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昆虫记》的读后感(精选1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
随着“唰啦,唰啦”的声音,法布尔的《昆虫记》在一点一点地被我吸收。在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个个栩栩如生,我仿佛听到昆虫们那优美的歌声,看见它们在勤劳的工作,我仿佛看见它们就在我面前玩耍。
《昆虫记》不仅是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家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用一生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观察昆虫上,用笔记录它们的本能、习性、婚姻、繁殖、死亡。在书中法布尔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多种昆虫———“夏天歌唱家”蝉、唯利是图的蚂蚁、“能做一切精巧细致活的蝗虫巨人”灰蝗虫、可爱固执的圣甲虫,勤劳能干的隧蜂、美丽的大孔雀蝶、贪馋好吃的蜣螂……
阅读这本书时,要有有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中进入奇妙的昆虫世界。你会和圣甲虫、隧蜂、灰蝗虫、大孔雀蝶、蝉等昆虫一起玩耍,成为昆虫家族的成员。阅读《昆虫记》,你会被法布尔所感染,你会懂得要去尊重生命,去发现和感受生命,学习他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你也会知道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个物种消失,引来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塌。尊重渺小,是我们该做的。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2
法布尔用30年的时间来研究,撰写《昆虫记》。他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他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述着昆虫的生活习性。
小时候,在看《黑猫警长》动画片时,有一集讲了母螳螂在结婚当夜将公螳螂吃掉,然后黑猫警长来破案,发现这是为了以后的小螳螂生长,所有螳螂都必须面对的。我一直以为这只是编造的故事罢了,看了《昆虫记》后发现,这个动画片是真实的科教故事。让我了解到了螳螂以及像有螳螂这样的婚俗的昆虫无奈,母螳螂为了亲生子女能健康成长,只能忍痛吃掉公螳螂。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在对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作者对生活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在创作这本书时,作者亲身融入大自然,不顾野外冒险的危险,只为更真实,更细致地观察昆虫的生活。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能想象到昆虫在活动的画面,蝉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3
在十月份,我读了一本叫《昆虫记》的书。它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卡西米尔·法布尔。他出生于1823年。于1878年买下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以此写下《昆虫记》。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这本书吧!
这本书的主要讲述了,法布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劳动,甚至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不断探索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这美丽的大自然。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昆虫是螳螂。它长有一副苗条优雅的身材,淡绿的体色,轻薄如沙的长翼,使他看上去更加美丽。我以为它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昆虫,平时只用自己的大钳子捕捉小虫子,但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原来螳螂看似“女神”但却是个杀手,他的招牌武器软颈,大刀,锯齿,都是用来捕杀昆虫的,甚至有时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有些昆虫只要被螳螂盯上,那小命就不保了。
这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令我惊叹不已。我也要像他那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4
我们不像这个天真烂漫的昆虫学家那样了解大自然和生活在森林和草地中的小昆虫。让我们跟随法布尔的脚步走进五彩缤纷的昆虫。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关于昆虫习性的无聊论述。但当你融入到密密麻麻的文本中,你会发现,作者就像优美的散文、轻快的诗歌一样,用轻松幽默的语气完美地展现了昆虫的未知世界。让我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昆虫的知识。
小昆虫也有自己的想法,螳螂会用心理战术迷惑敌人,蟋蟀选择最好的家址,寄生蜂在母蜂产卵时利用它他们在叹气的同时,也因智商有限而苦于敌人无法应对突发问题,成为猎人的一道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成为著名的自然人物的原因。和作者一样,在犯人被无情吞噬,只剩下残骸的时候,我也为这点小生命感到惋惜。
正如作者所说,本能是天才,它们捕捉猎物、建造家园的能力,是连人类都做不到的,不是来自于刻苦训练,而是与生俱来的,整个家庭都是一样的。这就像有一个奇妙的创造者巧妙地安排一切,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啊,难以捉摸的大自然,你包含了多少神秘!
