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9-06教案

请欣赏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思路:

注重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说心语”的教学思路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意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能当堂成诵。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题,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诵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设疑激趣:

1、设疑导入:艳阳如血,日出日落,永无止息,火辣辣的太阳爷爷够神奇吧!可世上还有一位更神奇的男子,他日夜不停地去追赶太阳,谁有这胆量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神人?欲知详情,请看影片。(播放欣赏《夸父逐日》)

由疑引题:这个神奇故事叫什么?要找到这个故事,应查找哪本书呢?(简介《山海经》)。

2、“神话故事知多少”,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神奇故事呢?(演示5个神话故事图片,概括神话特点)。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感知: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是什么?(朗读)①录音范读,读准音节。②学生齐读,检查纠正。③个人试读,读出情味。

2、自主学习:学生圈点出有疑问的重点字词,并与同桌合作解决,并试着翻译出全文。(呵呵,谁有胆来翻译一下?看看谁能拿下“翻译王”称号),先逐个明确重点字词,后请一生翻译全文,其他人点评。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题

1、合作探讨,品人物:夸父究竟是个怎样的神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夸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①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你能看出夸父怎样的精神?②你心中的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待他?

2、体验反思,悟情理:夸父,这位传说中的英雄虽已逝去,但他却能赋予我们神力,激励我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下面的三个问题,或许会勾起你人生路上的许多感慨:①从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们中华民族先人们怎样的精神品质?②从夸父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3、心灵互动,说心语:夸父虽去,掩卷沉思,感慨良多,面对夸父,你心底里定有千言万语和他诉说,请把你的.心里话对着夸父,大声地喊出来吧!(请一生上来说说)

(四)、比较积累,拓展延伸

正是有了像夸父这些先人们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我们今天的中华儿女,才能自豪地以神舟七号实现飞天梦想,以嫦娥一号圆奔月愿望。下面我们再来共赏另一则精彩神话(多媒体显示《精卫填海》文本)

思考:1、谁来翻译一下这个精彩神话故事给大家听听?

2、以上神话故事的名字()

3、这个神话与《夸父逐日》在内容上都写了()

(五)、体验反思,板书小结

1、诵读回顾:夸父虽然倒下了,但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世人心中,却永远不会倒下,让我们用诵读的方式,心里永远铭记他的英雄事迹。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背诵出课文,试试你的妙招吧!呵呵,看看谁能拿下“背书王”称号?(请一生背诵,其他人跟着默背,总结出按文章思路记忆的背诵方法)。

2、板书小结:夸父逐日有宏大志向

3、结束赠语:青春,因为创新而美丽;生活,因为神话而神奇。愿你们永远富于创新,热爱神话,拥有美丽人生!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难点)

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重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2分钟

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炉旁,我们也许曾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伟大的人类之母女娲,七夕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广寒宫里寂寞孤独的嫦娥……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进他的神话故事。

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预习交流(自主学习)7分钟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打开书133页,自己去读读这篇神话,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几下,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在读不通的句子处做上记号,并多读几次。

三、互动合作(24分钟)

再读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

1、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巨人)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太阳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长、步子大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手臂长、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身躯大

三、研读课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

就是这样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吗?(有或没有)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2、出示:课文第四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这样一个巨人,为什么没追到太阳?

(4)默读课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决。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归纳出示:【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为什么这么渴,这么累?

2、展示交流10分钟

师范读:而太阳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而此时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感到很失望、他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他很遗憾)

2、交流:他遗憾什么?

3、老师精讲点评4分钟

是啊,夸父的这种坚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他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敬佩去读读这段话。

四、课堂总结3分钟

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夸父一样为着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像“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艰难,不论海有多宽,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这句格言也诉说着同样的道理。(读)

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句话,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五、巩固拓展(练习检测)4分钟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六、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神话故事

七、板书设计

32夸父逐日

夸父:坚强不息,顽强拼搏

精神上的巨人教师复备栏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挑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

翻译课文,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三、学习过程及策略:

1、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自主学习:

目标:翻译课文

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前后桌对译,仍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全班解决。

时间:7分钟

自主检测题:、

⑴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⑵学生口头翻译句子。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B、未至,道渴而死。

C、弃其杖,化为邓林。

3、合作探究

⑴、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仍未追上太阳,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⑵、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⑶、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问题,加分奖励。

4、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5、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谈收获:

从知识上:

从做人上:

从写法上: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扩写神话,体会夸父的形象;

3、了解神话的特点,探究本文的主题。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夸父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主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有没有听过夸父逐日的故事?给大家讲讲你听过的故事。

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夸父逐日这篇神话,看看课文和你所知道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二、文学常识

1、你觉得神话有什么特点?

