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8-09教案

请欣赏《我换牙了》教学设计(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换牙?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 感受牙齿的用处,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 照片、水、纸杯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孩子们好! 这会老师给你们看一组图片,大家先认认图片上的宝宝是谁?(出示照片)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的牙齿怎么了?(牙齿有个洞洞,牙齿掉啦)

3. 小结:这些孩子的牙齿是掉啦,到了该换牙的年龄。问题来啦,你们的牙齿会掉吗?

二、讨论交流换牙的感受

1.展开讨论:我们的牙齿会掉吗?牙齿为什么会掉呢?

组织孩子互相说一说,老师到孩子跟前一起讨论。和孩子说说,你们的牙齿是细细的,小小的,这些牙齿是乳牙,不是很坚固,如果不换掉,吃一些硬东西就会损伤牙齿。

老师:刚刚老师听了孩子们的.许多说法,但是还有很多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没有听到,你们能说给他们听听吗?

2.与老师一块交流

问:为什么要换牙?

抽几名幼儿回答

3. 换牙时有什么不方便?

师:牙齿松松的时候,一碰会很疼,咬东西不注意也会碰出血,有时候吃着东西牙齿就会掉出来,所以在牙齿要掉不掉的时候呀一定要注意保护他哦。

4. 换牙时我们该注意什么?

出示图片: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不用舌头顶牙齿,少吃甜食。

5. 小结:孩子们说了很多,没有什么可怕的,说明小朋友长大了,被换掉的是乳牙,新长出的是恒牙,恒牙是要陪伴我们一生的。在换牙时,不要用舌头舔,不要用手摸,否则长出的牙齿就不整齐、不漂亮了。

三、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1. 师:刚刚孩子们表现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们一块饼干吃。 问:牙齿刚刚帮我们干什么啦?(咬断食物,磨碎食物)

2. 师:牙齿对我们重要吗?小朋友知道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刷牙、漱口)

刚刚吃完饼干的小朋友互相看看牙齿上面有什么?可能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牙齿缝里的残渣,需要用小牙刷来帮助我们清理牙齿上的残渣

3. 教正确的刷牙方法

刚刚我们提到了早晚刷牙,你们是怎样刷牙的?让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刷牙姿势。(出示课件)

四、放松活动

听音乐《小牙刷》

五、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棒棒哒,知道啦我们小时候长的牙齿是乳牙,到了6、7岁就要换掉乳牙长出恒牙,保护牙齿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口又整齐有白净的牙齿。

六、拓展

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牙齿的保健知识,好吗?

这会我们排着队,张着嘴让后面的看看我们的牙齿,来跟着老师走。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认识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开发性学习包:

自己统计一下作业本中的优良中有几个。

优:( )个 良:( )个 中:( )个

3、拓展性学习包:

新闻资料中出现的其他的统计方法,如:画正字统计法。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收集数据是本单元的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文字、符号)简单的收集数据,把第二课时中的填写统计表、图统计图一起放到第一课时中,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2、学科间整合:把传统文化中关于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进行统计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足球课程,学生颠球的情况用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整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体验式活动:统计一下自己作业本中的优良中有几个,在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案例:

我换牙了----统计教学片断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数一数,记录下来。

师:这个办法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1、2、3、4、,数错了,再数一遍,又错了。看来这个方法不适合人多。人太多的时候怎样才能快速又准确的知道换牙的情况呢?

2、学生小组内再互讨论一下。

学生:画对号、画圆圈、画竖线,画三角、摆小棒。(也就是做个记号,我们先确定统计的项目,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先进行小组统计,再进行全班统计)。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每人统计本小组换2、3、4颗牙的有多少人。在练习本上进行统计。 交流: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方法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叫做统计表。

用涂色的方法进行统计叫做统计图。

经过这样的统计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换了2颗牙,有多少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换了4颗牙......

看了同学的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通过统计你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里还会用到统计的知识呢?

