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一家人》教案

笔构网

2025-07-31教案

请欣赏《亲亲一家人》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脸上五官的位置,试着合理安排。

2、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感受家庭和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重点观察五官的位置和身体的大致结构。

2、PPT全家福课件。

3、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小朋友家里有谁呀?你们爱他们吗?

二、观察PPT,提问:

1、看看这张全家福照片上?有几口人?

2、看看谁的长得最高?谁最矮?

3、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爸爸的头发和妈妈的头发比起来怎么样啊?

4、看看爸爸(或妈妈)眼睛是什么样的?(例如有戴眼镜的.。)

5、这张全家福照片上又有几个人啊?爷爷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啊?

三、出示范画(全家福),师幼一起观察、学习绘画方法。

1、看,老师这儿还有幅全家福,我们来看一下是怎样的。

2、出示画纸,让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人,猜猜是家里的什么人?

3、教师重点示范如何绘画五官及头发,讲解要点。提醒幼儿先想再画:爸爸的头发短短的,妈妈的头发长长的、卷卷的,小朋友的头发有的短短的,有的长长的。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我们来当小画家,画出一家人在一起的图画。

2、鼓励幼儿画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的主要特征。

五、展示幼儿作品,看一看“哪一家”最高兴。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认识海马,了解海马爸爸“生孩子”的有趣故事。

2、通过观察图片、欣赏歌曲和交流活动,感知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和体验动物间的感情。

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经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亲子关爱的资料。《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海马。

教师:像马不是马,名字里有马,不在陆地跑,专在海里游。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欣赏故事《海马爸爸》,初步了解海马爸爸养育小海马的趣事。

教师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关于海马的画面,启发幼儿自己看图讲述换面内容。

教师:画面上有谁?你知道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

教师讲述故事《海马爸爸》,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小海马是谁生的?海马爸爸和妈妈又是怎样养育他们的孩子的?

三、交流关于动物亲情的知识和信息。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并介绍海洋里的鱼类的亲情之间以及企鹅等动物爱护自己宝宝的表现。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物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小宝宝的?

四、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教师:小乌鸦是怎样关爱妈妈的?

五、交流活动:亲亲热热的动物。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和爸爸妈妈特别亲吗?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演唱歌曲。

教师小结:在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他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和妈妈用各种方式爱护自己的孩子,孩子呢也很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

六、音乐游戏《袋鼠》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海马爸爸,在他的胸前有一个什么?这个口袋有什么用?你还知道哪个动物胸前有口袋?他的口袋又有什么用处呢?(袋鼠妈妈)教师:小朋友,你想不想带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跟着袋鼠妈妈出去玩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音乐游戏《袋鼠》,进一步感知体验动物间的家庭亲情。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活动相对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歌词太长、太多,小班孩子在一节活动中完成比较困难,所以,在开始部分我运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活动,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在下面的教唱部分中让孩子尽快的理解歌词。在与幼儿一起欣赏“亲密一家人”主题版面中,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谈话中,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的辛苦,知道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时很幸福的。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海马爸爸“生孩子”的有趣故事。

2、了解和体验各种动物的亲子之爱。

3、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学会关心和爱护家人,培养幼儿知恩图报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1、课件《亲亲爱爱一家人》。

2、幼儿收集有关动物亲子之爱的资料。

3、幼儿用书30—31页。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它是谁】,观察画面,认识海马。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海马图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海马。师:对的,海马它生活在大海里。

2、设疑: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呢?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师:那好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会告诉我们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师:你觉得这个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情?

3、师:海马爸爸和海马妈妈是怎样养育孩子的'?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

4、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①播放课件【第一段】。

旗鱼和剑鱼游泳时碰到了谁?它在干什么?

②播放课件【第二段】。

你觉得小海马幸福吗?为什么?