归纳:

(1)远古时期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2)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想象的.形式来表现。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有《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等

三、朗读释义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

对读错字、断句进行点评。

2、字词释义

逐走走:跑(几欲先走)

入日

欲:想要(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于:到(1)说明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原因等,一般解释为在、到、从、向等,比如于舅家见之

(2)一般放在形容词后面,解释为比、胜过,比如贤于材人远矣。

河:特定表示黄河古今异义

北:向北(代到句子中体会)名词用作状语,说明方向

大泽:大湖

道:在路上名词用作状语,说明处所

弃:丢弃

3、朗读,带着字词意思朗读,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4、前后座合作尝试翻译。

5、再读理解,全面感知。

四、探究、扩写神话

1、文章意思我们刚刚理解了,但是这篇神话内容相当简短,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文中没有提到呢?

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夸父为什么逐日?

夸父为什么能喝这么多水?

为什么手杖要化为桃林?

2、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但是文中没提到,自己尽管发挥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故事,选择一处情节,写一个片断,一组一个片段。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一个小组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为什么逐日?(追求光明、权威、探索自然奥秘,也是古代人名追求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板书)

夸父是个什么形象?(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高大(具体))

(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为什么能喝那么多水?(生想象)

(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渴时奔跑的状态、渴的状态。

(4)未至,道渴而死。

倒下时天地的状态。(为什么?身体高大等)

(5)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有什么作用?(使夸父形象更为丰富,造福后人、舍己为人)(板书)

4、古人想通过神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也就是夸父逐日的原因。

追求光明、权威、探索自然奥秘,也是古代人名追求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

五、回顾复习

六、指导背诵

1、背诵技巧

2、自由背

3、集体背

七、检查学习目标。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完成“交流展示”、“巩固与提升”等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夸父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口述)?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画面,请仔细观察,分别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教师出示幻灯片,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移位: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

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

夸父逐日(追赶太阳)?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

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说明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到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可以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四)、探讨人物形象和主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你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表面看来,夸父逐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这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失败,而是以此来表达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教师做充分的准备: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为人们提供有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后来人们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老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课文短小,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夸父逐日》是由“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五组动画构成的,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

(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学习哪篇课文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神话《夸父逐日》!请同学们打开书。哪个同学来翻译一下题目?(生译)

夸父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同学们有疑问没有?请同学们就这篇神话的题目提问,每个同学至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各提一个问题。(生提问。)还能不能跨越时空提问?(生:夸父逐日对今天和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夸父逐日这个中国的神话对世界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提问,能够跨越时空来提问,那么我们的思维品质一定会有大的飞跃。

这篇神话选自哪一部书?请看课文注解。《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根据书名,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通过课文学习,这些问题能不能迎刃而解。

二)自学,翻译课文:

(一)自学,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字从句顺,补充省略的成份,并找出倒装句。

(二)释疑讨论:

1、省略句:(1)未至(大泽)(2)北饮(于)大泽 (3)(其杖)化为邓林

2、倒装句:(1)饮于河、渭 (2)北饮大泽

3、重点字解释:

“弃”怎么翻译?(生:丢弃、舍弃)

讨论:“弃”能不能翻译成“丢弃、舍弃”?为什么?(不能,因为“丢弃、舍弃”是主动的,而这时夸父的生命已耗尽,不仅没有主动“丢弃、舍弃”的力量,而且从心里不想“丢弃、舍弃”,不想倒下去,因为夸父心中的强烈的逐日梦想还没有实现。因此,“弃”是不得已,是因夸父生命竭尽而遗弃,应翻译成“遗弃”。)

