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1
“我走过了太多尘世的喧嚣,经历了太多人世的纷扰,哪里还有洁净的乐土,哪里还有宁静的家园?”当我拿起笔,准备写下我读完《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后的小感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几天前读到的一篇散文中的这段文字。这篇散文的作者同现代社会的许多人一样,在经历了诸多人事,被压力与烦恼扰乱了心神之后,发出了自己渴求宁静生活的心声。“洁净的乐土”、“宁静的家园”,这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求。只有在人们静下心来,捧起一本好书的时候,才能在文字间到达梦想中的桃花源。
而《万物有灵且美》中的德鲁镇就是人们心中与桃花源微微接近的地方,这是一片净土。
吉米笔下的德鲁镇风景优美,乡下农人和和睦睦,简简单单地生活,并怡然自乐,还有许多有灵性的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畅快地生长。万物有灵有情,万事皆美好!
“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我看着绝望变成希望,死亡变成生机——一切都是在几分钟之内发生的。”在救治班先生的羊群时,吉米这样说。在我看来,所谓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这些表达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悬壶济世,救治病人的医者。像吉米一样,对世间生灵平等看待,善待动物,救治动物的兽医,同样担的起“仁心”二字。
《万物有灵且美》,这是吉米的文学著作,也是他的行医笔记,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礼赞。在乡下工作生活的时光,必然有劳碌和肮脏,但是我却读不到一点儿埋怨、消极的当吉米不带着山姆出去的时候,这只与主人形影不离的小狗便让吉米觉得有负罪感;将追车当作一门艺术的小狗夹克,每当吉米离开,便要与他比赛;桀骜不驯的老猫“玻璃”,身手矫健到让人怀疑他有美洲豹的血统;准备踢人要害出的牛,吉米说它“一定对人们充满了仇恨。”可爱有灵性的动物与善良幽默的`兽医,共同将生命演绎得更加美好。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印象深刻。健忘严肃又善良认真的西格,热情活泼有爱捉弄人的屈生,自以为是又充满同情心的佟太太,坚强的农妇戴太太……尽管他们很多人的身上有很明显的缺点,但是丝毫掩盖不了他们的善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再加上吉米友善幽默的文笔的锤炼,他们都变得如此亲切。
情绪,这些统统被吉米的博爱、仁慈和幽默感所取代,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吉米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动、乐趣都来源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对人与动物的善良、热情、宽容之心,对生命本身的敬意和珍惜之情,以及所遵从的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读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追求宁静的生活首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但这又不是指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自己的内心毫无波澜,而是对生活既要热情似火,也要懂得知足常乐。
每时每刻都有值得珍爱的人,一件小事也需要细细品味,每一抹美好的记忆都值得珍藏,每一个生灵都需要宽容以待。且行且珍惜,也许有一天,我会发现每天进出的寝室某个角落的灯光格外柔美。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2
《万物有灵且美》是英国著名作家,兽医吉米-哈利写的。美国《纽约时报》这样评论这本书:
“这本成功的新作,充满着奇妙的人、动物————即使生活得并不顺利,这本书仍能使生活变得快乐。”
这本书讲述了吉米、西格、屈生等人在乡村行医遇到的奇闻怪事,毫不夸张地将他们的行医经历给人们讲述一番。内容真实,语言幽默风趣。
文中追车的狗,凶狠的猫,动物与吉米之间的喜剧轮番上演。和恶犬贴身肉搏,抵挡母马连环腿,被一个重几百公斤的牛碾压。吉米狼狈不堪地应对着各种各样的“意外”————
文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吉米去给农夫家的牛看病,哪知那只牛身上很痒。吉米才进牛棚,牛就靠拢过来,把他抵在隔间板上,挤得他两眼突暴,呼吸困难,太阳穴充血,那牛摇动身体,挤压吉米,原来只是为了蹭痒。
他的悲剧进入了高潮,他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被这牛碾得粉碎,不幸中的万幸,隔板“啪”一声碎了,他也被抛入了隔壁牛舍中,狼狈极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想想,在繁华的大都市中,看到如此真实、幽默的人与自然的故事,谁不会会心一笑呢?
