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读物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06读后感

请欣赏科技读物读后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1

科学发展现的内涵非常丰富,而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科学走向了生活,如:电视机、电脑、冰箱、洗衣机……以前,我们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代时,生火都要用打火石慢慢磨,或砖木取火。哪像现在,用打火机轻轻一按,就解决火的问题了。

科技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车出现以前,人类远距离运送物资或长途跋涉,用自己的双腿和肩拉背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让人们大量繁重的物资交流已是轻而易举了,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说:“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科学就需要我们去探索。

记得有一次,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想煎鸡蛋吃,但我不想轻而易举地将它砸碎,倒想寻点乐趣。于是将鸡蛋放到我那充满力气的手心中,紧紧地握着鸡蛋,使劲咬嘴唇,使尽全力,脸立刻涨的通红。这时,站在一旁的哥哥看的我那么用力,鸡蛋肯定死无全尸了!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鸡蛋仍然毫发无损。最后哥哥就开始嘲笑我:“看你长得那么壮,可一点力气都没有。让我来,给你看看什么叫Strong。”可哥哥用上了吃奶的劲,鸡蛋还是完好无损。哥哥再也不敢嘲笑我了,怒气冲天地说:“这根本就是个铁蛋!”“那可不一定哦!呵呵!”我用讽刺的语气回答他。

后来我们查了一下科学书,才知道,当我们用手捏鸡蛋时,由于手上的力量分散到整个鸡蛋的表面,压力很小,所以捏不碎。但如果砸的话,由于接触面较小,压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鸡蛋所以易碎。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隧道、拱桥、安全帽……

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开新买的酱油,可我怎么拧也拧布开。于是我就去翻了一下科学书,照着书上写的去做:将酱油瓶在热水里泡五分钟,然后冲一下凉水,就很容易拧开了。原来生活隐藏了那么多科学,这些科学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区探索和挖掘的。

科学与我,密不可分,我感谢科学,它帮我进步,也帮我成长!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2

人类从来只会以人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自古以来,世界或多或少被看成泛灵论的,是一个或多或少活着的有机体。其活着的标志就是,每一部分的运动、变化都是有目的的。重物为什么下落,因为它想回到自己的天然位置上去,就像漂泊的人想回到家乡。中国古语“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再有,植物为什么会向上生长,它的种子里已经包含了这个目的因———长成一颗大树是一粒种子的内在目的。近代科学实现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是,彻底破除了目的论的解释方式,代之以数学化的定量描述。这一革命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物理科学领域,物体的运动不再有任何目的,因为运动并保持这种(均匀直线)运动是任何物体的常态,除非有别的物体的干扰,这种常态不会被改变。因此,重物下落并非它“自己”愿意如此,而是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地球)的影响造成的。

尽管近代物理科学非常干净彻底地抛弃了目的论,但生命科学领域中,目的论的幽灵从没有消失过。生命现象的那种自主性、自组织性、自协调性,一句话,内在性,与无机世界的那种纯粹的外在性,确实有着鲜明的不同。特别是,生物界由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和演化,仿佛有着一种内在的先定的目的性。宇宙的演化仿佛就是为了最终产生出它最美的花朵———人类。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在生命科学领域彻底消除目的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工作框架。与从前的进化论不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何谓自然选择?一切生物,个体也好,物种也好,只要活着都面临生存压力,都处在生存竞争之中,自然选择的意思就是,适应环境者生,不适应环境者灭。由于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适应标准,所以进化是没有方向的,进化是无止境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承认一切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因为若不然的话,它们就早已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掉了。它现在还没有被淘汰掉,说明它相比那些已被淘汰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达尔文的进化论100多年后,又在新的科学水平上出了更新的版本,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就是一个饶有兴味、颇富挑战性的新版本。

他提出进化的单元可能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因为作为选择单元,不仅要求长寿,而且必须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在他的基因中心论中,生命的个体反而成了基因主宰着的生存机器。

