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水务党务工作者应当先解放思想再出发,不仅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更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集团党委的工作部署,以一名合格的党务工作者身份,当好表率。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心得如下:
一、思想要解放,认识要提高
当下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自身打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传统观念、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真正做到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高质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要求身为党务工作者的我必须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对照要求,弄明白什么是高质量、查明白与高质量的差距、想明白达到高质量的思路方法举措,立足新时代、胸怀大格局、树立高标准、追求高质量、实现高水平。为此我必须要全面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思路举措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准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才能实现思路眼界的与时俱进,招法举措的'创新突破,工作成效才能不断提升。
二、自查自问,找差距
当前本人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依然表现为:一是对“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不到位、了解不深;其二是没有系统性思维,不能够把握规律性,在高质量发展和自身党务工作之间,找不到内在联系和切入点。不知道如何将本职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党务工作的职能优势还不明显。
存在问题原因剖析来看,由于自身学习不够、认识层面不高,不能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促进本职工作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作落实是重要切入点。在今后工作中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协同意识,着眼于“走之前、作表率”。要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发动,使自己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安排上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挑大梁当标杆,走前列当先锋。
思想认识上,要让本职的党务工作成为本单位政治核心,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党务工作形式和载体,宣传贯彻好中央和省市以及水务集团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部署,深入思考如何锻造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工作标准不高、开放意识不够、大局观不强、工作能力不足、担当意识缺乏、干事激情不足等突出问题,对“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深入、透彻,积极配合领导号召并推动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找准本职工作的正确方位,给本单位的党群工作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党员们认识到凝聚争当先锋的思想共识。
认识上,党组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党务工作要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搞好本职工作谋划,抓实工作举措;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使本单位党员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安排上来,在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投身到企业服务等工作中,在助力水务事业发展中献礼献策。
三是不断完善自身上,要让党成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训练营。除了政治过硬外,更加注重提高自身各项本领。尤以提高“八大本领”打造载体为主。自己要主动学习、敢于创新、不懂就问。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党课、调查研讨等活动使自身素质更加完善。接受来自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方批评和建议,毕竟从事党务工作时间尚短,需要磨练的地方还很多。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2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个的点构成了我们年青一代与祖国共同的难忘记忆;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同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2003年我国第一艘栽人航天飞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发谢,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2008年,我们在战胜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之后,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园满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在这段记忆里,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的坚毅,19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失败并没有令中国人民灰心气馁,反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申办奥运会,并没有令中国人民灰心气馁,肥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申办奥运会,等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1998年,我们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2008年我们经受住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的考验,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变腰”的大无气概,,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改革开发,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中国人民渐渐从吃不饱,穿不好变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还用剩余的钱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
2008年9月27日,航天英雄翟志刚在太空行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随风舞动,为了这面旗帜能与辉煌同在,无数炎黄子孙正在探索着富强的轨迹,续写祖国的发展;有多少“钱学森、袁隆平”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创造着神神话般的奇迹,填补着中国空白领域;有多少“王进喜、孔祥瑞”靠着那份勇敢的执着和那双坚硬的臂膀,彰显着当代工人的豪气,书写着劳动者的壮丽,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华民族这东方雄狮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征程。
如果没有邓小平的带领,没有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今天。今天我们迎来了繁荣富强的日子。我们的祖国正在日益壮大,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回望过四十年的辉煌成就让我们满怀骄傲与自豪,展望未来四十年的辉煌成就,为祖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星光灿烂下展翅翱翔。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3
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概括的讲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推进科学发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这是从我们党近30多年来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即一般规律性上把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这是破除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现实中,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河北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中出改革重拳为科学发展清障,最为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审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围城”,打开科学发展之门。
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发展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关心和参与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顺民心、应民意,就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科学发展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能够集中更多的群众智慧,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总之,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进而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4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5
农场为进一步引导全场党员干部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重构现代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我部门组织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通过此次座谈会的讨论和学习,我的思想和认识得到一次全面升华。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农场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我有了很多的感想,结合此次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情况,谈谈以下心得体会:
一、激活固有思维,在更高的层次看待此次活动
此次讨论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农场第十八届二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具体探讨内容:一是针对小微企业开展招商工作;二是省内为主的内部创业孵化;三是外出招商考察等内容。
二、联系农场发展,更深入的剖析座谈学习内容
自1955年到2019年,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为共青农场的发展奉献着青春,为农场的建设添砖加瓦,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开拓进取,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以生产绿色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国有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形成了较为完成的农业生产科研、开发和推广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已经建设黑龙江一流的高标准农业科技园、水田科技示范园、水稻育秧示范基地、农机园区等四大农业科技。
五十多万亩的耕地潜能已经被最大化的挖掘出来,农场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破解耕地资源瓶颈,冲破耕地资源的束缚,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场持续增效、职工持续增收的发展之路。
从《共青农场开展解放思想构建产业与经营体系推动北方共青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场领导已经探索到前进的方向。农场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倾斜,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下发展商业,为职工增效益,为农产品找市场,为农场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合工作实际,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
当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已成为农场发展的主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用战略眼光审视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求得大突破、实现新飞跃,切实增强做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为促进产业发展,结合此次学习内容,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工作。加大农场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增加农场项目种类,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使农产品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二是为农场"绿展会"提供各项服务工作。做好"绿展会"管理区产品展销工作,统筹农场十个管理区产品,对各管理区进行实地调研,增加展会产品的‘种类及类别。三是做好各种展会产品展出工作。利用各类展会展示农场绿色产品,加大对外宣传"北共青"品牌绿色产品力度,增强农场产品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北共青。四是深入管理区挖掘产业项目。走访各管理区、作业站,从管理区主任、作业站站长、农场职工等渠道,挖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丰富农场产品种类和规模。五是发掘有意愿创业的职工群众。为创业职工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引导有意愿创新、创业的人员通过产业致富。六是鼓励职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精深加工,让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引导管理区种植有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
为推动农场产业事业更进一步,产业办将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务求实干不遗余力抓改革、促发展,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7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其涵义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在中国道路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内涵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在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8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