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1
三是从作风上抓落实。要解决好工作,提升抓落实的执行力。抓落实,就是要求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得很具体很细致很扎实,抓住关键处,抓到一线去。要抓具体、抓深入、抓效率。我们要克服自满懈怠,心浮气躁的情绪,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始终保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工作作风。
四是从纪律上抓落实。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牢记“二个务必”,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始终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2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透过认真学习《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认为此书的确很好,因为它形象的把落实的思维以现实的形式裸露给读者,并用超多古今中外地实例,使读者真正领略落实在于“实”的灵魂。
作者以“某企业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无奈请来一位德国人管理企业,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使企业扭亏为盈”的事例。生动鲜明的谈起落实。正如书中所说,它将使我们了解到怎样做一个落实型员工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自我的落实意识如何掌握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如何让落实具体的在工作中落实到位下头就将我学习此书三遍的过程和方法,浅谈我对此书的学习心得。
一、以疑问从落实的概念到落实的好处
也就是从本书第一章到第十七章逐节逐章的阅读。本书第一章主要抓住什么是落实讲述了落实是一种观念;落实是一种职责;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务必在工作和生活中讲落实、学习落实。第二章至第四章,作者从落实的现实好处和落实不力的后果,构成正反鲜明的比较,使读者反复推敲思考,领悟其落实的内在利益关系。从而引出问题的核心——探索落实不力的根源。
第五、六、七章以不一样的对象,具体的从不一样的角度,以一个领导、员工的角度,抓住每个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作者就从实际出发,用准确的,科学的,哲学的理论,纠正每一位读者,使读者处于同一层次的,把问题通俗易懂化。统一思想及每个人的行动。正如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团队组织观念约束个人主义行动,整体的、群众的向前发展。
二、以一名普通落实型的员工,积极认真的学习第六章,懂得了怎样做一名落实型员工
首先在工作中要有职责心,因为能不能把落实的问题解决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种精神、一种职责、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职责感,落实的问题才能解决,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做到落实、再落实。同时我们在工作中有了职责,才能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诚;用100%的热诚去做1%的.事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才能从爱一行,干一行的误区迈入到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作风。
超多的事实也证明,一个工作者的态度和职责心,往往在劳动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自然而然的也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努力的要求自我,甚至以前自我认为工作有多努力,而往往忽略了自我是否真正把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即所谓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常言到:“没有最好的,仅有更好的”嘛。
三、用学过的这本《关键在于落实》一书扪心自问,以思想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总结
把它变成自我的东西武装自我、充实自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指导自我。使自我的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3
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关键是实现阅读后的感觉,我深受哲学的教育和启发。在二次创业的伟大实践中,作为企业员工,我们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良好实施的首要前提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同的分工,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你是科学家、清洁工还是部长,你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总裁刘少奇曾经握着史传祥的手,用以提取粪便,并说:“我的工作是:;当你是清洁工,你是人民的仆人,当我是总统,我也是人民的公仆,“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员工,我们肩负着企业发展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职业,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潜力,认真主动地落实工作要求,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二、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岗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和奉献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继续保持乐观,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努力。我们不应该以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为借口混日子,更不应该以自己的工作报酬较低为借口懈怠。美国著名思想家巴斯卡娅(Baskaya)曾说:“我们的目标是:;在你所在的地方,你应该热爱这个职位,因为这是你发展的起点&事实上,只有在起点结束,我们才能具备sprint的条件。正如我们刚刚学会走路一样,只有稳步地走每一步,我们才能走得越来越稳。因此,只要你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你也能创造非凡的成就。
三、服从组织的'决定,做好执行工作
服从上级命令是士兵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我们企业的员工,他们应该向士兵学习,服从企业的决定。否则,我们将无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针,也无法实现企业描绘的完美蓝图。
强大的执行力和力量是没有理由的。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应该明确,忠于企业、热爱奉献、无私奉献、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近三年企业发展实际和内外部发展环境,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修订《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是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行动纲领,给我们带来了做好工作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坚决贯彻落实"纲要",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4
富兰克林,虽然也有小打小闹占点小便宜的时候,但大的原则性错误不能犯,为达目的,降低标准,只要不触犯法律和基本道德约束,那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应该被允许存在的。
大家都有拖延症,罗胖提到的方法其实本人也一直在用,比如现在不想写理论性比较强的文,我会选择看看宫崎骏的动漫或者和朋友聊天交流分享,这也是将拖延症的一个合理利用,他尤其提到的一个方法:和自己玩心眼,我可以理解成:喜欢和自己玩耍的'人,而我已经用到了骨髓里,所以我感觉,这方面我也应该是罗胖前辈啊,哈哈哈哈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费马大定理,我读到了兴趣的重要性,没有兴趣,怎么坚持都坚持不下来,每年都在努力寻找阶段性兴趣,大的方向也没有改变,而在即将到来的17年又是一个转折点,这章让我坚信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正确价值观上,去利用工具,才更有情趣;建立在兴趣上的职业选择,才更有味道。
最后一章是总结:怎么当个明白人,说实话,的难懂!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5
