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8-29读后感

请欣赏《荷马史诗》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1

这是一个拥有神的世界,在这神的世界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神降临到人间,与人类一起战斗。在特洛伊的最后五十一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便有两军数十名英雄丧生。而引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使希腊军不惜一切代价去攻破特洛伊?是那只邪恶的“金苹果”?是绝世美女海伦?到底是什么?一切无法得知。

在这个世界里,神的权利是无限的,他们想做什么,没有人能够阻拦。在忒修斯的'婚礼上,纷争女神因没有受到邀请而生恨,从而丢下了金苹果“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丽女神阿芙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应该得到金苹果。而宙斯却有事没事的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牵扯了进来。三位女神纷纷向帕里斯许愿,用以得到金苹果。得到金苹果的美神,按照允诺帮助帕里斯得到了希腊美女——海伦。希腊人不允许这样的侮辱,举军攻打特洛伊,而众神各助一方。战争就这样进行了十年,死尸也布满了大地。

神界的人原本一场快乐的婚宴,由于妒恨从而勾心斗角,造成了人间的一场大灾难,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这种利益,那么也不会有恨,世间也会变得和平,万物一片安宁。

语言虽然美丽,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神话即便动听,也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

特洛伊的事实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当时希腊各个城邦的战争连续不断,民不聊生。而在希腊的附近,小亚细亚,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那里有一个美丽富庶的国家,也就是特洛伊。而那只金苹果,就是使那些野心勃勃的权利者所梦寐以求的利益。而这时,神话便成了最好的武器。我们现在都知道,是没有神的;但在当时,迷信的人们对神的尊敬度是很高的。如果说,这是神的旨意,那么那些人们必会奋勇向前,走上不归之路。

几千年后,人们早已脱离了那种粗鲁野蛮的生活,再也不会衣不蔽体,也不会茹毛饮血。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但是“战争”依然进行,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这些“战争”中,有的是平时的勾心斗角,有的则是真正的战争。看看几年前,美国找尽各种理由去挑起伊拉克战争,绞死萨达姆,其中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石油,有了石油便可以称王称霸,取得更大的利益,这难道不是吗?

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以史为鉴,战争值得我们每个人所唾弃。呼吁和平,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英雄们的血不白白流掉,让那些利益集团所造成的悲剧重演!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2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礼貌。《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供给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回到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妻子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回到伊萨卡岛上的王国,与妻子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充分展现了自由主义的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在古希腊各地广为传诵。许许多多游荡于希腊世界的说唱艺人、吟游诗人都乐此不疲,从而使之代代相传,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两部光辉诗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便取材于此。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3

《荷马史诗》的作者是公元前的伟大诗人荷马。该书是其代表作,也是使荷马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讲述了阿珈门农,阿开奥斯人的国王,阿特柔斯之子,在十年前,在盛大宴会上,因为大蛇吞食九只雏鸟与一只成鸟而得到了宙斯的神谕:他们将乘上巨大的船只所组成的舰队,集结众多优秀而同天神般的领袖,号召其最为英勇的勇士,将这些英雄豪杰聚集起来,背井离乡,踏上十年征程,以征服最为宏伟庞大的特洛亚城(伊利亚特)。最后,满载战利品与荣耀而归,同时,也是为他的兄弟,伊里斯报仇,重夺荣耀的故事。

而故事开始,是在同特洛亚开战的最后一年时,人民的国王,阿伽门农,在这第十年第51天中因为一个战利品,一个女人,同人群中最杰出的勇士,阿基琉斯,佩琉斯之子争吵,而双方的争吵使阿基硫斯和阿伽门农分道扬镳。阿基琉斯因为受到国王的羞辱,而拒绝参战,以同人民的国王阿伽门农斗气,而阿伽门农在这预言胜利的一年中再次发起攻城,而在这次塵战中,国王失去了他最好的勇士之一,而大受损失……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4

《荷马史诗》(之《伊里亚特》)讲的是希腊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后希腊的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终于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为啥希腊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为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腊的王后海伦抢走了。特洛伊战争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热闹啊!

