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9-04教案

请欣赏《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

写一篇小发明论文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

2. 能主动地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音韵格律美。

3. 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

4. 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准备

学生:1. 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2. 留心观察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受身边的真情。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温故知新

1.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 说一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赛一赛: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4. 找一找: 在文中再找找这样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二、(对一对)语海拾贝

1. 自由读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各种形式对一对,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 展示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4. 练一练:全班共同练习写写对偶句。

三、(说一说)互动平台

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 回忆总结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小组讨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习作实践举例谈谈自己平常是如何找到习作素材的。

四、(议一议)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①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②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2)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①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②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3)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①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②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③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发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4)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写一写)习作百花园

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 自由表达,完成作文草稿。

5. 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教师评价。

6. 展示交流学生的优秀作品。举办“我身边的事”优秀习作展。

六、(学一学)自主阅读园地

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 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3

目的要求

1、正确认识汉字的部首,区别一些形近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

3、激发学生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

正确认识汉字的部首,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难点:

积累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以孙悟空火眼金睛辨妖魔的故事激发学生观察比较的兴趣。

2、学生读第一题,明白题意后边读边比较每组形近字在音、形、义方面的异同,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订正,比一比谁最会观察,并评出若干'小孙悟空'。

二、认读大比拼。

1、第二题以男女竞赛的形式进行大比拼,认读部首。

2、把本题和已学过的其他部首结合起来,互相交流。

3、第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比拼,看看哪组同学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好,记得最快。

4、出示词语,采取不同形式认读:请同桌俩自由读、指名读、变序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

5、说一说这么多词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喜欢?读的时候你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同桌互相说说。

6、把自己喜欢的词美美地读一读。

三、诗歌朗诵会。

1、出示《夜宿山寺》的意境图,听诗歌录音,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自由说一说图上画有什么?

3、小组学习,借助拼音读通全诗。

4、指名读古诗,师范读并让学生评一评。

5、指导背诵:

(1)自由背

(2)以填空的`形式练习背

(3)指名背

6、先在小组,再在全班开个'诗歌朗诵会'。以本诗为主,也可回忆以前学过的《古郎月行》和《静夜思》以及激励学生在课外去收集和学习李白的诗。

四、自主识字园地。

1、把你认识的字标上你喜欢的符号。

2、数一数各自认识几个字?同桌俩互相读一读。

3、班级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五、分角色表演。

1、分小组准备表演童话故事,读通读顺全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2、全班交流,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在多次的表演、评价中明白大家笑小猪的原因,同时感受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积累与运用三

入——人白——百

妙——吵洁——结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

2. 能主动地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音韵格律美。

3. 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

4. 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准备

学生:1. 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2. 留心观察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受身边的真情。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温故知新

1.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 说一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赛一赛: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4. 找一找: 在文中再找找这样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二、(对一对)语海拾贝

1. 自由读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各种形式对一对,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 展示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4. 练一练:全班共同练习写写对偶句。

三、(说一说)互动平台

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 回忆总结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小组讨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习作实践举例谈谈自己平常是如何找到习作素材的。

四、(议一议)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①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②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2)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①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②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3)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①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②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③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发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4)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写一写)习作百花园

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 自由表达,完成作文草稿。

5. 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教师评价。

6. 展示交流学生的优秀作品。举办“我身边的事”优秀习作展。

六、(学一学)自主阅读园地

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 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6

教案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三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积累运用三

【课 型】:积累课

【主 备 人】: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关 键】:

【教 具 准 备 】:

【教 学 内 容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4、小组开火车接读、接背。

5、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记住的词语多。

6、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课后、词典。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通过或商量的方式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的`思考题,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先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5、体会作者的感情,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

7、拓展延伸:

课下自找一篇描写人间亲情的感人之作,阅读交流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一球的优点,激发学生以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的热爱。

3、引导学生能身体力行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4、引导学生大胆想像未来世界的美好生活并写成作文。

二、教学重点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通过积累运用三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

型:练习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用“小黑板、图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37)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

星球的热爱。

二、教具准备

1、抄有格言的小黑板。

2、有关介绍地球知识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揭示教学任务。

完成“渎读背背”和“阅读”部分。

学习“读背”中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l、自由读,解决生字新词。

稼穑(sè):种地。

2、再读格言,说说你对格言的初步了解。(生述,补充后师小结。)

第一句:每一次吃饭,都要想想种地之艰难;每一次穿衣,也都要想想纺织的辛苦。(之:的`。)

