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8-26教案

请欣赏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1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开学到现在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利用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智慧,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再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灵活地进行内容新编,精心地设计编导课堂教学活动,经过大量的新课程模式改革收到了“新课标”预期的一些效果,较圆满地完成高中第一模块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集体备课实效化。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组的集体备课有序地进行,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活动内容有教材分析、有教法研究、有质量分析、有教学反思等,并且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钻研新教材。主讲教师提前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并能提出重难点突破方法,其他组员质疑、补充、完善,做到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后,各位老师分别承担各项任务,任务具体到人,具体到写教案、制作课件、出单元检测、语法专项、月考试卷、模拟试卷等。

每个老师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并传到共享文档,供其他老师分享,当然,其他老师都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把修改过的教案等共享在网上。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课;通过集体备课,使各位教师明确近期和远期任务。除了正式的备课时间外,我们还不分时间与地点,有问题随时随地讨论研究,并得到解决,有时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有时是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有时是一个考点的分析,有时是一点教学体会的交流——总之,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更注重内容与实效。

二、教学计划清晰化。

今年进入高一学习的这xx届学生在初中时学的是人教版的教材,现在高一却又得学译林出版社的牛津版教材,因此,初高中学的教材本身就不衔接,怎样使刚进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的过渡是我们高一英语老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但又必须战胜的问题。

开学初,在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时,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了解教学情况,对学生以前学过的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以及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备课组各位老师共同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及高一英语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

三、措施具体化:

1、互相听课,共同进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一全体英语老师都根据自己的计划,采取了具体的行动,尽的努力使工作细化,具体化。如每天早读的任务,培优补差的`工作,默写环节的落实,课后的个别答疑,期中考试后开始的作业分层等,老师们都费尽心机。虽然工作忙,但我们备课组内常常互相听课评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2、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夯实巩固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牛津教材,我们还把每单元词汇表上没有而学生没有学过的单词整理出来,督促学生背诵、记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渐形成。然而,我们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还是粗浅的,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2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

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被很多人忽略了。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那么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1.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

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习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教会学会的东西,学习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大量地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2、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功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们可以试着用五个步骤” :

1). 音节拼读,准确读词。

2).拼读准确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

5).限制联想”。

3、词类:我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习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习,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可以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4、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必须要过关。在这方面,我给了我们一点建议。我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反思:我个人很赞同我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

一上学期必须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建议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

5、语法:我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建议“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反思:我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

6.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通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浏览,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总结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第三遍:总结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第四遍:总结大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带介词的短语。第六遍:体会英文语序,注意英汉对比。第七遍:研究句子开端,追求表达变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间联系,衔接手段。第九遍:把握过渡手段,

领会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我尊重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层次。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当然,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升层”和“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发展的层次。

1,备课的分层

我在每次备课时都会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都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分层

根据备课要求,我的授课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提问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就优先考虑A层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性的训练,我优先考虑A层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于B、C两层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活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A层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A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A层学生应先要读懂,达到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一定的准确率。C层学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在四五分钟时间。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3

一、 课程类型:

高三复习课

二、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句型和语言点(见教学重点)。

2.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学会改错、写作。

二)情感目标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智力目标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帮 助学生加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激发创造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这是高三复习阶段的一节写作课。这节书面表达课就从审题谋篇等方面入手来完成教学目的,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把握书面表达的写作前准备即谋篇审题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写作前迅速构思按照规范的模式来完成谋篇审题:在教学中不仅仅强调写,对于与写作紧密联系的听、说、读、改错都有兼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扩大课堂的语料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四、 教学重点:

1. 学会审题和谋篇

2. 掌握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3. 熟练各段中的固定写作套路

五、 教学难点:

1.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写作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2. 使学生了解谋篇的.重要性,培养谋篇的能力和习惯。

六、 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七、 教学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Come up with some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cita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bove proverbs?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it clear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 English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d then the goals of this lesson.

Step 3. Exhibit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 writing.

暑假即将来临。你班同学讨论了假期计划,提出了不同看法,请根据提示写一篇有关讨论的英语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短文必须包括表中所列要点,可根据内容分段表述;

3、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4、参考词汇:眼界―horizon(或view)。

Step 4. Analysis

Analyze the key points and ask the students questions about them.

