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1
都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错,今日也淘本回来看看了。“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而自我感觉为什么在教师这一行中的进步、成长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两年来,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很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很多事情我都以田径训练、乒乓球训练等各种比赛的训练、自身的技术不足找借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实为可笑。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习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分为:
(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读了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很多。用几个词概括就是读书写作、微笑、尊重、智慧。
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那么怎样不被淘汰,就需要学习,可以是一次次的挑战中吸取经验,也可以是读书并思考。读书应成为习惯,培养出自己的读书气。霍勒斯·曼说:“一所没有书籍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读书就是修炼内功,很好,而只读书不思考也不行。学而不思则罔,写作就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教师所谓的亲和感,就是要学会微笑。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孙蒲远说过:“教师的职业要求你不能把烦恼挂在脸上,这是职业道德。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沃尔顿先生创立的沃尔玛公司能够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一,不得不提他的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可见微笑的重要。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同时让自己收获幸福!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你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老师的微笑,让班中一些因为性格内向、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如今在微笑的信任感召下,胆怯的心理被融化,从此不再拘谨,大胆爱表现;老师的微笑,让原先沉闷的课堂在微笑的鼓励引导下,如今有了生机,学生可以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活力四射;老师的微笑,让一些厌学怕学的学生在老师微笑的启发辅导下,对你所教学科兴趣已日渐浓厚,学习越来越主动,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书里面有一句话很好,“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在做善事,就是说,按照他相应的智力水平,按照他的理性的理性的具体程度,做他认为似乎善的、有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时时事事能够以善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
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你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你的智慧。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智慧即多动脑,多想方法。做人需要智慧,教育也需要。对待学生,教师需要智慧;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智慧。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教师之所以能够为人之师,首先是因为他心智聪慧,有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识的人,是注重充实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的人。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倡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一个睿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是教师的智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3
都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错,今日也淘本回来看看了。“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而自我感觉为什么在教师这一行中的进步、成长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两年来,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很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很多事情我都以田径训练、乒乓球训练等各种比赛的训练、自身的技术不足找借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实为可笑。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习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分为:
(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阅读了《不做教书匠》这一本好书。刚开始我只是抱着看书打发时间的心态,但是之后我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它的每个章节都让我着迷,很快地我就把这一本书看完了一遍。之后又不断地阅读,每次阅读对书的内容都有更深的认同及感悟。
这部书是一个年轻的校长对教师的七条教育。管建刚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书中呈现出的是他讲话的语气是那么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
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节都相互呼应,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这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这一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我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不动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当读到这章节时,我回忆起了我上学期的教学。的确如管老师所写,当我微笑着讲课,课堂的气氛确实活跃了不少,同学们也较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也多了。而相反,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关系或者是刚好要上课的这个班级课堂纪律比较差,我就比较严肃,担心因为笑着讲课而使同学更放肆。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有效果,但是这堂课我却发现自己上得很累,学生也上得不理想。
这学期我改变了做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我尝试着对自己的学生微笑,走进教室就把家庭工作上的烦恼抛开,在教室里我是属于学生的,看着这么多可爱的面孔、求知的眼神,让我由衷感到幸福。我对学生们微笑,学生们也对我会心的微笑。课堂氛围轻松了,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布置,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我愿与思考为伴,使我的工作从有效走向高效。
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1.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2.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3.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4.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5.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篇8
看完管建刚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的蜡烛,是铺路的石子。教师这个职位,充满汗水与血水,充满辛勤与努力,充满喜悦与悲伤。一根粉笔,传授千万学子知识,一个课堂,教育千万学子道理。通俗的看法有多种,人梯与蜡烛是始终被推崇的。不过我觉得这都不是教师的真意。教师是干什么的?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如木匠、瓦匠、篾匠一样,最适当的称谓就是“教书匠”。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教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教师被戏谑性地冠以“教书匠”的绰号,否定或者压根就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非教师者如此看待教学,而且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教师亦是如此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书匠,是没有活力的,没有创新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教书匠面前,学生是“一碗水”,教师就是“一桶水”。学生年年换,教师从不变,直到教师的那桶水变得混浊不堪,波澜不现。试想,在麻木的教书匠面前,学生怎能鲜活?教育如何发展?
书中的八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我想以上种种品质都是一名“有效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我想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学习终生,认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
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