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8-11教案

请欣赏语文幸福教学设计(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时加强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认读生字。

3.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们做了什么?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5.反复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6.谈谈你的幸福观。

7.分角色朗读。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10x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幸福观。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四、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幸福观。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四、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时加强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认读生字。

3.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们做了什么?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5.反复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6.谈谈你的幸福观。

7.分角色朗读。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10x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幸福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实际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1、师:同学们,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生:……

2、师小结。

3、揭题、板题——《幸福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片段

1、师小结课文内容:三个牧童做了一件好事:他们疏通了村子里的泉眼,并在泉眼旁砌了一口小井。在智慧姑娘的引领下,三个牧童各奔东西,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成了三个健壮的青年,他们重逢在村子里的.小井旁讲述着幸福的含义,三个青年是怎么说的呢?

2、学习第一位青年的话

(1)请学生找出第一位青年的话。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2)学生朗读。

(3)师小结并板书:医生救死扶伤幸福

3、学习第二位青年的话

(1)请学生找出第二位青年的话。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员,做过花匠,还做过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2)学生朗读。

(3)师小结并板书:做过很多事勤勤恳恳幸福

4、学习第三位青年的话

(1)请学生找出第三位青年的话。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2)学生朗读。

(3)师小结并板书:农民耕田种地幸福

5、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1)师:如果你当时路过小井旁,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你会怎么说?

(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讨论。

(3)学生发言,师总结。

6、学习智慧姑娘的话

(1)找出智慧姑娘的话。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学生朗读。

(3)师总结并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三、拓展延伸

师出示有关幸福的名言,学生朗读。

四、作业

进行一次调查,问问身边的人对幸福的理解。

《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幸福是什么》说课设计》全文共1527字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6

【内容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写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目的】

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音乐《幸福拍手歌》,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拍手。导入课题,展现问题——幸福是什么。

展现课件,总结幸福的种类是多样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幸福是什么》一课来寻找答案。

二、 检查复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挑选一名“小老师”带读,帮助纠正,适时表扬。

讲解生字词。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同学们,我们已经扫除了课文中的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的很强。本课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课件展示)

四、 细读课文 体会幸福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童话主要是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手法?(事情发展顺序)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事情发展顺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经过、结果。)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第几段到第几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几段到第几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那么他们挖井的过程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高兴、兴奋。)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课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师总结。)

在挖井后他们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分别又做了什么决定?

第二部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

“三个青年快活地看着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边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青年快活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幸福的含义。)

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用波浪线画出来。边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都做过了些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分析第一个牧童)第一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医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表演怎样治病救人,病人反应又是怎么样。)

(分析第二个牧童)第二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过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帮助别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思考做过很多不同工作的时候是怎么帮助别人。)

(分析第三个牧童)第三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农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耕田养人。)(教师总结,情景演绎农民种田。)

第三部分:

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谁出现了,说了什么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在这里的“义务”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就是孝顺父母。总之,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这三个青年都明白了: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智慧女儿叫他们寻找幸福的目的。

(课件展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最后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捋一下文章的脉络,做一下总结。

拓展:

对于幸福这个词,原本你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想的?【作业处理】完成小状元。【板书设计】第一个牧童——医生——治病救人

第二个牧童——很多工作——帮助别人 劳动、做有意义的事情

地三个牧童——耕地——养活他人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2、找出三个牧童所说的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孩子们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板书:幸福。(学生齐读)关于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是呀,在你们的眼中幸福是儿时手中的泡泡,是与伙伴的嬉戏,是妈妈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去“幸福”这个话题。板书:幸福是什么。

3、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教师指正读音。

二、合作交流

(以自学为主)

1、提出自读要求:同学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那些内容?最终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总结:是呀,(出示智慧女儿的话)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你们现在的义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及时的鼓励。引导认真学习这节课)

三、反馈纠正:

1、提问:三个青年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村里做了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三个牧童清理老泉,挖水井的图片

2、他们做的怎么样?又发生了什么事?

智慧女神的出现,对孩子们说了什么?出示重点:祝你们幸福

接下来三个孩子做了什么?就这样过了多久?

3、提问:那课文的主人公,三个青年在这十年里是怎么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说哪个青年都可以,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生:第一个青年通过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健康多么幸福,他从而感到帮助别人很幸福。板书: 治病救人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生1:我是从“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体会到的。 (此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师:那你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这份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1:有感情朗读

师:你体会很深刻,读得很好。

(2)生: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板书: 做过许多有用的事

师:你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生1:读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读这句话)

(3)生:第三个青年种地养活了许多人,我是从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体会到的。

板书: 耕地 养活了许多人

师:能带着幸福的感觉读一下吗?(男女声赛读)

4、师:现在请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没有发现,三个青年对于幸福的感悟,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劳动)

板书:劳动

5、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是智慧女儿对幸福的理解,我们看看下面几位名人他们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课件,名人对幸福的感悟)

6、师:看了这些名言,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遇到过那些让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学生自由交流)

四、达标测试

1、师: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这个故事有趣,神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这就是童话的特点。

2、作业: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幸福是____________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标,作为对同学的奖励,听一首歌。

语文幸福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幸福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