基因是如何面对生存竞争的呢?作者在书中举出了大量的动物行为,生动地描述了基因如何通过博弈,不断建立更为完善的生存策略。

博弈的前提是所有的'竞争者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所谓自私,不过就是争取自身的生存。为了自身的生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把对手吃掉一种。道金斯非常内行的介绍了多种生存策略,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社会生物学的一个通俗讲座。比如,“如果你比对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对手大,就进攻”。恃强凌弱,逢善者欺,逢恶者怕。这就是我们人类非常熟悉的一种生存策略,谁胆敢打破这一切,必定头破血流。再比如谈到说谎在生存策略中的位置时,道金斯告诉我们,一开始说谎者处于有利位置,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它们的数目增加,等到说谎者的数目占了绝大多数,能够迫使说谎者摊牌的个体又变得有利,说谎者数目开始减少,最后,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是,面部表情不动声色。

尽管道金斯一开始就声明,他并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但他所生动展现的生命世界的这幅自私和冷酷的景象还是叫人非常绝望。如果我们命中注定是自私的,我们的非进化论的道德观念何以可能?这是道金斯已经意识到但并未展开的问题。我想起另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温伯格在他的《最终三分钟》里结尾的那段著名的感叹,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回顾了整个宇宙的行程之后,对着飞机下面绵延的群山和美丽的感性世界,一种难以抑制的荒谬感油然而生:难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竟然只是某种偶然的涨落的产物?听完道金斯讲述基因的故事,人类应该感到绝望。进化是偶然的、无目的的,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它们聪明绝顶,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它们都已经成精了。从这里我们确实可以学会不少求生存的本领,但同时我们也会陷入这样一个境地: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生存。

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人性的世界里那么崇高和辉煌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在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里完全是不合情理的。近代科学制造的这种人与世界的分裂,在今天由于更加精致化、合理化,而显得更难弥合。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一本叫《学生探索百科》的书,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这些都对我们的知识了解很有帮住。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

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4

作为一个对机械行业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来说,能让我动心的机械类文章着实不是很多,当然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的心境,本是带着练习听力的心情去看这段视频的,结果却被深深的打动了,不禁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为机械行业的神奇魅力而倾倒(虽然学习的兴趣仍然不太浓)。

由于视频是英文的,我看了好几遍才弄清楚意思,原来说的是一种叫做差速器的,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仅仅听说过差速器这个词,从来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总是把他和减速器混为一谈,然而仔细看完了视频之后发现,差速器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汽车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天天可以见到各种型号、各种品牌的车,但有没有想过,车上有很多地方仔细想想会觉得很别扭,比如车在转弯的时候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相同的角速度的前提下,靠近内圈方向的车轮应该转的比外圈的慢,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玩四驱车时),车的两个轮子套在一根轴上,轴随轮子转动,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使一个轮在转而另一个轮子不转的。这样两轮共用一个轴并不意味这不能转弯,而是在转弯的过程中内圈将受到更大的摩擦力,同时会产生轮轴的轴向力,大大降低零件使用寿命,给行车的安全带来隐患。如果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其中有一个轮子滑进了沙坑,就需要让另外一只轮子转动把车戴起来。以上这些问题都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思考,如何实现两个轮子的“差速”呢?

首先我们查资料了解一下什么事差速器:差速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的元件。这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在实际设计需要克服许多的麻烦。在差速器的视频中给出了差速器的发展历史,得以让我们感受工程师们的思路是如何一步一步改进差速器,使之日趋完美的。

