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上学记》读后感(精选14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学记》读后感 篇1
我在读《上学记》的时候,想起我的大学,想起刘涛,想起曾在一起读书和胡侃的快乐时光。当时我们都是一穷二白,却觉得很幸福。我记得有一次和陈凯揣着十几块钱跑到金硕果饺子城里,连成套的碗筷我们都不敢拆封,最后好像是吃了两盘饺子出来了。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另一个段子,一哥们儿跑贵和去,溜了一圈,只买了一瓶矿泉水出来了。好多地方,真不是适合去,虽有奢华,却无快乐。
因此,我是多么怀念与刘涛、与寇才加、与赵宝剑等伙计们在粱庄大街西口的扎啤摊喝掉两桶扎啤的日子。当时,也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那时,总觉得将来是像春天一样美好,总有很多时间可以去书写精彩的人生旅程。
那时,心中总是鼓荡着希望,觉得生活很幸福。
当时刘涛也跟我提起几次,《上学记》写得怎么样怎么样。这两天在读这本书,真让人有穿越之感,刘涛是不是就在昨天,谈论这么书怎么样来着?
书归正传,何兆武的《上学记》很好读,因为是口述整理,又是大家的`口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看书就跟小时候看《故事大王》一样,有趣味又长知识。这本书让人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幸与幸福(建国之前)。
何兆武在书中说:“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当时,虽然国家不幸,但何兆武他们对未来社会和国家抱有信心和希望,因此幸福与他们同在。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记得高中时写了两句话:“美丽,在于不可预测;痛苦,在于无法掌握。”往前看,若前方总有希望,那日子该是美丽的,幸福的;但同时,梦想有可能没有按照期望实现,那日子又充满了痛苦。在希望和痛苦的交相辉映中,在吃饱了不饿,记性没有忘性好的悠悠日子中,老之将至,于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生代代无穷已,也不知道是幸福不幸福了。
如作者回忆老友王浩,“王浩一生都着意追求幸福,始终没有追求到;最不着力的方面让他轻松就得到了,给他带来了荣誉,可那并不等于幸福。”追求的,反而不容易满足,所以幸福不在于目标,而在于过程。幸福不在于所追求的东西,而在于对追求赋予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未来可以很幸福,因为可以畅想;为什么过去很幸福,一篇旧文,一张老相片,使人越寻思越有味道,时光使人越咀嚼越有味道。
生命的存在,非有一些载体不可,比如亲人,比如故乡,比如日记,比如自己读过的书。人的记忆不可能塞满经历过的所有事情。
但是,幸福除了以过去和未来的方式存在,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在当下的时间中迷失。比如,读一本喜欢的书,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和知己交谈,会忘掉自己,忘掉时间,忘掉世界,只如游鱼一般存在,不知身居何所,不知今夕何夕。
很多人追求做幸福的加法运算,但往往不可得;知足者常乐,若做减法运算,就该好好发现并珍惜幸福了,比如,自己的身体健康能有多久,跟亲人在一起的时候能有多久,青春会流连自己多久,春江花朝秋月夜还剩下几重……作文
《上学记》读后感 篇2
今年暑假,我看了《米小圈上学记》,内容非常精彩。接下来,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米小圈上学记》是一套非常幽默、有趣、又耐人寻味的丛书,主人公米小圈是一个可爱、机智的孩子,还有她严肃的同桌李黎,调皮的两个好朋友铁头、姜小牙,胆小的郝静,好学生车驰等等等。每个人物性格都刻画得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看的就是《老顽童与小顽童》。故事讲述的是:米小圈的.二爷爷(米小圈爷爷的弟弟)到米小圈家做客,给米小圈的爸爸妈妈都带了礼物,却没有送给米小圈心仪的自行车作为礼物,米小圈很不高兴。后又因为二爷爷去垃圾桶捡塑料瓶,让米小圈觉得很丢脸,甚至责备二爷爷。最后当她得知二爷爷捡塑料瓶是为了攒钱买自行车送给她,感到深深的内疚,觉得特别对不起二爷爷。于是米小圈叫上姜小牙和铁头两个铁哥们一起去捡塑料瓶,凭自己的努力买了一辆普通的自行车。虽然自行车不是最好的,但米小圈还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她自己的劳动所得。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不劳而获,你就永远不懂得去珍惜;通过自己辛苦劳动,真心付出所得到的,就是最好的礼物。
《上学记》读后感 篇3
我读了米小圈上学记,我觉的很搞笑
这本书里写的人物有米小圈,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
我就给大家讲一段米小圈在家的故事,有一天早上,妈妈叫米小圈起床吃早餐,半天叫不起床,妈妈拿着早餐来到小圈床边,小圈眯着眼睛闻到气味说:春天的.气味好香呀!妈妈说不是,是我做的春卷的味道。米小圈一听到马上起床刷牙洗脸,跑去桌上,爸爸也在,两父子抢着吃。我们不能象他那样,应该要文明一点。
我又读了几篇,我知道了米小圈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从书上也知道了他也是一个快乐又烦恼的小孩。但是很善良。看过之后我们要学习他的好处,把自己平常一些不好的要改正,做一个好孩子。
《上学记》读后感 篇4
我最近读了《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后,知道了米小圈很喜欢踢足球,可是他爸爸妈妈不上他踢球,鸡肉老师给米小圈他的爸爸妈妈说:“不要放弃,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经过努力,终于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梦想像一块宝石很吸引人,但是很难实现,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能放弃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前我很喜欢打篮球,可是一直都打不好,最终我放弃了。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我的篮球梦想就一定会把球打好的。