在这部昆虫史诗中,昆虫也有自己的快乐天堂。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5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跟昆虫有关的名著——《昆虫记》。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昆虫的知识,它教会了我怎样来观察昆虫,教会了我们怎样识别昆虫,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要爱护昆虫。这里我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昆虫,它叫萤火虫。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肚子里挂了一盏小灯,晚上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微弱的亮光,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有的雌性萤火虫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状态,无法享受飞行的快乐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其圆形服饰的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的小斑点,这就是可爱的萤火虫。
世界上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昆虫就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昆虫记》了!因为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里面有许多的昆虫呀!”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6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套书,叫《昆虫记》,它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昆虫虽然很小,但是作用很大。如萤火虫被称为暗夜中的使者,在黑夜中发出光芒,照耀着自己前行的路。蜣螂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它喜欢收集地上脏兮兮的便便,因为这是它的食物。夏日里的音乐家——蝉,夏天最热的时候,蝉总是坐在树的枝头欢快地唱着歌,无论饮水还是飞翔,它们从未停止歌唱……
我最喜欢孔雀蛾,原因有两条。第一条,它们长得很漂亮,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翅膀上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圆点,翅膀中央有一对大眼睛。第二条,它们团结友爱。如果你早上把一只孔雀蛾关在笼子里,晚上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只孔雀蛾围着笼子飞来飞去,想救出它。
这套书籍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带我们走进了有趣的昆虫世界,这都得益于法布尔的耐心观察、仔细思考、勤做笔记的好习惯。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他耐心、细心、爱思考的好习惯。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是法国的法布尔写的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情节生动,内容丰富,还有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昆虫的习性、样子与颜色……比如蝉的幼虫眼睛特别大,身体特别白,比如绿蝈蝈喜欢攻击比自己个头大、强壮得多的庞然大物,比如大孔雀蝶黑纤毛的体节末端镶嵌着青绿色的珍珠,瞳仁中闪烁着黑色的光芒。比如意大利蟋蟀细长、瘦弱、苍白,喜欢在草丛中蹦来跳去,比如萤火虫能发光,体型较小,身姿轻盈,是狠毒的肉食主义者……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昆虫就是螳螂。螳螂体型矫健,薄翼修长,两只胳膊伸向天空的样子就像祈祷的修女。虽然螳螂很美丽,但是它可是昆虫界和平居民的老虎,是埋伏着捕捉新鲜肉食的妖魔。螳螂在捕食的时候会做充足的准备,它耐心、机敏、等待时机,所以每次都会捕到猎物。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也要做足准备,有耐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昆虫记》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乐于观察和探索,就会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知识。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8
《昆虫记》是一本概括昆虫种族、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著作,也是一部有趣富含知识哲理的文学宝藏。法布尔告诉我们,在昆虫世界,昆虫们的生活与他们和自己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字里行间都是对生命的热爱。
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尾礼服;那些美味的蘑菇,虫子们都不感兴趣;在池塘中,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摇摆着,缓缓前进。
在法布尔的故事中,一直被人们称为勤劳搬运工的蚂蚁却是厚颜无耻的乞丐,蝉才是辛勤的劳动者。
生命的蜕变。
一个多么美好却痛苦的词,蝉在漫长的蜕皮后还十分柔弱,必须在日光和空气中好好沐浴。而在他强一点后,蜕变已经完成,原先的壳会留在树枝上,孤独的留在那儿。但是我震惊的却是,若外部条件不适合,幼虫会放弃蜕变,宁死。
蟹蛛可谓是《昆虫记》中我最喜欢的了,蟹蛛身材娇小,却能杀死比他大,而且有着毒针的蜜蜂。对于进攻者来说,战斗拖得越久越不利。尽管蜜蜂有刺刀和蛮力,可弱小的蟹蛛却深谙速杀的技巧。
看完螳螂残忍的爱情故事,总有些不忍。法布尔在这本书中都赞美着的爱情,特别是西绪福斯虫这一章中刻画的更加细致。
昆虫的故事还在继续……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9
《昆虫》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斯传世的杰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当时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籍可以读,但他从小就定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当我读《昆虫》时,我似乎看到法布尔在详细观察毛毛虫的旅行。我看见他不顾危险抓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认真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和数据,一步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和效果
在Fabres的《昆虫》中,细节的文字让我时不时的感觉到放大镜、星星、昆虫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被我忽略太久的昆虫,突然聚在一起。我知道昆虫世界有那么多的奥秘:蝉如何在清晨破壳而出;屎壳郎如何滚粪球;蚂蚁如何吃蚜虫分泌物?同样清楚的是,棉铃虫的儿子错了,蜜蜂抓青虫不是作为自己的儿子,而是为了给后代安排食物
昆虫不仅对生命充满敬畏,还蕴含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的勇气和毅力去探索世界,勇敢追求真理,无论做什么都要像法布尔一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0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杰出作品。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描写的是昆虫的生活,下部描写的是昆虫的习性。
