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边城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1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爱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边城就是这么一出健康纯洁,而又弥漫有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爱情悲剧和人性的悲剧
人向往的是什么?
一片树林、一片大地、一个蓝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座小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步伐、一辆自行车、一辆轿车……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人手所创造的不知道得否满足于他们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当你贫乏的时候,追求的是财富;当你动荡的时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这个时代,繁华的城镇里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忙碌中建设着社会的发展。这景象本应符合人类的追求,但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镇人们却开始向往农村的环境。这似乎有点矛盾,从落后的农村到发展的城镇,从发展的城镇又到落后的农村。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2
“静静山溪,溪如弓背。悠悠远山,似弓弦。高高白塔,沉默无言。小小渡船,随波向前……”。湘西的边境,名为“茶峒”的边城,正诉说着人们的联系与纠葛。这就是《边城》,沈先生的代表作。它通过描写乡土人物的生活,展现了湘西的淳朴民风,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心目中至美的追求。
文章文风憨厚纯粹,却带有自然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边城》可谓是“集众美于一身”。
首先是它的风俗之美。作者笔下的世界蕴含着鲜活的,寥寥数笔,稍作修饰,一座边城,一个小镇就直挺挺地站起来了。这是一个湘西的小山城,城边有溪,溪边有塔,还有一户人家。过溪越山,便到了城边。怎么美?“茶峒城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城边山峦相依,流水环绕,城墙爬在其中。景色宜人,空气,为何不美?白河“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山中多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水清鱼浮,竹子纤细青葱,分外惹眼,为何不美?“春天时凡桃花处必有人家;永远那么妥贴,与四周及其调和。”
繁花深处有人家,屋合适地,令人愉悦,为何不美?至于风俗,则更应为醉。渡船人尽职尽责,不幕钱财,可见其热情大方;涨水时大伙争相救人捞物,可见其敏捷勇猛;大人小孩,男男,妇人水手,各司其职,互不,可见其淳朴负责。掌水码头的顺顺更是洒脱,欢喜交友,正直和平,明事。
这些都显示出边城里浓浓的人情味和暖人的爱心。这风俗使这里的人有了而不的舒服劲儿。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一些人横流,追利忘义,为了一己,以次充好,甚至做出假药、假奶粉等百姓。生活的改变反而成了磨灭的武器。马克吐温说过:“人若能摒弃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如果大家保持本心,诚实厚道,坚守原则,怀着善良乐观的心去生活,去工作,和谐的风气才能形成,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其次,这故事情节是凄美的。白塔边住着爷爷、女孩翠翠和黄狗。顺顺家两兄弟先后爱上了与他们身份悬殊的翠翠。两人以决斗,二老的带给翠翠一个美妙的梦,为了赢得她的爱情,二老甚至愿意放弃做王团总的女婿。大老放弃追求后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顺顺和二老开始误会爷爷和翠翠,二老远走他乡。爷爷担心着亲事,在一场大雨后死去。
白塔倒了又被重新,可翠翠爱着的二老却迟迟没有出现。哀伤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伤感和思考:怎样去追求幸福?主动?还是被动?如果翠翠能及时向二老倾诉衷肠,或二老能坚守自已的爱情,结局就可能有所改变。主人公的性格都温婉美好,但缺少了一种。
积极向上,敢作敢当,选定目标,不懈追求,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气质,也会为成就内心的事业争取机会。……作者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显露在字里行间。读了书就应有所收获。无论作者的追求是否实现,我们都应保留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给世界增添一方,一份美丽。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3
