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毛泽东》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毛泽东》有感 篇1
毛泽东刚开始叫“石三伢子”,从小就聪明,看过的书过目不忘,四岁的毛泽东就能安静的坐下来听课,背书,不哭不闹。九岁时回到韶山冲,正赶上舞狮大会,毛泽东聚精会神在观看舞狮,出口成章,吟诵诗词,惊呆众人。
第一次跟邹先生学习时,他的才华比邹先生还高。后来,又到周先生那学习,除了好学他还很捣蛋………有好几次,他都把教他的一些老师给气得脸红脖子粗的。慢慢的,他长大了,不在捣蛋,十分聪明好学,看了大量的书,最后走出了韶山冲,走向了时代呼啸横流的大潮。
在毛泽东的诗词里,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吟出的一首《吟天井》:“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读完这本书,我们要向毛泽东一样,认真学习,抱以伟大的理想,认真的完成这个理想。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坚持锻炼,拥有强健的身体;更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什么事大胆的做出来。总而言之,就是要认真学习,坚持运动,关注国家大事,心中有国,不忘历史,抱有伟大的理想,博览群书等等。
读《毛泽东》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就是《少年毛泽东》。
毛泽东是在韶山上的一个小山村出生的,小时候大人们觉得他很顽皮,就叫他石三伢牙,他觉得自己该上学了,便对爸爸说了,于是爸爸把她送进了学堂。出于对将来的考虑找来了一个识文断句的老先生,老先生给石三伢牙起了一个学名,叫毛泽东。学习了几个月,毛泽东便受不了了老先生蜗牛爬树的'教学速度,在家把学过的课文背了下来,自己把课文全部学完并背完 ,从小就显示了他那出色的记忆能力。
一次毛泽东正在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他猛地想起晒在家门前的稻谷,就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毛泽东赶紧帮忙,等忙完了,回去一看自己家的全淋湿了,回到家被父亲责骂一顿。从这里我看出了小小毛泽东很有爱心。
毛泽东从不识字做到领导人,让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有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读《毛泽东》有感 篇3
我很早就认识毛泽东爷爷的照片,喜欢看毛爷爷有关的电影,认真读毛爷爷有关的书籍。毛爷爷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如果没有毛爷爷就没有幸福的今天。
今天,我仔细拜读了《毛泽东》这一本书,感觉到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这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读书学习也紧紧地伴随着他为革命奋斗一生。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没有书,他把附近能借到的书都借来,有时还跑出20多里路远的表兄弟那里去借。白天,他在地里干活,休息时他就坐在地上看书;晚上,他在豆粒子大的桐油灯下如饥似渴地读书。在图书馆里,他总是第一个进去看书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下有敌兵堵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读了不少马列的书。毛泽东患病时,不得不躺在担架上,他还抱着一本书看。
毛爷爷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他,仍然忘不了读书。有时候夜很深了,工作人员强行给他关灯,可是人一走,他又把灯打开继续阅读。就是在毛爷爷病重了,不能看书了,他还请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难怪毛爷爷说: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毛爷爷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作为早上8~9点钟的太阳的我们,该怎样呢?
我们也应该像毛爷爷一样勤奋学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博览群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才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读《毛泽东》有感 篇4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名言。毛泽东面对当时的黑暗时代渴望治理国家,大展宏图的政治抱负。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一位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抒情诗人,他也是我们青少年时代最伟大的崇拜偶像和最温暖的记忆。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以后,我有了很深的感受……
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了。他六岁时就干起了农活。无论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还是推谷、犁田、收割,样样都行。我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我从来不帮爸爸妈妈干活,还经常和父母生气,撒娇。看了《少年毛泽东》以后,我心里十分愧疚。我以后要勤劳一点,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伟人毛泽东学习!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将来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相传毛泽东因为勤劳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天,父亲让毛泽东去地里收豆子,顺便让毛泽东的弟弟也去了。兄弟俩一块到了地里,弟弟仗着自己小,耍小聪明,就先挑了一块豆子长的稀的地方干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收割了一大片空地。毛泽东却选了一片豆子长的密集的地方,弯下腰老老实实地收割着。
过了半晌,父亲来到地头,一眼就看到小儿子那里有一片空地,便连连称赞小儿子手脚麻利,干得快。当然也就责备当哥哥的收的慢竟然不如弟弟能干。
毛泽东并没有指望要在父亲那里得到表扬,也不急着为自己辩解,只是直了直腰,擦了擦汗水,示意父亲先看看自己收的'豆子再下结论。结果,父亲当然看出了实情,顿时觉得自己说话太武断,委屈毛泽东了,于是默默点头,不再说话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勤劳。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
毛泽东不仅勤劳,而且乐于助人。
在一个秋天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毛泽东过去赶紧帮毛四阿婆收稻谷。等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就被淋湿了,结果回去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看了这本书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心想,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也要帮别人家把稻谷收起来,使得毛四阿婆家的稻谷没有被大雨淋湿。这种关心穷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要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我们中国人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的?而我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少年毛泽东》这本书写了毛泽东的少年时光,那时的贫穷与现代社会相比,差别太大,简直没法比。毛主席从一个小山村,从不识字到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啊!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优良品质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钟爱的理想和哲言。我们这一代人,富于朝气,富于力量,渴望在天上飞翔!让我们踏着伟人的脚步,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吧!
