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8-29读后感

请欣赏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1

稻盛先生在这篇中讲了个切身体验的例子,是他去参加本田宗一郎的研讨会。本田先生露面时一开口就给了众人一个下马威:“据说你们是来学经营的,如果有这闲工夫,不如快回公司干活去。”而稻盛先生更是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在榻榻米上练游泳未免太傻。榻榻米上学不会游泳,倒不如即刻跳入水中,用手脚划一阵子再说。”对啊,不在现场挥汗如雨,哪能学到什么经营?成就伟大事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才财富。

而稻盛先生也指出,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的人。作为组织而言,不欢迎不燃型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冷若冰霜不说,有时还会夺走周围人的热量。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呢,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要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需要靠自我激发,自我燃烧才能产生。实际上,稻盛先生说到底,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缺乏对工作的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是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2

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而活,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纯真的灵魂去迎接死亡,我们从出生改变最多的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实现了。

人生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稻盛和夫提出两种公式:人生等于性格加哲学:性格就是我们天生的、是基因里带来的,哲学就是我们后天逐步一点一点养成的,哲学就是何为人何为正确。还有一种公式:结果等于思维方式乘以热情乘以能力:人的热情度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最起码都是零以上,能力也是一样的,有高有低最起码也是零以上的部分,但是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首先你得敢想、你得敢想那些美好的正确的非常绚丽多彩的未来。我们要把整个生活当作磨炼心智、我们的生活就会又简单又愉快,不断地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生当中最大的转折点是心态的转变,人生的转折是工作态度,甚至是一切最好的良药。稻盛和夫说过人分三种,就像三种柴火一样,一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一种是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一种是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自燃型的人要在漩涡中工作。

我们活着就要感谢,遇到挫折勇敢面对,只要活着辛苦委屈乃是必然,遇到任何事都念南无、南无、谢谢!我们要知足有德,感谢现在的生活、感受知足、感谢父母、感谢给予我们工作的人、感谢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要利他心度人生,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的工作,极度认真过好每一天。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3

几年前就对稻盛老先生非常敬仰,从朋友曾宪盛那里知道有盛和塾这个思想领悟了,才提交发到群里,希望把《活法》这本神圣的书读透,浸入生命中去。

知而不行等于未知,知而行就是得到。每天我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有违背六项精进,是否真的按六项精进去践行。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坚持不断,契而不舍,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努力向上。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谦受益,满招损,每天我都在告诫自己,是否骄傲或者有骄傲的念头了。

三、要每天反省

现在我每天都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利他。

四、活着就要感谢

我从常常抱怨的心转换成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人,不再去评判他人,感恩身边的事和物,怡悦和幸福感悄无声息产生了。一切事情都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五、积善行,思利他

我发愿日行三善,每天都在做,常常提醒自己今天有没有行善。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人生总是波澜万丈,人活着就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在遇到违背自己想法的事情时,就会产生烦恼心,但是我常常用这句话来安抚自己,心中的烦恼就慢慢消失了。

上了六项精进课程,再阅读《活法》又有了更深的感悟,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有:

1、要实现的愿望,在头脑里真实地呈现,反复推敲,真实的感受以及成功的喜悦,一次一次的强烈意愿,仿佛这种意愿已经实现,所有现实的发生都是头脑中意念所呈现。苹果手机的出现是乔布斯先生无数次在头脑呈现的结果。这就是意念所感召来的无穷力量。从小我就有愿望要做老板,20岁就开始创业,从美容院老板到做水泥企业,我觉得这一切都由我的念头所感召来的。

2、志存高远,成功的事业是依靠今天的一点一滴汗水积累而成,每天进步一点,那怕只有一寸,也要努力提升,伟大美好的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刚开始做水泥企业时,我真的一窍不通,就开始一点点的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把所有的事情都学透。

3、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乐趣,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无论工作多长时间也不觉得累,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品尝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发现工作真的有很多的乐趣,就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

非常感谢能加入盛和塾学习,期待跟着盛和塾继续提升心性,让自己的灵魂更加纯粹。我也将感召更多的人走进盛和塾,让家人、员工、朋友也一起进步,让大家一起提升,一起精进!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4

今天我又读了一遍稻盛和夫的《活法》,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非常有收获。

稻盛和夫在世界的名声非常大,稻盛和夫说:“灾难是自己招来的,因为自己的心底有块吸引灾难的磁石。要避免灾难就要先去除这块磁石,而不是对别人说抱怨的话。”“把痛苦说成不幸是错误的,任命应该知道对于灵魂成长来说,痛苦是多么重要。”

稻盛和夫曾经救活了濒临倒闭的日本航空公司。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许多都非常浮躁。稻盛和夫的人生经历其实是不幸的,但是稻盛和夫也是幸运的,他从痛苦中走出来,并战胜困难。

稻盛和夫认为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他人的利益。即使有时作出自我牺牲也要为他人尽力。在若肉强食的商业社会,要做到用正确的方法来追求利润,而且,最终的目的是有益社会。

稻盛和夫说:“对自己严格自律,对外则以利他为自己的义务。”对于利他之心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牟利是经商或其他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任何人都有赚钱的“欲望”。但是欲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范围内,同时也要有利于他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利他之心其实也非常重要。我见过许多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用各种套路让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把这些产品的优点捧上天,而对产品的缺点避而不谈,甚至对售后也是不闻不问,而且这些公司对员工还及其苛刻,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员工还要扣钱罚款。就这样,客户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员工也是来就走。公司在经营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

我觉得稻盛和夫说的利他之心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国古代老子也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在生活中我觉的我要做一个宽容的人。用积极的态度去经营人生。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5