我在读这本书时,经常身陷其中,我似乎也站在那美丽的草原上,看着吉米-哈利给牛治病,给马医蹄,给羊接生,经历着兽医的笑与泪。
都来读《万物有灵且美》吧!它让我们亲近了大自然,让我们闻到草原的清香,我喜欢这本书!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3
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一书描述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以及他当乡间兽医的奇闻异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哈利给一只叫“比尔”的大公牛治病时,公牛突然将他挤到木墙上,哈利使出浑身的劲也推不开它。被挤得“两眼暴突,呼吸困难,太阳穴充血……”他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这时“比尔”开始上下晃动身体,原来,它要蹭痒痒。哈利确信自己的五脏六腑已经被均匀地磨成“肉粉”了。就在他觉得灵魂即将出窍时,身后的木板发出清脆的破裂声,轰然倒塌的木板救了他一命。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伟大的生命,每一次微小的奇迹,每一颗感恩的心就足以令他欣慰满足,内心温热,对自己的窘迫境遇毫无怨言!从作者的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万物有灵且美!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4
你是宇宙的孩子,身份不次于树木和星星。
———麦克斯埃尔曼(美国诗人)
读着麦克斯·埃尔曼《你应该努力追求幸福》里的诗句,我领悟到的是,人类确实应该摆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以宏观的视野来看,其实我们人类与窗前的树、不知名的野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都只是生命历程中的旅人。
与其他生物相比,自称智慧生物的人类更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承担起自然的保卫者的责任。
古往今来,人类都应该有这样的担当。
凭栏吊古,古今一也。“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是孟子治国理念中的自然观,维护鱼儿与树木的生长周期,各取所需,寥寥数语却也道出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理念。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孟浩然的笔下,云梦大泽何其阔大壮伟!作为先秦时期的楚王田猎之地,云梦泽虽到唐朝面积缩小,却不减当年犀兕成群,万禽齐飞的景象。生物多样性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孟浩然被生命的律动所震撼,这才有了他在洞庭湖边衔觞赋诗一景,他用笔墨点化后人要敬畏自然,珍惜自然。
1681年,世界上最后一只愚鸠(渡渡鸟)死在猎人枪下,成为一道菜肴,后人再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此等鸟类。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海牛、恐鸟、大海雀等的灭绝,它们的消失不仅仅是生物界的遗憾,还是自然界的心痛,因为人类夺走了自然最疼爱的孩子。
微笑天使江豚的微笑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它承受了栖息地缩减、水质恶劣化等压迫后依然坚强。有张新闻图片,地面上举步维艰的树袋熊的形象固然有趣,可面对山火肆虐,狼狈的它们确实需要我们的援助。
还有挽救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
长江进入十年休渔期,出海捕鱼也有所限制;消防队员与生物学家联手,扑灭澳洲山火,对树袋熊进行救援;世界气象大会积极召开,旨在呼吁人们减少污染排放;中国与印度正为世界多添上绿意。一部分人的脚步不会停止,世界需要更多的动力推动它们前行。
动物植物依附于自然,芸芸众生何尝不是如此?有虫鸣的夏日夜晚总比整夜的寂静更使人为之动容,愿你也愿意听完夜的鸣奏曲,成为爱护自然及其造物的人。
我是宇宙的孩子,身份不次于深海的蓝鲸与山间的草芥。
抬头看看星空吧,我们其实都一样,披着星星,戴着月亮。
夜已深了,向你们道声晚安,自然的孩子。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5
《动物世界》是陪伴我童年的一部纪录片。它为观众展现了形形色色、富有活力的自然界。透过其中,人们得以了解到,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它们或翱翔于天际,或奔驰于原野,抑或游走于江海。一湖碧水、一树繁花、一道身影,一声鸣叫,都呼吁着人们爱护这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然而,时代发展的巨浪滚滚而来,渐渐地,广袤的大地扬起了尘埃雾霾,偌大的城市挤走了山川草木,闪烁的霓虹取代了皎洁月光。如果要是我们拆掉了一座房屋,废弃了一座城市,那么人类照样可以在其他的地方无穷无尽地兴建起另外的房屋与城市。然而,假如要是我们用利斧砍伐了森林、用烟尘遮蔽了天空、用废水污染了海洋,那么流离失所的动物们,又究竟是要何处栖身呢?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应当建立在让世界上其他生灵无家可归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进步与发展,无疑是自私且傲慢的。我们不仅要让自己这条生命活好,同时也不能剥夺其他生物活下去的权利,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是不能缺少了那些在天空上、原野里、森林中生息繁衍的动物的。
动物最好的归宿就是回到自然,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一件事,就要保护好这些可爱美丽的家园。别让生灵的翅膀,被一双贪婪而冰冷的手折断。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6
万物皆有灵,许是情,许是恩,许是恨,许是怨……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本质都是不变的,骨子里永远透着爱或恨。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在恐龙时期以前,许是在恐龙灭绝之后,蚂蚁这种生物一直都以庞大的群体生存于这个世界,是世界上很古老的一种生物。可它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就凭它们繁殖力强,群体庞大?这一系列问题引发我的思考,直至我想起三年级发生的那件事。