读《毛泽东》有感 篇5
读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这篇文章后,我感悟到孜孜不倦的学习可以使人更加聪慧,因为毛泽东青年时就特别热爱学习,他那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深深地动了我。毛泽东酷爱学习,不但珍惜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而且十分讲究学习方法。清晨早起,阅读古诗词,朗诵外语。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毛泽东勤勤恳恳的.学习精神能鼓舞我们认真学习。空闲的时候,毛泽东除了爬山游泳,就是去听学术讲座或者去教师家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学习态度特别认真。凡是他读的书,遇到重要的,都要加圈加点,有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许多地方用黑或红颜色的笔加上圆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表示这都是重要之点,要非常认真对待。
我也要学习毛泽东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做一个勤学好问得好学生。
读《毛泽东》有感 篇6
听惯了伟人们的英雄事迹,麻木地赞扬着他们的丰功伟绩,渐渐地,开始倦了。然而读罢《毛泽东》,内心深有触动,特别是对年轻时期的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伟人也不是立就的。上帝是那么的公平,他给予了毛泽东富裕的家境,毛泽东用来救济同学、邻居;上帝给了他乡巴佬的孤独与无奈,毛泽东顺此刻苦读书。少年的毛泽东天资聪慧,却不高傲自满。富有抗争精神,却不暴虎冯河。父亲吝啬好财,毛泽东却能如母亲般高风博爱。因此,可以说仅仅是在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的精神境界就已经上升到伟人的高度。
青年的毛泽东志向高远,宁为凤尾不做牛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何其壮观,又是何其自信。也正是这份自信使得他在后来战争中临危不乱,镇定自若。青年的毛泽东深知中国的`衰微,为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毛泽东为自己立下笔名——子任。但腐朽的清政府已麻木不仁,他就决定投笔从戎,推翻落后的清王朝,还国民一个大好河山。
现代社会,多少人感慨教育机制不行,殊不知,这种问题自古有之,而当毛泽东遇到时他没有委曲求全,更未自甘堕落,在几番权衡后,他发愤自学,通读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提升了情操,更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并一直保持终身。也正由于他读书精于思考,有独立创见,才会在后来的反围剿中用兵如神。
青年的毛泽东可谓是个全才,“浑身是胆闹学潮”,观民疾苦读“无字之书”但却有次被人认为是“坏学生”,原来毛泽东觉得自己交友有限,就以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繁体画数)为名征友,却被女大校长误会是找女生谈恋爱的,也正因为这次的“创举”才有了“小群英会”的美名,才留下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绝唱。
如今的我们也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虽然无法向毛主席一项指点江山,但我们也至少应该具有“书生意气”,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留下不平凡的事迹。让自己无悔于青春,无愧于父母、老师、学校、社会,成为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一起努力吧,青少年朋友们!
