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
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
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
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
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
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
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
形:弥碗盔硝柩
你腕炭峭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
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
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素质维和执行联和国
给予凯旋手腕弥漫硝烟
2、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
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通过资料查阅,信息分析,激发起让世界远离战争,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动情引入,感受战争
引入:请大家看一组镜头:
(多媒体放映)
解说: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新世纪,“9·11”引起的连锁反应彻底击碎了世界的宁静,伊拉克的土地上硝烟四起,昔日的学校成了废墟,就在昨天,或是今天,地球另一端的孩子们正在遭受着生命的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1、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呼唤?
(2)他的呼声是什么?
(3)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2.、读通课文
同学们,带着我们想知道的问题,仔细入神地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的情况
3、交流讨论,主要解决问题: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发出呼唤?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畅游网络,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进入“网海采集”了解有关维和行动,蓝盔部队的资料。
2.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
3.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两年以前,让我们跟随着雷利的思绪回到两年以前,爸爸临上飞机的那一刻,在爸爸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父亲要送我蓝盔?
“蓝盔‘:荣誉的象征
齐读最后一句(感情上很肯定坚信爸爸会回来带着蓝盔)
对蓝盔的期待中转向失落
4.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的“……鲜血“(音乐)此时此刻,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怎么做?
(扑到爸爸的身体上大哭)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对话)
再也看不到父亲深情的母光
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很伤心。仅仅就是伤心?
是什么让雷利失去了父亲?战争!
爸爸的嘴张着,似乎还有未了的心愿要传达给大家,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们都听见了,你们听见了吗?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重点朗读)
5.了解战争的罪恶
雷利的爸爸为什么这么强烈的呼唤和平,他看到了什么?
(看战争的视频)
教师解说:战争的罪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大战,波及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二十多亿人口被迫卷入战争。
那些死去的战士们,他们也是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是一个个的生命。只是战争让他们走进了罪恶!
许多年前迈克杰克逊唱了一首叫《Heal
the
world》的歌。歌前有这样一段童声的旁白:
拯救这个世界,是为现在也是为未来。
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忏悔!然后要做的正如迈克杰克逊所唱“创造一个没有恐惧的世界……拯救这个世界/把她变的更美好/为了你也是为了外我/为了全世界!”
三.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1.小结: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许许多多的生命,为了孩子们,为了地球的未来让我们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谁的呼声?
雷利。
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仅仅是孩子的呼声吗?
是全世界的呼声。
过渡:是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而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呼声啊!
(生自由读)
2.创设情景呼吁
(1)现在你就站在曼哈顿联合国会议大厦内,面对各会员国代表呼吁。(听了你的呼吁,各国代表一定会向人民传达你的呼声)
(2)现在你正在CCTV中文国际频道直播现场,摄象机正面对着你,要你向全球亿万观众呼吁。
(3)现在请你们面对的是那些蓄意挑起战争的人,请大声疾呼!
过渡:你们的呼声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四.课外拓展
1.看有关与战争的诗歌,
2、讨论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3、在留言班板上写下你的呼声。
4、指名读呼声。
5、师小结: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今天一定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信念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将来你们就是和平的使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
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
常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6年11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看孩子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他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
二、联合国简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
2、信中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义。
五、学习课文。
1、学习信的.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读读这一段。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
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信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回忆的?从他的回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点拨:爸爸的嘴张着,孩子想到了什么?
4、读最后一个部分课文。
①五十一年前和五十一年后各指哪一年?
②五十一年后是什么情况?读读课文。
③举例说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④老师用现在发生身边的事实说明世界并不太平。
5、讨论对作者呼吁的理解。
二、带感情读课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4
【实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5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相机点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以朗读训练为主导,穿插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朗读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3、以情境教学为主线,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采用小老师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练习:抄写课文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练习朗读课文。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
⑶点名朗读──学生互评:
⑷齐读第3小节。
⑸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自由交流。
⑸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7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真挚情感。
3、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
2、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走到学生身边小声地问) 你爱你的父亲吗?为什么?
