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
【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及相关的录像、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人,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⑴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⑵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⑶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⑴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⑵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⑶画面特写,认识榕树。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⑵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⑶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⑷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⑸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⑹连贯朗读第三、四行。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提醒纠正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舒缓轻柔的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3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
(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
(1)读准“草”的声母,一起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
(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
(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家听。
2、诵读词语。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3
课题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模式
教具
挂图、录音机、生字卡
教学方法
感悟、细听、表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大幅情境图)
教学步骤
过渡:小朋友们,看到这副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吗?春天的景色证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游戏: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或许一段话吗?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
3、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景
1、同学们,词儿读准了,读得也很美,但如果我们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读,你会感到更美老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好吗?你们一定能行。
3、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读课文情况。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布、谷”。
2、学习新偏旁。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朗读、背诵课文。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子的?
布谷:你见过吗?
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教学步骤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草、芽、树、梨、杏。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草字头”、“木字旁”,书写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植物有关,含有“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3、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
4、重点反馈“芽”“树”“梨”的笔顺。
5、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芽”“树”“梨”。
7、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交流。
(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板书设计
识字1
相机出示生字卡片
课题识字2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6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重点
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教学模式
教具
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听、读、写、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获奖运动员手拿鲜花致意图)并放国歌。
同学们,这幅图画了什么?
2、是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那么你们了解哪些体育项目呢?今天,我们来学识字2
二、图文结合,学词语
1、(出示挂图)看一看,图上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运动项目呢?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其中一项体育项目吗?
(板书课题)
教学步骤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在挂图旁贴上相应的词卡。
篮球(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
(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
足球(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
(2)爱踢足球吗?知道20xx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
排球(1)齐读词语两遍。
(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
竞走(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
跳高、跳远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
2、归类朗读词串。
二、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
“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
“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3、学生描红。
三、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
板书设计
识字2
适时出示生字卡
课题识字3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
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
教学模式
教具
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教学步骤
4、展示挂图。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第二课时
三、教学生字
1、显示:舟竹石川燕
(1)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2)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教学步骤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
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识字3
适时出示生字卡
课题识字4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重点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能书来年认读,正确运用“池”“驰”这两个字。
难点
读好字谜。
教学模式
教具
转盘、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
小朋友,你们看。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土、马”组合、演示。
4、板书“他、地、池、驰”。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四人一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
⑴指名读生字及词语。
⑵相机指导:“池”“驰”是整体认读音节。
⑶齐读生字及词语。
⑷理解:
(出示字盘)
“奔”的韵母是“en”,不要读成后鼻音。“塘”的韵母是后鼻音。
看图理解“田地”、“池塘”。
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
教学步骤
三、游戏巩固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辩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
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
3、指名读字谜歌:
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让我们猜一个字。
4、四人一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⑴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猜字谜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
⑵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停顿读。
⑶指名读字谜歌。评一评。
⑷同桌一起读字谜歌。
7、课外延伸:
小朋友,猜字谜有趣吗?课外请小朋友搜集一些字谜,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猜。
五、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2、指导书写:
⑷播放音乐,生说写字姿势歌。
⑸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⑴认读生字:行、千、庄。
⑵教学新偏旁。
⑶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并引导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理解字谜。
2、
⑴认读生字“奔驰、池塘”。
⑵教学新部首:“马、大、土”。
⑶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及时小结学生的记字方法。
3、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中的范字“池塘、奔驰”。
⑵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池塘、奔驰”写规范,写漂亮。
⑶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奔”大字头的撇、捺要写得分开些,舒展些。“十”写得小些,扁些。下面横要写得稍长,撇竖要分开些,能承受住整个字。“驰”左窄右宽。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塘”左窄右宽,“土”要写得偏上些,短些。
4、指导书写:
⑴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⑵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⑶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__)(__)(__)(__)
2、扩词:
行:(__)(__)(__)
奔:(__)(__)(__)
3、选字填空:
池驰
⑴鱼儿在(__)塘里游来游去。
⑵骏马在草原上奔(__)。
4、游戏猜字谜。
板书设计
识字4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可安排2课时进行。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一盒积木;课文的插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从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跟从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累加起来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识字7》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四、比较小结,拓展延伸
1.比一比。
(1)男、女小朋友分别读这两首儿歌。
(2)比一比,从这两首儿歌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这两首儿歌讲了同一个道路,那就是团结力量大)
2.说一说。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回忆童话、寓言故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一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黄变成金单丝条众群
2.认读生字。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4.自学笔顺图,在书上描红。
5.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6.《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认识12种动物的名称。学会本课3个重点生字,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带入词串,情感朗读。趣味识字,熟记笔顺。
3、让学生喜欢动物,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不同动物的的特点,情感朗读词串。
2、掌握本课3个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手法:讲授法、朗读法、说话法
教学准备:课件和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渡:上个星期,我们去野生动物园春游,相信大家都认识很多动物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形容动物的.词语,考考你们!
