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1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部回忆散文集,较完整的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展现了当年的事态人情、民族文化、流露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
作者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文笔深沉隽永。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其文体基本上是散文与杂感的结合,最典型的是《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每篇散文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例如第一章《狗·猫·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我认为鲁迅先生擅长用“兴”这一手法。就是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散文是最难写的了,应为首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非常难,所以我十分敬佩鲁迅先生。
我觉得《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好书。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启迪思想,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提高文学素养,成就完美人生!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2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讲述的就是鲁迅儿时的经历。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等一些故事,而主人公鲁迅也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要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但到了鲁迅先生该上学的时候,他不得不和充满着快乐的百草园说再见,到三味书屋学习。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写,我们的童年并非只有开心,都是顺心如意的。但那也丰富了我们的一生,留下许多回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在自己的心里大多数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先生的这些文章,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又表现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我还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所谓的一些"名人名教授"的不满,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他憎恨封建社会。封建礼教不知道戕害了多少儿童,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鲁迅在儿时,很想成为孝子,可是在看了《二十四孝图》后,"才发现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多么让儿童们扫兴啊!其中的"郭巨埋儿"被儿童们见了后,又有几个不会感到害怕呢?封建社会宣传"孝"道,又会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呢?孩子们当然也害怕自己的父母,更担心家景的好坏,甚至"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卧冰求鲤"的故事,又会有几个儿童愿意奉行"孝"道呢?其中的"老莱娱亲"最使人反感,"行年七十,言不诈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我觉得老莱子固然有一颗孝心,只是用"诈"的`方法逗父母开心。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愿意听的是故事,而不是于"诈"相关的事情。
他憎恨封建社会。封建迷信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百姓。在《父亲的病》中,"名医"们用尽各种"灵丹妙药",可是父亲的病依然紧紧缠身,一百块钱的药似乎无济于事。其中一位"名医"父亲病入膏肓时,才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好几年好几次的一百块钱出诊费就换来父亲更差的身体和一句无能为力……此外,"名医"们的"灵丹妙药"都是神秘的,与众不同的,价钱自然都是昂贵的,然而药效却极为平常。
他想改变社会现状,在"白话文运动"中,提倡使用白话文,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使中国文学迈上新的阶梯,让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时代在这过程中,鲁迅先生遭到当时所谓的"名人名教授"陈西滢等人的批评和嘲讽。"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如同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会死在他的肚子里。"鲁迅先生写下了愤怒的话。
《朝花夕拾》像一颗明星镶嵌在中国文化的无垠的天空中,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岁月,展望美好的未来,收获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4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鲁迅先生在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今天我看的是其中的第一章,也就是《狗·猫·鼠》。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人在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后批评或者是加以责骂。
总是要抨击鲁迅先生的话语。我感到很为鲁迅先生抱不平。他明明没有做错什么致命大事,却还到处排挤他,厌恶他。别人借用鲁迅先生之前写的话,来反击他,骂他是狗。于是鲁迅先生就留心来查找猫狗成仇的原因。
我,在这篇文章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一以较弱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吧,但他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地佩服,赞叹他们。
我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认为这句话不仅运用了拟人,把那些让人讨厌的虫蛆,鸷禽猛兽写得很清高,没有了丑感,而且也写出来了鲁迅先生对弱小者的同情与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还有,我认为鲁迅先生对小动物有喜爱之情,也有恻隐之心。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5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也有这种“反面”形象,但已经很少了。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留下的后果。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6
其实《朝花夕拾》并不陌生,有几篇在课本中已经学到。我在细读《朝花夕拾》时,最喜欢其中描写童年美好回忆的文章,有不拘小节的长妈妈将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的父亲在雪地中捕鸟的故事;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东关看“五猖会”……对童年生活描写最为详尽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得十分有趣,读过之后仿佛又看到自己的童年,不过没有鲁迅先生所见所闻多,心中是十分羡慕。
《朝花夕拾》中也有表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感受,当然,对旧社会的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讽刺自然少不了。在鲁迅小时,长辈给了他《二十四孝图》,开始他很开心,但古人事事都以孝来约束人,让作者有些反感。除此之外,对怀念师友、对当时迎神赛会都十分详细。
《朝花夕拾》在语言方面也十分值得研究,大都清新自然,读起来似乎是和一位好朋友交谈一样,书中把议论和抒情完美结合,即使是简单的几笔描写,就可以勾勒出人物形象,场景气氛等,书中只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色彩纷呈,各显个性。在中学课本上的几篇文章给中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长妈妈、藤野先生等人物已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7
今年寒假我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品能够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齐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十分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但是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我十分喜欢鲁迅的《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