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笔构网

2025-09-02读后感

请欣赏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1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应该是几年前,我在找其他书的时候恰好发现了它,牛皮纸封面,书页都泛黄了,看着很是破旧,我想着里面无非是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没翻开。

第二次看到是在万圣书屋,那时候已经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店里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说,没有勇气看下去。

然而,缘分就是那么蹊跷,最终我还是去看了这本书。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图书馆偶遇的旧书,下部则用手机看的。

这部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主体,描写了北平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华时期生活状态的'变化。在我眼中,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去传达深刻的道理,也没有过度的呐喊和呼吁,更多的是单纯地记录和不断地反思和挣扎。老舍先生是个心细、心诚的作家,写这部小说是在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小说之所以那么长历时那么久,依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国家对北平这座城爱得深切,这种爱使他舍不得放弃描写他能想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文化,其实我一开始对这样慢的小说节奏有点不耐烦,直到看到后来才能理解这种感情,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书中的场景、文化传统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须这么写。另一方面呢?朋友说书中对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两全、家国只能选其一的纠结挣扎描写得很好,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在写自己的时候往往更真实和全面,也许在抗战的这些年,作者跟小说主人公瑞宣一样,为国家的危亡担心,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尽办法获取最新的战况,并始终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最终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了,小说也因此结束。

这部小说是有很深刻的时代意义的,但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可能会索然无味,因为它与我们这个时代无关。但这样的故事应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有人写这样的故事,有人读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不会那么容易重演。有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暂时的,战争才是常态,但愿下一次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我们中国人能少一分懦弱、多一份勇敢,反抗得越早,灾难就会越少,对于那些迟早要来的东西,又何必拖延呢?

去看看书里面一向爱好和平的国人吧!我们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隐忍、退让换来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2

她,一个文文弱弱的女子;她,戏份不重,却扮演着孙媳、儿媳、妻子、嫂子、母亲、管家这么多的角色;她,一个最忍辱负重却又隐忍不发的机敏女人;她,一直坚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她的生命和这个家里的挂钟一起摆动着……她,就是韵梅,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微不足道但却不可替代。

上有老,下有小,用这句话形容韵梅的处境再准确不过了。在那个战火纷飞、人人都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上要顺承老人的心意,下要照顾、教育子女,还要给丈夫筑建一个温暖的.港湾,尽己所能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而韵梅,这个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弱女子做到了。她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操劳着、奉献着:照顾生病的老人、安慰失意的丈夫,还要护着孩子不受欺负,更要让全家人都吃饱饭、吃好饭……她不辞辛苦地付出着,为了她爱的这家人,从无怨言!即使面对丈夫的无端冷淡,即使小叔子是那样粗暴无耻,即使天上还挂满星星的时候就去排队领粮,即使巡警的鞭子在脸上抽出一道道深深的血痕……但为了这个家的和睦,她无怨!为了这个家的幸福,她无悔!哪怕有再多的即使,她还是坚强地屹立在那儿,在国难家患中撑起了一片天空。真不知道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如果少了她,该怎样继续运转下去。

其实,韵梅的默默操劳、默默奉献,她温柔的心、伟大的爱,她无私无畏的精神、永不服输的心灵……正是那个特殊时代中国一个普通妇女的缩影:当北平沦陷、抗日战争爆发,她们走出家庭,心里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国家;虽然不能像男人一样亲临战地,但她们平凡生活中的勇敢和坚强,是对国家、家人和亲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我又看到了默默走在夜色中的她,文弱但却坚强……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3

《四世同堂》把我带入硝烟弥漫的北平感受战乱背景下人的本性。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小说带我经历了震惊、愤怒、喜悦,最后仍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的结局。结局给我们传递的是善意的力量,让我们相信在逆境中,人的坚持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4

这本书共分三部,反映八年的沦陷生活,生活容量大,涉及抗战中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50多起,人物、阶层复杂,小羊圈胡同有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有孤儿寡母小夫妻;有独门独院的祁家、钱家、冠家,有七八家挤在一起的大杂院;有做买卖的祁天佑,有不问世事的钱默吟;有出走抗日的祁瑞全、摔死一车鬼子兵的钱仲石,有好吃徽做、无耻而没心没肺的祁瑞丰、媚敌求荣的冠晓荷。

