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幼儿园《猪小弟》教案(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
2、尝试表演歌曲,体验歌曲表演带来的乐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并尝试进行表演。
活动难点:
附点及连音的演唱。
活动准备:
小猪、小兔、小羊、小猫、小猴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熟悉歌曲的内容
1。出示PPT,幼儿观察:这是一只怎样的猪?(脏兮兮)
(1)今天,有一只小动物来到我们小五班做客,我们拍手来欢迎他。咦,原来是猪小弟来啦!你们仔细看看,它是一只怎样的猪呢?
(2)对,猪小弟身上脏兮兮的,黄老师来问问她怎么回事?
(3)哦,原来是这样的!猪小弟跟老师说:她把这件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故事和歌曲,我们仔细来听一听猪小弟怎么啦?
2。小猪长得很可爱,却不爱干净,身上都是泥。这一天,他想去找朋友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哪些朋友?按照歌词顺序出示小动物图片。
3。将歌词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后提问:
(1)小猪要和小兔做游戏,小兔是怎么回答的?
(2)小猪要和小羊做游戏,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3)小猪要和小猫做游戏,小猫是怎么回答的?
(4)小猪要和小猴做游戏,小猴是怎么回答的?
(5)大家都不愿意和小猪玩,小猪该怎么办呢?
(6)小猪变干净了以后小动物都怎么样了?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词一遍后提问:小猪是怎么样让自己变干净的?
2、幼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重点提醒幼儿注意每个小动物说的话都不一样。
3、教师示范歌曲中附点、连音的演唱方法,幼儿跟学。
4、完整学唱歌曲两遍。
三、尝试进行歌表演
1、按照组的排列分配角色,组织幼儿进行歌表演。
2、要求幼儿能变换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动物形象。
3、要求幼儿在表演中表现小动物情绪的变化。
四、总结
1、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一开始不愿意和小猪玩?
2、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保持干净?
五、活动延伸
将教学材料投放于表演角,供幼儿自由演唱与表现。
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猪小弟变干净了》,在过程中,一开始小朋友都不要当猪小弟,说它太脏了,太懒了,我可不想变成它。后来猪小弟变干净了,人人都要当猪小弟,表演的可棒了!可惜忘了拍照了,们好可爱哦 。
这首是小班下学期的内容,上下来最大的是内容太多了,有四个小动物,而且每个小动物的话都有点差异,虽然我图谱这一手段帮助记忆,但要在30分的上让幼儿一一对应,又要让她们唱出来,有些难度,普遍的情况是幼儿把后面的2个小动物的话重复前面2个小动物的了。因此,给我的意见是干随把后面2个小动物去掉,这样既不会影响整体的效果,也不会干扰幼儿的记忆。
这虽然是一首儿歌,但我并不是直接唱儿歌导入,而是用一个手偶表演的故事形式先让幼儿对这首儿歌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学唱儿歌,所以后面的环节应比前面的要长些。
我觉得,在课堂上对幼儿的反馈、提升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幼儿出现的任何问题随机应变。这一点说说容易,但确实很难做到,这也是我今后急需努力的方向之一。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四段歌词,并努力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中班幼儿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
(1)教师请部分幼儿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其他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对白处时应表现出厌恶的情感,“脏死啦,走开!”
3,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尾奏部分的等待。
4,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
(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高兴)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
(3)想一想,高兴的时候,可以怎样唱?(稍快且跳跃)
(4)想一想,伤心的时候又应该怎样唱呢?(慢且较连贯)
5,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
(1)教师提问: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又会怎样对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6,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1)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做演员幼儿的表情。
(2)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4人一组),自己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地表演出来。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
2、尝试表演歌曲,体验歌曲表演带来的乐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并尝试进行表演。
活动难点:
附点及连音的演唱。
活动准备:
小猪、小兔、小羊、小猫、小猴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熟悉歌曲的内容
1。出示PPT,幼儿观察:这是一只怎样的猪?(脏兮兮)
(1)今天,有一只小动物来到我们小五班做客,我们拍手来欢迎他。咦,原来是猪小弟来啦!你们仔细看看,它是一只怎样的猪呢?
(2)对,猪小弟身上脏兮兮的,黄老师来问问她怎么回事?
(3)哦,原来是这样的!猪小弟跟老师说:她把这件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故事和歌曲,我们仔细来听一听猪小弟怎么啦?
2。小猪长得很可爱,却不爱干净,身上都是泥。这一天,他想去找朋友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哪些朋友?按照歌词顺序出示小动物图片。
3。将歌词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后提问:
(1)小猪要和小兔做游戏,小兔是怎么回答的?
(2)小猪要和小羊做游戏,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3)小猪要和小猫做游戏,小猫是怎么回答的?
(4)小猪要和小猴做游戏,小猴是怎么回答的?
(5)大家都不愿意和小猪玩,小猪该怎么办呢?
(6)小猪变干净了以后小动物都怎么样了?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词一遍后提问:小猪是怎么样让自己变干净的?
