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爱心树》读后感(精选1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树》读后感 篇1
读《爱心树》有感我很喜欢看绘本,尤其是《爱心树》这本书。这本书说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经常在一起玩。大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但它觉得很快乐,它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小男孩也很喜欢这棵树。
孩子渐渐长大了,经常向大树提出要求,大树每一次都欣然地答应了,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男孩,但它感到非常高兴。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大树把自己全部的`东西都给了那个孩子,就好像妈妈对我们的爱。妈妈就像书中那棵伟大的树,而我们就像书中那个只索取不回报的小男孩一样。想想平时,妈妈出于关心唠叨我们几句,我们就会不耐烦。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像那小男孩一样不去想办法,什么事都靠着妈妈去解决。封面上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了。”
我才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现在我也更加爱我的妈妈了。今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尽量不让妈妈再操心了!
《爱心树》读后感 篇2
今天,是星期五,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下午,阮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叫——《爱心树》。这个故事把妈妈比喻一棵大树,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付出了她的一切。我深切地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
故事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真希望我能给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我只剩下一块老树根。我很抱歉……”直到最后,男孩感觉好累好累的时候,大树却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体对男孩说:“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听着这个故事,我的眼泪在不知不觉中夺眶而出。它让我感到很惭愧,在我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像是那棵“爱心树”,而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为了让我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他们约定由爸爸去工作,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我。平时只要我想要什么就向爸爸妈妈张口,而我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从没想过给爸爸妈妈什么,一个不顺心就会冲他们大喊大叫,发脾气。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给妈妈讲这个故事,一边心想:我以后再也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长大了,我要做爸爸妈妈的“爱心树”,给他们带去温暖,带去欢乐。
《爱心树》读后感 篇3
这本书讲得就是一棵普通大树一直为一个小男孩无私奉献的故事。
儿时的男孩,在树上玩儿,树下乘凉。男孩长大后,需要钱和房子,大树就把苹果给他,让他去卖钱;把枝叶给他,让他去盖房子;男孩又要远行,大树就把枝干给他做船。男孩累了,大树尽量把树墩抬高,让男孩坐的舒服。等到男孩老了,他用心的在树上刻下I LOVE YOU!我爱你!因为男孩懂得了大树对他的付出,他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大树。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大树对男孩的爱心和无私奉献,让我特别感动!回想一下大树不就是我们的父母吗?而男孩就是我们。当我们一次次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时,父母总会想尽办法来满足我们,当满足后,我们心情无比高兴,全然不知父母为满足我们的要求已经筋疲力尽了,而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给的一切。从来没有管父母的痛苦和劳累,只顾高兴了。身为母亲的我,深深懂得了做父母的对孩子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道理。因为在父母眼中、心中只有孩子,没有一点自己。这就是全天下所有父母的用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孩子们,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们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苦心,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的孝敬父母,做一个以孝为先的真正的懂事的好孩子!