想要实现“差速”,即两个轮子转速不同,无非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要不就是一根轴,轮子和轴可以相对转动,但是这样一来车速就不受油门控制了,想想也知道不够安全,另一种就是使用两根轴,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分成两根轴如何保证在直线运动的时候是相同速度转动的呢?工程师想了个办法,在两轴相接近的地方,给每个轮子安装一个“十”字型的元件,像一把小伞一样,然后再两把小伞之间搭上一根额外的“十”字轴,这样一来,发动机只需连接这根单独的轴便可以带动车轮了,然而这样仍不能实现“差速”,因此工程师将这根额外的轴上的“十”字设计成可以绕轴自由转动的结构,于是,在转弯的时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将直接作用于轮上反应在两根轴的转速上,两轴转速的不同将带来的结果是额外的轴上的“十”字绕轴转动。问题已经在原理上得到根本性的突破了,但是工程师们并不满足,因为目前的状况自动调节的敏感度不够,在十字与十字相互接触之间,会有一段架空的时间,这样仍不够完美,因此工程师们将“十”字改成“米”字结构,增加杆的数量,使得灵敏度越来越高,工程师们便开始推测,是不是杆的数量越多就越敏感?当杆已经很密集了,密集到不能再以杆的形式增加了怎么办?毫无疑问,齿轮映入了人们的视野,齿轮传递精度高,效率高,不容易磨损,可以实现大功率,高转速的传递,而且噪音很小,集众多有点于一身,因此工程师将三根轴的“米”字又换成了三个锥齿轮,为了改善受力,还增加了中间的一个齿轮,形成了四个齿轮的啮合。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差速器已经相当先进,并非用一言两语可以描述的清楚了,甚至许多差速器的设计都是商业机密,但我们仍不得不为当年雷诺公司的优秀的工程师们喝彩,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将汽车产业推向了新的巅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看完了这段视频后,除了对差速器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外,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思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我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机械,同时机械行业在我脑海里的

印象并不与我的梦想吻合,我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金融、教育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大学已经度过了近三个年头,对专业课的知识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逐渐颠覆了机械行业在我心中的印象,我开始相信机械制造业是人类永远不会降下的旗帜,它引领者人们走向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魅力、发挥人类智慧的体现。

实话实说,未来我可能仍然没能留在我所敬仰的机械行业,但我将从此刻开始,持续关注机械行业的动态,了解人类的未来,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财富!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5

我看完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类》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其中的人类观天的眼睛这篇内容最好看。

里面主要讲了古代的浑仪伽利略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简仪牛顿反射望远镜和现代的多镜面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我觉得人类古代的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有很大变化,比如说以前只有可以观测到几天后天气的望远镜,现在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接收天体电波的观测设备,它能观测到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

我觉得古代的科技和现代的科技相差很多,我长大也要当一个宇宙探测学家,因为要探测更加神秘的宇宙空间和大大小小的行星,要解开人类种种疑问,为我们国家的天文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6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大自然,对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波普尔曾经说过:”科学进步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个世纪里创造出比历史上其他所有时期所创造的总和还多的财富,就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如果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的舒适生活。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是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

人类发展高科技的时候,也带来了对环境、生物和地球带来重大的影响,例如:地球因为人类的工业活动,大气中废气增多,温室效应和酸雨的问题日益严重,造成河湖中生物的死亡、建筑物腐蚀和全球暖化等生态问题;另外,器官移植虽然救活了许多人,但社会却付出极大的医疗成本,也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像是买卖器官、克隆技术等……而未来人类该如何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福祉当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是人类现在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为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爱祖国,爱家乡,爱所有爱我的人,我向你们敬礼!我要做名有道德、讲文明、懂感恩的中学生。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7

人类的历史已经有500多万年了,人通过不断地进化、演变成现在高度智能的动物,站在了世界的最顶端。未来3012年机器人是不是也会通过不断地进化,变得更加智能,甚至超越我们人类呢?

开创未来的100项新科技这本书里介绍了现在很多种类的机器人。有专门用来照顾老爷爷、老奶奶的护士机器人。这样在未来老龄化城市里,就可以帮助老人们的生活,它们可以随时陪伴在病人身边,观察病人是否清醒或是有无意外状况。它们每隔一段时间会跟病人打招呼,如果不答应,它们就会马上通知护士,以防发生意外。

还有自己扫地的机器人。它们外形都酷似人类,但是扫地duhougan机器人有6个手臂,它们能自己上下楼梯和通过高低不平、粗糙的地面进行清扫和工作。

爸爸见我看得津津有味,就告诉我说,今后肯定会这样的,现在的人比较多,所以劳动力富裕。等人人都长寿了,人口就要控制下来,而一些简单的、费时费力的工作都会让机器来替代。人类自己会更加注重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其他很多生活、科学等各个方面的有趣的机器人,有遥控机器人、有昆虫机器人,有纸质机器人甚至还有纳米机器人。

我看得聚精会神,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到。我一边吃饭一边想着书里的机器人,如果我长大了,要制造什么样的机器人来为人们服务呢?在一千年后,人类世界的机器人会是怎样的呢?