那年春天因父母的姗姗来迟,和我一样的数十名同学被强行关在了学校,唯有宛如芝麻般大小的蚂蚁,才让我们不至于“鬼哭狼嚎”。班上有位男同学突发奇想,拿出了一个瓶子,装好约三分之二的水后,他便开始让在场的同学一个个跑去看那瓶子的活动,他抓了一只蚂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丢进了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他残害的蚂蚁多达数十只,其中还有几个意料之外的“蛋”。
数分钟后,蚂蚁们从挣扎到放弃到看到希望,直至最后“为族捐躯”。只见瓶中的蚂蚁游到了一起把“老、弱、病、残、蛋”积到了水面,然后让一部分处于水中,一部分处于水上。一次又一次的翻转拯救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可我清楚地看见,尽管有蚂蚁死亡,但没有任何一只蚂蚁贪生怕死。
那次之后我好像才懂得为团队牺牲,不贪生怕死,坚持不懈,到底是什么……
万物皆有灵,不管是人还是物,只要愿意有情谊、愿意有爱,那它将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存在。愿意为团队牺牲这个道理,相信会让我受益终身。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7
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一书描述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以及他当乡间兽医的奇闻异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哈利给一只叫“比尔”的大公牛治病时,公牛突然将他挤到木墙上,哈利使出浑身的劲也推不开它。被挤得“两眼暴突,呼吸困难,太阳穴充血……”他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这时“比尔”开始上下晃动身体,原来,它要蹭痒痒。哈利确信自己的五脏六腑已经被均匀地磨成“肉粉”了。就在他觉得灵魂即将出窍时,身后的木板发出清脆的破裂声,轰然倒塌的木板救了他一命。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伟大的生命,每一次微小的奇迹,每一颗感恩的心就足以令他欣慰满足,内心温热,对自己的窘迫境遇毫无怨言!从作者的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万物有灵且美!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 篇8
“宇宙精华,万物灵长”是人自封的冠冕,我们自认是地球的主宰,傲视万物。但也存在这样的人,他们放低姿态,沉浸在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世界。
导演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片中的画面却历历在目,片中的音乐直抵人心,展映着生之可贵,歌颂着蓬勃的力量。
也许,整日穿梭于钢筋水泥的冰冷建筑,我们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麻木,有时迷茫,有时心血来潮地奋斗几天。也有时候,会猛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再傻傻地守着当初单纯地理想,而是去追求一些曾经很不屑的东西。
但是,当看到镜头下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明白,不能总像天鹅一样昂起高贵的头,一方面对颈椎不好,更为重要的是,放低姿态,也许会看到一个超然室外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命的姿态不止一种,生命的色彩争奇斗艳。
在《微观世界》这部纪录片中,镜头聚焦于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微小世界,在这里,蜗牛会有爱情,七星瓢虫风骚地卖弄着,屎壳郎的坚持让我心生愧疚。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来看待周围的世界。我们抱怨时间太短,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生活不易。于是,我们开始了永无止境的追逐,追逐金钱,追逐权力,追逐名誉,追逐自由。我们和时间赛跑,从来不肯放慢自己的脚步,生怕一不留神就错失了一个亿。不是说我们的追求有错,而是有太多的人,在奔跑的途中迷失了方向,既不能到达远方,也忘记了归途,最终沦为幽灵在荒漠飘荡,用海市蜃楼填补自己空虚的幻想。
可是结果呢?似乎永远达不到满足的条件,在不断的满足与空虚的交替中过活,终究归于一抔黄土。
是啊,活着,谁都不容易,不止是人。在微观世界中,一切都是大大的样子,一场小雨就可以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看到了吗?他们也像我们一样,要为了生存而努力争取,要熬过干旱的季节,要为漫长的冬季储存粮食,要在大风中煽动稚嫩的翅膀,也要为了延续血脉大打出手,稍不留神,就会沦为别人的盘中餐,永远的消失于这个世界。
尽管如此,你看他们活得多么认真。在他们的身上,有些东西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就拿那只滚粪球的屎壳郎来说吧,只见几条细细的腿支撑着硬朗的躯体,用力地把粪球往斜坡上推着,第一次他失败了,第二次推到一半又掉了下来,第三次又掉了,第四次的时候,在快要到达顶端的时候掉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英勇的屎壳郎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目标。再看看我们自己,难道不会觉得羞愧吗?我们有多少次能够坚持到底?有多少次做到了从一而终,又有多少次背弃了自己的目标,把自己推向始乱终弃的尴尬境地。所以说,我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
对于世界,我们知之甚少,所以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早已不是幻象,这才是真正可贵的地方。保持一颗好奇心,往前走就对了,无谓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