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助人为为乐的事、帮妈妈洗脚的次数、作业本上的优良中差等级各有几个、我们学校足球社团同学的颠球个数统计。

课后拓展:同学们每组选定一个内容进行统计,并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

注:在本节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运用学到的知识统计一下我们班帮妈妈洗脚的次数、统计足球课堂中学生颠球的个数,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用到。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让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良好愿望。本节课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紧张心理。

学生分析

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换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他们关于牙齿的保健常识却知之甚少。况且每个家长的态度和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会直接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所以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另外,学生在换牙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医,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体验,切身体会到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健康成长,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2、行为与习惯: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初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和护牙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前收集,课中交流,初步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牙模型若干副、牙刷一把、纸杯、芝麻糖。

2、学生准备:

(1)课前问问家里人,在换牙时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和自己一样正在换牙的小朋友,他们在保护牙齿方面有什么好习惯和坏习惯。

(2)牙刷一把、小镜子一面。

活动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她们和你们一样,也正在换牙,想来这里听课,你们欢迎吗?(课件)

2、师:她们长得像吗?可是她们的牙齿却长得不一样。你们觉得谁的好看?为什么?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姐姐的牙齿,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像她一样拥有一副洁白又整齐的牙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牙齿》。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两副截然不同的牙齿的直观对比,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为后面的活动预设一个铺垫。)

二、活动探究,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过渡:在换牙后,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牙齿长得那么好,而有的却长得那么难看呢?

学生讨论,从中引出实验活动。

(一)探究刷牙的原因

1、学生品尝黑芝麻糖,互相观察牙齿表面的变化。

2、学生漱口,观察杯子里的漱口水的变化。

3、师:从刚才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漱口有什么作用?

4、师小结:我们发现漱口以后,牙缝里还会留有残渣,那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得出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另一种好办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活动体验使学认识到吃过东西,牙缝里就会留有残渣,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长蛀牙,从而懂得漱口、刷牙的重要性。)

(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师:平时,大家是怎样刷牙的呢?

2、学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然后老师出示牙模型,请几名志愿者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和过程,其他小朋友观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3、老师出示牙模型,一边讲解刷牙方法,一边示范刷牙动作。

4、师生读一读《刷牙歌》。(课件)

5、小组合作:边读儿歌边给模具刷牙,比一比,谁刷牙的方法最正确。(轮流刷,互相检查、互相评价。)

6、指名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刷得是否正确。

7、巩固行为:跳一跳《刷牙歌》。(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最后以“儿歌”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巩固了刷牙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深入讨论,全面护牙

过渡:小朋友,你们觉得保护牙齿做到正确刷牙就够了吗?再想一想,保护牙齿,还有哪些方面也要注意?

生1:不能在睡前吃甜食。

师:我们在换牙时期最好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要吃,更不能吃了还不刷牙,结合书本48页的情境图一起讨论。(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2:不能乱咬硬物。

师:(出示课件,咬铅笔、咬笔套、咬啤酒瓶的画面。)你知道咬硬物对牙齿有什么伤害吗?学生回答。

生3:保护牙齿,要多吃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食物。

师:(课件出示: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食物)只有多吃这些食物,牙齿才会变得又白又健康。

生4:乳牙松动或脱落时,不能用舌舔或吮。

师(补充):经常用舌舔或吮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或者长得不整齐。

生5 :不能咬手指、咬唇或咬舌。

师(补充):咬手指、咬唇或咬舌等会影响牙齿排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会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

……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经验交流,解决难题

师(过渡):小朋友们知道的这么多,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可是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有蛀牙了,而且经常牙疼。这不,今天他的牙病又犯了,你瞧,多难受啊!老师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牙疼过?请有过牙疼经历的同学说说自己牙疼时的感受。

师:牙疼了怎么办?(学生想办法。)

师:不敢看牙医怎么办呢?我们班谁去牙科看过?你开始怕不怕?后来是怎样克服的呢?没去过的小朋友也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来劝劝那些害怕的小朋友别害怕?(学生想办法进行劝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牙疼时是怎么做的,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认识到有了牙病要及时治疗的必要,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其他小朋友,牙疼要去看牙医,以此引导学生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让学生明白,其实看牙医是不用太紧张的。这样做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五、形象总结,课外延伸

