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雨衣》教案

笔构网

2025-09-03教案

请欣赏《充气雨衣》教案(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充气雨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充气雨衣》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充气雨衣》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通过朗读、比较、摘抄,积累“优美、旋转、称赞、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一是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二是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遇到过什么难题?(学生交流。)

5、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文学习。

是的,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鞋子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孩子就会动脑子,想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3、学习生字“充”,正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需要充气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来读读这个故事,可以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听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一遍——边读边圈出生字,并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第二遍——借助小鱼身上的拼音,努力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时间允许可以多读几遍。

4、检测字词读音:

(1)指名一人读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其他同学校对。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正音。

5、教师引读课文: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⑵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⑶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⑷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三、默读课文,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句子,并学着用“像”来写一句话: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2、课后动手做一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结合班队活动课进行“小小发明家”的评比。

《充气雨衣》教案范文(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充气雨衣》教案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充气雨衣》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识字游戏: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采取如下方式:开火车轮流读、小老师领读、抽字卡快速读等。

3、再读课文。

(1)通过识字练习,能把句子读通顺,准确。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采用新颖多变的方式,增强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

2、读句子:

朗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达到准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1、小林遇到几次难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2、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林“看、想、做”的内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体会一下小作者的情感。如“想”的句子应注意略带思考的语气;“做”中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找同学读,个别处可教师范读。

3、说一说你佩服小林吗?为什么?

抓住重点,突出教学,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深刻感悟到小林的好品质好奇心。

4、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5、朗读并能简单复述课文:

指名读,同桌监督读,分段轮流读。还可进行评价。可自评、互评、师评。能复述课文抓住重点语句。

四、巩固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3、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出来给大家听。

4、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愿意和小林一样也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发明家,为方便人们而善于思考吗?

《充气雨衣》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1.识字卡片 2.录音机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探讨。

3.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一群可爱的孩子,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这时,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现了,不管他怎样玩耍,雨水一点,也没淋到他的身上。

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件雨衣?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发明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2.初步了解:小林发明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边读边画不认识的字,而后请教“小鱼儿”和“字典老师”)

2.合作交流,检查效果。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另一人听或一人指字,另一个人读给对方听。

(2)教师指名领读。(看识字卡片)

(3)“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假(ià)得(děi)

易读错字:膝(xī)

(5)“接力赛”识字。

猜字谜,如:联、差、囊

看实物:膝、棒、胎、膜

动手演示:剪、贴、旋、压

(6)出示词语

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联欢会、展览台、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指读——齐读

四、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读文

五、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积累字词。

1.摘苹果

把生字卡片做成苹果状,贴在苹果树上,学生自愿来摘,摘下后带着大家读一读,再组词,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2.读词语。

3.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词,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4.找出文中三个问句,比较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各说一句话。

二、细法是怎么产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

(2)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

(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

(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从小林发明中想一想,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怎样使设想变成现实?

四、品味课文,表达情感

1.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激发感情,组内赛读。

3.放录音,想象

雨中的孩子们穿上了充气雨衣,既漂亮又实用,一个个可神气了!

五、激励创新,实践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进一下(思考、讨论、交流)

2.让我们也动动脑,动手做个小制作,成为一名小发明家吧!

六、小结:(略)

5

《充气雨衣》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充气雨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充气雨衣》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揭晓谜底:雨衣。

2、你穿过雨衣吗?衣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可是衣着雨衣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你觉得最难受的是什么呢?

4、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小朋友,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方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标自然段──画生字:读字音,想字意,组词──读通文章──质疑)

2、检查自学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三、写字指导

交流“俺会写”中的生字,重点指导同学难以掌握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考虑:

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时遇到几次难题,分别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干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同学“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同学的朗读感悟肯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考虑,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拓展

考虑生活中哪种生活用品不太好用,需要怎么样的改进?

《充气雨衣》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充”等14个生字。

了解课文大意,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喜爱科学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吸取经验,陶冶情操。

二、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大家可听仔细了。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说。(雨衣)

2、揭示课题

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一起书空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南县城区中心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

1、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识字指导:

“月”字旁:膝—漆膜—摸胎—抬

形声字:嘿—黑泳—永膜—莫胎—台剪—前

3、出示字词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默读课文

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4、交流

1、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南县城区中心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⑶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5、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三)拓展,大胆想象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3、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4、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五)小结

同学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充气雨衣》教案 篇9

《充气雨衣》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充气雨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充气雨衣》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教学重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字词卡、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在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b、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a、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b、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4、板书关键词: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发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它们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孩子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动动脑筋,做一个小制作。

2、读一读有关发明家的故事。

《充气雨衣》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⑴ 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⑵ “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⑶ “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⑷ “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⑴ 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⑶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⑷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⑴ 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⑵ 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记】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