边城里有着沉重古老而静止的风景,茶峒,小溪,溪边白塔,塔下人家,家中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有着相依为命的温暖。当太阳升起,小船开渡;夕阳西下,收渡回家。这些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场景,却带着种沉寂凄婉的沧桑。毫无疑问,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善良的。可也许正是这些善良的结合才有了后来结局的无以承受的悲怆。正如作者曾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都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天保的死去,傩送因为家庭的阻力和心里的压抑选择了离开,翠翠的爱情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了。结尾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给人留下些许伤感却又隐隐的期待。翠翠却一直在等待,等待这个让她魂牵梦萦的人。
如果故事继续发展,谁又能说清这是长久的等候,还是永恒的相守呢?每个人的心里也许都有一个关于边城的结局,而每一种结局都是不同的感情归宿。也许翠翠后来遇见了一个对她很好的人,他甘愿在这美丽的小城默默陪她一生,一起撑着小小的渡船,一起唱着古老的山歌,过着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又或者翠翠遇见另一个她甘愿为他付出生命的人,她宁愿为他放弃这宁静的小城而四处闯荡,那么她和傩送曾经的美好只是她生命里最初那美丽而羞涩的早开的初春的花,只能留在心底的最深处,化作原始的一份感动与珍贵的记忆,那守候的心意也随着她爱情的离去而远去;再或者翠翠终于等来了傩送,两个人从此过着安静而快乐的生活,或在这如诗的小城,或远走这承载太多回忆的故乡,守候着他们美丽的约定;也许傩送在外的日子,遇见了另一个人,翠翠执着的守候换回的只是一场心碎;也许翠翠一直就这样守侯着一个美丽的童话,等到青春流逝,容颜不再,对傩送的爱一直留在心中,另一边,傩送也这样执著地守侯着记忆中那个美丽而羞涩的少女,直到生命结束;也许……
不论结局如何,等待总是美丽的,翠翠等待着傩送,心里一直存在那个曾让她着迷的男子。等待就像一场开在自己心里的暗恋的花,与他人无关,便不担心结局的伤。可以有美好的想象,可以有隐隐的盼望。也许等待的时间越久,见到时就越高兴。就像可爱的花朵,酝酿时间越长,开出的花瓣越美丽。
等待是一种想念的心情,有点期盼,带点紧张。而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等待。等待爱情,等待值得等待一生的人;等待成功,等待那份破茧成蝶的喜悦;等待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不把等待变成一种煎熬和绝望,而把等待看成一种希望。学会偶尔的等待,感受一种孤独的心境。也许有感伤,也许有甜蜜,享受等待的过程,不论结局如何,过程总是值得我们回忆。
从《边城》中走出,心里有些恋恋不舍,这个小城是我们向往的世外桃源。翠翠等待着傩送,我们在生活中等待着成功或是某个人,我们当享受这个过程。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4
课堂上读了几遍节选,颇为不过瘾,便于暑假买此书重读。
开篇,便被书中主要的故事发生地点的景色陶醉:“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江入茶峒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小溪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或静静地小溪或深致一篙不能露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山间小溪,清纯可人,好一幅自然画卷。如此美丽的景色当然培育着同样自然无雕饰的翠翠:“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好山水养好人。在繁华嘈杂的都市中,此般人物,恐怕难觅其影吧!可惜,这样清纯动人的姑娘有着不该有的命运。
山间的偏僻与隔绝,至使她对一切外来事物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当她听见未曾听爷爷说过的事物时:“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缘缆索让船缓缓过去。花轿到岸拉,又必跟着走,直到很远,且独自学习羊叫,采野花敷在头上,肚子装扮新娘。”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湾泊小小蓬船。”又有军旅人士多驻扎于此,又使其城中人诚实勇敢,爱利仗义,不拘救人救物。书中男主人公亦有相同的性格。
每逢端午,就不同与往日,擂鼓打锣,龙船竞渡,岸上呐喊助威……翠翠也会与爷爷进城,看龙头上好生俊朗的二巷。恰巧,两兄弟同时爱上自然纯朴的翠翠。
此后,便有二老月明之夜的歌词,又软又缠绵,把灵魂轻轻浮起,使翠翠舒适而睡。
一切都好似圆满,媒人来往于两家。而正当时大老溺水。家中逼迫二老洗礼碾坊的姑娘。翠翠又有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爷爷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翠翠的婚事。但二老杳无音讯,却在雷雨交加的夜里没放下又走了。
繁琐礼俗致使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爷爷的心愿没了就走了。不知翠翠独守船至何时。
沈从文的家人大多是军籍,躲在年年不变的无聊的工作岗位,所以就不再接触文学。故写了此篇。