师:你们刚才的表现已经告诉老师该怎样去保护牙齿了,那对双胞胎是否也知道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那位妹妹是怎么说的。

老师布置课外刷牙练习要求,发放护牙情况记录表,比比谁的牙齿保护得好。

让学生欣赏露出整齐洁白牙齿的笑脸图,使他们感受到拥有一副洁白健康的牙齿是多么快乐!(课件:笑脸图)

老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你们认真保护好自己的牙齿,你们都会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灿烂的笑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布置课外刷牙练习,发放护牙情况记录,以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护牙习惯;以欣赏一幅幅健康美丽的笑脸图,来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简单地了解牙病的产生和预防方法。

2.引导发现生活中不爱护牙齿的做法,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促使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形式:

谈话、体验、模拟、现场调查、实践等活动。

活动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小奖贴、板书卡纸、牙齿模具4个、大牙刷一把、牙明星评选表。

学生:每人一把小牙刷、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白换牙常识

师:这节课我们要在这间教室里上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笑一笑,你们笑得真甜呀!老师为同学们拍了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身边同学换牙还没有长出新牙的照片。)

师:他们笑得也很甜,你发现了吗?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牙掉了,前面的牙没有了。

师:是呀,他们的小牙怎么掉了呢?没有牙齿我们怎么吃饭长身体呀?

生:该掉了就掉了,吃糖多了牙就掉了,该换牙了。

师:我们的小牙为什么掉了呢?请牙宝宝来告诉大家吧!(出示课件:牙宝宝告诉大家掉牙的知识。)

活动二:请你来当小牙医

师:祝贺你们,原来换牙说明你们长大了,那快拿出你手中的小镜子来仔细的看一看、查一查自己掉了几颗牙?

生1:我掉了一颗。

生2:我掉了两颗。

生3:我一颗都没有掉。

师:同学们可真认真呀,仔细地检查了掉牙的情况,那你愿不愿意来当一名小牙医,给你的同桌检查一下他们牙齿的状况怎么样?你可以看看同桌的牙齿排列的怎么样,还可以看看他有没有虫牙,牙齿的颜色怎么样?

(学生相互检查。)

师:小牙医们的工作可真认真,谁来汇报同桌的牙齿状况怎么样?

生1:他的牙很白,也很整齐。

生2:他的牙很黄,我同桌的牙齿有虫牙。

师:小牙医检查,发现同学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有的有虫牙,有的牙齿牙色非常的黄,我来告诉你们,你们的小牙生病了,你知道牙病是怎么得的呢?

生:糖吃多了,不刷牙。

师: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兰兰,她的牙齿也生病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兰兰和你的生活习惯是不是一样的?(课件出示:兰兰牙病的生成)

活动三:保护我们的小牙

师:我看有的同学都害怕了。我来告诉你们,不是真的有大虫子在你的牙齿上面,而是我们吃过东西之后,不漱口也不刷牙,很多的食物残渣留在了牙齿上面,和我们口中的唾液产生酸,就是这种酸腐蚀我们的牙齿,所以我们的牙齿才会生病的。看来,没有好的生活习惯,不爱护我们的牙齿,我们的小牙就会生病的。那谁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小牙吗?