2、是啊,每个孩子都深爱着自己的父亲。金老师也很爱我的父亲。有个叫雷利的孩子(板书:雷利),他也很爱很爱他的父亲,因为
父亲就像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的梦幻,到达人生的每一站;
父亲还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更像是一盏路灯,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
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穷尽一生的爱。
雷利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是一场战争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小雷利在悲痛之极,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之情,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这封信,近距离地去聆听这个孩子此刻的内心。
二、深入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失父之痛
师:请大家尽情地读这封信,看看哪一段让你最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再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边读边可以做些批注。)
2、集体交流。
(1)说说哪一段的内容让你最感动?(指名找)
(2)你为什么感动?谁还想把自己的感动说出来?(交流感动的地方)
(3)指导朗读: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最亲的人——儿子,雷利,面对这一切,心情哪能平静呢!
我们怎样把作者真实的感受读出来呢?自己先练练这一段吧!
(自读、指名读、齐读)
(4)想象说话练习: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雷利,当你如约捧着爸爸最爱的鲜花去机场迎接他时,迎来的却是那覆盖着国旗的灵柩,面对爸爸那血染的遗体,你会说些什么?
请把你此刻想说的话写下来。
1、 学生写,教师随机指导。
(1、爸爸,虽然你牺牲了,可你是为了世界的和平牺牲的,你牺牲得值得,我为你自豪。
2、爸爸,我的好爸爸。你不是答应我一定会亲手送我一顶蓝盔的吗?你一直以来说话最算数了,这次,你怎么失约了呢?我还清楚地记得你深情的目光,可现在,你怎么就舍得离开我和妈妈呢?
3、爸爸,罪恶的战争,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你的生命。看着你满身的鲜血,我憎恨战争,我要向所有的。人大声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4、爸爸,你看见了吗?我和妈妈捧着你最喜欢的百合花来接你了。请你睁开眼睛看一看啊!我 以前常惹你生气,以后我再也不了。我只要你醒过来,我要你陪我放风筝,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放学接我回家。
5、爸爸,你走了,走得这样匆忙,来不及擦一下手表的血迹,来不及看一眼我们如约捧来的鲜花,来不及再和我们说一句话。看着你国旗下的'遗体,我们的心都碎了,爸爸,你知道吗?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B、学生基本写完时,教师:写完的同学,请你们深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C、交流。师:谁能深情地来读读你想说的话?
(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师:同学们,可这所有的一切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1、 指名说:战争
2、 师:是的,是战争让这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有多少无辜的人们正经受着战争的煎熬啊!你们看——
3、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4、 战争夺去了多少无辜孩子的父母,战争又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战争更让多少老百姓背井离乡,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战争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小雷利他代表所有遭受战争迫害的家庭和孩子,向全人类发出了他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呼吁——
(1)学生接说 点击课件:要和平不要战争
(2)朗读指导: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呼喊,一起再来喊喊。
5、 写话练习。
师:同学们,此时,你恨战争吗?你向往和平吗?把你对战争的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写几句话。
(1)自由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篇8
磨课心得
本单元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品读感悟,使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但学生对残酷的战争缺少认识,缺乏失去亲人的悲痛体验。教学本文时,通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信息,教师补充介绍“联合国”“蓝盔”等资料,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这一教学难点,以带有“却”“但”字的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句子为抓手,独辟蹊径,带领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品读感悟,指导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说话训练和试写回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力求教出新意,突出亮点,展示名师风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给予、凯旋、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阿姨、弥漫”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自主学习卡,联合国、维和部队、反法西斯战争等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
交流了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蓝盔、反法西斯战争等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导入,直奔课题,从题质疑让学生很快明确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卓越 手腕 给予 蓝盔 呼吁
执行 威胁 灵柩 硕士 弥漫
牺牲 罪恶 圣坛 贡献 征衣
凯旋 经济 阿姨 健康 永驻
1、指名读,正音,全班读。
2、写字指导:课件出示“凯、姨”的书写范字
(1)分析字形,老师指导、范写。
(2)学生练写“凯”、“姨”,集体评议。
(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指名回答,同学补充,师归纳梳理:
(课件出示):1996年11月8日,一个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孩子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深切地缅怀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小结方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字十分钟”的教学理念;教给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质疑感知
1、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提出了哪些问题?通过课前预习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卡,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他向谁发出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
2、指名回答,师归纳板书呼声,生齐读。(贴条: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板书: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你解决了吗?看来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我们待会儿再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从题质疑,使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让学生带着疑问潜心与文本对话,使阅读更加深入。】
四、品读感悟
1、这个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呼声呢?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读这个问题。
2、课件出示带“却”“但”的一组句子:请看大屏幕
①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②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④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⑤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把“却”“但”变成红色字体)
4、读句子谈体会
①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