该文有许过美丽的自然风光描写,就如展现在眼前,身临其境。对于小说,环境描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仅几句,便可勾勒出。可见其文学功底的深厚。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致使人物更加生动,性格更为鲜明。塑造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鲜活的走向脑海,记忆犹新。
给人的启示:爷爷与翠翠本是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但是由于社会上的压力,失去了原来的本分。
二老本应可与翠翠圆满。但是迫于大老意外溺水和父母强加的碾坊而失魄。对于自己所爱所追求的不坚定,有所惧怕。受累与他人所加的压力。
翠翠如果敢把心中所想。意中人告明于爷爷,也会好得多。山中人腼腆,害羞不敢讲出口。才会使她失去幸福。
家乡繁琐的礼仪令人厌烦。走车路与马路,走马路需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也只有山鹊可以做得到。但却仅有此可娶得心上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边城》小说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篇章之间连续性强,引人入胜。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5
她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的歌声悠扬清淡,墨入水似得迅速绽开,淡了那些错误。
翠翠是个命苦的的孩子,可她却也是大自然的孩子。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是她的大自然。船夫与黄狗,亦是她的大自然。翠翠从小在风日里养着,故把皮肤变得嘿嘿的,触目为绿水青山。茶峒里的人们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都省了。翠翠的生活很美。
可美的东西总是让人忧愁。因为种种美丽的错误,她只能在河边等着自己的歌声与远方的他穿越时空与世纪的隔阂,在河上相撞,衔接。
沈从文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山西世界。人总是矛盾的,从刚开始的简陋的农村向往繁华的城市,又从城市里想回归到简朴的农村。小时候我是在农村上的幼儿园。幼儿园很小,只能装的下我眼中的小世界。
初冬的早晨,太阳还没从山后挣扎出来。奶奶哒哒哒的脚步声就穿过了罩了一层膜的窗。扫帚摩擦地面发出刷刷的声音。噌噌叫着的煤气盖提醒着院子里的她饭熟了。她连忙仿下了扫帚。然后啪的一声,我知道,她又不小心把我满出筐的玩具撞倒了一二个。做饭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经过窗前和她聊几句,今天菜市场的菜很新鲜要记得去买几个给你家孙女吃啊,今天菜市场的肉很便宜啊之类的。
吃完早餐,爷爷便开着摩托车送我去上幼儿园,摩托车穿过一排排房子与大山夹着的路。偶尔有几片树叶落下。他还在讲着每天都一样的道理。要是有人打你,一定要先打回去再说。有时也会遇上了几个迎面而来开摩托车的老朋友,笑着说送孙女去幼儿园啊,有空到我家里来喝酒。我总是很疑惑,不是都看到爷爷在送我去幼儿园了嘛为什么还要问呢?后来才知道那也是打招呼。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城市。城市一天一天肥起来,农村一天一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我也不例外,到了城市里去上小学。城市里的东西很多,路的两边多少树。与老家的不一样。放学总是要经过一条河,那条河也和老家的不一样。老家的河很清澈,夏天人们直接从桥头跳下去游泳。奶奶也总是用河里的水洗衣服。我总是坐在旁边看那些人钓鱼。而这条河是黑色的,垃圾拥挤在桥下面,鱼的尸体漂浮在河上。当我正在疑惑着为什么会认为城市好时,人们却又提倡农村有新鲜的空气,自然的生活。
乡村的空气是清新的,人与人交往时空气里没有隔阂,是心连心的,是一种琉璃般的纯粹。在家待累了,就搬条小板凳到人多的地方聊聊家常,看看风景,看着追逐打闹的孩子感慨一下孩子长得是多么快。或者是别人身上这件衣服看着挺顺眼的,哪里买的。聊一下,这么一天也就过去了。
世界是那么得戏剧化。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我们自然与乡下人当成了错误。后来又渐渐发现它们其实是美丽。
错误,美丽的,却又令人忧愁的。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6
沈从文的《边城》以老船夫、翠翠、顺顺、大老、二老、老马兵等人物为主导,描写了茶峒的秀美风光,记录了茶峒的日常生活,刻画了老船工的善良、翠翠的羞答、顺顺的慷慨、老大的帅气、老二的倔强、老马兵的敬业。以茶峒风景和日常生活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书写出了一首美丽的田园诗歌。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老船夫和孙女翠翠在渡口摆渡,空闲时间,他们常到茶峒城内游玩。船总顺顺常热情招待他们,其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老大在提亲没有得到回应后,驾船远行不幸身亡。老二虽然生气,但还是在心里爱着翠翠。面对团总女儿的提婚,老二宁要翠翠家的渡船,不要团总家的碾坊。因被逼婚,老二与父亲争吵后,负气离家远走,一直没回。