三)诵读,把握神话情节:

1、这则神话故事只有37个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曲折有致。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是开端和发展,第二句是高潮,第三句是结局。请同学们根据标点,读出层次: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全班读第三句。

2、教师进入情境,有感情地范读,要求学生用最少的字来归纳故事的情节:

“走”“入”(开端)——“渴”、“饮”(发展)——“死”(高潮)——“化”(结局)

3、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神话的内容:

夸父逐日入日,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4、全班齐读:要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四)诵读,概括夸父形象和主旨:

1、走入概括的过程——分解、分析、归类、抽象、综合,概括“夸父逐日”的意义:

(1)分解、归类、抽象:

“日”归类为“未知的事物”、“带来光明、温暖的事物”、“时间、生命”、“大自然”。

“逐日”归类、抽象为“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赶太阳,就是人类要探索太阳这个未知的事物;太阳你想走就走?我偏要追上你,让你一直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即想要控制、征服太阳;追赶太阳,即追时间、追生命,表现了人类想要自己控制时间和生命。这些都是探索、征服太阳的愿望,也就是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为什么要探索、征服大自然呢?可进一步归类为“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气概的表现等”。

“夸父”归类为“古代劳动人民”,归类为“想要造福人类、表现英雄气概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板书:

日——未知的事物——光明、温暖、时间、生命——大自然;

逐日——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气概的表现等。

夸父—古代劳动人民——想要造福人类、表现英雄气概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2)综合:“夸父追日”表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宏大志向和气概。

2、进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诵读并逐句概括夸父的形象:

(1)读“夸父与日逐走”要唤起探索、征服大自然的豪气,读出敢于挑战的气概,怀揣着对光明、温暖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概括夸父形象: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

(2)读“入日”时脑中展现夸父“一直不停地赛跑”,从日出到日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和“逐日”的强烈愿望。

概括夸父形象:坚持不懈、愿望强烈。

(3)读“渴,欲得饮”,调动起自己“渴”的感觉,看谁能把“渴”的感觉读得最传神。

“饮于河、渭”,读“饮”时要读出因渴而大口猛喝的情景,读出豪壮。读“河、渭”时心中要想象“黄河、渭水”的场景。

读“河、渭不足”时,要想象夸父倾刻间喝干黄河、渭水的情形。

读“北饮大泽”,“北”要读出“大泽”的远,读出夸父口渴难耐、不得已由向西逐日而改变方向向北。要读出“大泽”的清凉给人解渴的感觉,想象“饮”的畅快。

“道渴而死”,“道渴”要一字一顿,读出非常渴、难受的感觉,“而死”要读出悲壮和不甘。

探究:夸父与日逐走,还有其他情形可写吗?为什么这个神话里没写?

还可以写夸父逢山过山,逢水过水,路途的艰辛和遥远;可以描写夸父的肖像、神态、跑的动作;还可以写旁人对夸父的评价、劝说……

为什么不写?因为“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最能体现逐日的艰苦卓绝,体现夸父逐日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足以表现夸父的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概括夸父形象:逐日的强烈愿望、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4)读“弃其杖”时想象夸父超越生命的极限,最终倒下去的情形。读“化为邓林”时眼前展现桃林翠绿、桃花灼灼、桃子甜甜,想象到后人在桃林里得到荫蔽、享受果实。

质疑、讨论:为什么会“其杖化为邓林”,会“死而不已”?因为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心中很是不甘,因为夸父有强烈的逐日、造福人类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概括夸父形象: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形象

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好奇心、求知欲等。

坚持不懈、愿望强烈

逐日的强烈愿望、艰苦卓绝、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综合、概括夸父的形象和神话主旨:

(1)上表中“夸父形象”一行去掉重复的词语并保主舍次得出“夸父的形象”: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有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2)根据上表,综合、概括主旨: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诵读全文。

五)探究神话的特点和影响:

1、“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在本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生:通过想象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

2、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神话出生在人类文明的最初期,是先人们关于世界的想象。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寄托了人类的梦想,给人以精神力量。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同学们知道哪些神话是有关人类梦想的?哪些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

