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精选1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
《人间失格》和《自深深处》一样,讲述了本身内心扭曲的艺术家在他人引导下走向毁灭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人间失格》的主人公也就是太宰治本人,并不是始终对世界充满恐惧的,而是一度在无限信赖他的妻子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为更大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信任破碎后是彻底的堕落与绝望,“无限的信任是罪恶的根源。”
分析这样悲剧的根源,一方面是他本人的过度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荒诞不经所产生的人世是完全虚假的错判,以及在此基础上从小积累养成的伪装,这样的伪装不仅加剧了被戳破的恐惧,也让自己置入不真实的绝望的境地;另一方面,也有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没有人情味的家庭环境让他遇到疑惑得不到解答,直面丑恶最终加深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与《局外人》一样,不能理解或者说对社会虚假的一面充满批判的人,最终只会受到社会的遗弃。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2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简单的一句,似乎就给叶藏的一生定下了基调,短暂而又漫长,虚假而又真实的一生,这是大庭叶藏的一生,亦是作者太宰治的一生。丧失了做人的资格的人,如何在世间寻求生的方式,又如何一步步走向寂灭。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从挂着失真的笑讨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挣扎于金钱与爱日渐绝望而倦怠的青年,叶藏于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于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直率地可爱,却又冷漠地可怕。他如是剖析:“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战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和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叶藏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了爱着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只能说是个畜生。他的人生就是一个由人堕落成畜生的过程。可是,他真的只是个畜生而已吗?
亦若文末,曾经的京桥酒吧老板娘所说:“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叶藏弥漫着厌世的怯懦的心底,也曾埋着一种奇异的温柔。可他为什么会堕落成畜生呢?因为他不能合群?因为他交友不慎?或许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自我”,他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对待生活只是随波逐流,任何事情他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放弃,他没有克服困难的自我意志和勇气。兴许同叶藏一般,怯懦的灵魂在历经原生的伤痛、曲折的成长、漫长的昏暗后,幸福与不幸福都不再存在,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仅是一切都将过去。
庆幸的是,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幸福可盼、有人可爱、法律可依和真理可循的强大的社会,可是格格不入的丧失人依然存在,谁又没有经历过在痛苦中挣扎的时刻。
所有可选择的,被选择的,合起来,便指向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为轨迹奠基的,是面对人生的态度。存在即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
生而为人,实为我幸。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3
之前在蒋方舟的《东京一年》里有匆匆带过一笔,她说太宰治年幼时眼睛就看到了空虚,耳朵就听见了死亡的诱人笛声,发觉人生长梦本没有意义,于是年纪轻轻就写下了《人间失格》,同时一次次起身准备自杀,终于成功。
没有刻意去读这本书,只是蒋方舟的这段话却在我心底偷偷扎下了根。直到发现实验室书柜橱窗里安静躺着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的渴望才又被唤起。
这本书是沉重压抑的,我却抱着休闲轻松的心态去读,甚至有时候还会一阵发笑,这真是对这本被称作文学金字塔之巅著作的亵渎,我不由地怀疑自己真的没有同情心并对别人不幸的遭遇幸灾乐祸吗?仔细思忖,我觉得那时那地我可能也会像书中那群笨女人一样前赴后继地扑向他,不为情色只为彼此心中的温柔善良。
可是今时今日,我思考更多的是,是什么让太宰治变成这个样子的?