因为大儿子的意外落水身亡,顺顺对翠翠祖父有了一定的隔阂,加上老船夫的语言表达较差,找顺顺探问老二婚姻口风时,顺顺当时气恼,说出了拒绝的话。加上中寨人的刻意误导及其它的误会,老船夫饱受打击,不幸染病身亡。老船夫死后,顺顺牵头按照当地的风俗将老船夫细心安葬,找老马兵接替摆渡,并照看翠翠。老马兵告诉了翠翠往事的真相,翠翠把很多事情弄明白后,大哭一场,继续在渡口摆船,等待自己的心上人。
此外,文章还描写了翠翠父母的爱情。翠翠的父亲是位军人,与翠翠的母亲相识,但在当时的特定条件限制下,翠翠的父母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平平淡淡的生活。私奔不成,翠翠的父亲既不愿抛弃责任也不愿放弃爱情,服毒自杀。翠翠的母亲因舍不得腹中的骨肉,忍辱偷生,生下翠翠后,故意喝凉水而死,也算自杀身亡;有一种爱情叫人生死相随,或许是翠翠父亲和母亲间的这种爱情吧。记得有位男子伪造自杀现场骗保,不幸的是,因事先没告诉家人,其妻子悲伤过度,带着两个孩子一起,三人自杀身亡。男子回来后,在妻子孩子身边放声大哭。对那男的来说,妻子因爱他而死,或许尽快到天堂陪伴在妻子的身边才是最好的归属。
关于翠翠的爱情,尽管心中喜欢二老,但翠翠始终用羞答答的态度去面对。第一次读边城,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翠翠因性格等原因多次错失了接受或表明爱情的机会,真替翠翠感到可惜和着急,如:其祖父多次提问婚事,她装作不答;如:见到心上人来过河渡船,翠翠因害羞回头就跑掉了。最近一次读边城,认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时代对爱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许是淳朴的本质,让翠翠始终对爱情躲躲闪闪。
文章的最后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到底怎么样了,她会不会和二老在一起?有一种爱情,需要等待,说的或许就是翠翠的爱情吧。或许,经历过等待,翠翠的爱情才会更加美好。
冬天到了,尽管那位年轻人还没有归来,但白塔已经修好了,翠翠的心上人归来的时间还会远吗?
边城读后感1000字 篇7
沈从文先生用清丽之语编绘出一座桃源之城。万分细腻的感情似水流入心田,时悲时喜,有美又醉,如梦如幻。即使早已掩卷,《边城》里人心之朴和民风之朴却如何也不能忘怀。
《边城》里,城景不醉人人自醉,民姿不动人人却动。这里“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吊脚楼四处,白塔耸立,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远离喧嚣。这里是一群“没有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儿,有坚守二十年为人渡船的老船夫,有钱而不吝财的船总顺顺,有真挚的手足天保傩送。这里春风沉醉,这里绿草如茵。
城里的主人公翠翠一生,由凄美开场,又以凄美落幕。她的父母双双殉情,从小同爷爷相依为命。她大概是自然的女儿:一双被茶峒山水涤净了的碧玉眸子,一颗伴着白塔碧溪成长的如水赤心。她“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宛若“小兽物”般,带着人性至美洒遍边城。
她的灵魂质朴无华,不争强好胜,又不自怨自艾。纯洁而美丽,真诚而无华。与爷爷渡船的岁月匆匆,那艘旧船承载着翠翠无父无母的辛酸;承载着翠翠端午初识傩送的心事;承载着翠翠失亲之心痛,失爱之心苦;承载着暖阳、喜风,悲雨和惊雷。而这自然之女承载着边城人性之美……
这朴素的城中啊,没有尔虞我诈的交易,也没有钩心斗角的争夺,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和淳朴的民风。翠翠的爷爷,那任劳任怨的老船夫进村时,卖肉的送肉,卖菜送粽子,卖酒的送酒,好不淳朴热情!那船总顺顺有钱而不吝财,尽管心愁双子受翠苦,仍是愿意接失去爷爷的翠翠注入自己的家中。那天保傩送,尽管身出富门,却“不骄奢,不浮华,不倚势凌人”,遇事共理,情且至深,愿为了那份心中的感情放弃碾坊之诱。怎能不叫人向往这样的风气,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关系呢?
人心质朴,一城心至朴共筑民风质朴;如是,人心至上,一国心至上共圆强国之梦。“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只要人人怀一颗真诚之心,必将身处边城而无心墙!
两千多年前的孔孟之说——仁爱孝道,两千多年后的大众潮流——手机网络。当那个“长大后想做什么”的答案从做一名教师变成拥有一栋别墅,从成为一名发明家变成一名“任性土豪”;当父子闲谈的话题从名言名著变成股市涨跌,当母女饭后倾心从十万个为什么变成商业盈亏,试问,又怎么会在物欲横流的当代存正己之心呢?当图财胜情的商业交易,钩心斗角的明争暗斗的“优良传统”被继承,又是该喜该忧呢?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无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卫心底之赤诚,守一方之净土。明有夏言,尽见人心之叵测,官场之险恶。他深知无权难以兴国,便选择默修养性,决心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终身居内阁首辅,率领大明朝步入盛世,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举世混浊,唯我独清。夏言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富贵可求,取之以道,不也是君子吗?
也许边城只是山中桃源,也许边城只是理想一隅。世事难料,选择在己。愿以心之质朴真诚,风之淳朴真挚共编世内桃源,共筑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