《爱心树》读后感 篇4
我觉得最感人的那一段就是地65页的那一段: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用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说,“我希望还能给你点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也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想:大树已经把自己所需要的给予了孩子,但是,孩子还是一直要到大树那里去,不过,大树并没有伤心,而是很快乐,我们学过一句话,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你给别人了玫瑰,但自己手上也有玫瑰的香味。
从这句话我想到了我和爸爸的`关系,在我数学乐园上实在不会的题,是爸爸告诉我了方法,我才知道怎样做,那时,爸爸的脸上就出现了一丝笑容,我想,这就是“爱”的故事吧,我长大以后要好好的照顾爸爸,这就算我报答爸爸了吧。
《爱心树》读后感 篇5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老师。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想要他们帮助自己。
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可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应该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这样付出的爱心才有价值。感恩就是感谢,就是爱周围的一切,并将爱的火炬传递下去。就如同我们给树浇了水,施了肥,树很快长出了叶,抽出新枝,在阳光下,它闪闪发光,在风中,它哗哗笑个不停。树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长得生机勃勃,这样,浇水、施肥的人就心满意足了。
人,感恩的方式就是以同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周围的一切。
感恩,就是感谢生活。感谢供我们衣食住行的人,感谢带给我们快乐的生活,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感恩,就是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蓝天让我们胸襟开阔,感谢大地为我们孕育万物,感谢河流为我们带来清澈。
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我们惟愿所有的花都会结出累累果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人像大树一样那么无私地爱着我们,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家人。当然我们不能做那个小男孩,我们应该做善良、心中有爱的大树,就算做不了大树,那就让我们做棵小树吧,对待父母应该心怀感恩。
这样的爱太无私,太伟大。大树的爱如同父母的爱,那么无私,那么善良,那么慷慨……
《爱心树》读后感 篇6
从前有个男孩,从小到大,一棵大树(爱心树)都在帮助他。
只要男孩来了,大树就很高兴。男孩小的时候,大树喜欢男孩爬到自己身上,采树叶、吃苹果、当森林之王。时间渐渐流淌,男孩长大了,不爱爬树了,所以男孩向大树要钱、要房子、要船。树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船,但是大树无私的把苹果、树枝、树干都给了他。男孩买了苹果、盖了房子、娶了妻子、做了小船……
男孩应该对大树好一些,修剪大树、收集苹果、娶好妻子,用自己的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把树砍光,拿走大树所有的东西,破坏大树。
对待朋友和家人也不能像男孩那样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关爱家人和朋友,伤了他们的'心。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家人和朋友。这样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如果我是那个男孩,我会爱护朋友、爱护家人,做个爱心人。
《爱心树》读后感 篇7
《爱心树》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编写的绘本。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
这个暑假,我偶然翻到了书架上一本很薄的绘本《爱心树》,它被其他厚厚的书包围了。我想我小时候一定读过,就简单地翻了起来,当我看到《爱心树》最后一页上写着的几个字“大树很快乐”和另一页驼背的“孩子”坐在老树墩上的画面时,我一点都快乐不起来。大树不求回报,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它真的快乐吗?孩子看上去得到了一切,最后只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他真的快乐吗?我觉得他们都不快乐。
我想,如果大树当初不是给孩子苹果、树枝和树干,而是给了他一把种子,那孩子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呢?
也许孩子会拿着那把种子,选一块好地种下,每天去浇水、施肥,等到种子发芽了,长成一棵小树,孩子精心照料小树,小树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也结出很多苹果。有更多的孩子每天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爬上树干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和大树捉迷藏,在树阴里睡觉,和孩子小时候一样快乐!孩子再把从这棵树采集的种子种到地里,再种出很多苹果树,自己就拥有了一个大果园,那就什么都不愁了,还给更多人带来快乐。大树看到孩子这么幸福快乐,一定会很快乐的!
妈妈经常跟我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
《爱心树》读后感 篇8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节绘本课《爱心树》。
故事讲的是一棵大树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小男孩,在男孩小的时候,他们天天在一起,男孩在他身上爬树,摘苹果吃,抓着树枝荡秋千。慢慢的男孩长大了,他欲望越来越强,想要买东西、建房子、想要远行需要一艘船。于是,大树让男孩摘光了他的苹果卖钱买东西、砍光了他的树枝用来造房子,为了给男孩造一艘船他让男孩把自己的树干砍下来,最后在男孩很累很累的时候,他让男孩坐在自己仅剩的一块老树根上休息。
看到这里我感动的哭了,这棵大树多像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呀!他们是那么的无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父母为了让我们能成才,用心良苦,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这棵大树又是多么的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诲人不倦,把知识源源不断的传授给我们,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班主任阮老师这几天一直发烧,但她怕耽误我们的学习,还是忍着浑身的.疼痛坚持给我们上课。她多像那棵爱心树呀!在我们需要的她的时候,她无怨无悔的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爱,不要一味的索取,还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以后,在家里我一定里要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他们生气,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好好做。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学好本领来回报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爱。
《爱心树》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叫“爱心树”主人公就是一棵树和一个小孩。小孩小时候和大树玩,长大就不和大树玩了,他想要钱大树就给他了苹果让他去卖钱,他需要房子,大树给了他树枝让他盖房子,他想去远方,大树又给了他自己的树干,走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大树什么都没啦,只剩下了一个树墩让他坐。
我觉得大树很有爱心,给了那个孩子很多的东西,为了让他生活的好,而且还给他盖了一座纯天然的木头房子。不像那个孩子没有爱心,大树给他啥他都要,他不知道自己争取,努力。我不应该学那个孩子,应该学习那棵大树,大树最有爱心。
《爱心树》读后感 篇9
故事读罢,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伤感。这是一棵饱含爱意的大树,她似乎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就是好好的陪伴!