《昆虫记》中介绍了许多昆虫。有勤劳能干的圣甲虫,它们不仅可以把牛羊的粪便消化掉,还能净化空气呢。号称地球上的“环卫清洁工”的粪金龟也很厉害,它们能吃死去的虫子,甚至是死去的动物对它们来说都不在话下。还有朗格多克蝎、带着“小宝剑”的隧蜂。好多新奇有趣的昆虫。
许多昆虫有特别的生活习性,比如美丽的小阔条纹蝶。你可能会问:“什么是小阔条纹蝶呀?我怎么从来都没见到过呀?”嘻嘻,那是因为它们都藏在自己的“家”里,它们的家要么在石头下的小洞里,要么就在草垛里,很是隐蔽。还有一种南方昆虫,人们对它的兴趣不亚于蝉,但名声却不如后者,有人把它称作“祷上帝”,还有个拉丁名,叫“修女袍”。别看平时温和,捕食时可凶恶极了。它的一对鞘翅展开,双翼也都张开,像平行的帆船,接着它就猛扑过去,无论是什么虫子都会变成它的美餐。
读了《昆虫记》后,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大自然这么奇妙,昆虫的世界这么精彩!昆虫界还有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我们还不知道,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一起去探究昆虫的奥秘吧!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1
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为我们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了昆虫的奇妙世界,看完了才真正了解了他们,涨了不少见识。
物竞天择,每种生物都是经过自然选择而存活下来的,不管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当然也包括昆虫。它们经历着残酷的生存斗争,为了能让自己繁衍后代,做着不懈的努力。全书总共写了一百多种昆虫,分别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本能等。这也能从侧面反映这些细致的研究都是作者科学研究一路的经历,他把一生对昆虫的爱都收集进这本书里面。夏天的晚上,蟋蟀在洞里不停的叫着,仿佛在向我诉说它对夏天的热爱,满天的飞舞萤火虫让我发现大自然的美,这个夏天读《昆虫记》不正合适吗?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读完这本书我也更了解大自然了。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永远生活在我们周围,简直无处不在。当你吃面包不小心掉了一块在地上,马上就会有蚂蚁爬过来搬运了,如果东西再大一点他们就会成群结队的合作。夏天的夜晚只要你开着灯,总会有数不清的飞蛾围绕在这灯光周围,这就是所谓的飞蛾扑火。大自然真的太伟大了。
这些小家伙再小,也是条生命,我们也应该爱护他们,因为它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为了繁衍,本能的团队协作、无私奉献,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向它们学习吗?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2
科学不止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颗镭,屠呦呦的青蒿素,还是法布尔身边的一只小昆虫。
蜘蛛织网、螳螂捕食……一个个的小事件,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件。但法布尔却用他的《昆虫记》展现了昆虫界的种种趣事。这让我们知道科学并不遥远。
从某一方面来说,法布尔是严谨的。比如蜘蛛织网,多么简单的一件小事,法布尔却把它的每一个细节描写的生动而又逼真。这需要多少次的观察,又需要多少次的努力呢?
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布尔的语言是幽默生动的。这从法布尔对杨柳天牛的描写可以得知:“他像个吝啬鬼,穿了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也可以从法布尔对蝉的描写可以得知:“他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都是身边的小事情,我们去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文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因为法布尔真正做到了发现生活,探索生活,所以他写出了《昆虫记》。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此其观察世界,观察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3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我静坐其中,感受着流泻在身边的月光的凄美,静静地阅读着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佳作《昆虫记》,并不禁被其平凡,却又可打动人心的语言所吸引。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的法国家庭中,家人们都对昆虫没有兴趣,甚至还讨厌昆虫,但就在毫无遗传的情况下,年幼的法布尔却对此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年时,从法布尔喜爱研究动植物,喜欢探索水下世界的动物们,喜欢长相奇特的虫子,上学时不忍心消灭树下的蜗牛,就可看出他对昆虫的喜爱。
长大后更是入迷,愿被别人当做傻子的在石块儿旁看蟋蟀唱歌儿而待一整天,愿在寒冷的冬天将炉内温暖的火熄灭,好观察舍腰蜂的家,愿让蜜蜂在窗上筑巢,因为飞蝗泥蜂在门口筑巢,而小心翼翼的进门。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其中,和法布尔一同去探索这大千世界所带给我们的奇妙体现,去探索植物以及昆虫身上那不为人之的奥秘。通过他那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科学性的描绘,激发了我很大的兴趣爱好及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我认为法布尔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与别人不同的,别的科学家们研究动物们,只是将活了的或将死了的动物残忍的解剖开来,和动物唯一所联系的只有那冰冷的解剖刀。而法布尔不同,他是在生活中,在不伤害它们的情况下,去仔细观察,和昆虫联系的是自己对昆虫的喜爱,是自己热爱昆虫的那颗心,找到的成果,可能没有解剖的详细,但却比解剖更近人情。结果定比起解剖所得到的更多,因为他是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动物,他了解的不仅是昆虫的结构,更多的是观察及生动的描写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
法布尔用自己的一生去了解昆虫,他不仅是在研究,更是在和昆虫做朋友,这是他自己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令人所敬佩的精神。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4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的巨著,也是一部科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它是一个奇迹,是法布尔与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完的文学巨著。
在这本书中,法布尔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他先是详细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喜好、生存技巧和它们整个生命的过程,然后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从《昆虫记》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对这些昆虫深深的喜爱之情,他希望能彻底地观察它们,了解它们,并且能保护它们,让它们更好地生活。可我们——生活在繁华都市的现代人类,不仅没有那颗热爱昆虫的心,甚至还虐待它们,肆意滥杀这些小生命。作为万物之灵,生命的更强者,我们本应与它们和谐相处。难道我们的屠戮,是因为我们生活于钢筋水泥的世界中,已经对大自然的一切已经麻木了吗?