在八年亡国奴的生活中,小羊圈的人们生老病死,而更多的是顽强地活了下来,迎来了日本投降的'这一天。 老舍先生曾自谦地说:“我只不过是善于讲故事而已。”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截取的是生活中一个断面—北平沦陷期间,反映了横向的生活—小羊圈胡同的居民们的亡国奴的生活。故事情节互为因果。例如钱仲石摔死了日本兵,冠晓荷就要以此作为巴结日本人的资本,在大赤包的怂恿下告了密,这是他堕落的开始,也是钱先生反抗情绪日益高涨的开始。 这篇小说以祁家、钱家、冠家的生活及家庭变化为主要线索,在沦陷之前,祁老人对生活的要求仅是能让他过上八十岁的生日,这是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他的长孙祁瑞宣是个有民族自尊心,又有家庭伦理观念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钱默吟是个不问世事,一心养花、饮酒的诗人,冠晓荷原来是税务局长,后丢官在家,成天吃喝玩乐,被祁、钱两家瞧不起。

北京沦陷后,祁老人开始认为最多不过三个月,后来开始为自己过不好生日恨日本人,再后来才认识到日本人不仅是不让他一个人过生日,是不让中国人活了,当他的小曾孙女饿死后,他抱着她直接找日本算账去了。祁瑞宣在沦陷初期为尽孝没能与瑞全一起离开北平,但在后期也参与到反日的各项活动中来,钱默吟先生,在逆境中从事抗日活动,冠晓荷、大赤包夫妇是鲜廉寡耻的典型,只要有官做、有钱楼、能讨得日本人高兴,他们什么都愿意去做,最后也得到应有的报应。小说把这三户人家—具体的、有限的时间和小天地里的中国平民在北平八年沦陷过程中民族主义的升华与沉淀,从有限的世界见出无限的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积淀中的精粹与糟粕。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5

读前13章,仅仅100页的篇幅,但我好像对那时的北平己略知一二。

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下,像是电影一般的剧情发展,让我己略略熟悉了祈老太爷的那一家子和在小羊圈周围那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每个人都特点鲜明,各有各的特色。钱老人、冠晓荷、大赤包……他们似乎代表着那时北平许多党派,犹如诸子百家般;有反对战争的,有讨好日本人的,有满腔热血的青年,要打仗,为国报仇的,还有对国事一概不理而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的……他们都成了每种思想的结晶代表,日常生活中各种观念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当一件事来临,每个人的反应也不径相同。

作者描写得很细、很精致,就像十年磨一剑似的耐人寻味。我总觉得纪实性、历史性的小说应写得面面俱到,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推敲,读起来也感到很踏实,这便是文字的风格。

有的`,像曹文轩笔下的景,就像是在浮云中游走,他低声地吟,如仙人般洒脱,我也就感觉到一种“羽化为仙”的飘飘然。而像诗歌,就有如阳光般明媚,艳丽的颜色是她的裙摆,耳边的清风是她的步伐。她咀饱满的热情向前奔跑,是高口目着的,欢快得惹人眼目。

而老舍,这位实实在在的人民艺术家,读着《四世同堂》,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曾经是历史,是曾经的历史。虽然仅仅读了前13章,还没什么曲折的情节,但仅从人们的对话间,就透露出对日本的痛恨、愤怒和焦急咀及一点点的胆怯,同样也是在对话间,一种无形的压力己不知不觉袭来,从祈老太爷下令准备破缸时;高第偷偷报信时;再到钱先生被抓……没一刻轻松过,每个人的心都揪着,伴随着广播里亡国的消息与游行人们踢踏的脚步,愈发地明确,愈发地让人紧张、透不过气来……这些灾难密密麻麻地织成了一张严实的网,笼住了北平。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6