[写作要点]

1、确定人称,根据本题要求,它应是一篇说明文,故用they比较妥当,而不能用I和you,这样文章才更清晰。

2、确定时态,文章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但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般将来时,这样文章会富于变化,使文章更有色彩。

3、确定要点,注意不能直接把提供的汉语提示进行逐条翻译,要把两种对比观点归纳整理,形成逻辑关系,最好用两段分别阐述观点,这样文章会更有条理性。

Step 5. Group discuss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n excellent writing and sort out the useful fixed patterns after group discussion.

Step 6. Further practice

人们对于学生网上交友持不同意见。请你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学生网上交友的短文,介绍人们的不同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4

一、 课程类型:

高三复习课

二、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句型和语言点(见教学重点)。

2.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学会改错、写作。

二)情感目标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智力目标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帮 助学生加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激发创造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这是高三复习阶段的一节写作课。这节书面表达课就从审题谋篇等方面入手来完成教学目的,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把握书面表达的写作前准备即谋篇审题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写作前迅速构思按照规范的模式来完成谋篇审题:在教学中不仅仅强调写,对于与写作紧密联系的听、说、读、改错都有兼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扩大课

堂的语料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四、 教学重点:

1. 学会审题和谋篇

2. 掌握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3. 熟练各段中的固定写作套路

五、 教学难点:

1.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写作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2. 使学生了解谋篇的重要性,培养谋篇的能力和习惯。

六、 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七、 教学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Come up with some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cita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bove proverbs?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it clear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 English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d then the goals of this lesson.

Step 3. Exhibit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 writing.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5中有关过去分词的语法内容,进行过去分词的学习,教学中将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到一起,注重复习语法与语言的运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从而扩大课堂的语言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英语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和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水平,巩固基础强化正确使用语法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然而他们学习比较认真,渴求知欲旺盛,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能主动配合老师。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过去分词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的使用。培养学生通读,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教会学生体察语境,结合上下文,符和逻辑推理和合理的想象,结合语法和题干中的语境解决问题。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规范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准确表达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德育目标:

用含过去分词的句子结构表达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过去分词的用法.

2. 过去分词的运用

五、教学难点:

1.结合语法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和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 过去分词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的使用。

六、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具体形式,创设有利于高中生自己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情境,利用他们自身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因此,本课采用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任务的设计焦点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并得出结论。

七、学习策略:

本课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和中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听说读写都是围绕这个而展开的。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及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而展开的。通过做听力训练和热身,让他们对艺术和绘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接下来西方艺术的学习垫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aims of knowledge(知识目标)

1) to know the information about art.

2) to know som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2.aims of abilities(能力目标).

1)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by guessing the content and setting down the key words.

2)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rief short hist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3.affective aim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to arouse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team spirit by doing the group work.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然这是选修七第一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学生在语言理解上会有一定障碍。我们班学生男生为大多数,普遍听力较薄弱,也比较缺乏兴趣。但是高二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而且在听听力之前教师会让学生做热身,先熟悉目标词汇,使听力难度降低。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自己制作的视频来显示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同时播放《江南style》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舞蹈,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听力课上的紧张情绪。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students-centered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task-based teaching.

听力环节教师创设情境,设置不同的听力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to know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2. to set down the key words while listening.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step1:warming up

(1) show the art works of fruit.

(2) brainstorming.

(3) enjoy a video of chinese painting.

(4) learn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在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后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q1.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q2.do you feel happy after seeing them?

q3.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art styles?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艺术和绘画这个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

step2: pre-listening

talk about the artworks and guess what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each artwork belongs to .

preview th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这些作品所属的年代

学生猜词意,读单词

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讲解,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识产生的自然过程,并能够较快接受相关词汇。为听力打好基础。

step3: first-listening

put the words of time into order.

听完材料后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听力中相关的年代和时期,在之前热身中已熟悉,把时间排序,提高对数字听力的敏感度。

step4:second-listening

listen again and take some notes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who &when).