书中无数次地提到“大树很快乐!”大树什么时候最快乐?小男孩在树下玩闹的时候,大树很快乐!大男孩一次次回来找它的时候,大树很快乐!老男孩安坐于树墩上的时候,大树很快乐!只要有男孩的相伴,大树总是那么快乐!
看到这棵大树,我想到了我生命中的大树,那就是我的妈妈。在我们学习走路的时候,总有妈妈的陪伴。记得我学走路的`时候,妈妈总是用她的大手牵着我,耐心地教我一步一步地走。每走一步,都付出了妈妈许多的汗水与辛劳。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
那是在一个乌云满天的一天晚上,我走进了姐姐的房间里,看见她的桌子上有一个我从来也没玩过的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努力向上爬,可是我却拿不到。于是我爬到桌子上。一不小心我从桌子上摔了下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当时我晕了,迷迷糊糊中,我只感觉弟弟在推我,不住地叫我醒一醒。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我看见了下班回家的妈妈。她见我躺在地上,连鞋子都没脱,一下子冲过来,抱起我,连忙把我送到了医院。在医院,医生给检查,处理伤口,在头上缝了三针。住在医院的几天,妈妈每天都陪在我身边,生怕我有什么闪失。夜晚,我输液时,妈妈总是坐在身旁,一边仔细观看输液的情况,一边照顾我。好几次,我从熟睡中醒来,看见妈妈因为熬夜,在那里睡着了。看见妈妈憔悴的脸庞,瘦削的身体,我的心里一阵感动。妈妈,为了我,付出了一切,就像那棵爱心树一样,为了孩子,愿意奉献一切,她也快乐。
从那以后,我的头上受伤的地方再也长不出头发了。妈妈,您就是我生命中的大树,妈妈我爱你。我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在享受妈妈无私的爱时,我一定要学会懂事,学会回报,学会孝顺,这样才会让妈妈也快乐。
《爱心树》读后感 篇10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棵树,终将衰老,终将死亡。要紧的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世界上走一回,我们将收获什么,留下什么,值得深思。
这本书主要是说:有一棵大树它非常喜欢和一个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时间,它都觉得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了,孩子陪大树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孩子对大树的要求却越来越多,第一次要钱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树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大树都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当大树看见孩子得到自己的帮助而开心的样子,大树也会觉得很开心。
我刚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引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极了,百分之百的正确!确实如此,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因为这本书中的.大树就是妈妈的化身,而我们就是那个孩子。可当我们常常向妈妈伸出小手,向妈妈索取东西时,我们是否想过:妈妈能把这样东西给我们的时候是需要付出什么的吗?汗水还是什么别的吗?当然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们只知道去享受得到这件物品时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妈妈。然而妈妈呢?她对我们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不求回报,只要看到孩子快乐,她就感到满足了。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大树的无私、不求回报给感动了,但是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当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男孩时,它还是觉得很快乐。还有,树就像我们的父母,我们向他们索取了那么多,难道不应该感恩,不应该回报他们吗?我们不能总被施爱,我们应当学会感恩。如果一个懂得爱的人,那这个人就一定会感恩。
《爱心树》读后感 篇11
《爱心树》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孩很喜欢一棵大树,每天去和大树玩,经常收集树叶编皇冠、抓着树叶打秋千、摘下苹果吃、和大树捉迷藏……男孩长大了,不想和大树玩那些游戏了,大树好孤独。男孩想要一些钱,大树就给他了苹果;男孩想要一间房子,大树就给他了树枝;男孩想要一艘船,大树就给了他树干。最后大树只剩下了一个老树根,这时男孩已经老了,他坐在老树根上休息,大树好快乐。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大树一直都在无私奉献,为了实现小男孩的`愿望,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小男孩小的时候,天真可爱,给大树带来了很多快乐。长大以后,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是靠自己去努力,而是不断向大树索取的,也没有回报大树。这个故事告诉我,不能仗着别人爱你,就使劲向别人索取,那样会伤害爱你的人。