梦想是起点,只有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上学记》读后感 篇5
在寒假里,我读了任晓霞写的书——《米朵朵上学记》,让我受益匪浅。
非常熟悉的作者,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作者,原来是因为她取材真实,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并用文字留住那些逝去美好的时光,书里任小霞记录下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经历。
书中描写三年级的米朵朵喜欢幻想故事,也喜欢和同学一起冒险,一切都“惊心动魄”,因为他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虽然她的外表是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女孩,但她的内心可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女汉子”。他们在一个个节日里参与一些美好的活动,为他人带来快乐,为自己添加经验。
米朵朵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从入学开始,与好朋友。老师。同学,家人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又可爱的小事件。我看着这本书,就像是在看自己生活与学习的.点滴,而且书中的绘画很生动,有趣。
读完这本书,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天妈妈都会陪伴我,打羽毛球,出去健身,还有爸爸也会被我拉到外面,放下工作陪我一起玩。每个星期天,妈妈或者爸爸都陪伴我,送我去学舞蹈,当我和小伙伴在里面翩翩起舞时,妈妈或者爸爸就在门外默默的等着;当我在家练毛笔时,妈妈也会在旁边看着;当我灰心丧气时,她总是温柔的安慰我,鼓励我,让我鼓起勇气重新站起。
学会感恩父母为我们的无私付出,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会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还有我期待作者能出《米朵朵七年级》,《米朵朵八年级》......因为真的很好看!
《上学记》读后感 篇6
秋天是开学的季节,我读了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这本书讲他在师大附中读中学和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的经历。太亲切了,因为我中学也在师大附中,大学和研究生也在西南联大成员中的北京大学,这是双重的校友缘分啊!30、40年代的附中和北大究竟是怎样的呢?
关于北大生活,我最早接触的是在张中行笔下;关于清华,是在梁实秋笔下;关于西南联大,是在汪曾祺和许渊冲笔下。这几位都是一辈子文学家,但何兆武进入西南联大是在工学院,学的建筑,然后读了四个系,本科毕业于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于外文系,工作时教哲学……真是经历丰富。有趣的是,西南联大真支持这样,随意选课,随意旁听,他说一年级时不限制,只要某系相应的课程考够70分,就可以转到那个系。西南联大出了不少专才,培养方式却面向通才。杂学旁收给人滋养,不仅仅在交叉学科的成果。又或者各科的学问本来就特别吸引人。陈福田开西洋小说史课,何兆武说有七八个女生,男生只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杨振宁。多么巧,许渊冲在西南联大印象深刻的朋友也是杨振宁。理科达人热爱文学自有传统,杨振宁尤其深研啊。而何兆武最好的.朋友竟然是数学家,王浩,早在1983年就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大成就并获奖的,好先进。俩人一文一理,在一块就滔滔不绝地聊哲学,用各种语言聊哲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友情啊。跟朋友聊数学当然像喝了咖啡一样头脑加速,聊文科则是像喝了酒一样思绪飘逸。甚至这本《上学记》也是文科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哦。
西南联大和师大附中都有很多名师。除了听讲和聊天,看书也是构成人生的重要过程。何兆武在中学时代下午没课,骑车去北海边上的北图借书,非常惬意。那时候和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读了不少书,特别是把外语学好了。读经典的英国文学提升文笔,读翻译成英文的便于理解,所以他跟王浩他们讨论时随口就是英文,还有德文。我很羡慕他们毫不畏难,见到外语就学。学语言,读书,开阔眼界。他们很多课程是直接用英文讲的,哲学课、化学课。甚至中学的数学课都是英文的。何兆武说学西洋通史和西洋近代史时他特意找了原文教材来读,发现人名、地名、专有名词都好记。他甚至还出于好玩向蒙古同学学了两个月蒙古文。我想,他用这么多种语言,思考时就有多种工具,所以才成为了哲学家。如同奏乐有多种乐器,多种音色。何兆武也多次提到翻译之难,有些中文和英文一对多,容易混淆。遇到出色的翻译,比如傅雷的“如泣如诉的小提琴”,他也欣然叹服。
人们提到何兆武,经常讲济慈那句“人生一世,把名字写在水上”。这是他回忆温德教授讲的西方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在沙上”,他联想到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这一刻,东方和西方竟然共鸣了,了解东西双方文化的他,想必震动更多。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啊。然后进一步地,济慈“写在水上”,消失更快。何兆武很欣赏济慈的境界。不过我想这本《上学记》恰好记录下当年人们写在沙上的言行,不至于被潮水淹没。谢谢何兆武先生!