生分别回答如,刷牙、少吃甜食、饭后漱口、看牙医等。

师:刷牙是保护牙齿的第一步。你们平时是怎样刷牙的?请你到前面来表演,下面的同学请认真看,看看他刷牙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生表演并评价。

师: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呢?请小宣姐姐来告诉我们。(课件:小宣教刷牙)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出示刷牙儿歌(板书: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下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刷到。)

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练习;然后各小组进行练习;再评选小教练。

课间放松:唱刷牙歌。

师:刷牙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对,还会使牙齿受损。我想只要同学们按着正确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你的小牙一定会洁白健康的。

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课件“牙宝宝”)生活中还有很多不爱护我们的现象你知道吗?)(课件:①用手抠牙②用舌头舔牙③要铅笔头④吸烟牙齿变黄⑤又吃凉又吃热⑥用牙齿起瓶盖)这些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生:我见过我爸爸吸烟,还用牙起过瓶盖。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牙齿长时间咬硬物,牙齿的保护膜就会被破坏,牙齿也会变得不整齐。

师:如果今后你在看到爸爸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告诉爸爸,希望他以后不要再用牙咬瓶盖了,否则会损坏他的牙齿的。

师(小结):我想爸爸听了你的好建议,一定会杜绝不良习惯,更好地保护牙齿的。小朋友们,保护牙齿,除了要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来刷牙,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咬硬物、少吃甜食、要多吃绿叶菜,还要适时地去看牙医。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小牙才能更洁白、健康、漂亮。

课后延伸:佳洁士要招聘健牙小明星,你想去应聘吗?老师发调查表,记录你刷牙的情况,每做一次就得一个星,谁得的最多,我们就推选他为健牙小明星。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换牙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换牙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统计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课时1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照相的游戏

(教师有目的的'找几个掉了牙的同学到前面来,让大家给他们照相。)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他们掉牙了。

生:我也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呢……

(设计意图:掉牙、换牙是发生在每个小学生身上的事情,一年级学生正值换牙期,通过“照相”的游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汇报

生1:可以用举手的办法。例如:老师说换3颗牙的举手,那么换3颗牙的同学就举手,我们数一下就知道换三颗牙的有几人了。

生2:可以用排队的方法。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换2颗牙的同学站一排,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生3:记名字的办法……

2、收集数据: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都很好,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每人一个小贴画(小标志),你掉了几颗牙,就把贴画贴在黑板上几的下面。

(设计意图:第一次学习统计,如果分组去统计数据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数一数,掉了几颗牙的有多少人,记在下面,并填在统计表中。

4、认识象形统计图:根据整理的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标志画象形统计图。

5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6、引出课题:刚才小朋友们通过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统计)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师小结: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参加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问题的全过程,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爱吃的水果(苹果、香蕉、桔子、梨)。

(1)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最喜欢吃哪种水果。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记录下来并填好统计图和统计表。

(让学生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让学生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也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让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良好愿望。本节课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紧张心理。

学生分析

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换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他们关于牙齿的保健常识却知之甚少。况且每个家长的态度和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会直接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所以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另外,学生在换牙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医,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体验,切身体会到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健康成长,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2、行为与习惯: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初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和护牙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前收集,课中交流,初步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牙模型若干副、牙刷一把、纸杯、芝麻糖。

2、学生准备:

(1)课前问问家里人,在换牙时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和自己一样正在换牙的小朋友,他们在保护牙齿方面有什么好习惯和坏习惯。

(2)牙刷一把、小镜子一面。

活动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她们和你们一样,也正在换牙,想来这里听课,你们欢迎吗?(课件)

2、师:她们长得像吗?可是她们的牙齿却长得不一样。你们觉得谁的好看?为什么?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姐姐的牙齿,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像她一样拥有一副洁白又整齐的牙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牙齿》。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两副截然不同的牙齿的直观对比,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为后面的活动预设一个铺垫。)

二、活动探究,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过渡:在换牙后,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牙齿长得那么好,而有的却长得那么难看呢?

学生讨论,从中引出实验活动。

(一)探究刷牙的原因

1、学生品尝黑芝麻糖,互相观察牙齿表面的变化。

2、学生漱口,观察杯子里的漱口水的变化。

3、师:从刚才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漱口有什么作用?

4、师小结:我们发现漱口以后,牙缝里还会留有残渣,那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得出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另一种好办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活动体验使学认识到吃过东西,牙缝里就会留有残渣,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长蛀牙,从而懂得漱口、刷牙的重要性。)

(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师:平时,大家是怎样刷牙的呢?

