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鹬蚌相争》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1
我最喜欢的一则寓言要数《鹬蚌相争》了。它写了一只蚌在海滩上晒太阳。一只鹬飞过去想吃蚌肉。蚌赶紧把壳儿合上,夹住鹬的嘴。这就引起了一场互不相让的战斗。正巧一个渔翁看见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鹬和蚌一起捉住了。看了这则寓言后,我觉得鹬和蚌真是太蠢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战国时候,赵国和燕国发生了矛盾,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危在旦夕。恰在此时,秦国正虎视眈眈地想独霸天下。
于是,燕王派说客苏代去劝说赵王。到了赵国,苏代给赵王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讲完后,苏代对赵王说:“赵国要攻打燕国,就像鹬蚌相争一样,而秦国就像渔翁一样灭掉赵、燕国啊!”
赵王听了苏代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取消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用来比喻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2
前几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学习了《寓言二则》这课书,《鹬蚌相争》寓言故事是《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鹬蚌相争》。
这个寓言的大概内容是,一天中午:一个河蚌和一只鹬都互不相让地夹住对方,一个渔夫看见,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本来的意思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互不相让,因小失大。但是我觉得应该分别站在河蚌和鹬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如果我是河蚌的话,我会紧紧夹住鹬的嘴,因为稍微一放松,就会被鹬吃掉。两个人一起死,也比被鹬吃掉的好。我认为那样公平一些。如果我是鹬的话,我会把河蚌放开,因为虽然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也没有失去什么,总比被渔夫捉去好。
我想,这篇课文并不是让我们去计较河蚌和鹬的立场,而是通过文章来告诉人们大道理的。但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立场,再做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我的看法会有一些人持不同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会有很多的人会支持我的。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3
这段时间,我们学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
《鹬蚌相争》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河蚌出来晒太阳,一些鹬鸟出来觅食,一只鹬鸟啄了一下这只河蚌,河蚌马上把壳合起来把鹬鸟的嘴夹住了。鹬鸟用尽全力了摆脱不了河蚌,于是用激将法,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回嘴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这个沙滩上。”它们争执不下,傍晚,一个渔夫从船上走下来,把鹬和蚌捉住了。
《鹬蚌相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生活中,我们如果像鹬鸟与河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得到利益。所以,我们做事要互相谦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个像这样的小故事,那个小故事的内容是:森林的深处,有一条小河,上面搭着一座小木桥。有一天,对面的两只山羊都要过桥,可两只山羊都想先过那个木桥。它们互不相让,于是就在桥的中央打了起来,你撞我一下,我顶你一下,就这样它们打得越来越激烈了。结果,桥被撞坏了,它们也掉进了河里,两只山羊都被河水给淹死了。
我们不应该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互相争斗,即使没有第三者,那样也只会落得两败俱伤。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4
河边,水清澈见底,突然有一只鸟落在河上,打破了平静,像打碎了一面大镜子一样。原来,是鸟在硺一只河蚌的肉,河蚌把鸟嘴夹住了。这时,一个打渔的人走过来,把鸟和河蚌全拾走了。我看到这一幕,不禁想起了一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的意思是:两个人相互都想要占便宜,但被第三个人把利益都抢去了。
我沉思了一会儿,又想起了一个故事:赵国准备去攻打燕国,苏代知道了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赵惠王听,并把鸟、蚌比喻成赵国、燕国,把渔夫比喻成强大的秦国。赵惠王听后,猛然觉悟,收兵回营,阻止了这场使赵国国破人亡的战争。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两相争斗,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忘记了共同的敌人,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心胸要宽广、豁达。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为人为善,助人为乐,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5
假期我读了一本书《愉快的棒球》其中有一篇叫做《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只蚌,爬到岸上晒太阳,正巧有一只鹬,他在寻找食物,这时,它看到了那只蚌,便想把它吃掉,谁知它一张嘴,蚌就敏捷的张开嘴,又把鹬的嘴咬住了,两个动物互不相让,最终让一个渔夫得到了好处,把它们全捉住了。这个故事就是说明两个人相互都要占便宜,但被第三个人把利益都抢去了。
此刻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如果我们都像鹬蚌那样互不想让、争执不下忘记了共同的敌人结局也只能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故事也时时刻刻教育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一定会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而这时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宽容他人的人,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共同进步,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6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见相互退一步,双方都开心的事。有一次我在散步时看见一个小伙子闯红灯。一辆车来不及刹车,车头轻轻的碰了他一下,小伙子连忙躺在地上装骨折大喊道:“我本来受伤的骨头就受了伤,被你折磨一撞,还不骨折了。”司机连忙下车说:“骨折?那我送你去医院吧。”司机的语气十分亲切,顿时,小伙子眼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把自己没有受伤得实话说了出来,事情就很快就解决了。如果,这位刺激下车就打人,说小伙子装病,事情也许会一发不可收拾。
以后的生活,我们肯定会遇到冲突,而在这时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宽容、谦让的人。这种人才是伟大的人。才是令别人尊敬的人,才是心胸宽阔的人。才是一位品德优良、出类拔萃的好人。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7
寓言的故事中,鹬为了吃蚌,把嘴伸到蚌壳里去啄肉.然后被蚌用壳夹住了嘴不放,最后被渔翁一起捉住了.读了这篇寓言,我为鹬和蚌感到悲哀.因为鹬和蚌如果互相谦让一点,蚌放走了鹬,鹬也不啄蚌的肉,他们也就不会被渔翁捉走了.