我喜欢奥德修斯,因为他聪明机智,英俊潇洒,特别英勇,而且他射箭技术特别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头。

下面我再讲讲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特别坚固,打起仗来特别厉害,最后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脚踝,然后就一命呜呼了。阿克琉斯的妈妈是河神,阿克琉斯刚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脚踝,放在神水里浸泡,这样身体就刀枪不入,但是,脚踝这个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里浸泡,结果就成了他的弱点。

下面我再说说赫克托耳,我最喜欢他了。他英勇无比,但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杀死了,还抢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非常恼恨,发誓要报仇。盔甲有一道裂缝,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阿克琉斯一个人知道,他就拔出利剑,“唰”的一声刺中了赫克托耳盔甲的裂缝,结果,鲜红的血流了出来,就这样,阿克琉斯把赫克托耳杀害了。但是,我还是佩服赫克托耳,因为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荷马史诗》分为两个部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考虑到叙事的繁杂,没有引导他从宏观叙事开始,而是选择了他喜欢的几个人物入手,描述一二。

其实,《荷马史诗》也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本书,现在再阅,算是我们母子共乐了吧,喜欢的朋友不妨一读。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5

神的国度与人的国度,神性与人性,界限可是森严?

宙斯爱赫克托,只是因为他的献祭丰厚,而并非因为他是个英雄;这种基于利益的喜爱终于使其架不住众神的裁断,而判决赫克托死亡。

阿喀琉斯在庸庸碌碌地长寿和短暂却闪光地生活之间,选择了后者。

奥德修斯经历万般苦难却矢志不渝地回家,他是智慧而坚韧的,是真正的英雄,这种英雄比阿喀琉斯那种特别能战斗的英雄强过百倍,所以奥德赛专写奥德修斯的故事;而阿喀琉斯做了些什么呢?我的印象是他一直在与人争斗,显示其力量,此外并无其它;其侮辱赫克托尸体的事迹则更使他显得气量狭窄、意气用事和水准低下。

当美神阿弗洛狄忒与战神阿瑞斯私通被美神的丈夫设计网住,并请众神来参观评断之时,阿波罗问赫尔墨斯,若是你这样,当会如此?赫尔墨斯则答为了接近美神,他愿遭受更为难堪之事。看来,孔夫子所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也适用于希腊的神。

荷尔德林的一首诗曾写出了神与人,尤其是与诗人的关系:

“如果生活纯属劳累,人还能举目仰望说:我也甘于存在?是的!只要善良,这种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就不无欣喜以神性度量自身。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昭然显明?我宁愿信奉后者。神本是人之尺度。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要说星光璀璨的夜之阴影也难与人的纯洁相匹。人乃神性之形象。大地上可有尺度?绝无。”

《荷马史诗》,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6

在西方文学史上,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现存最早的的精品。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位有作品传世的天才,饮誉全球的希腊诗人荷马。荷马史诗的历史背景是旷世十年,规模雄伟,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像许多重大事件一样,这场战争用它的血与火给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英雄们的业绩触发了诗人的灵魂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他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片文学的沃土,在史实和传闻上之上架起五光十色的桥梁,用才华的犁头耕耘在刀枪碰响的田野,指点战争的风云,催发诗的芳草,歌的香花。

的确,它的地位不容抹煞,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却对荷马史诗有点不同的看法。

《荷马史诗》宣扬神的威力无比,对人任意杀戮,神完全控制着凡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命。神与神的矛盾往往通过战争来解决,而这些战争有是以牺牲众多凡人为代价的,什么为所欲为,不受节制。他们的残忍程度令我吃惊。

宙斯的蛮横,对妻子,儿女毫无亲情可言,对妻子赫拉更是怒极而骂,毫无丈夫对妻子应有的关爱,对子女更是铁石心肠,毫无父爱,一幅庄严不可侵犯状。

用现在的观点看,宙斯就是独裁,就是专制。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忍受专制压迫的痛苦了。既然我们对希特勒法西斯恨之入骨,那又为什么向往宙斯呢,无非是人们变了态的对权力的向往,对利益的追逐。