2、学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然后老师出示牙模型,请几名志愿者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和过程,其他小朋友观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3、老师出示牙模型,一边讲解刷牙方法,一边示范刷牙动作。

4、师生读一读《刷牙歌》。(课件)

5、小组合作:边读儿歌边给模具刷牙,比一比,谁刷牙的方法最正确。(轮流刷,互相检查、互相评价。)

6、指名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刷得是否正确。

7、巩固行为:跳一跳《刷牙歌》。(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最后以“儿歌”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巩固了刷牙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深入讨论,全面护牙

过渡:小朋友,你们觉得保护牙齿做到正确刷牙就够了吗?再想一想,保护牙齿,还有哪些方面也要注意?

生1:不能在睡前吃甜食。

师:我们在换牙时期最好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要吃,更不能吃了还不刷牙,结合书本48页的情境图一起讨论。(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2:不能乱咬硬物。

师:(出示课件,咬铅笔、咬笔套、咬啤酒瓶的画面。)你知道咬硬物对牙齿有什么伤害吗?学生回答。

生3:保护牙齿,要多吃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食物。

师:(课件出示: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食物)只有多吃这些食物,牙齿才会变得又白又健康。

生4:乳牙松动或脱落时,不能用舌舔或吮。

师(补充):经常用舌舔或吮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或者长得不整齐。

生5 :不能咬手指、咬唇或咬舌。

师(补充):咬手指、咬唇或咬舌等会影响牙齿排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会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

……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经验交流,解决难题

师(过渡):小朋友们知道的这么多,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可是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有蛀牙了,而且经常牙疼。这不,今天他的牙病又犯了,你瞧,多难受啊!老师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牙疼过?请有过牙疼经历的同学说说自己牙疼时的感受。

师:牙疼了怎么办?(学生想办法。)

师:不敢看牙医怎么办呢?我们班谁去牙科看过?你开始怕不怕?后来是怎样克服的呢?没去过的小朋友也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来劝劝那些害怕的小朋友别害怕?(学生想办法进行劝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牙疼时是怎么做的,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认识到有了牙病要及时治疗的必要,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其他小朋友,牙疼要去看牙医,以此引导学生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让学生明白,其实看牙医是不用太紧张的。这样做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五、形象总结,课外延伸

师:你们刚才的表现已经告诉老师该怎样去保护牙齿了,那对双胞胎是否也知道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那位妹妹是怎么说的。

老师布置课外刷牙练习要求,发放护牙情况记录表,比比谁的牙齿保护得好。

让学生欣赏露出整齐洁白牙齿的笑脸图,使他们感受到拥有一副洁白健康的牙齿是多么快乐!(课件:笑脸图)

老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你们认真保护好自己的牙齿,你们都会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灿烂的笑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布置课外刷牙练习,发放护牙情况记录,以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护牙习惯;以欣赏一幅幅健康美丽的笑脸图,来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我换牙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主题。这一主题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换牙、护牙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主题我计划用2教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教时,这节课,教师应充分开发并利用一些课程资源,使学生能从自己生活经验中发现并感悟到换牙的一些保健知识,最后能在“做”中学会刷牙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班有40名学生,基本处于换牙期,对于换牙和牙齿保健常识只有部分学生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一些了解,而对于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刷牙,其相关知识知道得并不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借助本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听、看、讲及实际操作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经验交流,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一些常识,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能与大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2、通过互评、互帮、互学、实际操作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知道每天早晚刷牙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表现。

教学重点:

了解换牙与牙齿保健的一些常识,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模拟祖孙二人的对话录音、《刷牙歌》光盘、牙刷、牙齿模型。

(2)学生准备:

向父母、爷爷奶奶做调查。刷牙的各种用具:白开水、牙膏、牙刷、口杯、脸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换牙经验交流

(一) 统计班里换牙人数

1、老师:看这位小朋友(本班正在换牙的一位学生)的牙齿怎么了?他的牙齿是不是不健康?谁和他一样也在换牙?(统计)