3、逐日这个宏大的志向实现了吗?夸父逐日的神话对后代有怎样的影响?对现代科技有怎样的影响?(生讨论。)

4、古人通过想象,运用神话来表现对自然的探索,表达征服自然的宏大愿望;现代人用科学来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有了科学就不需要神话了吗?现代人还需要神话吗?(生讨论)

四、结语:

我们要敢于实践、敢于想象,不仅以科学精神来探索、征服自然,使人类生活越来越美好,而且还要用想象来构筑我们的梦想。夸父逐日是人类童年期的梦想,人类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那么处在儿童少年期的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努力奋斗。让我们顽强拼搏并努力创造梦想、为未来创造神话!

五、作业设计:

写作:《我有一个梦想》或写一篇短小的科幻小说,看谁的梦想最异想天开,看谁创作的科幻小说最神奇!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8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易理解,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编写神话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品读神话《夸父逐日》

(一)读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

3、展示朗读

4、在朗读过程中,你有没有不太理解的字、词、句?请同学解答。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6、复述神话

师: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桥梁,走过这座桥,你能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吗?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逐日这一举动褒贬不一,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一个形象?

2、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

四、编写神话

1、夸父逐日的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的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神话人物征服自然的神力。时间车轮的飞弛速度不亚于夸父逐日的大步伐,一转眼人类已步入二十二世纪,人们一边在宋祖英《越过越好》的歌声中载歌载舞,一边又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愁眉不展。你知道有哪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吗?

2、人类心中永恒而伟大的神啊,你怎么就忍心让女娲辛辛苦苦造出的人类生活在灾难之中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呼唤心中的神来解救这灾难重生的人类。

老师下水:愚公植树

话说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之后,精疲力竭,昏头睡去,这一睡就睡了九九八千一百年,“神舟五号”发射卫星的巨响惊醒了他,他揉揉眼,伸伸胳膊,啊,本该绿树成荫的地球怎么一眨眼就涌现出那么刺眼的树墩,而且黄沙漫天,狂风怒吼,遍地荒芜,他身感肩上任务之紧迫,一个绿化地球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开来,于是,他召来了子子孙孙九九八十一人,挑水植树,历尽苦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球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片片的绿荫,愚公的举动再次感动了树神柏杨,他站在半空中,大手一挥,“哗”地一声巨响,只见地球上无数苍翠挺拔的大树应运而生,地球变得生气勃勃。)

设置情境:

1、一日,大禹来到京城,只见京城黄沙满天,大人小孩皆蒙面而行……

2、女娲来到科学博物馆,聆听了解说员关于恐龙灭绝的讲解……

3、精卫填海之后,再次光临人间,却见人间水资源枯竭……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意蕴丰富,易理解。学习本文,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内容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拓展神话激活思维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目标

1、讲说神话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敢于挑战书本和传统思维,培养自主合作意识。

3、熟读课文,培养语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5、尝试神话创作,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神话内涵,感受神话魅力及夸父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讲说神话,进行神话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互助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播放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师:刚才献给大家的礼物是一则(板书)神话故事,有没有同学听出它的标题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对正确的回答进行表扬)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请想一想再说一说,让大家见识见识!(课件点播)

师:我现在给大家展示几幅图片,看有没有同学知道它们描述了哪些神话故事。(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我们将携手走进异彩纷呈的`神话王国,现在让我们踏着夸父的足迹去追逐心中的太阳吧!(板书“夸父逐日”、《山海经》)(展示课件课题)

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夸父逐日》(根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提纲,结合手中的学习资源,先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再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含义。(点击课件导学提纲学习)

导学提纲

(一)自主学习

1、了解神话和《山海经》

2、读准字音,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小组互助合作

1、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本内容

2、探究、理解本文的含义

三、走下讲台,巡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不太理解的字、词、句和令你疑惑的地方?假如有的话,我们可以请教和求助于其他同学,充分体现我们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四、检阅自学成果(课件出示随堂检测问题,学生先自主班内交流再作答)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与日逐走()

(2)入日()

(3)饮于河渭()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未至()

(7)弃其杖()

(8)化为邓林()

(二)、1.小组合作翻译句子(把全文分成5个部分,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挑选小组代表一一作答)。

2.学生代表翻译全文——疏通文意

(三)、思考并回答: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四)、你对夸父逐日这一行为,有什么看法?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一个形象?