读《毛泽东》有感 篇7
这是一本伟人的礼赞,记叙着他的传奇与精彩的革命之路。风风雨雨,自当磨砺是我对伟人最大的怀念。《毛泽东》一书讲诉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爷爷从出生到逝世的历史故事。有艰苦求学,有斗争白色恐怖,有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有在革命的前头高呼正义。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读了它必定会受到已逝伟人的熏陶,对自己是大有益处的。
毛泽东爷爷出生在一个湖南的大家庭,家里兄弟很多,家境自然也不好。但他的思想十分进步,坚持刻苦的上学。磨砺自己,坚强自己。有空的时候就多读书,还练毛笔字。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苦寒的冬天,他都是这样的。在校园里,他只结交一些正气的青年,从不做有悖常理的事。所以他的成绩,品格,德性都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读到这里我感慨我们现在的少年则缺乏毛泽东爷爷这样的品格。我们有了好的条件却不思笃学,不思进取,浪费春光。我们应该学会毛爷爷在贫困的情况下仍然努力学习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在学习修身之时,要有良好的品德,不与不良少年聚集在一起。做一个像毛泽东爷爷一样正直,有为,刚毅的少年。
我特别喜欢毛泽东爷爷的`远大志向,他在学成之时,在自己的诗篇中写了一首《呈父亲》,其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名句最有气魄。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富强中华,人民自主的宏图志,并且始终如一的奋斗。这让我感到毛泽东爷爷是一个胸襟广阔的人,心里装载着祖国和人民。在革命刚刚兴起的几十年里,他顽强拼搏,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高举着解放人民的旗帜,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就告诉了我们要像毛泽东爷爷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大志,有信仰的人。光有大志还不行,得还要有决心。为了理想可以不停的奋斗,一直勇敢的走下去。到最后,一定会有一片胜利的果实属于自己。
是的!领袖毛泽东爷爷一直坚持国家独立与国家和平,因此可以放下党派的分歧。让我感动的是在一九三六年蒋介石被擒时,他亲自劝说张学良,杨虎城放了蒋介石,避免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凝聚了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心。
我开始时十分不解毛爷爷的做法,蒋介石杀了那么多共产党人,抓住他应该手刃了才好,为什么不把他杀了呢!后来明白了,毛爷爷并不是帮蒋介石,而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安定,统一战线共御外敌。因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毛爷爷选择的是对的。
这让我们学会,在一个集体里,应该把集体的荣誉放在首位,即使个人之间有私怨也不能以小家害了集体的这个大家。所以我们要学会衡量,分清孰轻孰重。在内部的矛盾与敌人之间,应该选择消灭敌人,不管党派之间有多么大的矛盾,也应该像毛泽东爷爷一样团结起来保卫祖国。
看到抗战时毛泽东爷爷的表现我十分敬佩他。全国军队派系林立,投降之风刮便全国。唯有毛泽东爷爷的共产党军队从没有人投降,他们的骨头是最硬的。因为有毛爷爷自己做表率。蒋介石在摇摆不定时,他发了一份言辞措厉的声明,庄重的承诺不管到何境地共产党是决不投降的。这稳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坚持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读《毛泽东》有感 篇8
《毛泽东箴言》,使我们这些中年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小时候家中珍藏的也许不止一本的《毛主席语录》以及每页闪着光芒的最高指示。
这次学习,勾勒起小时候的感受及全民读语录的情景。工人上班的时候要带着红宝书,教师走进课堂的时候,要手捧红宝书,领导走向主席台时要挥动红宝书,“革命群众”集会时要高举红宝书。总之,就是这样一本小小的红宝书,已经成为当年一个人无限忠诚、无限崇拜伟大领袖的'标志。至于它的伟大作用,更是被夸大的玄妙无比:一打开《毛主席语录》,眼前就会金光四射;一读毛主席的教导,浑身上下就会充满力量;前人的话一句就是一句,而毛主席的语录则是“一句顶一万句”。
任何一本著作,如果其意义和作用被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甚至被神化时,或者被心怀叵测者作为一种用以达到个人目的的政治工具利用时,就必然会走向反面,《毛主席语录》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巅峰落入谷底的悲剧。
虽说,我们今天已告别了举国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日子,虽说《毛主席语录》现时已很少有人去学习,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及我们的父辈中的许多人,确实从《毛主席语录》中学习到:为人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做人就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工作就要“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就要有“极端的热忱”。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之所以至今还有一大批老干部、老职工,不论是在岗位上的,还是已经退休的,都在继续坚守这种信仰、理念和价值观,而且以此影响着自己的家人,之所以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健康的力量,这还真得感谢当年他老人家的“语录”的教诲。历史证明,毛主席的伟大思想确实给了国民良多的教益,只要我们现在实事求是地看待毛泽东思想,客观准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我们就会继续从中汲取哲人的智慧,受到深刻的启迪。
《毛泽东箴言》内容分成观世、正己、待人、处事等4大篇。当我们今天重读宝典,从去掉许多“神”的色彩中,学习怎样“观世”、怎样“正己”、怎样“待人”、怎样“处事”,增加我们的人生的阅历、丰富人生经验、提高个人修养、学会处世本领,进一步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