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语文《荷花》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
如何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体验呢?首先要激发学生体验的动机;然后让他们去实践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识,在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经验,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感、动作、语言等形式外化出来,这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
关键字:体验、想象、画面、感悟、情境、
“体验”能让学生置身于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情境,能使孩子发自内心地对学习内容、学习情景产生兴趣,并全心投入。如何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体验呢?首先要激发学生体验的动机;然后让他们去实践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识,在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经验,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感、动作、语言等形式外化出来,这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
一、 多元解读词语,想像画面,进入语境,全面体验。
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第二自然段中,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感受荷花的美,感受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首先,我让学生听老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听的时候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学生很感兴趣,因为中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他们善于把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加工在头脑中出现,这样学生自然产生了体验动机。那边听边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感受的过程,这不是凭空的想像,是把语言文字和学生已有的体验相结合。这种结合不光是对荷花美的体验,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想像的过程中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接下来学生交流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当学生描述完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后,我引导他们说出是通过哪些语句或词语感受到这些美丽的画面的。学生抓住了“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冒出来”、“有的……有的……还有的”等词语,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其实这个过程学生就形成了经验,他们知道应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像,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其中我抓住“冒”字多元解读。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体会荷花心情把自己当成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些什么,想说些什么?(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作者用“冒”字的妙处所在。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这时的他们已经把自己想像成了白荷花。这种换位思考只有产生深刻的体验才能形成,是因为学生在感受荷花之美的过程中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不知不觉地站在荷花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并通过联想,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加工成鲜明的内心视像,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以“画”促读,以“画”促悟,视学生完全沉浸到图画的美感之中,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这时的阅读才进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这时,学生对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有了初步体验。
二、 调动心理视线,唤起情感,产生共鸣,提升体验。
学生在读书时,仅仅用生理视线――眼睛浏览课文,是不能真正进入课文的语言环境的,必须调动学生的另一条视线,那就是心理视线――心灵来体验课文。为此,在引导学生读书时,我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使文本的语言和精神在学生心里驻足。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让我们飞啊飞,飞到这美丽的荷花池边,伸手去摸摸那荷花是那么的`细腻,去摸摸那荷叶是那么油滑。把鼻子凑近闻闻,啊!那清香真是沁人心脾。这时一阵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入语言情境进行体验。
学生不禁被这美景所陶醉,他们幻想着自己若是这荷花该多好,感受到了人花和一的境界。并理解了本文难点“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一朵荷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自建构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他们凭借语言进行心灵勾画,建立内心视像,在阅读中与作者携手同游,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享受。这就是实践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如何去体验,要用到自己的各个感官,这都会形成体验的经验,这其实是体验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但会融入到学生的经验结构当中,学生最后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经历了完整的体验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多元互动搭建起一个平台,将学生引入作者描绘的真实情境之中,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其情为之所动,意为之所向,学生的情感真切饱满。这种体验让学生走过了丰富的精神之旅,形成了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这种体验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通过体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享受语文的美!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文内容不多,但意境却特别美,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农村的孩子对荷花了解特别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课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了一幅幅荷花的图片,在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学生们满心欢喜互相欣赏荷花,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自己看到的荷花——五颜六色、婀娜多姿、卓尔不群、冰清玉洁、亭亭玉立……荷花的美好形象已经给学生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孩子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欣赏画面以后,我以“你们看到的荷花真美,,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自主交流: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美?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荷花的姿态之美以及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
在学生朗读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借助“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假设法把孩子引入情境之中,把自己想像成荷花,小鱼或蜻蜓,并运用各种形式的读,想象,舞动来体会,感受意境……想象:小鱼和蜻蜓或其它的小动物可能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使作者、学者、教者融为一体。
学生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欣赏荷花图,让孩子们想一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赞美大自然?又使孩子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荷花》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3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
然后,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有的学生说:“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好像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有的学生说:“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愉快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早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美好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目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展开如此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这位教师之所以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这位教师紧接“看荷花”之后,就尽力引导学生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看上去是到了“变荷花”一节才引导学生想象,其实,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贯穿在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到了“变荷花”这节,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这位教师就是把分析、议论、朗诵交织在一起,逐步向想象推进的。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5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问质发,“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但在这节课中原本设想时间安排的很稳妥,但不料前面在学生汇报时叫地学生多了(5、6名),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影响到后面的进展,使得学生的朗读草草而过。再有,教师应该悉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许是由于紧张,但这一点必须改掉),对于课文的朗读应作为重点部分,但本节课的朗读我没有指导到位,是由于忙着去感悟课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不过,这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及时、恰当、准确的评价。讲课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过于稳,跟小学生上课,就应该活,充满激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6
《荷花》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关于植物的课文,平时对植物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所以教学导入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再出示有图片资料或其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二—四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1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把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
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从中也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荷花的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2朗读指导,加强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多。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而在教学时只有在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才能进一步体会、发现、探索大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