分组讨论思考。学生回答问题。

听细节,此作品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创作。

提高学生听力中把握细节的能力。

step5: game time (江南style)

学生观看视频再上台表演

小游戏是一个小高潮,气氛顿时活跃,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step6: conclusion and evaluation

思考讨论并回答。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反思自己所学。

让学生反思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做自我评估,对自己的英语学生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对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7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体英语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3、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每天一次在高一英语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固定每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织第一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安排人员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发言,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在上课前打印出来,每个教师人手一份,以便老师们共同参考、设计下周的学案和教案。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6、安排组内研讨课:组内老师相互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评课,进行教后反思。

7、严格要求学生,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8、书面表达训练: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坚持每周一篇的短文背诵检查。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9、完型与阅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配发适当的完型与阅读练习,在平时考测试卷中阅读篇幅占一定比例,突出重点。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0、活动:组织一次全年级的英语书法比赛。由于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书写,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造成了高考书面表达这一项的失分,因此在高一时就养成良好的书写。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8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体英语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3、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每天一次在高一英语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固定每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织第一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安排人员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发言,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在上课前打印出来,每个教师人手一份,以便老师们共同参考、设计下周的学案和教案。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6、安排组内研讨课:组内老师相互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评课,进行教后反思。

7、严格要求学生,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8、书面表达训练: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坚持每周一篇的短文背诵检查。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9、完型与阅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配发适当的完型与阅读练习,在平时考测试卷中阅读篇幅占一定比例,突出重点。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0、活动:组织一次全年级的英语书法比赛。由于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书写,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造成了高考书面表达这一项的失分,因此在高一时就养成良好的书写。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熟知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单词、习惯用语、语法和功能用语)。

能结合所给任务,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完成任务。

2.技能目标

能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正确使用动词过去式进行准确的`描述。

通过观察、想象、模仿和表演等熟练、生动、有创造性地从图片或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拓宽视野,围绕“上一周周末活动”进行交际。

能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这单元话题范围内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的真实价值,品味语言的实际意义,从而获得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发挥应用和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

合理安排自己周末的学习、运动、休息、娱乐等活动形式,过有益义的周末。保持愉快的心情,以积极的姿态,精神饱满地面对生活与学习。

教学重难点

单词:beach,pool,visit,stay,cute,test,cook,spend,mountain,practice以及不规则变化行为动词is,do,go,have,read,see,write,sit的过去式形式was,did,went,had,read,saw,wrote,sat

短语:go to(a place),go shopping,go for a walk with……,visit (a person),watch sb do sth,It is time to do sth,read a book about(history),see an interesting talk show,study for the(math)test。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 Revision

1. Check the past tense of some words.

2. Practice “How was your weekend?”

Step2. Exercise

Ask: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Let’s see what Sally and Jim did yesterday. Do 1a on P56.

Do you like the things they did? Ask: Do you like to play the guitar? … .

Listen and write down what Sally and Jim did last weekend and complete the chart.

Step3. Survey

Interview your partners about their parents: What did your mother /father do last weekend? Then give us a report: My friend __’s father/mother … last weekend.

Step4. Reading

Read 3a by yourself, and circle the activities you like. Underline the activities you don’t like. Then let the students give their answers.

Explain: For most kids.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Step5. Survey

What did most of you do last weekend? Ask about your friends in your group and give a report:

Last weekend, most of us … .

Step6. Exercise

Do 3b. First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s? What is he/she doing?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Step7 Oral Writing

Can you introduce your last weekend like 3b?

Homework:

1. Write about what you did last weekend.

2.Do workbook(1) P35 (2)26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10

一、课程类型:

高三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句型和语言点(见教学重点)。

2、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学会改错、写作。

二)情感目标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智力目标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激发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这是高三复习阶段的一节写作课。这节书面表达课就从审题谋篇等方面入手来完成教学目的,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把握书面表达的写作前准备即谋篇审题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写作前迅速构思按照规范的模式来完成谋篇审题:在教学中不仅仅强调写,对于与写作紧密联系的听、说、读、改错都有兼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扩大课堂的语料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四、教学重点:

1、学会审题和谋篇

2、掌握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3、熟练各段中的固定写作套路

五、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运用写作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2、使学生了解谋篇的重要性,培养谋篇的能力和习惯。

六、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七、 教学设计:

Step 1.Warming up

Come up with some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cita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bove proverbs?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it clear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 English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d then the goals of this lesson。

Step 3. Exhibit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 writing。

【精】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熟悉“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口语技能,高中英语教学案例。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和信息素养。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Canada---The True North 与以往接触过的介绍国家的文章相比,本课的内容没有整体介绍加拿大的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而是透过一个旅人的眼睛来看加拿大。相比较而言,这样的课文难度更大。

教学重点:①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②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突破】任务驱动,层层深入。利用“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问题的精心设计者和疑难问题的点拨者,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对课文内容中细节的理解。②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学习效率问题。【难点突破】 设置情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设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①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②设计创造性思维问题。所谓创造性思维问题即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题型具有开放性、解题富有挑战性。

【教法】: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动画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②评价阅读法: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③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热身活动:猜单词。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两组前一节课学过的词,分别让两组同学上来猜。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幸运52》:单词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其中一个同学背对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个同学则是解释者,他要用英语或辅以动作将单词的意思表现出来。两组同学之间展开竞争,看谁猜得又快又多。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令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氛围。

第二步:读前活动(一):自由展示。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课堂上,由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上来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第三步:读前活动(二):自由交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第四步:读前活动(三):小组讨论。经过了前面的大量的有关加拿大的信息的冲击,你愿意用哪三个词语来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请小组代表发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况综述。这一步骤是对上几个步骤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整合并优化了有关加拿大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展示。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加拿大的了解,对他们所获取的知识进行 梳理,也为下一个步骤展开铺垫。

第六步:掠读课文。(first reading)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8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8个问题来阅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读课文。(second reading)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5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如果该句是错的,请给出正确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复述课文(retelling) 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第九步:口头作文(oral practice) 设定一个情境,给出一些关键词汇,让同学们模仿课文来编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Shenzhen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from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oast theme parks

第十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第九步中的口头作文写出来,变成书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我将本节课设计为竞赛、导入、个人探究、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和讨论及口头作文等九个步骤。我充分发挥自制网络课件的优势,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容量更多。既贯通了所要学的知识,又拓展了课外知识,使得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更加浓厚 , 积极地自主探究,讨论问题热烈,课堂气氛活跃!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12

以下实录的两个问题设计,均针对人教社出版的现行课本第一册第42课课文。使用这两个问题设计的两个班级学生水平相当,人数仅相差1人(A班52人,B班53人)。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设计所产生的不同的课堂效果,作者还将呈现学生在后继活动中的表现。本文将对两个问题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探讨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因素,使其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1.对比

1,1.问题设计

教师A:1.Is American country music popular during the 1990s?

2.Was it about city life?

3. Did people think money was important in the 1950s?

4. Were young students angry with the government in the 1960s?

5. How much money can country music bring in?

6. Are country music singers all from Tennessee? Where are they from?

7. Why did the first country singers like to sing to the guitar?

8. Does country music change a lot today? Why?

教师B:1.Did American country music first appear in the early 1990s? Is it still popular today?

2.Why has country music become a big business now?

3.What do the modern values of the USA mean?

4.Were American music in the 1950s and in the 1960s about the same subjects? What are the subjects of the American music in the 1960s? Why?

5.Do country music singers sing to the guitar? Are they all from Ten nessee?

1.2.问题类型及参与人数

问题类型

(约占问题总数%) 提问人数(人) 群体参与率(约%)

A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直接获取信息型

50% 3%

4

3

14% 40%

间接获取信息型

32% 44%

5

4

20% 94.3%

探究型

30% 33%

4

6

32% 98%

学生插问(质疑)

4% 26%

2

9

4% 28%

1.3.学生在后继活动中的表现

课堂活动

参与人数(约占总人数%)

A 班

B 班

Note Taking(阅读笔记)

全部照搬课文

35%

5%

部分照搬课文

45%

15%

参照课文简明扼要

15%

46%

基本上不再翻阅课文,简明扼要

5%

35%

Summarizing The Text (概述课文)