前阵子单位统一下发了《职责关键在落实》这本书,刚拿到书的时候没太在意,可翻了几页后发觉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是一本能让人兴奋的书、一本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书、一本能让人奋发向上的书、更是一本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己职责心的好书。待把这本好书从头到尾看完后,我静下心来,独自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历程。把书中所谈到的理论与实际和自己作了一下比较,还是颇有感触的。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主任在对新职工的讲话中说到一句话:“工作不可能全懂,不可能不做错,但是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这句话可能对别人来说早已没有印象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一向影响着我以后几年的工作。我时刻以这句话来要求自己,不懂就问,不懂就学。工作中有什么小错误,就拿本子记下来,经常翻开来看看,以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之后发现同事的错误时,也记下来供自己引起重视。这样使我自己的业务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我能在教学方面独当一面了。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主任这句话的内涵,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职责心,要积极去工作。
一个人的职责心有时会被利欲腐蚀,而变得不负职责。
“我要是他也能干得好”,“别提我那老板了,不提一肚子气,一提两肚子气,我干的比谁都好,挣得比谁都少,别看这样还是对我不满意。”可当大家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时候可曾替他人想过?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当你抱怨老板的时候,你关心过老板吗?当你抱怨公司的时候,你对公司负责了吗?当你责怨上司的时候,你有没有替他思考过?当你责怪都是同事出的错的时候,你又分担了多少职责?这些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能为本,德为先”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我读出了很多道理,用自己的潜力去做事,这是我们做事的基本;而在这之前就应让自己做一个德行好的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承担职责会使你比别人更突出,比别人更值得信赖。做好自己的事情,更主动的帮忙别人做好事情,做任何事情力求完美,所有这些都是富有职责心的表现。我欣赏并依靠这样的'人,我们就应也同样期望被别人欣赏和依靠。
有职责的人会怪谁?谁都不会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内。当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反应会是怎样呢?人们总是不能给予自己负职责的机会。当困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绕道而行会是很多人的首选,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很聪明,能够躲避很多麻烦和困难,但他们却忘记了自己同样失去了负职责的机会,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潜力。
我们是做“鸵鸟”还是“猎豹”?生动的比喻划分出了人们对职责的不同看法,鸵鸟喜欢将头埋在身体下边躲过外界的攻击;猎豹遇到敌人的时候却喜欢正面相迎。这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性,变成了他们对待生活的不同心理表现。职业人的职责就是敢于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当问题来临的时候不愿当躲避困难的“鸵鸟”而是喜欢当猎物来到时的“猎豹”。我们要坚信,问题到来的时候,方法总比问题多。一流人才的核心素质是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总能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职责。我们为工作而负职责,就是主动争取做的更多,承担更多;我们为工作而负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做事;我们为工作而负职责,就是为学校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领导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忙;我们为工作而负职责,就是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我们的职责。让职责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在捍卫学校荣誉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职责心,增强了自己的荣誉感,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怎样体现职责感,怎样才叫负职责?就是遇到问题要向前跨一步,遇到困难要向上顶一顶,遇到事情要多做一做,职责就是无处不在,并且我们必须要相信方法总会比问题多。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了领导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的良苦积极,更让我明白了身上的职责有多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今后还要多阅读些如《职责关键在落实》之类的书,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6
拿破仑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其做得好与否,关键在于落实。
最近,我认真地阅读完《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其中伟大的哲理深深的启发了我,给了我很深的感想。“关键在于落实”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关键在于落实》用生动的例子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记得有一句名言说: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有这样两个公式: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落实=0。落实这一重任需要我们用铁一样的肩膀来担负。它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要知道,任何地区,任何单位,任何组织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为什么湖北省的工业能够连续19个月保持20%的增速,就是他们坚持不懈抓落实的结果。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干百遍都做对,就是并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任何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只要你认真落实了,那就是不简单不容易。为什么沃尔玛会成为全球零售业的龙头?为什么海尔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为什么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能在国内中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刘彭芝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校长抓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均应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另一头就是事后检查部落实、奋始怠终、修业之贼;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落实,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世界名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抓落实,必须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一个没有落实文化氛围的组织要想搞好落实,无疑是天方夜谭。不良的落实文化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落实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落实。梁漱溟说过,中国文化是一个“理想自理想,现实自现实,终古为一不落实的文化。”随处可见的差不多和不到位;无处不在的浅尝辄止和虎头蛇尾。这些人都满足于一般号召,缺乏具体指导;遇事推诿扯皮,办事不讲效率。他们都效仿了“差不多先生”的做事不到位,忽视落实,轻视落实。久而久之,最终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有人说:现在落实工作不努力,将来就要努力去找工作。一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名落实的人,是早晚会被免除“撞钟之职”的。所以我们要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把任何事都落实到最好。
书中指出落实不力的根源首先是在于组织成员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自身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责任。在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落实型的领导,也要有落实型的员工。
第二个落实不力的根源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科学决策变成实践,才能把任务变成行动,才能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落实出效益,落实出生产力。
再者是落实流程缺乏简约性,过于繁琐。有这样一则事例:某单位就为是否增加一个热水壶,而层层盖章,层层推卸,以至于几个月过去了,批文仍没有下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得向每一层的领导申请,而领导们都没有及时的落实这一申请。导致了简单的一件事变得如此繁琐。
最后是领导者缺乏不落实的工作技巧。如何做好一个落实型的领导?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何一个领导者,想让做到的事情就得自己先做到。