2、教师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课程资源来源于本班学生。课上的调查统计,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交流换牙感受

(1)你能说说自己在换牙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吗?(同位先互相说,再指名说。学生说出的换牙的感受,可能有高兴的,也有害怕、烦恼的。)

(2)教师小结:当人长到5、6岁的时候就开始换牙了,这说明小朋友长大了,所以换牙是令人高兴的事。

[以上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经验交流,感悟到换牙带来的`喜悦或烦恼,并能把这种感受与他人分享。]

(三)认识乳牙和恒牙

1、课前,已经让学生去问父母、爷爷奶奶,他们现在的牙掉了,还能长出来吗。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并试着说原因。

2、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录音:祖孙的二人的对话录音,录音内容综合了教材和教参上的乳牙、恒牙、牙胚的知识。

3、听了她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没掉过的牙是乳牙,掉过后又长出的新牙是恒牙。)

[学生通过听录音不仅对换牙的一些常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四)换牙时的卫生保健

1、老师:在你换牙的时候,你的父母都嘱咐过你什么?(谈一谈从父母那里知道的换牙注意事项。)

2、如果学生没说到不摇动乳牙,就投影P45第3幅图问:他在做什么?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换牙时摇动乳牙对恒牙的生成不利。)

3、老师:我的女儿在换牙的时候乳牙还没掉,恒牙就已经长出来了,结果去医院拔掉了乳牙。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把从家长那获得的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互相作了介绍,开发了课程资源,突出了教学重点。]

活动二、练习正确刷牙

(一) 欣赏儿歌

1、老师:是不是注意了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就能长出健康的牙齿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听过后我们再来研究。

(欣赏儿歌《刷牙歌》)

2、老师:歌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刷牙是为了什么?

3、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刷牙能保持口腔洁净、牙齿清洁了才不会生病,没有牙病是牙齿健康的重要标志。

[根据一年级学生生理特征,课间听歌曲可以调节他们逐渐疲倦的神经,再次把精力、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也引出下面与刷牙相关的内容。]

(二)实践交流,突破难点

1、交流并学习刷牙方法

(1)师:你每天刷几次牙?什么时候刷?每次时间大概有多长?怎样刷?谁来表演一下。(利用牙模做示范)

[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意图在于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教师根据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边教儿歌,边利用牙模做示范。)

(儿歌:小小牙刷手中拿,早晚刷牙要记牢。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每次刷牙3分钟,牙齿干净我漂亮。)

(学生手拿牙刷和老师边说儿歌,边模拟表演刷牙的动作。)

(3)同座的小朋友互相教刷牙的方法。(不用牙膏,用牙刷蘸点水轻轻的真刷。)

[这个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看、学、做、评初步学习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琅琅上口的儿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实践

(1)同位学生准备好脸盆,挤好牙膏,边刷边互相纠正动作。教师放《刷牙歌》约3分钟,让学生体会刷牙的时间长度。

(2)教师巡视记录发现的问题。

[这个环节中同位学生一起刷牙,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会感到新奇,所以场面不好控制,用一首歌来提醒,同时感受3分钟有多长。]

3、解决活动中生发的问题

(1)老师:你在刚才的活动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2)教师边拿起学生带的用具边说发现的几个问题。

(如:A、牙刷过大、刷毛太硬。B、使用成人的牙膏。C、有人吃有香味的牙膏……)

活动三、课后延伸

1、在家长的监督下填写P47的记录表。(活动要求比教材上的提高一些,增加刷牙方法正确、刷牙时间3分钟的要求。)

2、问问父母,除了正确刷牙,还应该怎样保护牙齿?调查身边有牙疼的经历的人,了解牙疼的感受和他们对你的忠告。

[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把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通过记录表的填写,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调查活动,为第二课时准备资料。]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8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换牙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9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认识相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开发性学习包:

自己统计一下作业本中的优良中有几个。

优:( )个 良:( )个 中:( )个

3、拓展性学习包:

新闻资料中出现的其他的统计方法,如:画正字统计法。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收集数据是本单元的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文字、符号)简单的收集数据,把第二课时中的填写统计表、图统计图一起放到第一课时中,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2、学科间整合:把传统文化中关于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进行统计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足球课程,学生颠球的情况用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整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体验式活动:统计一下自己作业本中的优良中有几个,在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案例:

我换牙了----统计教学片断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数一数,记录下来。

师:这个办法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1、2、3、4、,数错了,再数一遍,又错了。看来这个方法不适合人多。人太多的时候怎样才能快速又准确的知道换牙的情况呢?