史诗还创造了众多的英雄,描写英雄必然描写战争,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英姿的天地,英雄们把血腥的战争当作展现其英雄品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最大规模杀死对方来展示自己超人的武艺,胆魄与智慧,这种疯狂鲁莽的性格却也是是当今作战的大忌,你越是想大规模杀死对方,就越容易中人圈套。这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特点。要放现在,这种人只配去扛木头,抬钢材,或许人家也不要他,现在人家都机械化了呀。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失去了生命就什么都不要提了,而那些所谓“英雄”视人的生命如草芥,实在令人忿恨。我们这些凡人凭什么去崇拜他们呢?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既然不能实现民主自由,我们凭什么景仰他们。

如果说有人特别聪明,那是因为神给了他智慧,倘若有人干了傻事,那多半是因为神袛走了他的睿智。既然都神了,那还要人干什么?在一个受到神力控制的世界里没有不能解释的事情,就象今天的社会里封建迷信可以解释一切一样。封建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封建思想残余犹存,相信就是从荷马那里传下来的吧!

总之,荷马史诗卓越的结构某篇艺术的确值得赞扬,它的开山鼻祖地位不可撼动,但读起来,去总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便写了出来。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7

《荷马史诗》有两部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前者写了为荣誉而战斗的英雄众多形象,后者写奥德修斯战后归家路途艰辛,以及归家后维护家庭而战斗事迹。在古代,部落的战争本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奴隶和家畜而引起的。《伊利昂纪》第一卷开篇就是阿基琉斯的愤怒,王者阿伽门农触怒了太阳神,祭司的女儿被阿伽门农霸占,为了消除灾难奉还祭司的女儿,阿伽门农却又将阿基琉斯战利品、床伴抢夺,阿基琉斯感到这是耻辱拒绝参战。导致了联军的节节败退,原因阿基琉斯退出来战争。

在战场上冲锋在前,表现最为勇敢,起到了表率作用的英雄们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战利品。另一方面,古希腊的基调是人本主义,重视个体生命,珍视个人价值,英雄主义盛行。特洛伊战争就为这些英雄们赢得荣誉供给绝妙的舞台,为了荣誉能,够分到物质财富,展现自我的勇力和智慧,赢得不朽的名声。阿基琉斯明知自我在战场上将死的命运,可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战争。当他的挚友帕特罗可洛斯在战场上被赫克托尔杀了时,听到噩耗的他似发怒的狮子悲痛交加,他乞求母亲赐予战甲,他要重登战场,他要把赫克托尔撕裂,要让特洛伊城变成坟墓,就这样由于战场勇者出现,形势迅速转变,万军之中他才是王者、霸者,浓烈的英雄主义气息,高涨的复仇情绪,却也将这位英雄拖入战争深渊,几无退路。

赫克托尔父亲的眼泪,读到此处不由使我叹息。我叹息特洛伊的勇者,军队的统帅战死在阿基琉斯的枪下,转瞬间战争形势大逆转,无数的生命横死沙场。他的尸体是在老国王向阿基琉斯的乞求下返还的。当赫克托尔与希腊联军交战,他预感到特洛伊将要毁灭,对妻儿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境沉重,但他控制住自我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史诗中他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杯具色彩。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历经十年的海上漂泊和重重困难之后,他最终征服了自然,赢得了胜利,回归家园。在他以“无人”之名与独眼巨人较量之时,人的力量和化解危机空难的

机智得到了最好的展现。当他在自我家中看到求婚者们无耻的侵犯他的财产,并贪恋他的妻子,奥德修斯便设计,让求婚者们付出生命的代价,仅有这样才能赢回自我的尊严。

在《奥德修纪》中,虽然更多的资料是描述诸神的安排,奥德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但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述。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英雄们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归家途中,总是全力以赴地迎接生命的挑战,在与苦难的对抗中使人生最大程度地闪现出光和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