你觉得海马爸爸和海马妈妈幸福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③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师小结:小海马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快乐的长大,海马爸爸和海马妈妈他们相亲相爱养育自己的孩子。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自己的宝宝一天天长大也感到很幸福。

三、观察画面,感受其他动物的亲子之爱。

1、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动物宝宝和妈妈是相亲相爱的,播放课件【动物的亲子之爱】。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动物的形态及表情。

2、进一步讨论其他动物的亲子之爱。

教师:谁来说一说天鹅和企鹅是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四、回忆、表达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亲子之情。

教师: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他们是怎样关爱、照顾你们的?我们应该如何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呢?(幼儿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家庭中的亲子之爱。)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认识海马,了解海马爸爸“生孩子”的有趣故事。

2、通过观察图片、欣赏歌曲和交流活动,感知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和体验动物间的感情。

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经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亲子关爱的资料。《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海马。

教师:像马不是马,名字里有马,不在陆地跑,专在海里游。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欣赏故事《海马爸爸》,初步了解海马爸爸养育小海马的趣事。

教师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关于海马的画面,启发幼儿自己看图讲述换面内容。

教师:画面上有谁?你知道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

教师讲述故事《海马爸爸》,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小海马是谁生的?海马爸爸和妈妈又是怎样养育他们的孩子的?

三、交流关于动物亲情的知识和信息。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并介绍海洋里的鱼类的亲情之间以及企鹅等动物爱护自己宝宝的表现。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物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小宝宝的?

四、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教师:小乌鸦是怎样关爱妈妈的?

五、交流活动:亲亲热热的动物。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和爸爸妈妈特别亲吗?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演唱歌曲。

教师小结:在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他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和妈妈用各种方式爱护自己的孩子,孩子呢也很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

六、音乐游戏《袋鼠》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海马爸爸,在他的胸前有一个什么?这个口袋有什么用?你还知道哪个动物胸前有口袋?他的口袋又有什么用处呢?(袋鼠妈妈)教师:小朋友,你想不想带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跟着袋鼠妈妈出去玩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音乐游戏《袋鼠》,进一步感知体验动物间的家庭亲情。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活动相对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歌词太长、太多,小班孩子在一节活动中完成比较困难,所以,在开始部分我运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活动,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在下面的教唱部分中让孩子尽快的理解歌词。在与幼儿一起欣赏“亲密一家人”主题版面中,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谈话中,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的辛苦,知道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时很幸福的。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脸上五官的位置,试着合理安排。

2、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感受家庭和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重点观察五官的位置和身体的大致结构。

2、PPT全家福课件。

3、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小朋友家里有谁呀?你们爱他们吗?

二、观察PPT,提问:

1、看看这张全家福照片上?有几口人?

2、看看谁的长得最高?谁最矮?

3、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爸爸的头发和妈妈的头发比起来怎么样啊?

4、看看爸爸(或妈妈)眼睛是什么样的`?(例如有戴眼镜的。)

5、这张全家福照片上又有几个人啊?爷爷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啊?

三、出示范画(全家福),师幼一起观察、学习绘画方法。

1、看,老师这儿还有幅全家福,我们来看一下是怎样的。

2、出示画纸,让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人,猜猜是家里的什么人?

3、教师重点示范如何绘画五官及头发,讲解要点。提醒幼儿先想再画:爸爸的头发短短的,妈妈的头发长长的、卷卷的,小朋友的头发有的短短的,有的长长的。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我们来当小画家,画出一家人在一起的图画。

2、鼓励幼儿画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的主要特征。

五、展示幼儿作品,看一看“哪一家”最高兴。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初步知道相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PPT 有2,3,4,5点数的衣服各四件 2,3,4,5点数的圆点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找相同颜色的衣服

——今天贝贝班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呀?(小兔子)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有好多的衣服,但是她不知道怎么整理,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帮她把相同颜色的衣服放在一起。

——一共有几种颜色呀?