高雅 凶猛 威武 淘气 善跑
奇特 活泼 机灵 聪明 敏捷
强健有力 胖乎乎 色彩艳丽
二、精读文本。
过渡:你们好听的读书声,引来了一群动物朋友,听说它们还带来了一份礼物,只要你认真通过动物朋友们设下的每一个关卡,你就可以收集到礼物的小秘密,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拿到礼物吗?
第一关:认一认
1、看图识动物。
2、看字识动物。
3、注意:“狮子、猴子、猩猩”第二个都读轻声、偏旁相同。
4、齐读全文。
第二关:读一读
过渡:真是聪明的孩子,现在我们开始第二关:读一读
1、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每一组词串。引导学生对4组词串情感朗读。
2、 利用各种方式朗读词串。
3、 小游戏:我来指,你来做。
第三关:说一说
过渡:动物朋友,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想请大家帮个忙。
A、原来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动物技能展示大赛”,小动物们想请大家,用一句话,来帮他们代言。你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出示)我是 的 。我 。
B、自由讨论
C、交流,老师注意情感指导。
第四关:写一写
过渡:真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呀,那写一定不在话下。现在进入第四关:写一写。
A、猴:左右结构,王爷牵着一只猴子在散步。
鹿:半包围结构,广阔的草原上,我们带上弓箭去比赛打猎。
斑:左中右结构,两个大王在比文化。注意王字旁。
B、注意书写姿势,书写指导并描红练习。
C、这三个字宝宝都是藏在小动物的名字中,我们一起读一读,看书读。
D、背一背。
三、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 )等动物,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其它哪些动物呢?(出示,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它们都属于我们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更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所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作业:
1、当小老师,教会爸爸妈妈有感情地朗读《识字6》。
2、收集5个以上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与大家分享。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学习偏旁“方”,巩固笔顺规则。
2、学生在发现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书写中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鸟类和祖国文字的情感;培养识字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会写10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卡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为识记汉字搭建平台。
(播放课件:由田野、绿树、花丛、各种鸟构成的从早晨到黄昏,再到黑夜的动态画面。)孩子们,这儿美吗?(美)大自然真美啊!你们喜欢这儿吗?(喜欢!)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来到了这儿,他们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在前面画面的基础加上孩子们的活动。)
(二)寓识于事,为汉字输送生命血液。
1、几个小朋友在忙着做什么呢?(观察大自然。)他们都看见了什么?(有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在叫,还有鸭和鹅。)分别出示带拼音的上述词语卡片,指生读、领读、齐读。
2、孩子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太阳有什么变化?(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日暮、黄昏、鸡鸣、拂晓等词语,并随着出示上述词语[带拼音],相机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你们的音读得真准,特别是后鼻音,孩子们再一起读一读。(复现卡片:学生齐读。)
3、今天我们认识的字可真多,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是不是会认读了,没问题吧?(随机抽取卡片——一字一张且不带拼音,先让学生抢读,再指名学生读。)
4、孩子们,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了让我们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还把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词语编成了儿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识字(2)》。(师板书课题)
5、大家打开书,先自由练习读文,把每个音读准,读熟,接着在小组里练习读。注意,一个读,三个听,把儿歌读顺,并把喜爱大自然,喜爱鸟的感情读出来。(读后反馈,形式有:自我推荐读,找伙伴一起读,小组上台读。)
(三)发现探究,挖掘汉字文化的底蕴。
1、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鸭、鹊、鹤、鸦、鸣、鸡、鹅等字都有“鸟”字旁,他们都是鸟的一种;昏、暗、暮等字都与太阳有关,都有“日”字旁。)
2、用龙龙的话,拓展延伸:你还认识哪些“鸟”字旁和“日”字旁的字?
(全班交流,师相机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最右侧。)
3、过渡:我们的祖先造字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他们真了不起,给我们流下世上独一无二的汉字,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举世无双的汉字而自豪。
(四)写字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让学生观察,按结构把10个要写的字分成独体字、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三类。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你和哪个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应怎样记住它们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指导书写。
(五)巩固练习,回归。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材插图根据词语的意思,描绘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淌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冬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学习伙伴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操。
二、学习目标。
1、会认“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正确朗读8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词及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喜欢春天吗?(喜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入春天,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作业,请把你画眼睛里的春天画下来,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都带来了吗?(抽几份学生的作业展示)
4、同学们,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现在,我们刚刚进入其中最美的春天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放课件:春天的 音乐 和图片,最后一幅用课文的插图。)
(1)请同学们用“春天到了”作为开头,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
教师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引出词语,读词语。如:学生说到有关燕子的内容,就引出“莺歌燕舞”;说到花开,引出“百花齐放”;说到草绿,引出“春回大地”;教师出示“百鸟争鸣”让学生说说,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好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教师指导轻轻地读“泉水丁冬”……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上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
(3)描写春天的这些词语你喜欢吗?(出示课件)把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记下来。
(4)小朋友们,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来歌颂美好的春天吧!