2、学生小组内再互讨论一下。

学生:画对号、画圆圈、画竖线,画三角、摆小棒。(也就是做个记号,我们先确定统计的项目,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先进行小组统计,再进行全班统计)。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每人统计本小组换2、3、4颗牙的有多少人。在练习本上进行统计。 交流: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方法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叫做统计表。

用涂色的方法进行统计叫做统计图。

经过这样的.统计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换了2颗牙,有多少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换了4颗牙......

看了同学的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通过统计你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里还会用到统计的知识呢?

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助人为为乐的事、帮妈妈洗脚的次数、作业本上的优良中差等级各有几个、我们学校足球社团同学的颠球个数统计。

课后拓展:同学们每组选定一个内容进行统计,并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

注:在本节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运用学到的知识统计一下我们班帮妈妈洗脚的次数、统计足球课堂中学生颠球的个数,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用到。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换牙?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 感受牙齿的用处,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 照片、水、纸杯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孩子们好! 这会老师给你们看一组图片,大家先认认图片上的宝宝是谁?(出示照片)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的牙齿怎么了?(牙齿有个洞洞,牙齿掉啦)

3. 小结:这些孩子的牙齿是掉啦,到了该换牙的年龄。问题来啦,你们的牙齿会掉吗?

二、讨论交流换牙的感受

1.展开讨论:我们的牙齿会掉吗?牙齿为什么会掉呢?

组织孩子互相说一说,老师到孩子跟前一起讨论。和孩子说说,你们的牙齿是细细的,小小的,这些牙齿是乳牙,不是很坚固,如果不换掉,吃一些硬东西就会损伤牙齿。

老师:刚刚老师听了孩子们的许多说法,但是还有很多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没有听到,你们能说给他们听听吗?

2.与老师一块交流

问:为什么要换牙?

抽几名幼儿回答

3. 换牙时有什么不方便?

师:牙齿松松的时候,一碰会很疼,咬东西不注意也会碰出血,有时候吃着东西牙齿就会掉出来,所以在牙齿要掉不掉的`时候呀一定要注意保护他哦。

4. 换牙时我们该注意什么?

出示图片: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不用舌头顶牙齿,少吃甜食。

5. 小结:孩子们说了很多,没有什么可怕的,说明小朋友长大了,被换掉的是乳牙,新长出的是恒牙,恒牙是要陪伴我们一生的。在换牙时,不要用舌头舔,不要用手摸,否则长出的牙齿就不整齐、不漂亮了。

三、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1. 师:刚刚孩子们表现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们一块饼干吃。 问:牙齿刚刚帮我们干什么啦?(咬断食物,磨碎食物)

2. 师:牙齿对我们重要吗?小朋友知道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刷牙、漱口)

刚刚吃完饼干的小朋友互相看看牙齿上面有什么?可能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牙齿缝里的残渣,需要用小牙刷来帮助我们清理牙齿上的残渣

3. 教正确的刷牙方法

刚刚我们提到了早晚刷牙,你们是怎样刷牙的?让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刷牙姿势。(出示课件)

四、放松活动

听音乐《小牙刷》

五、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棒棒哒,知道啦我们小时候长的牙齿是乳牙,到了6、7岁就要换掉乳牙长出恒牙,保护牙齿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口又整齐有白净的牙齿。

六、拓展

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牙齿的保健知识,好吗?

这会我们排着队,张着嘴让后面的看看我们的牙齿,来跟着老师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