世界上有许多许多像那棵大树一样的人,最好的例子就是爸爸、妈妈,他们给予我生命、快乐、温暖……我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懂得感恩,多陪伴、照顾爱自己的人。
《爱心树》读后感 篇12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一起读了《爱心树》一文,这篇文章使我深受触动。
《爱心树》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与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男孩小时候,大树陪他一起玩耍;长大后,大树让男孩摘下自己的苹果卖了去买玩具;成年后,大树让男孩砍下树枝和树叶去盖房子;中年时,大树让男孩砍下树干去造船远航;男孩老了,大树就让他坐在树墩上休息。
文中的大树为男孩付出了一切——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叶、树干,即使变成了树墩也想着为男孩做点什么,大树是多么爱男孩啊!他的爱是多么伟大啊!而男孩却只知道索取,并不懂得回报。每次拿走自己想要的.,就很长一段时间不理大树,只有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再来找大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生活中我也有一棵这样的爱心树,就是我的妈妈。她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夹菜时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每天都给我洗衣服、做饭,总是尽全力满足我的愿望。记得有一个下雪天,早上妈妈骑着电动车送我上学,地面结冰很滑,突然前面有一个人摔倒了,妈妈为了躲避她一打方向,我们也跟着摔倒了。妈妈的腿被压在车下动弹不得,她却没有管自己的腿,而是连忙扭头用关切的眼神看着我,问:“你摔到哪儿没?”我说没有,妈妈才放下心来,缓慢地推开车子艰难地站起来,打电话让爸爸送我去上学。晚上回到家我才得知妈妈的腿摔骨折了,我十分感动。在妈妈养伤期间,我总是找机会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端饭、倒水、拿拖鞋,妈妈说没白疼我。
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爱心树”,去爱护并报答他们。
《爱心树》读后感 篇13
我读了一本叫《爱心树》,这本书非常感人,他是讲的是,有一棵苹果树,他一直陪着一个小男孩,从小陪到大,这个男孩小时候喜欢和大树一起捉迷藏、摘苹果、荡秋千……
有一天,男孩长大了,大树也长大了,大树对他说:“来到我身上来,捉迷藏,荡秋千……”可男孩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在玩了,我想买一些东西,你可以给我一些钱吗?”大树说:“我没有钱,你可以把我的苹果摘下来,到市场上卖掉,你就会有钱了。”男孩就照着大树说的去做了。
一天一天过去了,大树很久都没有见过男孩了,忽然有一天,男孩又过来了,大树很开心,大叔还是对他说:“来到我身上来,摘苹果、捉迷藏,荡秋千……”可男孩又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再玩了,我现在想要一间屋子和妻子还有孩子,所以你可以给我一间房子吗?”大树难过地说:“我没有房子,但我可以给你一些树枝,来盖建房子,你觉得怎么样?”那还说:“好的。”说着就拿了些树枝,走开了。
一年一年又过去了,大树有好几天没有见到男孩了,他很难过,终于有一天,男孩又来了,那时候,男孩已经变成老爷爷了,大树见到男孩非常高兴,大树对他说:“来到我身上来,捉迷藏……”可男孩又说:“我已经老了,年纪大了,想休息,你能让我坐在你的树桩上吗?”大树高兴的说:“可以,当然可以。”于是男孩就坐在树桩上睡着了。
我喜欢《爱心树》,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到了我。这个故事里面写的是一个小男孩一直都很爱一棵大树,这棵大树也很爱这个小男孩。它愿意把自己身上的所有东西都给小男孩,最后还让小男孩把它砍掉!还让小男孩坐在他的`树桩上!我觉得很感动。我看到“爱心树”的英文是“The Giving Tree”,“Giving”就是“给予”的意思,所以这棵爱心树在不停地给予和付出。
我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就真的像这棵大树一样,为了让我们快乐成长,愿意付出一切!明天就是母亲节,我先提前祝福所有的妈妈们母亲节快乐!母亲节这天,我要乖乖听话,不让妈妈那么累,还要亲妈妈一下,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就是我最大的礼物!
