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有感

笔构网

2025-09-07读后感

请欣赏读《悲惨世界》有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1

在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尽管我刚刚读完它,但故事里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吸引着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大家,这本书就是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巨作《悲惨世界》。

冉阿让,一个从小无父无母的穷苦人,被姐姐收留抚养长大。长大后,为报姐姐养育之恩,而姐夫又因意外不幸去世,二十出头的他代行父职协助支撑起整个家庭。

有一年冬季,原本困苦的冉阿让失业了,无奈之下只得去偷面包。他被抓起来,一次又一次的试图越狱使得刑期增至十九年。十九年后,他被释放,没人肯收留他,最终他敲开了教堂的门,主教收留了他,为他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晚餐,还让他同自己一起生活,对待他这样有前科的人如同对待尊敬的宾客,冉阿让自己感到十分惊讶,我也是疑惑不解。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迷茫中的他,竟趁着夜深人静偷走了盛饭菜的银制碗筷,逃走了。偷东西终究不是好事,没跑多远,冉阿让就被抓了起来。警察把他带到主教那儿,想问明情况。这时,主教进到里屋,没过一会儿,他拿着两只烛台出现在门口,说:“他走得太匆忙,忘记带走它们了,这是我送给他的。”冉阿让一怔,感到极大的震惊。就这样,一个灵魂被救赎了。冉阿让从此洗心革面,改名换姓重新做人,还救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

这本书里所写的故事跟以前那些我最爱看的童话一点也不一样,它没有了童话世界里的浪漫,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悲惨世界。但是,在那个残酷悲惨的世界中,仍然有一束光照亮人们的向善之路。它让我明白人的'善恶不是天生注定的,恶可以通过帮助和引导变成善,冉阿让就是最好的证明。

雨果在书中说道:“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人心里有恶魔的影子,也有天使的种子。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由恶转善最重要的一点,要不是主教对冉阿让的信任,不畏惧他由于牢狱生活而变得可怖的名声,就不会有冉阿让的新生。

莎士比亚说过:“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善良不仅能感化他人,还能使自己不被恶所染污。冉阿让就是被主教的善良而感动,也是因为自己的善,就算又被打入黑暗,也没有再次堕落。

所以,人要穿上帮助、信任和善良的铠甲,才不会变的邪恶,还能让身边的人变得纯洁、善良。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2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文学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向人们展现出法国社会的生活形象,这是一本摆出了令人可怕甚至令人悲伤的社会复杂问题的书。

冉阿让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原本只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工人,但生存的压力不得不使他铤而走险,沦落为苦役犯,社会的'冷漠无情再次显现。神甫的宽容大度感化了冉阿让。当它成为富翁时却也不忘为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似乎已将之前的一切都淡忘了。他将一座城市改变,给人们烙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心为善的他为了救助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珂赛特,从此开始逃亡生活……充分解释了法国下层人民的苦难深重,贫穷和富有的巨大悬殊!

冉阿让,珂赛特……这些苦难的下层人民,却始终都在努力、奋斗,是一个劳动者,一个拥有劳动着品质的人。在这部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冉阿让的心情,尽管历经磨难却都始终保持着一个善良慈爱的心。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3

法国大作家雨果呕心沥血的著作——《悲惨世界》,的确是本名副其实的经典名著。

主人公金·伏尔金,这个服过十九年刑的罪犯,甘愿为素不相识的割风老人和芳汀一家付出大量钱财,最后也是割风老人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此,他变成了人人为之尊敬的人。之所以最终得到了善报,是因为他付出了。只要能改邪归正,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过的人都是好人。就像主教所说:“你不再属于恶魔所管,让你从此不必再受恐惧和憎恨的支配……”这也许就是付出的魅力吧!当然,有些人穷其一生,也不会有这种传奇色彩。

如果你很痛苦,问我怎么办。那我会说:“去看《悲惨世界》吧!”其实,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刻在伏尔金碑上的一句话:“他活着,虽然命运多舛,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生死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昼夜交替也是相同的道理。“只要了解自己痛苦的`来源,然后摆脱痛苦,把身心沉浸到轻松、宁静中去,这就是最好的忠告。

话又说回来,那些穷人是很悲惨,可那些像德约第那样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不是更悲惨?他们家中虽然金银细软到处都是,但并不快乐。生前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死后被人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让后人唾弃,真是可悲可悲!

