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测量实验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实验报告 篇1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 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2、实验小组由8人组成:4人操作,2人记簿,2人扶尺。
3、实验设备: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2张,三角架1个;铅笔1根。
三、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仪器组合:
1、望远镜
2、调整手轮
3、圆水准器
4、微调手轮
5、水平制动手轮
6、管水准器
7、水平微调手轮
8、脚架
四、方法与步骤
(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1、安置仪器:
先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粗略整平: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练习并体会脚螺旋转动方向与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的关系。)
4、水准仪的操作:
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体会视差现象,练习消除视差的方法)。
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
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
5、观测练习:
在仪器两侧各立一根水准尺,分别进行观测(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不动水准尺,改变仪器高度,同法观测。或不动仪器,改变两立尺点位置同法观测。检查是否超限。
(二)普通水准测量
1、 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确定起始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
2、 在起始点和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仪器,分别观测黑面水准尺,得到后视读数 a黑和前视读数 b黑;然后再观测前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b红,旋转水准仪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a红;检查所测数据是否超限,如超限重测,不超限则计算平均高差 h1,然后进行下一站观测,依次推进测出h、 h3、h4。
3、根据巳知点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对闭合差进行配赋,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 测量前,水准仪要进行检验与校正。
2、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每次观测读数前,应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并消除望远镜视差。
3、立尺员要思想集中,立直水准尺。注意巳知水准点和待定水准点上不放尺垫。仪器未搬迁,后视点尺垫不能移动,仪器搬迁时,前视点尺垫不能移动。迁站时应防止摔碰仪器或丢失工具。
4、限差要求:黑、红面水准尺读数之差(黑+K-红)小于3mm;同一测站黑、红面(两次仪器高)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5mm;路线高差闭合差应在±20L或±6n (mm)之内,L为公里数,n为测站数。超限应重测。
5、实验结束时每人上交“水准仪的使用与水准测量”报告一份(附普通水准测量记录)、
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之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
之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测量实验报告 篇2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测量实验报告 篇3
一.实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具体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将使同学能增强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认识,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掌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实验要求
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或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角度;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实验内容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2.使用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注:根据实验时数可选1或全选)
五.实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3D模型车刀角度可通过CAD软件辅助作图测量得到和标注。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实体车刀实验数据
(1)实验刀具为外圆车刀
(2)实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
(3)实体车刀实验数据记录表
(4)实体车刀角度测量标注图
2.卓越班:3D模型车刀实验数据
(1)3D模型车刀角度标注图
(2)3D模型车刀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量实验报告 篇4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机械的制图与测绘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测绘实训是我们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校就根据专业情况学校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课,我坚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计划完成每天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机械的设计,制造与研发 ,认真的完成好这次实训,为学好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一、实训目的
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
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使自己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
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自身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
⑤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二、 实训时间地点
20xx年3月18日到3013年3月29日
一号教学楼610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
三、实训计划
18日、拆卸部件,熟悉台虎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画小零件草图
19日、继续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图绘制,测量尺寸并标注,拟定技术要求。
21日、 画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修正零件草图的差错。
22日、画装配草图
25日、画零件图
26日、画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27日、根据装配草图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
28日、画装配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尺寸,对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标注
29日、写实训报告、递交作业
四、实训过程
1、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学会各个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量,运用各个尺寸计算公式来绘制图形。
3、对不懂得地方我都经过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画图,确保零件图的正确性。
4、参考书本进行尺寸的标注,以及对国家标准结合实际绘图进行实践。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5、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进行查阅。
五、设计小结
