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笔构网

2025-08-02教案

请欣赏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

欣赏《宏村月沼》《故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扉页《宏村月沼》

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2、宏村民居特征:多为两层,白墙灰瓦;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颜色好、高级、漂亮。”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 组织采访活动:

1、 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 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 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 用文字形式表达。

2、 照片(待冲洗)。

3、 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 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 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 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脸谱样式的绘制步骤及有关知识

难点:脸谱纹样的流畅、和谐与色彩的`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或水粉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课件播放京剧节目,提问:这是什么音乐?(生答。引出戏剧)

除了京剧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戏曲剧种?

戏剧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的功夫处,表演前还需要

做什么准备?

戏剧的化妆与生活化妆有哪些不同?

教师:戏剧化妆色彩浓重,形式夸张,具有象征性和约定俗成的程式。

2、课件出示张飞和角图片并简析形式特点

二、欣赏分析

1、在戏曲表演中,脸谱的描绘往往根据戏剧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来分别对待,特别是净、丑角脸谱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2、课件打出资料,并讲述不同样式特点

3、课件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欣赏并分辨角色行当

4、教师:脸谱既是化妆手段,也是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较高审美欣赏价值,人物的忠奸善恶,爱憎分明地跃然脸上,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三、步骤演示

1、课件打出步骤图,老师演示

(1)画出头形、定五官位置

(2)确定人物类型(红、黑、反派、正派.....)

(3)用线画纹样(流畅、和谐、美)

(4)涂画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

四、学生作业

1、大部份学生在作业纸上绘制

2、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别画出生、旦、净、丑脸谱。

3、放戏剧音乐,挂出“戏剧大舞台”作业展示板

五、展评

今天,我们学习脸谱,大家不仅知道了戏剧脸谱的审美价值所在,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脸谱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欣赏陶艺的艺术美。

2、尝试自己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制作陶艺的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欣赏陶艺和亲手制作一个陶艺作品。

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在这堂课也会自然的很丰富,关键是学生可能遇到技术问题而失去信心。

课前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前一天的傍晚到附近田里采集黏土。(抛去上面有杂质的部分,挖取下面黄色的土。然后仔细捣,去出小石子和渣滓。然后象揉面一样揉。注意泥的湿度。最后用塑料布包裹起来备用。)还要准备水粉颜料和毛笔。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易转盘。就是用一快直径20CM的圆形三夹板在圆心的下面丁一棵图钉。然后是每人一把泥塑小刀。还有老师用的课件(有原始人制作陶器和近代制作陶艺的视频,还有丰富的陶艺作品图片。)。再有老师用的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首先播放原始人制作陶器的视频。一边视频播放一边老师生动的讲解原始人是怎样发明陶器,进而自己也生动的'参与表演。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制作陶艺的冲动。

二、老师给大家示范陶器的制作,叫上几个学生上来帮忙。情景设计是一群原始人在给自己制作生活用品。

先分工。由一个学生捣土,另外一个学生准备颜料和水,而现在老师故意做出在思考的样子等待。

然后老师开始制作。做好叫这俩学生给陶器彩绘和做装饰。

三、课件展示近代成熟的陶艺制作工艺。展示丰富的陶艺作品。指导阅读课本。

四、学生作业:预设两个方案。

1、可以根据老师刚才的作品制作,然后在其基础上做自己的装饰,包括雕塑上的装饰和色彩装饰。

2、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制作一件自己的陶艺作品。老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

五、展示讨论作品:

1、学生自由讨论。

2、老师建议性发言。

六、作品陈列,后期处理。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学习画树的画法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干和树叶的基本画法

难点:由笔墨变化画出不同形状的树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和教师范画、画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一、课件欣赏揭题

二、讲解示范

1、了解树的结构

树是由树根、树干、小枝、树叶组成。画理一般从上往下画,先画树干和主枝,再添画小枝,最后画树叶。

2、示范画画树的画法

(1)课件分析用笔用墨方法

(2)画树干:画干宜用中锋,以使其树干圆劲有力,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注意顿挫转折。

对于不同的质的树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3)画树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教师示范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点叶法,点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

(4)提醒学生注意:树叶的点画,都要有墨色变化,无论哪种树叶形,都要围绕着主枝一团团、一组组、一丛丛来画,要有整体感又要生动而有变化。

三、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用干湿浓淡笔墨表现各种树形。

四、优秀作业展示

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步。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感知色彩,感受画家笔下的线条与色彩所传达的不同的感觉。自主探索用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养成积极观察、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1.针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融入色彩的基本知识。运用不同线条、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表现。

学习准备:

学生:风景照片、绘画工具

教师:风景照片、印象主义绘画作品、传统绘画作品、示范画工具和材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助理: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美术课,今天的美术课由我和大同学一起主持。

助理:同学们,我们的班级口号是:()助理:我们来欣赏著名大画家法国莫奈画的的干草垛。(课件出示莫奈的《干草垛》)

预设问题:

(1)你看到这组画后第一感觉是什么?

(2)这组画中,干草垛分别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色彩不??

样呢?

(3)你更喜欢这组画中的哪一幅?

助理小结:同学们说出了对画面的色彩感受。在莫奈笔下,一个普通的`干草垛在早晨、正午、傍晚等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迷人色彩。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光照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引出课题《记录色彩》

2、出示目标:

(1)发现和认识自然界中景物色彩的变化与光线作用的关系,感受其魅力。学习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2)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记录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发展表现色彩的能力。

(3)学会感悟色彩的情感、生命力与表现力,提高认识色彩世界的能力。

二、示范引领规范要求

1、助理:那么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风景画呢?下面请大同学(或xx美术学科长)给我们进行风景画的画法示范。

2、示范要点:作画步骤、简单技法:

(1)概括描绘色彩的主色调。

(2)丰富色彩的变化。

(3)画前景,调整完成。

3、大同学补充:

(1)色彩冷暖变化是受季节时间和环境影响的。

(2)暖色:能带给人温暖、热情、喜庆等气氛的色彩;冷色:能带给人冰凉、清爽、安宁等感觉的色彩。

(3)丰富对色彩的感受。

三、合作建构小组讨论

1、出示作业要求

2、各学科长负责:先自画后组议,评选作品准备展示

四、展示分享规范指导

1、助理:同学们的作品都已完成,哪个小队来展示?

2、生:

(1)、下面由我们是xx小队来展示。(我用色彩记录的是-----)

(2)我们小队展示完毕,谁来点评?

谢谢,我会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3)我们小队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3、助理:还有谁来展示?

大同学有要说的吗?

3、小助理点评或大同学点评。学生评价优点或建议。

五、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1、助理:学了本课,你有那些收获。快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讨论1分钟)

2、小队派代表汇报分享。(汇报语言:同学们好,通过本课学习,我有了以下收获1.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表现风景画2.体会记录色彩的乐趣3.掌握知识感受色彩魅力。)

3、助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色彩认识有所提高,学习积极性很高。各小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记录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

①了解林风眠生平。

②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①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②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③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比一比)

①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③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④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试一试)

①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掩饰作画步骤:

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

②学生作业。

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评一评)

①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②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4、课后扩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手机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收集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探究思维,提高审美趣味。

3、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哪些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

(2)全班评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满为患的图片。

谈话:看了这两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科书,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他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的特别好?为什么?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欲开发的问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

(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特性的作业给予表扬和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

5、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课本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