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一面》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记并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殷勤、失业、窘相”等,并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以及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鲁迅的`背景和成就,引出课文《一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受鲁迅的形象。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外貌描写: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分析这些描写如何突出鲁迅“瘦”的特点,以及这种形象背后的精神内涵。
语言、动作描写:分析鲁迅与“我”的对话和动作,体会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鼓励。
情感体验:讨论“我”在与鲁迅见面后的心理变化,以及这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作者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
鼓励学生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其他故事,进一步感受鲁迅的伟大精神。
5. 总结归纳
回顾本课所学,总结鲁迅的形象和品质,以及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方法。
6. 布置作业
仿写练习: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进行外貌描写。
阅读拓展: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传记,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汇编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面》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前积累: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今天课前积累一段话,出示:
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1、这段话写谁?这段话你读明白了什么?
2、怎样能快速背下来?
3、通过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对于一个去世的人没能亲眼看到他,很遗憾,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去了解他。这个单元我们通过鲁迅的侄女认识了一位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在阿累笔下的鲁迅又是什么样?
二、自读自悟
1、阅读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你对鲁迅有什么新的认识?
④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号先汇报。
三、汇报交流
重点围绕鲁迅的肖像研读: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作者惊异自己竟然得到了鲁迅的帮助,鲁迅工作的废寝忘食。)
③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他的手多瘦啊——(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板书:瘦让人痛心让人敬仰精神抖擞
1、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日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
2、有两处内容有些雷同,能否删去一处?板书:从远到近整体到局部
3、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哪个组能说说?(对年轻人的关心)
4、出示课文末尾一段:
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引导齐读。
(1)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根据反馈,引导笔练:
是的,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好像又见到了鲁迅“一面”,拿起笔,选择一句,补充写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练习,学生笔头练习,再朗读交流。)
①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鲁迅的严肃而慈祥的面容: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②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鲁迅亲切的话语: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③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可见,鲁迅时时刻刻影响和鼓励着作者克服困难,
度过艰难万苦。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围绕鲁迅不怕反动恶势力,全心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战斗;不顾及自己的病体,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4、为什么用“一面”为题?
四、小结
“一面”,有“一面之缘”,“一面之交”之意,平淡、短暂。与鲁迅先生带给“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长远的影响形成强烈对比,一面胜似多面,凸显一面的不平凡。
五、读写结合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板书:抓特征表性格有视角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出示“只要有着这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齐读。
同学们,这盏在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就是鲁迅。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能够读懂鲁迅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对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对民众的挚爱。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售票员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吗?把你知道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3;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与阿累有过一面之交的鲁迅吧。对于鲁迅,我们以前曾学过有关他的文章,你还记得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
(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说:(出示鲁迅的幻灯片)同学们大多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的了解。
二:自读自悟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讨论交流
1:师:你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出示幻灯)
2: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共几次写到他的“瘦”?
3: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4: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想像一下,鲁迅先生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述。
5: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师:是的`,鲁迅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吗?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9:师:同学们,鲁迅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这不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吗?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四: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师: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我们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知道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那么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3—29)段,想一想,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读书,交流)
2:师: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是对老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是那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涵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希望啊!那么,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3:师:是啊!“一面”给人的力量又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1936年,伟大的鲁迅先生与世长辞了,这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如果你是鲁迅先生的亲朋好友,学生,或者就是一位鲁迅先生的仰慕者,这时,让你写一篇文章来悼念先生,你会怎么写?
(学生说,写)
五: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的时候,诗人藏克家曾经写了一首十分著名的纪念鲁迅的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生齐朗诵诗)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导学
1、出示鲁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师:过渡语: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距今年已经有73年了,他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们通过文字资料、电视、电影能知道一些关于鲁迅的事。谈谈你认识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鲁迅有关的略读课文。(板书课题:一面)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略读课文,谁能来说说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学生反馈)
(交流:鲁迅的资料。)
2、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反馈: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过渡语:我们这节课围绕前2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因为我们今天刚学习第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都学完后,再来交流这个问题。
1、请看学习提示一(幻灯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我们都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并根据适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馈:)
2、是呀,作者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但是这一面却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反馈:课文的第30、31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反馈: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总是昂着头
反馈: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师:好,请你把作者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读出来。……
(板书: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师:过渡语:鲁迅到底有什么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样激励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幻灯片)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板书:外貌(反馈:齐读3个句子)
2、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比较一下这3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都写了他很瘦。)
a.从哪些词看出来?