小叶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锦衣玉食,群佣环绕,从小就爱看书,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却没能让他生活的快乐。因为太过于少年老成,也可能是从小就很聪明的缘故,小叶早早就看透了人情的虚伪,因此也变得更虚伪。这种虚伪和圆滑世故不同,小叶从小就懂得博众人笑,并且从不敢与人辩论,胆小懦弱的唯人是从。就连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也唯唯诺诺的笑着不敢回答,后来意识到这样使父亲生气了,竟夜里睡不着觉偷偷去改礼物本子上父亲原想给他买的礼物。我想他父亲可能根本不是因为这个生气吧,可能是怒其不争或是想要而不敢说而生气,再或者真是他猜对了父亲的意思。
因为小叶的善良或是搞怪装傻,佣人在他面前也从不设防,堂而皇之的议论他父亲,而在他父亲面前又表现的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这些让他看到人性的丑陋,但他不会去告密的。同样他自己也是戴着一副虚假的面具面对世人的悲戚。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吧,没想到竟发生在一个几岁的孩童身上。这也为小叶日后的人生造成悲剧,日日夜夜流连于烈酒与女人之间。
小叶人生的转折点是在家庭没落后吧,那时他开始沉沦虚度,沉眠于酒池肉林。他小时候是那么聪明功课不努力也可以考到最好,只是惧怕人类而变得妥协、盲目、虚度。作者说他自身的孤独气味成为日后被女人乘虚而入的诱因之一。如此看来作者并不喜欢他们,但是秉持一向讨好众人的本性,仍然心有厌恶的接纳她们,以致于他的妻子被人侵犯他也视若无睹,选择逃避。
当然,小叶的女人缘确实不错,这也是让我读的老是发笑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他那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我看来也是滑稽的,我能理解他但是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或者小叶作者本人也是很不理解的是,只要和他接触过的女性都为他沉沦。有愿意陪他殉情的,结果他活了下来,不过完结此文后,作者最终还是和人殉情而死。那些可爱的笨女人,也是深受生活的折磨,想从小叶身上寻找慰藉,殊不知小叶早已对一切皆感麻木,只是需要她们的钱财苟活。这是我的认知,但从作者眼里他是被乘虚而入的。
不可否认,作者还是有点本事的,他还是懂得利用自身吸引女性的优势,来为自己谋福利的。作者长得应该是帅的,不然不会使这么多女人所折服。他的老婆也是他撩来的,虽然那是他惯性的撩妹技能。为了获得药店老板娘的药物,他出卖自己的色相,他用肉体换取自己所需,这里可以知道他并不是个疯子。可是因为他不会和人辩论而被人误为疯子关进疯人院。接回到老家后,他被哥哥安置在一间茅屋和一位六十岁的丑女佣作伴,两三年里这位老女佣曾多次以怪异的方式侵犯他。这三年后他才27岁。活的如此窝囊不堪,或许死亡真的于他是最好的解脱。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4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从小没有作为人而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欲望——吃饭的欲望,对他来说吃饭是一种痛苦。
从小体弱多病,对病痛和精神痛苦的缓解成为了他的最大的需求。幼小而敏感的心灵受到了互相欺骗、互相犯罪的“人类”的伤害。他在“人类”当中通过扮演“小丑”来向“人类”求爱,同时也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和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
对自己的无能和犯罪,对“人类”的恐惧和失望使他作为一个人而感到羞耻,认为自己不配作为一个人而活着,逐渐的他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成为了完全边缘化的人。他的不幸是一种缺乏拒绝能力的人的不幸。
小说的后半段,叶藏被认为精神失常而被送到了疯人院,并且自己给自己按下了烙印:“人间失格”。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主人公认识到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但是太宰治并不认为主角真的没有做人的资格,在小说的最后,叶藏的相识,酒吧的老板娘如此说道:“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
我觉得小说的主人公叶藏不过是个懦夫,他害怕与人的交往,在幻想中给了自己害怕与人交往的理由——自己是个没有爱的怪物,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怯懦,体弱的正常人,他只不过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小说最后酒吧老板娘的评价说明了这一点,这也许也是作者太宰治的自悟,太宰治在最后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个懦夫而感到无比的罪恶感,这也许也是他最终走向死亡的原因。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5
《人间失格》讲述转校生大场诚在新学校的悲惨遭遇,因为不了解某些游戏规则,又仗义执言,触碰了暗流势力,又不幸发现了一些不该知道的秘密,于是在学生和老师的双重夹击下,最终被校园恶势力欺负至死。故事前半段着力校园暴力事件,后半段则重点讲述父亲的复仇。