《爱心树》读后感 篇14
从前,有一棵大树,她是一棵苹果树,她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因为小男孩每天都到她身边玩:他有时抓着树枝荡秋千,有时在树荫下打盹,树很快乐。 有一天,男孩来了,树高兴的让他玩,但他摇了摇头,说要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走了她身上所有的苹果,男孩带着苹果高兴的走了,树很高兴。
过了很长时间,男孩又来了,树高兴极了,还是让男孩上来玩,男孩说他要成家立业,需要房子。树让他砍断树枝去盖房。男孩抱着她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走了,树很欣慰。一个盛夏,男孩又回来了,树雀跃万分,依然让他玩,男孩还是摇头:“我老了,想造船离开这里。”树让男孩砍断她的树干去造船,男孩完成了心愿,离开了这里,看着男孩远去的背影,树很高兴,可是多年后,男孩又回来了,树很抱歉的说“抱歉,孩子,我现在没有苹果,没有树干,也没有树枝了。”“没关系,我现在只想坐在树根上休息。”男孩坐了下来,树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一棵大树,春天我们倚着她幻想,夏天我们靠着她谈心,秋天我们绕着她收获,冬天我们依着她看雪,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时,我们才会回家。亲情无价,从我们咿呀学语到入校求学,我们每个成长过程都紧紧揪住了他们的心,他们为之高兴,为之担忧,甚至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呵护心灵的庇护所,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说,可又有谁能这样惦记自己的父母呢?
《爱心树》读后感 篇15
周六的作文课上,我们看了一本十分感人的绘本,叫《爱心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棵极为普通的大树默默地陪小男孩成长,默默地为小男孩奉献出自己所有的故事。当小男孩还是孩童时,他可以爬上树干玩耍,可以和大树捉迷藏,可以拉着枝条荡秋千,热了他可以在树下乘凉,饿了可以吃树上的'果实,累了可以在树下靠着树干睡觉。当男孩长大需要金钱时,大树给了他果实;男孩需要房子,大树给了他树枝;男孩要远行,需要船,大树给了他树干。最后当年老的男孩回到大树身边时,大树已经一无所有,不过他还可以让男孩坐在仅存的树墩上休息。虽然这棵大树为男孩付出了全部,但它很快乐!很快乐!年老的男孩颤抖着双手,回忆着和大树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我被这棵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被这伟大的爱所震撼!一棵极为平凡的树,却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树,它为自己深爱的小男孩付出了许多许多。虽然它为小男孩付出的——也许在常人的眼中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可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蕴含了它对小男孩深深的爱!虽然现在它已经一无所有,但它对小男孩深深的爱却依然存在。无论小男孩在天涯海角,它的爱都会跟随着小男孩,伴随着小男孩,永远不会分离!也许它会先死去,但它的爱却永远不会消失,依然会跟随着小男孩一起走。如果小男孩先死去,它无法为小男孩举行葬礼,不过它的爱会来到小男孩身边和他一起被埋葬进土地,一起升上天堂,永远永远在一起,永远永远不分离,用深深的爱永远陪伴着小男孩!
爱心树的爱,永远存在!