第二句:借土地的力量生长的物体有一定的数量,借人力成长的物体也有一定的限度,我们开采、利用这些物体时要把握一定的度,则经常可以开采利用;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大量地开采利用,那么资源就慢慢减少,不能供给人们的需要了。

3、谈话,从中受到教育。

这是关于什么方面的格言?(第一句告诉我们农民劳作的辛苦,叫我们饮水时别忘了想想水源是谁开发的,即饮水要思源。第二句是告诉我们要爱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不要无休止、无节制地大肆开采,以致导致资源枯竭。让我们受到环保教育。)

4,指导读背。

完成“阅读”部分。

1、揭题,释:颂:赞美,歌颂。

2,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自学:你读通这一短文了吗?

字词:

窒(zhì)息:呼吸被阻而停止。也比喻事物受到阻碍得不到发展。

妥(tuǒ)善:合适,稳当。

乐土:快乐地生活的地方,文中指地球。

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的几个大优点,号召人们要好好保护地球这一美丽的家园。

4.结合课后思考题,再读短文。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地球优点资源,理解课文。

(1)气温变化冷热宜人。

(2)大气层中的氧的含量恰到好处。

(3)有一斜轴造成地球自转、公转,使地球有昼夜之分、四季交替现象,而且时间很适合人们的需要。

(4)有重力,让地球上的东西相对稳定。

(5)运转不停。

5.再读短文,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从中受到热爱地

球、热爱环保的教育。

(1)理解“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2)我们应当怎样为维护地球做努力?

小结.

从古到今,环保都是重要话题,我们应当尽我们所能为保护

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业设计。

一.想一想应该怎样为环保出力。

.二、填空,回答问题.

1.每一(

),使(

)稼稿之艰难;每一(

),

则(

)纺织之辛苦。

(1)“食“‘衣”这里应作为———词来理解,意思是————。

(2)填入的词中,有一组近义词,它们是-----------。

2.“地力之生物有———,人力之成物有--------,取之有

度,用之有节,则常是;-----------————。

这句格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

第二课时

(38)

一.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能身体力行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2.学会制订简单的计划。二.教具准备

1,有关人们为环保作贡献的图片或报道。

2,制订的计划范本一份。三.教学过程

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1.说说你觉得可以为环保出哪些力。

2.你为什么这样做?

师谈话引入。

对,我们生存的星球——地球很美丽,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可去。同时它是那样的脆弱,很容易就被摧毁,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热爱地球的思想感情,要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样保护环境”(板书题目)。先来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为环保做了哪些事。(出示图片等)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看法。

1.分小组讨论,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人做记录,讨论完后再派一人上来汇报。

2.小组汇报后,全班作总结性记录。

投影各小组的笔录和全班的笔记,选出认为比较有意义和切实符合我们身体力行的方案,再指导学生制订成计划。内容包括。(出示范本投影)

1.标题。(如:×××计划)

2.谈谈这么做的紧迫性和原因。

3.一一列出措施.

4.结尾处呼吁周围的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做贡献。

5.署上制订计划的人物名和日期。

小结.

1.表扬学生认识到环保的意义。

2、督促大家将自己制定的措施一一落实。

(六)练习设计:用几句话汇报一下自己最近为环保做了哪些事,还有什么打算?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简单介绍有关《三字经》的知识。

(1)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知识。

(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三字经》,作于宋代,作者王应麟。它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蒙学教材(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课本),与《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明代理学家吕昆说:“凡儿童,8岁以下者,皆习《三字经》。

2、指名读《三字经》选段。

要求:读准字音,流畅。

3、讨论《三字经》选段的意思。

4、朗读,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

二、阅读:给予的故事

1、自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2)为什么“只有把生死置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读书,读书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读书收获交流会,把你读书的快乐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吧!

二、小组交流与研讨

1、要求:先说自己读了哪些文章,介绍文章内容,然后谈自己读后的体会和感想。

2、分组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倾听并指导。

3、各小组民主选出最佳人选准备参加全班汇报。

三、班上汇报

1、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自己的收获,老师给每位代表录音,并做适当点评。

2、师生共同投票,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

3、颁发“最佳口语交际奖”。

第三课时(习作训练)

一、启发谈话

人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为什么愿意和他在一起?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二、小组内自主介绍与交流

三、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语病,并鼓励学生的闪光之处,引导准确用词。

四、写前提示

1、外貌描写抓特点,不可面面俱到。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突出细节描,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

五、练习写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