前半部分比较曲折,后半段则有拖拉之嫌,但是野岛伸司关于人性的挖掘却比故事本身更加深不可测和耐人寻味。他把许多角色都注入了病态的成份,并且让这些“病态“痛快淋漓的展现在屏幕间,甚至带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他并不忌讳什么,只是把平常人小心翼翼藏着掖着的人性阴暗一面用非常戏剧化的手段给展现出来了。他很大胆,也很勇敢。宫崎(体育老师)由于相亲屡次受挫导致心理失衡,丑陋的马脸总是狂怒着,他把气都撒到了学生身上,他有意识的体罚大场诚,以此减轻心理的扭曲;新见(社会学老师)是整个故事的罪魁祸首,也可以说是大场诚死后一系列故事的导演,他的人性其实已经全盘崩溃,虽然表面的他衣冠楚楚,他参与了大场诚之死的暴力事件,暗自算计着这个可怜的学生,一切都在掌股之中的洋洋自得和不为人知。想透过机器的镜头捕捉人性的流露,最终还是执迷不悟,最后一双把他推下路轨的神秘之手是谁?故事并没有给我们答案,一双虚化飘移的手,却清晰可见纤细娇小,是森田老师吧,这个从最初的不谙事故、软弱、没有思想到最后的勇敢、坚定,她和大场诚是《人间失格》中仅有的美好和神圣,当然,美好和神圣还应属于诚的父亲和继母。影山留加的性格塑造得也很复杂,做为朋友,他和诚之间曾有过短暂的友谊,留加对诚始终保有一份纯纯的少年之爱,虽然是禁忌的,但却依然无法亵渎,诚在他面前跌落的那一刻,他明白他永远的失去了他,他无法留住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诚扭断的身子,鲜血从耳朵汩汩流出,他疯了。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做下的事付着相应的代价,主动的或被动的,希望的或幻灭的,毫无悬念的,结局终究要以胜利做为句号,丑陋的人性被鞭鞑后得到了相应的报应,冤死的灵魂得到了解脱,诚在球场绽放的笑容犹如泥潭中盛开的莲花,父亲终于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亲手为他报了仇,继母也越来越散发着强大的母爱,森田老师最终能够大声的、勇敢的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你们被生下来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活着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尽早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吧!去了解一件事,朋友的生命就跟你的生命一样美好,爱你的朋友,就象爱你自己一样。”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6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藉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他的人生与思想:「信赖是罪吗?」「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论怎麼做,做什麼,都只会徒劳无功,只会让人觉得更差耻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裏,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著。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剧。
太宰治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7
我最近拜读了太宰先生的代表作——《人间失格》,读完后我觉得《人间失格》中叶藏生性怯懦敏感,对人类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乱、人情的炎凉,以及家人之间的虚伪和欺骗、校园生活的无聊与无趣、社会现实的冷酷残忍,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为了人世间的“异类”。
叶藏本人真的太卑微了,能感到他本性善良,但是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许是缺爱导致的,我觉得有点讨好型人格。又因为他心思的敏锐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他又更多看到人性的恶,尽管良子代表了人性的善,可是这个善竟然也会被恶利用,经受本不该她来承担的痛苦。
这本书应该是从头丧到尾,我也没看到什么对于生的希望,只能说如果最差的不过如此,那么我的生活似乎还有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生活,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因为本来生活就很难,我们不能一步一步丧失做人的资格,当然他并没有丧失做人的资格,只是他一步步就这样走向了这个结局,对生活的失望还有羞耻感,对人性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惶恐不安。
再看了一下太宰治的生平,只想感叹作家总是与众不同,跟俗世格格不入,我竟然还生出一点羡慕来,他肯定是有才华的,所以才写出那么多的作品,可是又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悲哀,以为他过于良善和敏感,但若非如此,又无法写出人间失格这类悲观到极致的作品,很矛盾。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8
书中虽是由故事构成,但是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在读一个人的自白。的确,这也几乎是太宰治的自述了。以主人公叶藏的身份去展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人觉得这是一本很阴暗,读完会让人难受的书。我却不以为然,书中所记录的个人内心纠结和想法,其实是世间很大一部分人也曾经有过的想法。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读这本书,而是放在自身的角度出发,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
