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弟子规学习心得(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1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习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平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近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习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近矣!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理智、学习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智,没有智慧,就会做错事。要经营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就要从小从心培福,我学习《弟子规》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六年,这六年由于自己的烦恼、习气重学的很不好,还经常有对学生生气的时候,有抱怨的时候,我要感谢校长,感谢校领导安排我这次发言。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又检讨了自己,忏悔了自己的过错,心灵得到升华。在XX年的暑假,我听完蔡李旭老师《经营幸福人生》之后,我就发愿当孩子的好榜样。在家庭、社会、工作、生活时行孝尽忠,并且要竭尽全力。
教学生学习《弟子规》我就抱着不要让孩子将来成为社会负担。孔子说:教也者,长善而求其失。教人之善不用太高,教好礼貌就行,学生行礼,恭敬心就有了。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领导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面貌发生了变化,学生有了恭敬心,我们走进校园爽心,课堂也舒心。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不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都会教自己的孩子,上行下效,龙教龙,凤教凤,我们当老师的要用自己的德行感动学生。
我们心地就能够关怀一切众生,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每一个老师就真正做到了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要落实弟子规,我们给予孩子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向上的、健康的。全心全意用忠诚去爱护孩子。学生考试100分,德行没有跟上,有什么用呀!现在学生乱丢乱扔,脸上没有任何惭愧的表情;但是,孩子们出门看到父母在捡垃圾,在校园看到老师弯弯腰会很感动,所以现在我们学校乱丢乱扔的同学少了,我们老师要谨慎把握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坚持去学做好人,才能“正己化人”,正了自己,感动了他人。先改变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你就会兄友弟恭,子贤孙孝。我们要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呀!谢谢大家!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3
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习,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习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听过老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开始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能够步步精进,就可以接近或达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师父和老师,感恩古代先贤的慈悲和智慧。要报佛恩、报师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服务于一切,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机会一定将圣贤书介绍给每一个人,并将这些圣贤先人的智慧传给小孩。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4
今天认真并且朗读了《弟子规幸福教育手册》,每一次读过之后都感触颇深,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经典,更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自上初中学习《弟子规》以后,改变很多,每次父母出门,孩子都会叮嘱路上慢点,知道了关心父母。从以前的顶嘴到现在的微微一笑,知道了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
花钱方面知道心疼父母挣钱不容易,不买奢侈的东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当然也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以后通过继续学习《弟子规》慢慢地一点一点改正,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健康快乐成长!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5
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弟子规》,从《弟子规》总则里,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反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审视自己,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作为一个人的首要。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要学做人,你要孝顺你的父母,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别人更不会好。常言说:“万善孝为先!”你对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你就不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你要做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与人相处、交往要有诚信。你要对你周围的人多关心,友好相处。学习关键要落实行动上,所以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背诵的弟子规都很熟悉,在平时有个别学生有不好的行为,就按弟子规的内容教育他们,向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真正有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你才有资格去读书、学习。否则你有了学问也不会对社会做出什么有益的事。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6
今天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这一篇。这一篇章我感受很深。
今天大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总是被父母惯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按照书上说得去做又能有几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父母都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辞掉。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诵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品悟中华文化;能传承民族精神;能涵养自己的修为。可以让我们承继民族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皆备的人。
在众多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弟子规》犹为让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诵读《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顺、博爱、谨慎、讲信用。有父母、爱亲人,继而才能关爱每一个人。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不会变成一个危害社会,让人唾弃的人。社会上也再不会出现"大头奶粉"害人,假药毒人的事件。
诵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友善、礼让,生活上不要挑三拣四。不要把长辈对自己的疼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养成骄横的坏习惯。衣服不再于华丽,而应注重整洁;要看轻财物,少计较个人得失。学会礼让,宽以待人,严与律己;多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这样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宽广,生活会变得快乐甘甜。
诵读《弟子规》,让我领悟了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还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不要养成浮华的习性、马虎的习惯;在学习上要多下功夫,不要做一个半罐水响叮当,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是攀不上了科学高峰的,从点点滴滴做起,滴水能穿石。
诵读《弟子规》让我在言简意赅的文字里,休味到它丰富的内涵和深遂的哲理;里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里。它让我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诵听圣人的教诲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诵读这些宝典吧!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8
最近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本叫《弟子规》的书,并叫大家在寒假期间认真阅读。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到了启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弟子”指的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用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道德行为规范。《弟子规》里面分别有《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些内容。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篇,“入”是在家里,“孝”是善待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入则孝”是说在家里要善待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
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吃完早餐去晾衣服,我只是嘴上答应,一吃完早餐就跑去看小说。小说内容很精彩,我看得很入迷,完全把妈妈吩咐的事情当耳边风。过了一会儿,爸爸发现了,催了我好几次,我都是嘴巴上应付,心里想着看完这一篇再去也不迟,就又拖了好久。结果被妈妈发现了,她批评了我一顿。可是我非但不听话,还大声跟妈妈吵了起来。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看到里面有句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让我觉得很惭愧。后来我主动向妈妈道了歉。从此以后,父母交代我的事我都会按要求去做,再也不会拖拖拉拉了。
《弟子规》让我懂事,《弟子规》让我长大,《弟子规》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