稻盛和夫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经营之圣”。《活法》一书是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书中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他做人的哲学激励了我。很多事情我们都了解,但是却没那么做,只是一念之差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活法》让我认识到,做人做事成功的几个决定因素:

1.成功=思维方式×热情×潜质,改变“思维方式”,我们的人生就会实现180度大转弯。

2.孜孜不倦、默默发奋,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

3.在应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真正的目标。

4.“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用心性。

《活法》不但告诉企业怎样活,更告诉我怎样活!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6

阅读完活法,让我觉得很触动,活法是稻盛和夫对自己行为以及内心世界的描述,活法让我看到了稻盛和夫对人生的态度,他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且一生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松懈,内心是这样想的,行为也是如此,完全的知行合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人从根本上只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所安处。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这是我们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那么人也就无法称之为高等生物了吧。人有感性的一面,也拥有理性的一面,有思考能力,有明辨事非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克制欲望的能力。

存在即为合理,如人的欲望,欲望很多时候让人迷失心智,但是欲望有时也是让人向前奔跑的原动力——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心不唤物,物不至”。实现理想,我想每个人都有理想,只是大多数的理想都只存在于想,未曾照进现实。

近年有一个流行的网络语“佛系”,形容现在的90后,大概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太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但我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态度,实际不是真正的看淡一切吧,人只有真正的经历过了繁华,才可能有化繁为简的那种高度吧,而佛系的这种生活态度,大多数是因为人性的惰性吧,不想主动去追求,不想去付出努力,没有热切的愿望,想到就做到的信念,只有对前路的悲观,内心的逃避,没有勇气去面对本真的自己!只有主动追求,不断的付出努力,不停的学习积累,完善自己,认真的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像松下幸之先生谈到的“水库式经营”,我觉得这不单单适用于企业经营,也适用于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经营,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承载自己的理想,那么就努力学习“蓄水”,为后期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心态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当我们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那么很多事情也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就如换位思考,当我们抱着一种利她之心生活,那么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加正面的去面对生活。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面对再大的难题也不是难题。以前学到心想事成这个成语,只是觉得意境很好,很多时候我们祝福语也会用这个成语,表达对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很多时候总感觉心想事成只能是一种愿望,感觉绝大多数事情事与愿违是常态,虽然经常用这个成语,确未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真谛,当真正体会到了,才真的理解它真正的含义,心想事成不单单是一种愿望,而是真正存在的!

心想事成看似简单的成语,实际上在于思,在于领悟,发自内心的认识,当你觉到、悟道、做到,那么很多事情都能够心想事成了!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想我们应该不停的去思考,去领悟,如何才能够不虚度此生!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7

再读《活法》,期初有眼花缭乱之感,继而犹如沐浴春风、灵魂得以洗涤,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多面开花,却一脉顺承,给人极大地启发,醍醐灌顶不过如此。

其实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很多道理我们从小就知道,但却不明白。现在看来那就是真理。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所有人的人生,最后的发展都是自己内心念头的延长线,我的内心怎样想。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我的未来。“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呢?是那一股能默默专注在同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的力量,也就是拼命去过每一个今天的力量,以及一天天去累积的持续力。”

就拿昆山项目来举个例子吧,从过完年开始移师现场项目部办公到现在,也就三个月,但是已经有无数的成绩出来了,我相信我看的书不晚。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成长,在这几个月中我成长了,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有时都不相信,真的变了,没有那么焦虑了,不再埋怨了,不常常想不该想的了。我说是没有用的,这些内心的变化我内心真的体会了,这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有追求和梦想,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奋斗的过程。

稻盛和夫的活法优秀读后感 篇8

稻盛先生的《活法》已经拜读过很多遍了,但百看不厌。每一次阅读都会让我不断对生活反思,对未来的方向进行思考,对“作为人”的正确性进行更坚定的追求,以及对于生活中应该坚持的单纯明快的原理原则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从大学开始,我就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度让我很困惑,也导致了我大学时代的迷茫。直到研究生阶段,遇到《活法》这本书我心中的疑惑才被逐渐解答,也让我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经历人生,以及人生正确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因此,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现在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活法,顾名思义就是说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方法去经历完这短暂的一生。世界上每个人的际遇、经历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活法“的路径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活法才是正确的,能让人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呢?这是稻盛先生在书里所阐述的。

首先,稻盛先生明确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在他看来,人活着的意义和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心性,磨练灵魂”,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我们在现世所获得的地位、金钱、名利等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无法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灵魂”,因此他认为现世可以理解为我们用来磨练灵魂的道场。但他也并未否定金钱、物质等存在,因为这也是我们人活着的基本条件,只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追求。

其次,对于如何“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他又提出了“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思考的基准和哲学的原点。我们从孩童时代长大,从小被父母和老师教导为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公平、不骗人,不自私、公正等,但随着我们年龄的长大,少年时代被教导的那些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很容易被自己忽视和遗忘,而更加容易被自己身边的环境所同化,迷失自我,无法对事物的正确与否做出独立判断。因此,稻盛先生在全书中对于应当坚守的”正确“重新做了阐述,并把他视为做事能否成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理原则。比如,对于工作的态度,他强调坚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对于想做的事情,应当有”心不唤物物不至“的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要具备利他之心;对于为人处世的基本原理原则,要坚定的执行等。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很清楚、很明白,只不过在面临抉择的时,被短期利益所满足而将其忽视。

稻盛先生的《活法》一书,让我明确了人生应当坚守和不断追求"正确“基准。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热情,努力进取,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断精进。对于生活,要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富裕,坚守和执行”作为人“最基本的原理原则。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工作和生活的修行,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希望自己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