《上学记》读后感 篇7
我最近读《米小圈上学记》这套书,其中我最喜欢《我的同桌是卧底》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米小圈和他的同桌李黎斗智斗勇,真是让人笑到肚皮痛。
米小圈带了巧克力想让同桌不打小报告,可李黎不领情,把巧克力拿去给了魏老师。魏老师因此就把米小圈狂批了一顿。
这里面的李黎真像我们班的班长,就爱打小报告,而且他还爱欺负人,自己拿了辣条,却不让我们拿。书中的米小圈就像我,总被别人欺负。
这书中也写出了我的.不满,请听我细细说来。米小圈吃饭也要李黎看着,如果有一点不好,就会给米小圈的妈妈打电话。
连米小圈上厕所时也要管,超过五分钟,回家后就要被骂了。李黎这样的人,我们班真的很多,像刘同学、赵同学、郝同学……她自己拿玩具,却不让别人拿。
我觉得,同学之间互相批评是必须的,但给老师打小报告不是君子做法。
《上学记》读后感 篇8
高尔基爷爷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更能使我进步。暑假中,我读了北猫叔叔的《米小圈上学记》系列丛书,其中的《小顽皮与老顽童》这本书我越读越喜欢,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米小圈和二爷爷之间的故事。
北猫叔叔介绍的“偷师学艺”的写作魔法让我受益匪浅。平时我也读了很多书,可是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故事情节,也就是看看热闹。老师每次布置我们写作文时我都无从下笔,只好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东拼西凑。读了这本书,北猫叔叔的“偷师学艺”魔法告诉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要反复地读,读了很多遍之后,其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例如书中二爷爷这个人物,我读第一遍时认为他太抠门,米小圈买自行车只给了100元。再读时,我又觉得二爷爷并非“抠门”,而是那代人特有的勤劳、节俭的`素质。他有养老金却还到公园捡饮料瓶去卖钱,给米小圈买了一辆自行车,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米小圈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他是一个多么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读书要有讲究,慢读细嚼。“撮其要,记其事”才能领会作者写的精髓。我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今后读书都要读出“偷师”的技巧——学习作品中的写作方法。把作者写作的精髓变为自己的知识的营养。坚持写日记,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都积累在日记里。我一定会通过努力,使自己写作文的能力一天天地提高。
读书使人学会思考,读书使人取得进步。我要做一个“小小书虫”,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
《上学记》读后感 篇9
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了我的第一套课外书,因为太喜欢了,所以百看不厌,这套书的名字叫《米小圈上学记》。这套书讲的是有个叫米小圈的小学生,他和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小学生生活,虽然我还只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暑假后也才二年级,但是米小圈对我来说好像有一种魔力,让我对这套书爱不释手,不仅看完了一二年级的米小圈,而且三四年级的米小圈也被我一下子看完了。
一年级的米小圈,开学的第一天,妈妈把他的.书包塞得鼓鼓的,米小圈背了背说好重呀,我想到了我刚开学的时候,书包也塞得鼓鼓的,但是我没有觉得重,因为我心里很高兴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二年级的米小圈,他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二名,当我在书上看到这个片段时,我也替她高兴,我希望自己二年级的时候也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三四年级的米小圈,他进了学校足球队,老师称赞他是足球小天才,原来米小圈不仅成绩好,体育也很出色,我也要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向米小圈学习。
这个暑假,我一直沉浸在米小圈的世界里,好像我也是他的朋友,陪着他高兴陪着他难过。这套书的作者是北猫叔叔,我希望以后也能成为一个作家,写出让更多小朋友喜爱的书。
《上学记》读后感 篇10
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我收到的书是《小海盗上学记》。
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对双胞胎,男的叫马林,女的叫玛琳娜。他们的爸爸叫比兹姆,是一个海盗。妈妈叫奥赛娜,是一个护士。爸爸想让马林当海盗,玛琳娜当护士。可事情刚好相反,玛琳娜想当海盗,马林想当护士。爸爸并没有听他们的建议。上学的生活开始了,马林和玛琳娜偷偷交换了学校。第二天,海盗老师和护士老师都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学生竟然都进步了。开会时,爸爸明白了一切真相时生气极了。可是妈妈却对这个方法表示赞同。既然妈妈都赞同了,爸爸只好照办了。马林和玛琳娜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擅长做的事情和不擅长做的事情。比如马林擅长当护士,玛琳娜擅长当海盗。可爸爸却把他俩最擅长地换成了 最不擅长的。做安排时要先想想别人的特点和想法,可不能像书中的爸爸一样糊里糊涂得把马林和玛琳娜擅长做的事情换成了不擅长做的事情。
《上学记》读后感 篇11
请投我一票吧,河马先生。如果我窗外的雨点儿沙沙沙地蹦哒着,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啪嗒啪嗒的,我不时抬头看向窗外,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个可爱数学迷的童年进行时,真是太可爱啦!捧着书的我不由得感慨:沐阳上学记可真好看!