2、幼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重点提醒幼儿注意每个小动物说的话都不一样。
3、教师示范歌曲中附点、连音的演唱方法,幼儿跟学。
4、完整学唱歌曲两遍。
三、尝试进行歌表演
1、按照组的排列分配角色,组织幼儿进行歌表演。
2、要求幼儿能变换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动物形象。
3、要求幼儿在表演中表现小动物情绪的变化。
四、总结
1、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一开始不愿意和小猪玩?
2、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保持干净?
五、活动延伸
将教学材料投放于表演角,供幼儿自由演唱与表现。
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猪小弟变干净了》,在过程中,一开始小朋友都不要当猪小弟,说它太脏了,太懒了,我可不想变成它。后来猪小弟变干净了,人人都要当猪小弟,表演的可棒了!可惜忘了拍照了,们好可爱哦 。
这首是小班下学期的内容,上下来最大的是内容太多了,有四个小动物,而且每个小动物的话都有点差异,虽然我图谱这一手段帮助记忆,但要在30分的上让幼儿一一对应,又要让她们唱出来,有些难度,普遍的情况是幼儿把后面的2个小动物的话重复前面2个小动物的了。因此,给我的意见是干随把后面2个小动物去掉,这样既不会影响整体的效果,也不会干扰幼儿的记忆。
这虽然是一首儿歌,但我并不是直接唱儿歌导入,而是用一个手偶表演的故事形式先让幼儿对这首儿歌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学唱儿歌,所以后面的环节应比前面的要长些。
我觉得,在课堂上对幼儿的反馈、提升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幼儿出现的任何问题随机应变。这一点说说容易,但确实很难做到,这也是我今后急需努力的方向之一。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四段歌词,并努力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中班幼儿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
(1)教师请部分幼儿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其他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对白处时应表现出厌恶的情感,“脏死啦,走开!”
3,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尾奏部分的等待。
4,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
(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高兴)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
(3)想一想,高兴的时候,可以怎样唱?(稍快且跳跃)
(4)想一想,伤心的时候又应该怎样唱呢?(慢且较连贯)
5,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
(1)教师提问: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又会怎样对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6,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1)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做演员幼儿的表情。
(2)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4人一组),自己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地表演出来。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幸福猪小弟》是由一首流行音乐改编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前半段节奏欢快,后半段节奏连贯,根据歌曲改编的歌词内容充满了亲情,体现着家的温暖,给人以幸福的感觉。为此想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到家的温暖。我班幼儿乐于参与歌唱活动,部分幼儿音准较好,节奏感强并能够跟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但还有部分幼儿歌唱的能力稍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倾听,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2、幼儿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手语及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活动难点:
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3。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1。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结合图谱异步跟唱
2。师幼同步演唱3。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提问;猪小弟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很爱他,我们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结束语: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活动反思:
总体看,《幸福的猪小弟》这个内容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还是在两个块面,一对于幸福的深入理解,二休止符的演唱。如果放在大班学习可能会好一点。所以,一切的学习都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和能力。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懂得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2、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动作表现同伴间的亲热。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动物头饰(小猪头饰,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
1、猜谜引出: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唱起歌来哼哼叫。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感知歌曲中的角色、事件。
3、再次欣赏表演,感知歌曲中的对白等。
(二)学唱新歌
1、带领幼儿学唱新歌,提醒间奏、尾奏处的等待。
2、理解歌词,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表现小猪高兴、伤心的样子。
(三)交流表现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自由创造出与同伴亲切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自由协商角色,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个别组合表现,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好看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自由组合表现。
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
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四段歌词,并努力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中班幼儿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
(1)教师请部分幼儿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其他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对白处时应表现出厌恶的情感,“脏死啦,走开!”
3,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尾奏部分的等待。
4,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
(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高兴)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
(3)想一想,高兴的时候,可以怎样唱?(稍快且跳跃)
(4)想一想,伤心的时候又应该怎样唱呢?(慢且较连贯)
5,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
(1)教师提问: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又会怎样对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6,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1)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做演员幼儿的表情。
(2)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4人一组),自己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地表演出来。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懂得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2、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动作表现同伴间的亲热。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动物头饰(小猪头饰,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
1、猜谜引出: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唱起歌来哼哼叫。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感知歌曲中的角色、事件。
3、再次欣赏表演,感知歌曲中的对白等。
(二)学唱新歌
1、带领幼儿学唱新歌,提醒间奏、尾奏处的等待。
2、理解歌词,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表现小猪高兴、伤心的样子。
(三)交流表现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自由创造出与同伴亲切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自由协商角色,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个别组合表现,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好看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自由组合表现。
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
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9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请你们来看老师的动作猜猜这些动作是什么意思
——听音乐朗诵歌词并表演动作
——现在再来听听故事,和老师一起做做动作。
反思:故事的导入加上手部动作的演示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目不转睛地关注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地倾听着故事,非常喜欢。
2.在图片的帮助下进一步理解和学唱歌曲
——这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演唱,幼儿倾听)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出示图谱)
——这首歌曲好听吗?那请你们轻轻地跟着钢琴后面唱出来,好吗?(两遍)
反思:图谱的运用更加加深了孩子们对于歌词的记忆,使学唱歌曲显得轻而易举。
——刚才老师看到了有几个小朋友在唱的时候还做出了好看的动作呢!其他的小朋友也伸出自己的小手,好吗?