(五)、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五、播放课件动画,让学生能在动画故事情节的熏陶下熟记并能背诵课文内容。

六、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夸父的事迹有了了解,并对夸父的人物形象有了评价,那么,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现在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展示课件)下面请大家自由交流1分钟,我们再请代表来说一说。(学生说完后点击下一课件作此话题总结,可引领学生齐读课件上的文字内容。)

七、作业布置(点击幻灯片)

八、结束课堂(同学们,时间就像夸父追赶的太阳一样——跑得真快啊!又到该向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希望老师准备的这句话和这支歌能激励着我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同学们——再见!)(点击歌曲)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特点

1、《夸父追日》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神话。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2、《夸父追日》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其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情节,如:深受学生的喜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夸父形象。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呈四大板块,介绍神话,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自悟,品读课文;拓展延伸,感悟神话。

夸父追日

一、介绍神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

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偷吃仙丹,飞上月球,给人们带来了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盘古开天地:这是我们学习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分清了天和地,造福了后人。

后羿射日:传说后羿力大无比,有雄心壮志射下了九个太阳,是力量的象征。

女娲补天:传说女娲用五彩石补上天上的窟窿,给人们带来了安宁的生活。

2、你们喜欢这些故事吗?师引:神话故事有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往往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板书:中国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3、出示《夸父追日》的图片,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夸父追日》

4、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能自主、独立地学习,当然老师也会帮助你们的。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题,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2、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3、交流画好的句子。(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还要解释“颓然”)

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1、师评价:自己产生疑问,并到课文中寻找到了能问题的答案,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2、师评价:大家能用简短的语言讲清楚这么长的课文内容,学习本领可真高!

三、自读自悟,品读课文

1、老师要考考大家对故事的掌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

2、出示:《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谁能读好上面一段古文。

4、挑战开始:我读古文句子,(按以下分句找)谁能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夸父与日逐走: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赏析语句、积累语句,体会神话内涵

1、那你觉得古文与本文作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的情节更生动)

2、读读描写很生动的'语句。(第2、5节)

3、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教师串读,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位夸父?(板书: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4、师:是呀,这就是神话的魅力所在,她用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具体的描写,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五、练笔升华

1、夸父,我想对你说:————(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生命不息,追赶不止;学习上也应该有夸父不断追赶的精神,使自己不断进步。

2、课外作业:把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请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板书:夸父追日

神奇的想象

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追?

怎么追?勇敢追求

追得结果?造福人类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准确背诵文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神话。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精卫填海的故事还记得吗?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女娃造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

三、检查预习:

1.什么是神话?

2.请介绍一下《山海经》。

四、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准节奏,并找出下列字的读音。

夸父( )

逐走( )

河、渭( )

杖( )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找学生逐一翻译课文。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饮于河、渭: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

(生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如“饮于河、渭”即“于河、渭饮”)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6、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重现剧情。

五、问题研究:

过渡语:通过以上的朗读、翻译,我们对夸父这一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一想,你认为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他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明确: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板书)

( 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3、成语链接:

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后来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板书)

六、学生

自由背诵课文,展示背诵思路:

学生背诵课文

七、当堂检测,巩固所学:

本节课我们翻译、理解、背诵了课文,下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当堂检测。找学生逐一回答下列问题:

1.《夸父逐日》一文选自《 》

2.解释下面加线字。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3.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八、结束课文: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同学们!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九、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2、展开想象,扩写情节。

给出示例:(逐日原因: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大地要是永远被黑暗笼罩,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 ……不,我一定要追上太阳!”

此时夸父心急如焚。他的步履也越来越快,太阳把他古铜色的皮肤烤得黑亮黑亮,像涂了一层油。汗水像汩汩的清泉,不断从身体里冒出。

……

十、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探索

强烈愿望

走:跑

河:黄河

自然 →

步行

泛指一切河流

征服

顽强意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