这篇寓言的原意是讲的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读了这篇寓言,我的感想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时,双方一定要冷静,相互谦让,不然双方都会吃亏.在我的生活中也常见相互退一步,双方都开心的事.有一次我在散步时看见一个小伙子闯红灯.一辆车来不及刹车,车头轻轻的碰了他一下,小伙子连忙躺在地上装骨折大喊道:“我本来受伤的骨头就受了伤,被你折磨一撞,还不骨折了.”司机连忙下车说:“骨折?那我送你去医院吧.”司机的语气十分亲切,顿时,小伙子眼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把自己没有受伤得实话说了出来,事情就很快就解决了.如果,这位刺激下车就打人,说小伙子装病,事情也许会一发不可收拾.
以后的生活,我们肯定会遇到冲突,而在这时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宽容、谦让的人.这种人才是伟大的人.才是令别人尊敬的人,才是心胸宽阔的人.才是一位品德优良、出类拔萃的好人.
《鹬蚌相争》读后感 篇8
烈日炎炎的夏天,难得迎来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凉风习习,给人在夏日里增添了一份清凉。
一个小湖边的沙滩上,一只河蚌正在悠闲地、贪婪地享受着下午骄阳的日光浴,心里蛮得意地嘀咕着:“你这个夏天啊,终于让风妹妹来了!”虽然河蚌的背上都要被太阳染红了,可它还是尽情享受着。这时,蔚蓝的天空划过一道白影,是一只三天三夜滴水未进,筋疲力尽的鹬。眼睛尖的鹬什么都不管了,调整和高度和角度,“呼”地一声俯冲下来,尖嘴大大地张开,一滴口水贪婪地流出来。“哈!今天我终于可以开荤了,你这只倒霉的蚌,等着去见阎王爷吧!”鹬心里想着,加快了速度。
河蚌当然也不会甘心情愿被鹬吃掉,但它明白,逃跑已经来不及了。表面上河蚌好象浑然不知,其实,它早就准备就绪了。当鹬用尖嘴叼住蚌的同时,蚌也用力夹住了鹬。蚌这时虽然怕的心里打鼓,可还是装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哼哼,你也想吃我?你不知我活了多久了吧。几十年了,你这雕虫小技,没门!姜还是老的辣!”鹬也不甘示弱,用爪子踩住蚌,强词夺理“辣椒还是小的辣!”蚌不再跟它争论了,只是紧紧交住鹬。鹬也不再着急,耐着性子等着蚌投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鹬等不急了:“最好你投降,否则,看我渴死你!”蚌也怒气冲冲地嚷到:“你最好放了我,看我饿死你!”于是,它们俩就这样僵持着,互不相让!争吵的声音一个比一个高……
太阳西斜例如,它们俩又渴又饿,但仍然这样对峙着、争吵着,不愿放过好时机。这时,一个渔翁背着空空的篓子,肩上搭着一条毛巾,叹着气,走向湖边。突然,他发现了正在争吵的鹬蚌,脸上的愁云顿时烟消云散:“哈哈,我今天真幸运,居然让我撞到你们两个愚蠢的家伙。”手一抓,把它们丢进了鱼篓,当作晚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