3.去除部分图片,帮助幼儿记忆
——刚才我们看着图片唱歌,那如果老师拿走一张图片你们还会唱吗?(教师取下一张图片)
反思:这里本来在备课的时候有把眼睛闭起来这一环节,后来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把这一环节遗漏了,但是这些也丝毫没有减少孩子们的积极性,从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蛮好的;但是如果按照原教案上的实施的话相信会更具挑战、趣味性,所以在以后的组织类似的活动中会将这一环节运用其中。
——逐渐增加去掉图片的数量,提高难度,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思:这个地方孩子们特别高兴,而且每取出一张图片,他们演唱的积极性就特别高,激起了他们挑战的欲望,看来前面故事的导入、手部动作的加入、图谱的出示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
——你们觉得哪句歌词唱的时候有点困难?
请幼儿把容易唱错的地方反复练习
4.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猪小弟一家幸福的情感
——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唱出来,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出幸福的感觉。
5.表演唱
——哎呀,你们说幸福的猪小弟一家幸福吗?那么现在我也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幸福的猪小弟一家来演唱这首歌曲,好吗?记住要用幸福的声音唱出来哦!
——你们觉得他们唱得怎么样呢?那么自己想不想来试试呢?请你们自己找好三个人来演唱
——幼儿自由唱,教师倾听,并指导
——请几名唱得好的示范
反思:这是原教案里没有的,因为是作为半天的教学,所以将这一环节加了进去,也是作为一个延伸的活动,但是发现孩子们对于合作的意识不能很明确,让他们自己组织一个小团队显得比较困难,看来还是需要以后活动的不断渗透,给予孩子们这方面的经验。
6.结尾
——如果让你们给这首歌取个名字,你们会起什么名字?
——你们幸福吗?如果猪小弟问你:什么是幸福?你们会怎么回答?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什么是幸福?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
活动反思:
对于幸福,孩子们没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本活动的开展也是让他们初步体验幸福的意义,知道一家人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是非常好的,歌词简单易学、通俗易懂,手部动作使活动更具趣味性。但是也存在一点点小小的遗憾,如幼儿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歌唱活动的一些基本的要求没有点出来,如:嘴张圆、身坐正、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这些在音乐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幼儿园《猪小弟》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唱出其切分音,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通过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树立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观念。
活动准备:
1、头饰:(猪小弟、猪妈妈、小羊、小兔)。
2、图片:猪小弟(正反面)。音乐〈〈洗澡歌〉〉
3、各种不同小动物的纸偶。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导入
教师出示一只脏猪,进行提问:“这是只什么?你们觉得他怎么样?这只小猪要去找朋友玩,请幼儿想想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进行讨论)
3、学唱新歌
1)听音乐《猪小弟》,进行提问:“猪小弟去找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又说了什么?”幼儿进行模仿小动物们所说的话及进行创造其动作。
2)幼儿跟着录音机唱新歌1~3段,并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出其厌恶、讨厌(与幼儿进行讨论)
3)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进行提问:
(1)猪小弟找朋友玩时,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来唱(稍快且跳跃)可以做什么动作?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来唱(慢且较连贯)可以做什么动作?
4、随音乐〈洗澡歌〉做洗澡的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哦是小猪在洗澡!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澡的动作。”(随音乐与幼儿做洗澡动作)
5、创编第4段歌词,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1)音乐停止,出示干净小猪。师:“澡洗完啦!小猪变得怎么样啦?(与幼儿进行讨论)这时的小猪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时,他的朋友会怎样来对待他呢?猪小弟变干净了,他的心情怎么样?会说些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6、分角色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观看时,注意观察其表情。
2)分组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纸偶做道具)。
大新中心幼儿园“三课一评”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
猪小弟
日期xx、5
执教者周洁、吴丽娟、曹芳
参加人员李桂芹、李英、吴丽娟、王芳
活动情况记载
李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有趣的声音能够大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让幼儿先听声音再猜小动物。猜到了再让幼儿学一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并说一说。
李桂芹:教学具的准备不够精致,如歌谱的字有的大、有的小,没有美感,游戏时的'指偶分配不科学,应该4个人一组,两个小动物,一个猪小弟,一个猪妈妈,这样就可以与音乐匹配表演。
吴丽娟:《猪小弟》,这是一首表演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头饰开展情境表演,让孩子体会到小动物们不喜欢小猪的原因是小猪不讲卫生,不洗澡,后来小猪知错能改,把自己洗干净,小动物们又接受了它。
王芳:虽然这则情境表演语言不多,但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歌词或故事情节,充分体会其情感变化,掌握了歌曲内容,使后面的完整学唱变得轻松自如。通过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反思:这堂课的容量太大,难度量不适合中班幼儿,上下来觉得幼儿有点不能完全的接受。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表演和创编上,会唱猪小弟这首歌应该放在准备里。幼儿在创编过程中还有所欠缺。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对角色表演兴趣很浓,能够较好的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