与其富着遗臭万年,不如穷着流芳百世。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4

今日,我如饥似渴地读完雨果的《悲惨世界》,掩卷沉思: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苦难,这些都是谁的责任?答案就在书中。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出生于法国法国贝桑松,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作品有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他的代表作就有《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主要写的是释罪犯冉阿让受到米里哀主教的影响,开始从善并领养了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珂赛特,最终将珂赛特嫁给了马里尤斯,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当我看到米里哀主教在冉阿让偷了他的`银器还帮他说谎,仅仅为了使冉阿让成为好人时,异常地感动: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博爱啊!竟能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财物!米里哀主教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的诺言,您拿了这些银器是要去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没错,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因为境遇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当我看到“马德兰”先生(其实就是冉阿让)为了救与自己为敌的福施勒旺,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钻到车子下面,凭着一己之力,努力地抬起车子,感化了众人,将福施勒旺救了出来的时,有两种感想:首先是为冉阿让感到高兴,为他已经真正成为像米里哀主教这样的人高兴,他救的是与自己为敌的人,这说明他并不是造化;二是明白了只要心诚,就可以感化到大家。

当我看到珂赛特年仅八岁,不仅没有上学,反而要在孟菲梅为德纳第夫妇卖命,而德纳第夫妇不仅没有对珂赛特厚待,反而对她拳打脚踢,真是心狠手辣啊!在我们国家,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等待德纳第夫妇的将是法律的制裁!这也从一方面说明当时法国的混乱。

读完《悲惨世界》,我明白了人活在世上,只有做一个正直的人,只有多做好事才对得起自己作为一个人;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了,坏人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5

《悲惨世界》出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之手,他的一生都在于创作,这本书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作家又纷纷写出了续集。《悲惨世界》就像是一轮太阳,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照耀我们成长。

《悲惨世界》主要描述:冉阿让是因偷了一块面包,所以在监狱里做了十九年的苦工犯人;出狱后,他又死性不改,在主教家里偷了一套银器,被警察抓住。他们带着冉阿让来到主教家,主教宽容了他,并把银烛台送给了他,这使冉阿让备受感动,决定以一种全方位的目光、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于是,冉阿让远走异地,并改名马德兰,他勤奋工作,最终成为巨富,后来一直广施仁爱,被提升为市长;他救下了被压在车下的割风、接济了贫困的方汀和抚养孤女珂赛特……警察沙威一直对市长不满,不经意间发现了他就是冉阿让,此后处处想让他死,在沙威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跳河自杀,但他又复活变成了正直的人。珂赛特找到了好的归宿,冉阿让在他们的陪伴下,毫无遗憾的`走了。

当我们用心观察周围人时,也突然感觉该给他们送温暖和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时候耐不住寂寞,喜欢热闹,即使只有一小会也让他们心满意足。老人需要陪伴,正如书中那样,多陪陪老人,把欢声笑语传染给他们。其实,也不是到了老才会觉得寂寞,主要是心经历了太多、痛苦了太久,冉阿让不就是这样吗?久而久之,我们要把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把生命点亮!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6