《爱心树》读后感 篇16
我读完了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心里很难过。我觉得那棵大树太善良、太可怜了。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棵大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会到树下采树叶做王冠,也常常高兴地爬上树干,拉着树枝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在大树底下玩儿,累了就在树荫下睡一觉。男孩和大树都很快乐。小男孩长大了,也很少来看大树了,大树很寂寞。后来男孩需要大树帮助的时候来了,大树也很高兴。把树上的果子都给了男孩,男孩卖了果子有了钱。大树把树枝给男孩盖房子,大树很高兴。大树让男孩把树干砍断造船驶向远方,大树依然很高兴。男孩老了又来了,大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能送给男孩了,她只剩下树墩了。男孩只要求找个安静的地方,大树就请他坐在树墩上,大树还是感到很快乐。大树给了男孩自己所有的东西,但从来没有向男孩要求过任何东西。而男孩从没有感谢过这棵有爱心的树。
我们可不能像男孩那样,不论谁帮助过我们,我们都不要忘记感恩,绝不能忘恩负义。
《爱心树》读后感 篇17
《爱心树》是英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代表作。我在暑假的时候阅读过,觉得很有趣。那到底有多有趣呢?就来听我说说吧!
《爱心树》说的是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于是,爱心树把伟大的爱给予了男孩,而自己却不求一丝一毫的回报。渐渐地,男孩长大了,他向爱心树提出种种要求,爱心树都一一答应。她无私地奉献自己,直到自己变成了一个老树墩。可是她还是很快乐,因为她想:自己给了别人更大的快乐。我觉得故事中的爱心树非常伟大。因为她让我懂得我们应该奉献自己,让别人感受到伟大、无私、温暖的爱。
我常在思考,其实文中的爱心树就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就像那个小男孩。小时候,我们总是依靠着、依赖着爸爸妈妈。长大后,却很少和爸爸妈妈沟通。有时更动不动就发脾气,把在外受的委屈都发泄在父母身上。可当他们孤单时,我们却不知道去哪儿了,因为种种理由、种种原因而忽略了最爱我们的父母。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多理解自己的`父母,多多陪陪父母,不要等到他们老去,才去后悔。
《爱心树》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其中的故事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也因为这些故事,让我懂得了奉献,懂得了给予,懂得了爱。
《爱心树》读后感 篇18
最近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它的精彩故事吧。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底下玩,采集树叶,给自己做一个王冠,就想象自己是森林之王。小男孩还经常爬树,在树上荡秋千。有的时候吃树上结的苹果,还和大树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阴下睡觉。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也很快乐。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渐渐长大,不经常来和大树玩了,所以大树常常感到孤单。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你会很快乐的!”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玩了。我想赚钱,你能给我一点钱吗?”大树说:“我没有钱,只有苹果和树叶。孩子拿去吧,把它拿到城市里卖掉,你就会有钱。”于是孩子就把大树上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拿走了。很久很久以后,孩子才来看大树,大树又邀请孩子爬到自己的身上,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大树都会尽力满足孩子,直到大树将自己整个身子都给了孩子,自己成了老树墩。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求回报,满足孩子一切要求。我也要向大树学习。
《爱心树》读后感 篇19
读了《爱心树》 这本绘本,我被书中的大树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
书中讲述了有一棵树非常爱一个小男孩,它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因为爱,它把苹果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让他去换钱 ;因为爱,它又把树枝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让他去盖房子;因为爱,它又把树干奉献给了他,让他去造船远航。后来男孩老了累了需要休息,大树什么都不能做了,仍用它仅剩的老树墩当做座位让他心爱的孩子坐下休息,为男孩做最大的努力。
透过了这本书,我想起了那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妈妈,回忆起妈妈对我那无私的爱——因为爱 ,我摔了跟头她甚至急得比我还痛苦;因为爱,当我生病时,妈妈甚至可以整夜不休地守在我的床头……。妈妈就如同这棵爱心树一般,一直甘心情愿为我们付出到老,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母爱是不可代替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但我们作为孩子是不能象小男孩对待大树一样对待父母的,只索取不付出,付出总应有回报,一个人要有感恩的心,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爱和关怀,首先得学会关爱别人!特别是对你默默无闻地、无怨无悔地付出爱的人!但愿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并珍惜这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