅图呀?谁来给大家讲第一幅图?学生一幅一幅地讲,然后把六幅图连起来讲,降低难度又有了整体的把握。
我范读课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喜欢读又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比一比,看谁学会了自己认字。我提议大家把不认识的生字先画上横线,三个人一小组,画完后三个人交流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学生自主识字,我巡视指导。一开始个别小组知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有的小组急于求成画课后横条里的二类字。我马上给予全班学生提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自己先读课文,边读边画不认识的生字。学生慢慢进入状态,我在给予个别指导。然后交流小组内不认识的字,此时我并不急于教孩子,而是提问别的小组有没有认识的,动用全班学生的力量,说说识字的方法。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二类字一类字学生都已掌握,只需集体巩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断和檐两个字,进行了集体识记。
进行这样的训练,旨在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识字问题将不再是个难题。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7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本文通篇没有拼音,这为学生的朗读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以读为本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开展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通过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收获。
二、重视交流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围绕着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的句子,去找找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向同学借学习用品等的对话交流。同时让学生明白小壁虎已经很有礼貌了,他们为什么还不把尾巴借给他。
三、增长见识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让学生明白“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后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3
经过前期精心地设计,我认为这篇课文执教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激趣,质疑导学
我们的孩子对壁虎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壁虎”两个生字。这样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揭示课题后,我问孩子们:“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会质疑:“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学生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朗读解决的,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会提问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读书中自己解,从而品尝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实现了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以读为本,识字学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读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变“听学”为“自学”。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
三、增长知识,扩散思维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继而通过联系人体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下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去丰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面对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试图通过引导学习引他进入学习状态不成功后,就没有再理会他的行为。课中尽管他大声抢答,但好几句话都是与我提问有关的,我没能适时引导。在课堂教育机智方面还需改进。
二、课堂设计环节有些多,使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了47分左右。说明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要继续进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现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篇8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