又来拜读老舍大师的杰作了,读老舍的书,觉得非常美好,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就像我在《平凡的美》里说的一样:这种美是平平淡淡的,值得每一个人去赞扬,它像水一样,冲淡你的情绪,让人把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它像一朵云,无处不在地陪着每一个人,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这份情感。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一个国家,必定有忠爱他的公民。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国家是一个团体,我们是这个团体中的人,更要爱护她,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是一个精神,他的全部精神来源是他的公民,国家是人建立起来的,就需要人来爱护他,可是在祖国困难的时候,那些汉奸小人们见风使舵,投降了敌人,扰乱民心,这些人就像墙头草一样,一看见自己的国家不行了,马上投奔敌人,而且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爱国这两个字,他们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自己。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可不单单是喊口号而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争气,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随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老舍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而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老舍大师用平淡的语言,不仅描述了整件事,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更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读着这本书,对老舍大师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爱国的心,还要有爱国的具体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7

一本《四世同堂》,一段抗战史,一把辛酸泪。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八年抗日战争中的国与家,反映了小羊圈里的小人物对家国利益的不同追求。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话惶惑、偷生、饥荒的社会心态,再现了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他们都是些小人物,但是对革命的态度是不同的,国与家的利益有时候是有冲突的。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的无奈,看到了中国北京老一代市民的忠厚老实,看到了长房长孙的纠结与痛苦,看到了汉奸走狗的'无聊无耻,也看到了主动投身革命的新一代青年的形象。

高第、瑞全、小文夫妇、钱诗人的儿子等是新一代青年的代表,他们热爱祖国,誓死反对侵略,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篇篇胜利的篇章,也实现了崇高的生命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自豪与骄傲!

《四世同堂》主要是以小羊圈里祁家、钱家、冠家三家为代表,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北京小市民在国家危难时的选择;有的时候,国与家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对某些人来说,忠孝也不能两全。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有的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于革命;为了名利虚荣,也有的人去当汉奸走狗、卖国求荣。老舍为本部小说取名为《四世同堂》,却描写了一部民族抗战史,高度地赞扬了那些舍家卫国的革命者形象,也揭露讽刺了那些为贪图名利不惜卖国求荣的汉奸形象。以小见大,假如全民族抗战,没有汉奸,没有其他情感,人人为国而战,那么近代以来的屈辱战争,我们能不能逆转乾坤?众志成城足以抵抗坚船利炮。当然国与家的利益,忠与孝的品德也是人们自古以来就考虑的问题。

《四世同堂》体现了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家国利益的思考,尤其是对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格进行冷静地审视与考察,反映了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小市民痛苦的觉醒历程,进一步引发了读者对家与国的思考及传统文化的审视。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篇8

前几天,我阅读了《四世同堂》这本老舍的书。这本书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统治下北平城内的亡国奴的生活,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心中十分澎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日本统治的北平城内的小羊圈胡同这个地方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情。但这本书不仅写了这些事,还在这些事中浓缩了整个北平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的状况,写出了老舍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华北的罪行的痛恨,以及对在北平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扬,表达了老舍的爱国的情感,通过《四世同堂》中大量的人物刻画将北平的'这个地方写的活了起来。

《四世同堂》中有两个对比最鲜明的人物:钱默吟和冠晓荷。前者是有骨气的一位老人,而后者是一个只想生官发财的小人、汉奸、走狗,钱默吟原本是一个每日作诗赏花的清闲的老人,冠晓荷是一个在胡同中最受人讨厌的人,当日本侵略者到来时,他们因为不同的选择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钱先生由于被诬害入了狱,在狱中受尽了苦难,但在狱中,他渐渐明白了国家安定的重要性。在他出了监狱之后,他在一座寺内当了一个联络的秘密的通信员,在一段时间后,他再次被捕入了狱,但很快,日军投降,钱先生被放出,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反观冠晓荷,他在日军来到初期就如苍蝇一般活动了起来,为做上官他不惜一切代价,最终下场则是被他所热爱的日军活埋进了土里,妻子大赤包在当上所长后也死在狱中,他与钱先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四世同堂》向我们展示了鲜活的北平,我们可以感到老舍的爱国情怀,它教了我们爱国的道理,教给了我们有国为才有家的道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