让我们在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聆听大自然的乐歌,跟随法布尔的足迹去遨游昆虫的世界。而那无法言喻的惊喜与快乐,将是你永远的记忆!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5
今年暑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八世纪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自幼就喜欢捕捉各种各样的昆虫,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所以他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学经典著作,作者以细腻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详细记述了昆虫的出生、觅食、筑巢、婚配、死亡等自然形态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如推粪球的蜣螂如何扮演一个好爸爸的角色;听不到自己歌声的蝉儿怎样向他人展示那不成调的音乐;优雅动人的螳螂又是如何残忍地捕食自己温顺的情郎……
自从读了《昆虫记》后,我就变得懂事了许多。因为我从迷宫蛛为了自己的子女献出生命,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从蜣螂推粪球,明白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蝉儿破土出壳,明白了只要永不放弃,就能走向成功……这本书像一位无形的老师,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书中各种各样的昆虫都写得生动有趣,使我看得津津有味,然而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法布尔用其一生,都在观察昆虫、记录昆虫,从而编写了这本旷世巨著,他的这种痴迷、忘我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昆虫记》不仅能够使我们学到很多自然界的动物知识,更让我们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6
夏夜里无休止的蝉鸣,扰得人难免心生烦燥。但我们只听到了它们的噪音,却没有听出它们在歌颂着自己短暂而又美好的生命。
在我眼中无任何优点可言的昆虫们,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显得那样美好,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它们的生活原来也是那么的令人憧憬。那是我从未触及的世界,但在法布尔的笔下,我见到了,我见到了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亦看到了从它们身上散发出的团体主义精神。那,正是我所向往的安逸的生活。
在他的笔下,蝉或许也没有那么令人厌烦,它恪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懈努力,貌似已经知晓它为何要在夜晚之时一展歌喉,经历了数年的黑暗,才换来几日的幸福生活,怎会忍气吞声。在蝉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一些人无法看清的东西,怪不得巴金先生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
读完这本书之后,忽然发觉,夏夜里的蝉鸣似乎也不是噪音,更像是,是一首用毕生经历作出来的美好而又凄美的歌曲。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7
前些日子,我读完了《昆虫记》,里面有很趣味的故事。
当我读到狼蛛的家庭生活的时候,我感到十分欣慰。母狼蛛会用吐丝器粘住卵袋,最少也要拖3个星期。卵袋在母狼蛛行走、攀爬和跳跃都是一个累赘。一旦卵裂开做母亲早就死了。母狼蛛真可怜一生完孩子就死了,都没机会看看孩子们。从那里能够看出母狼蛛很爱孩子她宁可使自己的行动不方便,也要保护好孩子。
那些小狼蛛,就会另外找一只母狼蛛当自己的母亲。之后的七八个月这些小狼蛛都会在母狼蛛的背上度过,母狼蛛每一天背上背下不累吗?这样难道不会影响母狼蛛捕食吗,不会影响行走、攀爬和跳跃吗?
同时我也觉得很残酷。两只母狼蛛竟然为了抢孩子而打斗了起来,真是不可理喻。赢得那方会会用肚皮压住败者然后张开嘴把败者的头啃了下来。真是一场残酷的战斗,仿佛就在我眼前,吓得我都不敢往下看了。胜者再把败者的身体慢慢的小口小口地吃掉,看着妈妈被吃掉,小狼蛛们无动于衷,识相地爬到胜者的背上。能够看出母狼蛛很爱孩子,可是爱的方法不对。
我感到很奇怪,母狼蛛在吃东西的时候为什么不叫上小狼蛛一起吃?是他们不饿,还是母狼蛛不给他们吃。原先他们不吃东西是为了延长禁食期,并且卵一开始就会供给必须的物质,他们也会在必要的时候活动一下身子,并且还很敏捷,那么供给能量的食物就是必不可上的。那怎样供给能量,那就要靠阳光,来延长进食期。
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就会一批批依依不舍的离开母亲。然而,他们根本没有回报母狼蛛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母狼蛛还是孤苦临丁的一人。
看完了《昆虫记》我才发现,原先蜘蛛是这么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