重点不突出,近似朗读课文

35%

8%

能说出主要内容,但基本上摘录课文中

55%

25%

的相关句子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主要内容

10%

67%

Topic Discussion: Music, People and society(讨论:音乐、人和社会)

不参与

A班没有此项活动

0.01%

参与,但不太开口

12%

积极参与

78%

2.分析

两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数量相差无几,但A班的问题缺少探究性,学生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且在难度方面没有递进。从量化统计结果看,群体参与率不高,问答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质疑。后继课堂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课文概述抓不住重点,且不能用自己的话语陈述要表达的内容。

B班的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探究性,难度上层层推进,且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提问,学生必须在对课文有完整透彻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此外,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一定深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所以提问人数虽然不多,但群体参与率较高,且因为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很活跃,所以也容易发出质疑。由于问题设计的导读作用很到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准确,所以在后继课堂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活动质量高于A班。

转贴于 以上分析表明,不同的问题设计产生的课堂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从上面两组问题设计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问题设计的预定目标各不相同。教师A的预定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一定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潜意识里在追求一种非常形式化的“课堂效果”,那就降低问题的风险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高。这种做法显然是受“为教而设计教”的传统理念的影响所致。教师B的预定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信息,并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究课文的深层涵义,并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的。该教师并没有刻意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思维以及学习方法的渗透等。

3.讨论

3.1.教师应准确领会阅读的真正意义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搜寻信息,语言无论是以口语形式还是书面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交际。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意的捕捉、剖析、感悟、发挥等。教师的提问,要促使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就要设法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以便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使他们对课文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设计应在为被提问者提供阐述观点的机会的同时,能给未被提问者提供评价、指正别人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这项课堂活动的参与率。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搜寻信息,而没有促使其参与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提问就很容易变成“指定任务”,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答案在课文的哪个位置?”、“我是否找到了那个位置?”上。提问一旦变成任务,阅读就变成被动活动。我们知道“Reading is anything but passive…It involves processing ideas generated by others that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language.”(D.Nunan,1999)。这种“指挥棒”式的问题,还有可能使未被提问的学生产生“这个问题与我无关”的想法,长期如此,思维的萌芽畏缩,参与意识渐弱,而学习一旦变成旁观活动,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3.2.不可忽视语言的输出量问题

语言学习需要输入和输出相结合(H.D.Brown,1987),否则就达不到学会运用之目的,而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课文教学的任务就不仅仅是阅读课文,它还包含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而运用能力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的输出量。那么,课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就应考虑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输出量问题。以上列举的两个问题设计,学生在作答时的语言输出量显然是有差异的,也正是这个差异,导致学生在后继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大不相同。这也反映出教师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3.3.教师角色转换的形式化在问题设计中的反映

问题设计过程中出现提问过于简单的'现象,不仅是因为教师对课文教学及阅读的实质或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反感学生出错,反感学生“迟钝”,希望学生对提问快速作出反应,而且最好是正确的反应,以求体现“课堂气氛”或“课堂效果”。看上去教师在问答过程中引而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做”,但实际上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这种追求表面效果的做法,反映出教师本身并没有真正进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师生之间实际上是这样一种关系:

Teacher:questioner, task assigner, inspector, controller

Student: information hunter, correct answer pursuer, careful error-protector

流于形式的教师角色转换对于构建师生间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学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

Teacher: facilitator with the tool of necessary questions, task presenter, organizer, participant and monitor

Student: question user, finder and active player, motivated risk taker

4.建议

4.1.问题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促使其在对文章进行感悟、释义、质疑、评价以及与同伴交流过程中达到与作者互动的目的。

4.2.问题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出机会,让他们通过表述对课文的理解、评判、感想等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4.3.问题设计应考虑到与后继课堂活动的整合,为学生参与后继活动作好语料准备。

4.4.问题设计不是指挥棒和检测仪,关注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是问题设计的兼容价值之一。 参考文献

1. H.D. Brown 198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entice-Hall, Inc.

2. D. Nunan 1999,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USA.

3. 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外语教学》20xx.2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