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顾茅庐》有感

笔构网

2025-08-22读后感

请欣赏读《三顾茅庐》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

《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今天中午,我读了这个故事,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三顾茅庐》主要讲的是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第一次去请,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和一个朋友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去请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站着,直到诸葛亮醒来,请他进去,才彼此坐下谈话。大概是诸葛亮觉得刘备很有诚意,就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决定出山辅佐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如果想请别人帮忙,就要像刘备这样有诚意。假如让张飞单独去请诸葛亮,诸葛亮肯定不会答应帮助刘备的。因为文中的张飞这样说:“诸葛亮也太不像话了,哥哥等了半天,他竟然装睡不起来,等我到后屋放一把火,看他起来不起来!”就凭张飞这句不礼貌的话,诸葛亮定不会帮他的。

在生活中也有像张飞这样的人,比如明明是向别人借钱,却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明明是向别人请教不会的题,可能是别人有事或别的原因,没给你讲,你就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道理:请别人帮忙,就要恭恭敬敬地请,不要不礼貌,即使别人不同意,也不能埋怨别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通过学习,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任务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一定会成功。

另外,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蔗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流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有来,诸葛亮又会怎么样呢?恐怕只能怀着满腹的韬略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怀着生不逢时的概叹死去。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3

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是进了刘备兄弟三人请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刘备兄弟三次到诸葛亮住处,可是前两次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说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为诸葛亮在大堂睡觉了,刘备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张飞等不耐烦了,想冲进去,也刘备拦住了。诸葛亮醒了后,被刘备这种求人做事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成就了刘备的大业。

刘备求人做事诚心诚意,不怕山高路远,多次前去拜访,最终一偿所愿。这点是让我最敬佩的。

有时我也会遇到这种事情。比如说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货,早上那一次人家还没有醒来。到了中午我们再去一次,谁知看门的人却生病上医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销,门是开了,可是收货的人去买饭了,过了一会儿,我等不耐烦了,玩东西去了,可是爸爸还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诚心诚意,我脑海里闪现出刘备三顾茅庐的场面,我马上放弃了玩乐,重新回到客户大门外继续等着等着……。最后,收货的人终于把货收了。

到了现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我巳经有点不记得了,可是刘备那种诚心诚意而不怕烦的精神,永远在我的心里。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4

《三顾茅庐》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刘备与张飞和关羽三人,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一个人物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非常自谦,对人都是真心相待。正是因为刘备在诸葛亮门前苦苦等待,所以诸葛亮才被刘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心打动了。我们要学习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实我们现实中也有很多像刘备这样的人。像外国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他发明灯泡的那段时间里,他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他一直在坚持做实验,决不放弃,终于在最后迎来了成功的喜悦。像中国古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所以他能变成众所皆知的书法家,和他的坚持和努力是脱不开关系的。他为了练出一手好字,甚至一池的水都被他染黑了,变成了我们口中的墨池。

虽然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人人都会说,可还是有一些人将它作为耳旁风。他们总是嘴上说着我要努力,我要坚持,可真正做的时候,他们却事情做到一半,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最近我们正在写21天的读书打卡,相信,我们如果每天都写一点,每天都多积累一点,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作文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必将迎来成功,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5

刘备得到了徐庶的推荐,决定去拜访贤人诸葛亮。

第二天,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直奔隆中。刘备来茅屋前,一位书童应声开门说:“先生出去了。”刘备只好败兴而归。又过了几天,刘备按捺不住[注: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又和两位弟弟进山去了。此时已经入冬了,天气十分寒冷,但是,刘备全然不觉。为了表示尊重,一进隆中山,刘备就下马步行。结果诸葛亮外出游玩了。刘备接连扑空,为表达自己的仰慕之心,刘备留下一封信让书童转交给诸葛亮,惋惜的回去了。

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刘备没有白跑。诸葛亮果然在家,但正在休息,刘备便站在门口等候。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诸葛亮终于现出庐山真面目[注: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刘备听完立刻觉得茅塞顿开[注: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恨不得马上依计夺天下。诸葛亮也决定出山辅助。

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本可以闲云野鹤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但出山了,而且追随刘备几十年出生入死[注: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谱写了一曲

忠心耿耿[注: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的颂歌。诸葛亮是幸运的,饱学知识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给自己创造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诸葛亮也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忙碌的,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6

星期六,我读了《三国演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顾茅庐》。

这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刘备、张飞和关羽想去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成为他们的军师,就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地方——卧龙冈。三人遇到了几位农民,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谣,他们问:“农民,是谁创的词?”一位农民回答:“是卧龙先生。”刘备听到后,心里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诸葛亮门前,刘备轻轻地敲门,出来了一位童子,刘备从童子口中得知,诸葛亮不在家。

过了几天,有人说诸葛亮回来了,并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来到诸葛亮的家,在门口听见读书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先生出来了,可他并不是诸葛亮,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过了几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里等,过了很久,诸葛亮醒后见到刘备,刘备流下眼泪,请他出山,帮助他完成大业,他被刘备的诚意感动,就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我很敬佩刘备诚心诚意、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7

大家一定知道三国中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吧?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曾帮助刘备火烧新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刘备得到诸葛亮后便如鱼得水,横驰与三国之中,并建立了蜀国,这一切都归功于军师诸葛亮,但大家要知道,刘备是坚持不懈三次方把诸葛亮请下山的。

三次,大概再怎么敬贤的人也无法做到吧。第一次,刘关张三人一同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不在家。如果当时刘备就放弃了,那么,就错失了一位人才,当然也无法达成刘备他统一中原的心愿。第二次,刘关张三人还是去了,而且是冒雪而去的,有人认为一个乡野村夫并不会有太多的知识,,还得让刘备亲自冒雪去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但是刘备,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去。可是事情往往并不那么的巧,诸葛亮还是不在,刘备等人还是怏怏而回。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不会去拜访第三次,诸葛亮一个山野村夫,我去拜访他两次已经算是瞧得起他了,既然他不在,就不请他做军师,再说,一个从小住在山里的先生,文化能高么,去也是白去。然而刘备,他仍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要去,正所谓“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且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来做军师,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答应下山,帮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夙愿。其实,刘备得诸葛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持不懈。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8

《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个个都晓,刘备礼贤下士,广行仁义,经徐庶介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从此运筹帷幄,巧用智谋,大展辉煌。刘备三次去请孔明,不怕辛苦,真心实意,才使得孔明愿出山相助。第一次,小童告诉刘备,先生出门去了,他没有失兴,勒马而回。第二次,时值深冬、天寒地冻、阴云密布、大雪纷飞,诸葛均告知刘备,孔明已被朋友约出去游玩了。此时刘备也没有泄气,留下一封信离去。第三次,转眼又到了冬天,刘备三兄弟再次前往,不巧孔明正在睡觉,而刘备并没有将孔明叫醒,门外站一个多时辰。孔明才醒来,刘备大礼相拜,倾诉衷肠,孔明深感热忱仁义,愿与相助,刘备如鱼得水,为历史留下了风光的一页。刘备心胸宽阔,彬彬有礼,不像张飞性子急,动作粗鲁,没有忍耐性。刘备凡事都是先思考,不急燥、很理智。他觉得想见贤士而不用正确的方法,是不行的。孔明是当代圣贤,不能随意召来。

读完本文后,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像刘备一样,遇事冷静,再困难的“敌人”也要将它降服,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事情要有把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