开创未来的100项新科技这本书使我领会到了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可能很简单,但是对未来很重要,它是一个起点。就像我们小学生一样,每天学一点知识,在未来某一天也许就会用得上。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能在未来开发有用的机器人为人们服务,从而使人类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8

老师一直教育我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原来一直觉得这事离我很遥远,心里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今天看了《低碳科技》才知道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不说远的,每年秋季肆虐北方的沙尘暴,夏天南方的洪水,西部很多城市的供水紧张,像这样围绕在我们周围与环境有关的的事情还有很多。

以前我有很多的坏习惯,前几年家里买了电脑,我每次都是上网玩会游戏就直接去吃饭,完了爸爸直接上网,电脑几乎都不管的,吃饭的时候喜欢开着电视,放学回家天稍暗,房间客厅的灯都打开,有时候睡觉都忘记了关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所用的电,大部分都是靠电力公司依靠煤炭来制造的,现在地球上的资源形势这么严峻,我的一点不经意的小事却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洗手时水龙头都不拧紧;很多作业本都是空白的就直接丢了,想一想这些都是砍伐森林的树木制作的白纸,真不知道自己以前丢掉了多少棵小树。

其实低碳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我告诉爸爸,每次打印资料的时候,要双面打印,喝剩下的茶水可以用来浇花,家里的空调也换成只能的变频节能型的。以前上学都是让爸爸摩托或是电瓶车送来的,现在我和小朋友一起结伴步走去上学,这样就能减少汽油或是电的消耗,虽然这些不起眼,但如果城市里面的叔叔阿姨都能提倡低碳出行,多坐公交,骑自行车,少开车,这份力量就不可忽视了!

以前每次和妈妈去买菜、买水果的时候都是直接用市场的方便袋,提回家,然后随手丢了。现在我们都是在家带着布袋子,可以反复使用的。家里的空调由原来的18度变成了现在的24度了。

老师告诉我们,低碳里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我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成份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一件厚厚的“外套”让地球的温度逐年升高,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低碳生活,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源,减少污染的生活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弯下你的一个腰,伸出你的一只手,捡起地上的一个垃圾,种植一棵树苗,共创一片蓝天。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坏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希望大家都为保护地球环保献出一份关爱,从我做起,减少对地球环境的污染,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科技读物读后感 篇9

最近妈妈给了我一本书,叫《儿童科技园》,我拿到这本书后兴奋不已,真想马上翻开读,走进这奇妙的世界。

我看这本书的目录就知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有娱乐类,有知识类,还有科技类。

娱乐类里有喊泉,音乐地砖,音乐篱笆等。如音乐乐篱笆:环绕着梦幻森林的是一圈矮矮的篱笆,用手在彩色的篱笆上轻轻拨弄,就能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这是怎么回事呢?喔!原来有些篱笆的上下各多出一段短短的管子,只有当你的手在管子之间划过时,这根篱笆才会发出声音。其实,下端的管子里有一个红外线发射器,上端的管子里有一个红外线接收器。信号传到微电脑芯片,于是,就有美妙的音符发出来了。

知识类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们,如老鼠:老鼠的种类很多,有家鼠,田鼠,大仓鼠等等,它们个头不大,能量不小,跑,跳,登高,游泳样样精通。老鼠很重视家族领地,决不让外来者侵犯。有些家鼠还是高明的建筑师,它们在房屋,谷仓,仓库等外建造自己的家园。许多种老鼠的家非常漂亮,里面既复杂又宽敞,有地道,有起居室,还有储藏室和婴儿室呢!

精彩的不止这些,科技类还有水力发电站和泵,都是我们平时用不到的东西,还有我们人体的奥秘呢!

这本书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也让我爱上了科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