2、学习生字。
在这八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习的.13个生字(课件)。郭廓修改
(二)学习新课。
1、引入字词:
老师把小朋友喜欢的词语呀都搜集在一起了,想认识一下吗?请看大屏幕:冰雪融化、泉水丁冬、莺歌燕舞。
小朋友们,其中哪些词语你会读了?先小声读一读。再把你认识的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
你会读哪些词语就读出来好吗?
补充: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1)看清韵母读准:冰、丁、争、鸣( 后鼻韵母)。
(2)看清声母读准:苏、争( 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看清声调读准:复。
(4)出示词语中所含的本课的生字去掉音节。这是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已经都会读了?(能全部读出的同学颁发奖牌)
3、探究认字方法:
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还没学呢,这些词都会读了。哪位同学有哪个字特别不容易记住,可以向大家的请教。
补充: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如:
(1)自编谜语记字:鸟儿张嘴唱(鸣);“文”字踩高跷(齐)。
(2)偏旁联想记字:柳、冰、泉(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关系)。
(3)部件组合记字:百(一+白)。
4、游戏巩固。
(1)开火车(字卡):小火车开起来啦!
万、复、苏、柳、歌、舞、冰、泉、丁、百、争、鸣。
(2)贴词游戏: 看来这些生字难不倒大家,现在用这些字组成词语,你能行吗?(每个小组手中一套字卡,内含下列词语,小组合作进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5、简单释词:
小朋友,有哪些词不懂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1)百鸟争鸣:(全班每人模仿一种小鸟的叫声。)
(2)万物复苏:
①冬天过去了,又一年春天来到了,请小朋友注意看:
②课件或挂图画面:柳树发芽了、小花开放了、黄莺在枝头唱歌、燕子在空中跳舞,冰雪融化了,泉水丁冬丁冬的,所有的花都开了,许多鸟儿在枝头鸣叫。
③小朋友们刚才所看到的这就叫"复苏"。你能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词来说什么叫复苏吗? 6。 朗读课文: 春天这么美,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吧!
补充环节: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
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
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
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学生接读:春回大地)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读生字。
2、下面的词语中哪些是描写春天的词语呢?对点头,错摇头。 出示大屏幕:春暖花开、瓜果遍地、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春风拂面、烈日炎炎、天寒地冻。
3、出示挂图,让学生把与画面相配的词语贴上。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出词语:万物复苏等。
(2)照样子说句子,找词语、读句子。
句子: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
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五)指导写字。
请学生用心观察书上字帖:你有什么发现?跟大家一起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1、这三个字都有一个长横,长横要稍微鼓一些,第二笔都是从竖中线起笔。
2、齐字的撇捺要伸展开,撇有锋,捺有脚。
3、教师进行范写、讲解指导。
4、学生在本子上开始练习。
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与热爱生命。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讲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与热爱生命。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事物?说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说自己见到的美丽事物。
师:如果这些美丽的事物被人们无意中破坏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回答:如伤心、难过、好心情立刻变坏等。
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再和几个小朋友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下这种心情。
师生一起板书课题:树上的橘子。
学生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
学生自由猜测。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亲身体验引入本课,大大的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同时也为体会文中的几个小朋友的心情奠定了基础。
初读课文
1、师:好,现在现在我们就来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老师、问同学、借助拼音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2、师:通过读课文,你们弄明白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了吗?
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个城里的小女孩到乡下舅舅家去玩,舅舅把橘子树上的三个橘子都摘下来了,原本很高兴的女孩们变的很伤心。
3、师:检词。(是否正确。)理解词语。
学生读教师出示生词开火车读。在会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如:花圃、满目鲜绿、毫不犹豫、拧下、打算、墨绿等。
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启发他们自主识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在认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为体会文章中心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理解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又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己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读懂的地方。
师: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后(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随即解决,对于与文章中心有关的问题,教师板书,共同解决。)
预设:
1、舅舅为什么毫不犹豫的拧下三个橘子送给三个女孩?
2、三个小女孩接过舅舅拧下的橘子,女孩们眼中的神采与橘子金灿灿的颜色一同消失了?
(在解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思考问题。重点理解文中的中心就是知道应该珍惜与爱护生命。在解疑的`同时进行感情朗读。)
对于感情朗读来说,本篇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出女孩们见到三棵橘树盆景时的高兴心情,以及见到舅舅只剩下墨绿叶子的橘树的伤心与失望。
师: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段落或句子,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师抓住描写橘树的美丽一段进行写作指导。鼓励学生多积累这样好的段落,大胆练习写一写。
通过细读课文和在文中勾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大意。
激发孩子表现自己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回答问题是很光荣的,并找到女孩们感情变化的原因,从中感悟道理。
老师总结性的话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了。
布置小本本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把认为难一点儿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出现问题班内交流。
4、描红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