在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中,我每天按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才给自己放学。在测绘中自己做到了独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在遇到问题时和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请教其他懂得的同学。通过对安全阀的测绘,是我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画出零件图形,让我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机械制图》课中的有关知识,让我的制图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图纸上更加正确,合理的表达出零件图形。在测绘安全阀过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我在绘图过程中发现自己画图技巧不够灵活。有时主视图复杂难以表达而俯视图或左视图较为简单些时,由于习惯我还先绘制主视图,因而给绘图带来麻烦,导致效率低。通过这次实训让我复习巩固了三视图基本画法,知道先画简单视图再利用三视图基本画法一一完成其他视图。在测绘图形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剖视图的知识不够清楚,例如,有的图形在画剖视图是有的线是否要画出连接起来自己不是很清楚。通过这一周的实训我知道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对《机械制图》课中的一些细节只是不够了解,课本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专研,同时也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测量实验报告 篇5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组织领导
原则上以小组作为实习单位,每个实习小组不少于6人,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整体实习工作,安排实习进程(天气晴好时应早出晚归,晚上安排人员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劳逸结合),进行每个实习环节的角色分工;副组长负责安排每天需要搬迁仪器的种类数量,保护仪器免受意外损坏、丢失,建议实行清单管理。正副组长应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智慧,组员应着眼于集体利益,以服从大局为主,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应协商解决,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实习任务
1.实习任务综述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4×5格,对应实地面积200×250m2,要测出图幅范围0.5—1cm。
2.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3.踏勘选点
4.控制测量
5.展点测图
6.测设
7.测绘新技术演示及讲座
8. 总结
四.注意事项
㈠确保仪器的安全按照规定仪器损坏责任人实习成绩不及格、赔偿损失、下学年插班补实习,责任人查不出全组负责。
1)仪器一经拿出仪器箱就要上紧在三脚架上,观测者完成出箱、安置仪器、观测、看护、迁站及入箱全过程,不要七手八脚;仪器螺旋不要硬拧硬上,否则容易造成螺旋失效;仪器一经上架,不要离人,以免以外损坏;
2)标尺脚架不用时要平放在马路一侧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坏或被碾断;
3)钢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头易脱落,用过后要收好,不要缠绕或放在马路上任人车践踏;
4)本次实习采用动态考核的方法,指导老师一旦发现任何违反操作规定的行为,会作出记录,从而影响小组及个人的成绩。
㈡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1)仪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所有的仪器都带上,测什么内容带什么仪器,否则既浪费人力仪器也不安全;
2)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有的小组没做完导线就开始测图,结果导线不闭合,不仅控制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处理观测数据或整饰图板,组长应在前一天考虑第二天将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仪器工具,组员每天都应该写一些心得体会,实习完一整理实习报告就有内容了,指导教师每天应召集正副组长开会检查工作进度,总结经验教训,组长也应主动与老师联系,如选点完毕后,最好征得老师同意选点方案后再开始测量;
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1)实习期间要养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就象在生产中一样,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应巧妙地加以解决,不能蛮干或出力不讨好。
2)有的同学不善于操作仪器,也就只甘于充当跑龙套的角色,实习结束后也学不到什么知识技能,建议角色轮流做,自己找机会练习。
2、内容说明
实习环节、操作程序方法与精度要求
1.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实习动员大会时应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仪器领到手仔细检查有无损坏及其他不正常现象,发现后及时上报主管实验员。实习期间所有仪器均应妥善存放,实习结束上缴全部仪器。
2.踏勘选点参照展点图上的控制点找出测绘区域,然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
3)点位应易于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马路一侧,尽量避开停车位、马路中间及运动场上,对于观测不到的地物,还应便于布设导线支点。
4)边长均匀,点位足数边长应在20—60m之间,6-7个自选点(即图根控制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即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6)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与已知点间应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根据实际情形可以使用图幅外的已知点,但自选点一般应在图幅内,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及控制网示意图,图面应清晰,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选点对后续工作的进度、质量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考虑,减少返工。
测量实验报告 篇6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铁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9-1所示,当开关S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确,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 “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9-2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19-2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E2M≈U20=MI;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M=U2I1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L1L2
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验设备
1、直流电压、毫安表;
2、交流电压、电流表;
3、互感线圈、铁、铝棒;
4、EEL-06组件(或EEL-18);100Ω/3W电位器,510Ω/8W线绕电阻,发光二极管。
5、滑线变阻器;200Ω/2A(自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9-3所示,将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选用5A量程的数字电流表),N2侧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1和N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9-4接线,将小线圈N2套在线圈N2中。N1串联电流表(选0~5A的量程)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然后用0~2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2、按原理说明2的步骤测出U1,I1,U2,计算出M。
3、将低压交流加在N2侧,N1开路,按步骤2测出U2,I1,U1。
4、用万用表的R×1档分别测出N1和N2线圈的电阻值R1和R2。
5、观察互感现象
在图19-4的N1侧接入LED发光二极管与510Ω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慢慢地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角。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LED的亮度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1的电流不超过1.5A,流过线圈N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行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各有200Ω,2A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侧。
4、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