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
2.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指名谈感受齐读齐读课题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éluǎnsúyuèsuìdùshuò鹅卵俗跃穗镀烁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介绍云南洱海。
洱海,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那么课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是四次。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次(1-3)是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次(4-5)是在小溪边。?第三次(6-7)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8-9)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生了解相关资料分自然段读自主分段指名汇报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2.比一比,组词语。
淘(淘气)
稼(庄稼)
俗(习俗)
稻(水稻)
萄(葡萄)
家(大家)
谷(谷子)
滔(滔滔不绝)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认真看过晚上陪伴我们的月亮吗?
听一段体现月夜静谧的音乐,放朦胧的月景图。
师:让我们把耳朵、眼睛、鼻子和心都唤醒,带着它们去月光下散散步。板书课题:《走月亮》
评价课题读法,重新试读。
(轻而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课本,我们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感受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三、再读课文,研读重点
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
生:晚上。
师: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很安静。
师谁再来读,接着读。
师:还没读过书的请举手。请你读。
生读: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挺好!谁还想读?
师:读得有点急。“柔和”的月光是什么样的?谁能读出来?
师:下面我需要课堂特别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三个“照亮”,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呀,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看听不听得出来。
师:远处的景物在月光朦胧中能看清楚吗?(生齐:不能)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到了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点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所以就有不同的读法。谁能读读?
生读。(学生读得很好)
师:踩着月光的银辉,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柔和的月光,团团的月影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带着你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心一起走月亮,并与你的小伙伴交流并分享。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象画面说一说,体会意境美以及作者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热爱父母,孝敬长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景象,体会意境美。
2.体会爱的温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念词语,导入新课
(出示生字卡片)
照亮满意香味灰色抱着运载温暖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月光照射下的农村的景色美丽极了,真是太令人向往了。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1-5自然段。
3、我和妈妈伴着鸟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
(巩固旧知识,导入新课。通过朗读,再次感受月色的美丽,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我和妈妈都倒过那些地方”
2、指名反馈,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第七自然段)
3、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4、教师出示句子,要学生自由读,说说体会。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加点字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和妈妈走过许多地方)
(2)教师质疑为什么到溪岸是月光闪闪,而到果园就月影团团了呢?(指名反馈:月光照到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照到果园里,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一团的)
(3)教师:是呀,我和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地方,我们除了可以从"走过"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
(4)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里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要注意和阿妈是在乡村走月亮)
5、拓展思维,如果你和妈妈在繁华的都市走月亮,又会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学生自由说一说)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在乡村走月亮和在繁华的都市走月亮就是截然不同的,现存的更多的是源自自然的美丽,乡村的月夜是那么柔和,那么静寂,而城市更多的是人工的装饰,繁华,热闹,真是歌各有千秋呀。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8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说月夜
1、教师导:多美的月夜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赞叹:多美的夜晚呀。
2、知道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赞叹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美丽的乡村月夜说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月夜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呀,可是更令人难忘的是妈妈那双温暖的手,她拉着我走过每一个月夜,每一天。走过生命的点点滴滴。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今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老师送大家一首歌,听完后把你听得感受给大家说一说。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把课文读一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4、小结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采蜜集上。
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怎样“联系生活感受促进文本感悟”,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进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画面,激发感悟。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二、创设情境,驱动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的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稳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熟悉,自主积存词语。
2、温习、回忆《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舞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讨论,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学问。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力量,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展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稳固积存词语;把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详细、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熟悉的生字,读音都很简单读错。
3、自我检查把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忙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订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比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索: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舞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展调查讨论,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其次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严厉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出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严厉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漫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应。
5、哪些句子表达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肯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沟通。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仔细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恳求仆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假如把你们刚刚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假如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展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沟通一下,相互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抄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
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歌曲激情。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文****出现了几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玛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部分文字)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
③引导体会: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的美景。
④齐背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
(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重点引导: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
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
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三、播放视频歌曲《母亲》,情感升华。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四、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或美文,抄写在摘录本上。
2、把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写下来。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
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语文《走月亮》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
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