书中的每一言每一语,都是作者和她的儿子亲切日常哩!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忍不住让人笑出声来,不时对这个小聪明的计谋竖起大拇指。当看到这个小暖男的'暖心举动,心中忍不住涌起一阵阵暖意,读着读着,忍不住笑着说:这个小沐阳!禁不住流露出对他的喜爱之情。
在沐阳这个小暖男的笔下,童诗也是别有风趣!那首关于年的小童诗,把年这个小怪兽描写得那么可爱,虽长像凶猛,可细腻的内心世界,让你仿佛看见一个可爱的小怪兽正在笑盈盈地冲你挥手;这首《熊孩子近视》的小诗,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有趣的对话,不由得让你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看见熊孩子高兴地戏水,而熊爸爸在高兴地瞧着呢!阅读的过程,我仿佛是陪着小沐阳一块儿笑,一块儿乐,仿佛小沐阳成了我的好哥们。
当然,小沐阳与***妈的日记,也是风趣十足。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家长的教育观,真实的家庭学校小互动似乎每一幕都在上演:请投我一票吧!当小沐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小纸条塞进别人的抽屉,那欣喜的小样子,忍不住让人想笑;当小沐阳生了一场病,希刻劳就成了他的头号大敌人,他说希刻劳虽不善言辞,却总给自己戴上甜蜜的标签,看到这儿忍不住让人笑出了眼泪。阅读中,先看看可爱的小对话,再看着俏皮不乏活力的小沐阳,心情也会不由得舒畅起来。
小沐阳也算是个小淘气,生性好奇的他,总爱追着父母的影子问东问西。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活泼的小孩粘着父母问问题,父母笑着为他解答。那可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小沐阳的生活丰富多彩,每时都值得纪念,他乐观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父母有时也会像孩子似的与他谈心,与孩子沟通,这是多么重要啊!
真实的生活,快乐的氛围,相信你看过它后,也会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
《上学记》读后感 篇12
近日,阅读了《上学记》,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里,对最精彩的回忆留给了西南联大。那一代人成长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学子的理想都很单纯,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国。单纯并不代表没有生机,单纯也不是简单的代名词。建国后出身的人,特别是70后、80后,更是无法体会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上学记》一书中,我触摸了70年前我们中国学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来,伟大的中国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争取民族的发展空间。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艰难坎坷的环境里,越会振作精神,积极思考。像何兆武这样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土地!你说,能不使人感动不已吗?想想前辈们舍生忘死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吗?我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这更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啊!
《上学记》读后感 篇13
时代动乱下的个人,似乎处境不会有绝对清晰的认知,对于任何周遭的变迁,能够有的也就只是接受,只是去面对。
物质上的极度贫瘠的,可他们在思想上是绝对富裕的。就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担忧,只是去想着,日后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一定是充满希望的。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国家的前景是可期的`,所以他们能够在那样一种艰苦的环境之中,生活下来,研究下来,为所在领域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或许与动乱下的短暂安定有关,有或许那一辈的人对于动乱的习以为常,没有那么大的震惊,就只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安安稳稳的,保持对于周围环境的钝感,就已经很好了。
《上学记》读后感 篇14
暑假里我看好几本书,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米小圈上学记》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新鲜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米小圈在路边捡到了一只小松鼠,就把它带回了家。米小圈知道小松鼠最爱吃松子,就端来一盘可口的松子喂给它吃。他十分细心地照顾着小松鼠,可是小松鼠并不快乐。妈妈告诉米小圈,小松鼠的家应该在大自然,只有在大自然,它才能过得自由自在。
米小圈听了妈妈的话,把小松鼠送回了小树林。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米小圈很爱护小动物,是个乖孩子。我们要像米小圈一样善待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