那么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有哪些?《关键在于落实》中总结出:有用的不是借口,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的不是做事,而是要把事情做成;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最怕的不是困难,而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干兴国之邦,空谈误国误民。落实是成功之基,空谈是失败之实。
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我认为落实是成功之父!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7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的研究成果《关键在于落实》一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让我受益匪浅,对“落实”一词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工作路线计划、工作意见及其措施、要求等内容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是落实。“关键在于落实”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呢?《关键在于落实》用生动的例子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落实是一种观念。有一个故事,令人启发:一个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无可奈何,聘请了一位外籍专家来管理。员工以为这位专家来后肯定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一番,可是出乎意外的是这位专家来后却什么也不改。制度没变,人事没变,生产设备也没变。他只带来一种观念,就是把这个企业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下去。结果,不出一年,企业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位外籍专家靠什么绝招使企业起死回生的呢?落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缺乏大局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只会唱高调,不管实效。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岗位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岗位,工作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责任观,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工作,主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虽然我们把下一步工作安排得比较周密,但是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修正错误,又要瞄准目标,坚定信念,增强毅力,“不达目的决不收兵”,没有这股坚定的意志力,工作往往会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
刘教授认为,中国自古有缺乏落实精神的风气。从春秋战国时天马行空般的论辩,到魏晋盛行的清谈之风,无一不是缺乏落实文化的表现。这种不落实的文化,
在当前有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光说不练,“干打雷不下雨”。很多事情中,仅仅是靠会议去落实会议,靠文件去落实文件,靠讲话去落实讲话,结果必然是,层层喊落实,层层不落实。二是虎头蛇尾。对于工作,我们往往是开始时劲头很高,工作很努力,但是到中途就慢慢地懒散了,到最后更是偃旗息鼓了。三是不推不动。有的人对于工作,总是被动地应付。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有的甚至是推也不动。四是临阵磨枪,应付差事。有的人做工作好像专门是做给领导看的。什么时候领导说要检查了,工作要完成了,就赶紧突击一阵。五是相互推诿。“甲让乙处理,乙叫丙合计,丙请丁斟酌,丁等甲审批”。推来推去,谁也不落实。
为什么会存在上述这些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现象呢?《关键在于落实》探究了其中的主要根源,并创造性地从十二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包括: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如何培养创新的落实意识,如何打造高效落实的组织,如何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如何再造合理的落实流程,如何管理好时间促落实,如何为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有效落实有哪些重要方法和技巧等等。这些建议和论述有的放矢,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在谈到如何为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时,作者指出,“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唯一可靠的是制度。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制度是达到落实目标的最经济的方式,是保证工作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落实,必须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这些非常具体、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提高落实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诠释了落实的真谛,点击了落实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并为有效落实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工作人员,怎样为做一个落实型工作人员而努力,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的落实意识,如何管理好时间促落实并掌握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从而为工作的有效落实找寻到最佳途径。
正如书中所写:落实是一种观念;落实是一种责任;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要在表态、开会、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我们要把这种狠抓落实、坚决落实的的精神化作为一种思想武器,把它用到热忱的工作当中去,使之变为一种动力,令我们不甘落后,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篇8
近期,我认真详读了一书,读后,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让我深受教育和启迪,在二次创业的伟大实践中,作为企业的一名职工,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有所作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体现。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做好落实的首要前提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是当科学家,还是做清洁工,或是当部长,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企业职工,肩负企业发展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对待自己的工作职业,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落实工作要求,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二、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是做好落实的关键
不论你从事的是何种工作,你都就应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对本职工作持续积极乐观的态度,持续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我们不就应以自己对本职工作没兴趣为借口,得过且过,更不就应以本职工作所得到的报酬少为托词,消极怠工。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雅说过:“你在什么位置,就就应热爱这个位置,因为那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的确,我们只有在起点上上紧前进的发条,才能具备冲刺的条件,正如我们刚刚学走路一样,只有走稳每一步,才能走得越来越稳。因此,只要对自己的工作出自内心的热爱,即使你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服从组织的决定做好落实的天职
军人以服从上级的命令为天职。作为我们企业职工来说,都就应向军人学习,服从企业的各项决定。不然,我们就无法贯彻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企业描绘的`完美蓝图也就不会实现。
没有任何借口是具有较强执行力和落实力的表现。作为企业的职工,我们就应明确,忠于企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服从企业的各项规定为天职,是做好落实的天职。
管理局结合近三年来企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内外部发展环境,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又进行了准确把握,重新修订了,它是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行动纲领,为我们干好工作带给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只有坚决贯彻落实,才能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