我和主人公相似的地方是,我也经常感觉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也曾经想在一天阳光最灿烂的日子结束这一生,但是走过来了。相信很多抑郁症患者读过这本书的,会觉得这个书描述的跟自己内心很像。只是我们没能像作者一样表达出来,也希望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要坚信,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不要往消极的方面去想。
看了这本书以后,摘抄了一句话并发了朋友圈,朋友们都以为我想不开。
那句话是:姐姐,我先走一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下去,让想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就行了,人既然有选择的权利,那应该也有死的权利,我这样一根草,在这个世界的空气和阳光中是很难存活的。
我之所以感叹是因为,原来世界上,会有人跟我想法如此之像,即便是书中,原来大家在每个角落里都在挣扎的生存着,我没看过这段话,但是却感觉这段话是我内心的自白。但没关系,每个人都会有低谷的时期,过了那道坎就会过去的,看完书,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没这么糟糕了,比我辛苦的人也多了去了,所以要加油努力生活。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9
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人间失格》又是一本曾念念不忘终于开读却无力继续的读物,这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
慢慢感知,书犹人也,有其内在的气息。气息相投,相得益彰。看来,太宰的文字与思想,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记得去年从图书馆借来时,仅仅读了几行便感文字有一种灰蒙-----沉重阴郁压抑。不死心,想坚持着读读,“好奇心的驱使:不吃猪肉,只为见猪如何走”。这样想着,仅仅开了个篇,还是撂下了。
新年伊始,又把该书列进书单,并特到新华书店采购,只希望能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细致读完,仍是无法从麻木中自拔。一个认为失去当人资格的人去写人生,是带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消沉、病态?
开篇说。“我曾见过那男人的三张照片。”
这三张照片从作者的描述上来看,幼年的一张、学生时的一张、中年的一张,都不令作者满意,甚至有些古怪,古怪的不像人。
这是作者对自己极为不满意的一种人格体现。作者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猜测一定是病了,精神上的伤痛引起的疾病,充斥在每一个文字里,使人趣味黯然。没有哪本书令我如此读得焦躁麻木。直到最后看到太宰治的简介,发现,读者的感觉是对的,他原来是一位生活的消沉着,一直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
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0
在图书馆借的实体书,看了大概有3个多小时,总的来说就是很悲很丧很现实整本书由很多的故事组成,但是……没有一点联系,作者让我有一种突然想到啥就写啥的感觉……
虽然貌似是个畅销书,但是好像并无太大的惊喜,倒也就是能明白某些世间的道理
一旦别人问到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
其实这周很倒霉,丢了点东西,受了点伤,生了点病,学业不顺,心态不平,过的很累很累,他们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嗯嗯,一切都会过去的。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作真理的就是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好啦,这本书整体真的很丧,但我不想呈现出太过悲伤的句子,因为光明快乐总会到来啦!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1
《人间失格》这次是第二遍阅读,家里有纸质版所以之前看过一遍,以前看书大部分时候都是每天睡觉前翻几页,时间久且不走心基本也都助眠了,这次看的比起上次认真多了,所以看完的感觉是明显不同的。上次的仓促让我只是很简单粗暴的觉得这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戏真的好多,当什么画家,凭借戏精本精、一副好皮囊、不错的女人缘以及有话题度的家世一定能在演艺圈杀出一条血路。
这次读完之后男主人公的形象没有什么改观,我也不想推翻之前的评价,但是我承认我忽略了很多细节,那些细节无一不是人性的高光时刻,而且整篇故事结束的时候他不过27岁,再来回溯过往,觉得命运对待一个孩子下手未免重了一些。
他爱上了香烟铺老板的女儿良子,并誓要与她缔结婚约。当生活开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他没料到,更加巨大的痛苦正要将他重新卷入绝望之中。良子那对人过分纯洁的信任,吸引了叶藏,却也因此招致不幸,以致竟在自家受到玷污。然而相比之下,良子对人的信赖受到玷污,更加令人心痛。无论何时,高尚而纯洁的品质都是万分难能可贵的存在。从此良子对他战战兢兢,甚至连说话都会使用敬语。叶藏不禁扪心自问,难道纯真无瑕的信赖之心真的是罪恶之源吗。至此,他对这种唯一值得依傍的美好品质也产生了疑惑,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越发不可理喻。吸烟,酗酒,甚至沉溺于药品之间,都将他拉入更深一层的地狱。