(反馈:瘦瘦的、大病新愈---)
b.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他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问:他平时吃的是什么,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他都写了些什么书,他在给青年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反馈:生说
师:过渡语:是呀,鲁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艰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担心。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幻灯片)这些话正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第2句,看看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留给作者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反馈:很有精神(头发胡子)
相机指导朗读:是的,尽管繁重的工作、艰辛的生活毁坏了鲁迅的健康,但击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请你朗读第二句,把虽身体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擞的鲁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个人读——齐读
(3)再读读这3次外貌描写,说说有什么不同。
反馈:(板书:远看、近看)
a.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细?
反馈:
b.追问:第二次外貌描写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写第三次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书:特写)
c.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6~28自然段,想想作者还从鲁迅身上感受到什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交流:(继续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言行)并说说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和言行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课文感悟提升
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仅仅是从这一面开始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反馈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这几句话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大家一起读。
师:过渡语:阿累早在和鲁迅见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鲁迅的事,熟悉鲁迅的书了,这一次见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鲁迅的距离,使他更坚定地沿着鲁迅的足迹前进。再读最后2段,让我们再次把鲁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脑中。
五、作业设计: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板书设计:
19一面
外貌——瘦精神抖擞直接描写
语言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前积累: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今天课前积累一段话,出示:
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1、这段话写谁?这段话你读明白了什么?
2、怎样能快速背下来?
3、通过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对于一个去世的人没能亲眼看到他,很遗憾,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去了解他。这个单元我们通过鲁迅的侄女认识了一位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在阿累笔下的'鲁迅又是什么样?
二、自读自悟
1、阅读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你对鲁迅有什么新的认识?
④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号先汇报。
三、汇报交流
重点围绕鲁迅的肖像研读: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作者惊异自己竟然得到了鲁迅的帮助,鲁迅工作的废寝忘食。)
③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他的手多瘦啊——(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板书:瘦让人痛心让人敬仰精神抖擞
1、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日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
2、有两处内容有些雷同,能否删去一处?板书:从远到近整体到局部
3、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哪个组能说说?(对年轻人的关心)
4、出示课文末尾一段:
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引导齐读。
(1)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根据反馈,引导笔练:
是的,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好像又见到了鲁迅“一面”,拿起笔,选择一句,补充写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练习,学生笔头练习,再朗读交流。)
①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鲁迅的严肃而慈祥的面容: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②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鲁迅亲切的话语: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③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可见,鲁迅时时刻刻影响和鼓励着作者克服困难,
度过艰难万苦。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围绕鲁迅不怕反动恶势力,全心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战斗;不顾及自己的病体,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4、为什么用“一面”为题?
四、小结
“一面”,有“一面之缘”,“一面之交”之意,平淡、短暂。与鲁迅先生带给“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长远的影响形成强烈对比,一面胜似多面,凸显一面的不平凡。
五、读写结合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板书:抓特征表性格有视角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出示“只要有着这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齐读。
同学们,这盏在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就是鲁迅。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能够读懂鲁迅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对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对民众的挚爱。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面》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与思想】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拓展与延伸】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如《给颜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难点突破】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是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我们有一面之缘的人真可谓是千千万万,可是能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没有。然而,一位普通工人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却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在四年后,鲁迅先生逝世之际,他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板书: 一面
二、初读课文,思考:这“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学提示:先讲这个问题是为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来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上。估计学生基本都能够找出相关的句子——“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但对于句子的理解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采用讨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只是做适当的点拨。
教学参考:
影响:“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注:这里的“鲁迅先生”其实是指他在遭受了旧社会的千万种打击之后仍然坚强地与旧社会做斗争的精神,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鲁迅本人。这一点可以从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证。所以,就势对该自然段加以学习。
三、重点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教学提示:既然是“一面”,我们就要利用以前学过的'写人的方法对这“一面”进行学习。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讨论——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来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用所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珍贵的“一面”吧!
教学提示与参考:
1、针对问题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所找到的相关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2、重点分析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看看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些什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结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加以理解)
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如,“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寥寥几笔,既是鲁迅外貌的特征,又显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
附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①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②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四、谈谈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提示:问题相对较简单,可以由学生交流解决,但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前两篇课文加以理解。
教学参考: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五、有感情地自读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与热爱。
教学提示:采用个性朗读的方式,读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板书设计(文字版):
板书设计(图片版):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出新课《一面》。
2. 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
3. 研读课文:
分段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并分析描写鲁迅外貌、语言、动作等的'语句。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
4.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仅仅是一面之缘,鲁迅先生却给作者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布置作业: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一面》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