今天早上,我读了法国最著名、最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悲惨世界》是维克多雨果在一八六二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冉阿让的青年因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他多次企图越狱,但结果是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结束了苦役生活后,在回家途中被一个善良的神父卞福妆留下过夜,但他恩将仇报,偷走了神父家的东西,在街上被警察抓住。但神父免去了冉。阿让的罪行,冉。阿让内心原本的人性觉醒了,他洗心革面,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以前,我总是不明白爱的意义,直到读了《悲惨世界》这篇长篇小说,我才明白:爱,能温暖整个世界,而爱,是永远存在的,任何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把爱尘封起来了,只要有人用爱去温暖他,就是以邪恶出名的希特勒也可以变成向孔子一样的大善人。

黑暗中也有光明,憎恨中也会有爱,让我们以爱换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与爱为伴,带着爱,面迎阳光,伴着春风出发。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7

这个世界仿佛是为悲惨而生,我们在他们并不算幸福的人生中挣扎着悲哀。冉阿让、珂赛特、芳汀、沙威……一个个本不相关的人被命运的齿轮碾压着相连。所幸的是在最后的最后有着烛光中那一丝摇曳着的光明与串联着传递的感恩。

在雨果的笔下,主人公冉阿让和芳汀以及她女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法国各阶级的生活,也以此体现了穷人的悲剧。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无一不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就如雨果在序中所说的“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是哪个时代无可避免的悲剧。冉阿让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然而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冉阿让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7个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于他并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他倔强不惧强权的个性使探长沙威对他深恶痛绝,他过人的气力也使沙威对他印象深刻,两人于是结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缘,以致于引发了之后一连串的故事。

书中的冉阿让一生多灾多难,但他毫不畏惧。他的特殊身份——一个牢狱犯,却使得他不被社会所接受。好心的主教使冉阿让变成一个好人,为了感念主教的宽容同时也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当他为救人展现宛如千斤顶的力量而被认出后,警探沙威却自以为是地抓了他,可见当时的无知与自以为的使命,沙威眼中的自豪让人心酸也让人难过。而后他在监狱的船上救了一个人,自己却掉入大海之中,他的英勇无畏又不得不令人为之敬佩。上天怜悯,冉阿让并没死,为了对芳汀的承诺,他去找珂赛特——芳汀的女儿,他的举动无一不证实了他是一个好人,只是黑暗的社会却容不下一个人对自己的救赎。芳汀的女儿在养主家受尽委屈,养主却不知廉耻地向芳汀索要生活费,他们丑恶嘴脸令人发指,那恶毒的片断更是让人难以忘却。冉阿让见到珂赛特十,她的身上没一件像样的衣服,浑身是被德纳第夫人毒打的伤疤,就算如此,夫人仍旧不停毒打她,少女的眼神让人心痛。冉阿让带走她后,她才真正有了生活的快乐。

善良的人受尽压迫,而如德纳第夫妇如此贪婪无知的人却依旧衣食富足,是悲惨还是讽刺或者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的无奈。冉阿让的苦难并未因此结束,马吕斯,也就是珂赛特的丈夫,一开始得知冉阿让的过去时就不再与岳父联络了,可怜的冉阿让为了不让女儿伤心,不顾性命的救出重伤的马吕斯却不告知真相直到恶毒的德纳第无意的污蔑才洗清了马吕斯对冉阿让的误解。马吕斯夫妇在最后一刻赶到的冉阿让的身边,于是有了书本最后的那一段描述“当四肢失灵,身体越来越衰竭时,庄严的灵魂在上升,并且已经显示在他的额头上。他的眼珠里已经出现了未知世界的光明。他的脸逐渐失色,但仍带着笑容,生命已经结束,有的是其他的东西。他的呼吸中断,眼睛睁大,人们觉得这是一具长着翅膀的尸体。”“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大天使展开着双翅,在等待着这个灵魂。”

在我的心中冉阿让是一位极具悲怆美的好人,他死后灵魂会得到主的宽恕,他会和无辜死去的人们一起在天堂守护那一对幸福的爱人,这也算是悲惨世界中唯一的温暖,人性的纯良与延续的感恩会使无望的世界散发出希望的光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