终于,他被所谓的亲人朋友安置在了东北海边温泉边上的茅草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一个红色头发的丑陋的女佣。此时的叶藏,更似一具空壳。
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2
“人们相互欺骗,却又不可思议地不会受到丝毫伤害,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对方似的,这种毫不遮掩、大大方方、堂而皇之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世间无处不在。”我们在面对曲折坎坷的人生时总被告知:生活是残酷的,坚强一点总会过去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诸如之类的话语。可生活是残酷的,我们总要为自己犯下的“罪”乞求世界的原谅,却不曾想过这个世界也会犯罪。到周遭的世界走一番,你会发现美好与邪恶是并存的,我们也要原谅这个世界犯下的错。越是惧怕别人的人,反而越是更加渴望亲眼看到可怕的妖怪;越是神经质、胆怯的人,越是企盼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我们能否在大杂烩般的环境中坚定内心的想法,能否在第三条路上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在人人都臆想的那片天空之下,那座山应该是怎样的,那片海应该是怎样的都仿佛有了规律。但我愿如叶藏这般,坚持自己的道路,去好好地,拥抱我的山河。
《圣经》道:我要向山举目。我祈求——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拥有向山举目的勇气,能够免除我人生路途上的危险。要知道,真正的社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由“人们”所创造的,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往往来自远隔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我们在网络上被陌生人所道德绑架,正如国家也被世界上人权和民主的议论包围。每个人心中的山河在社会面前就成了异类。你必须要按照社会的模样去绘画,才能创造出一幅雅俗共赏的图景,才能让山高水长。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的那片山河永远是最美的。我要向山举目,拥有向山举目的勇气——如叶藏这般,去好好地,拥抱我的山河。
我要,拥抱这山河。尽管它依旧饱受雨打风吹。像太宰治一般,人间并没有多数从出生便能够“适格地”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如果我们活着,那便是选择努力地活着,并且应该为之自豪。生命对同样珍视它的人会予以返偿;对从不放弃抵抗的人会永远失去。在小说的最后,酒店的老板娘说:“我们认识的阿叶……也是一个天使一样的好男人啊。”叶藏不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而是不具备浑浑噩噩做人的资格。坚定内心的想法,极端不可取,个性也绝不可丢。如叶藏一如既往地坚持这般,去拥抱自己的山河。
我要,拥抱这山河。尽管它已面目全非。当你在成长的曲折中哭泣时,当你在追梦路上跌倒时,当你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时……都带上了叶藏的影子。不反抗不是罪,丢掉勇气和初心才是。当个人与他所思所想选择带上面具逃避的时候,那么他的人生也将陪同他出演一场假戏;当整个社会与本该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背过身去的时候,那么这个时代的辉煌也会随之转过头去。于是便“人间失格”。
我要,紧紧拥抱这山河。尽管“不反抗”也是罪过。
大一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3
人生该如何度过,荒芜还是励志,人总是在失意与理想中漫漫度过,生而为人,真的就到这了吗?
太宰治,我最欣赏的日本作家,与其他的日本作家不同,太宰治总是以一种期望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人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像《人间失格》的叶藏一样,本是一个努力向上的求学者,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面前,光也会被黑暗吞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会改变着你,如果你不加谨慎,很有可能会沉沦。叶藏的一生如飘零之落叶。一个人在孤独中生活,结交了不雅之友,也从光明的道路慢慢走上了不归路,人生而脆弱,所以更要自重。
何为人生的正途,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会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或许身在大学中的我们还在迷茫,但是我们就该失意了吗?
正因为迷茫,所以我们还有无限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做好现在的自己,学会自重。人生说不定还是光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