2.数纽扣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黄色衣服上的纽扣数都是多少呀?(以此类推)

3.取点数排列

——在黑板上出示数量分别为2,3,4,5的圆点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衣服上纽扣的数量,来取相应数量的卡片。

——谁来帮圆点卡片找到相同纽扣数的好朋友呢?

4.亲亲一家人:帮熊爸爸找家人

——熊爸爸和熊妈妈还有小熊去公园玩,但是走散了,谁来帮帮熊爸爸,帮忙找一找熊妈妈好熊宝宝。我们把相同颜色衣服和相同圆点的'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连在一起,让爸爸拉着妈妈,妈妈拉着宝宝在一起。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5.讲评

——熊爸爸都找到自己的家人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找看。

——老师也找到了熊爸爸的家人了,我们来看看找的对不对?(播放PPT)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利用了小白兔开服装店的场景,让孩子们给衣服进行归类,并将相同数量的点数与衣服上的纽扣数进行匹配。在孩子们自由操作前的这个环节,我出示了PPT,其实应该先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熊爸爸的家人是哪几个,为什么,先请幼儿说一说,再将第一组小熊连起来,给孩子们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便于孩子们自由操作时不会将线条连的到处都是。另外,出示在黑板上的衣服身上的纽扣数安排的不合理,可以将纽扣改成花朵,或者将纽扣都画在一竖条上,而不是和点子一样分散在四周,和实际生活经验不符。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脸上五官的位置,试着合理安排。

2、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感受家庭和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重点观察五官的位置和身体的大致结构。

2、PPT全家福课件。

3、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小朋友家里有谁呀?你们爱他们吗?

二、观察PPT,提问:

1、看看这张全家福照片上?有几口人?

2、看看谁的长得最高?谁最矮?

3、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爸爸的头发和妈妈的头发比起来怎么样啊?

4、看看爸爸(或妈妈)眼睛是什么样的?(例如有戴眼镜的。)

5、这张全家福照片上又有几个人啊?爷爷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啊?

三、出示范画(全家福),师幼一起观察、学习绘画方法。

1、看,老师这儿还有幅全家福,我们来看一下是怎样的。

2、出示画纸,让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人,猜猜是家里的什么人?

3、教师重点示范如何绘画五官及头发,讲解要点。提醒幼儿先想再画:爸爸的头发短短的,妈妈的头发长长的、卷卷的.,小朋友的头发有的短短的,有的长长的。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我们来当小画家,画出一家人在一起的图画。

2、鼓励幼儿画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的主要特征。

五、展示幼儿作品,看一看“哪一家”最高兴。

《亲亲一家人》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会选择相同颜色的面团,运用搓、捏的方法制作亲亲一家人。

2.能自主创意增添五官、手臂。

3.感受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彩色面团,每组一份辅助材料(活动眼睛、嘴巴、吸管等),每人一块泥工板,范例,幼儿姓名标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朗诵儿歌:亲亲一家人。(我的.家真温暖,有爸爸,有妈妈,我们是亲亲一家人。)

2.我的家里有谁?

二、出示范例:亲亲一家人

1.这一家人有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可爱的玩偶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一家人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穿的衣服颜色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个子高矮不一样)

三、探索如何制作亲亲一家人

(一)师幼探索需要的材料

彩色面粉、辅助材料(纸片、活动眼睛、吸管等)。

(二)师幼共同尝试捏彩色面粉

1.先将面团分成三个大小不一的面团。

2.将面团搓长,并在中间捏出身形。

3.给一家人增添眼睛、嘴巴和手臂。

(三)用儿歌的形式巩固制作步骤

先把面团分一分,然后搓长捏一捏,添上眼睛和嘴巴,再加两条小手臂。

(四)介绍入手—份的制作材料

四、幼儿制作

1.教师引导幼儿捏出大小不一的人。

2.鼓励幼儿创意增添五官、手臂。

3.完成后在自己的作品上插上姓名标牌。

五、评价、欣赏幼儿作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