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笔构网

2025-09-08教案

请欣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1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3.学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

播放有关台风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台风的危害。

引入课题,板书:跟踪台风的卫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议读体会,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1,2两段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自读表演,学习3,4自然段

1.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自由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3,4自然段。配乐表演。

2.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3.指名小组分角色表演,师生评议。

4.全班分角色朗读这2个自然段。

(四)议读体会,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点拨

(1)台风很可恶,从“暴跳如雷、疯狂的巨兽”看出来。

(2)卫星早就看出台风“无能为力”了,找句子读,体会。

(3)人们的表现

(4)重点理解“谈笑风生”。假如没有气象卫星,人们能“谈笑风生”吗?

运用“谈笑风生”造句。

3.朗读,体会台风的外强中干,凶猛可怕;卫星的尽心尽职,高兴自豪。

(五)读议体会,学习7,8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卫星的自豪?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自豪?

3.有感情朗读7,8自然段。

三、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请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2

一、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习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习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习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习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习学习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3

一、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习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习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习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习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习学习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柿(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 )苹果像( ),( ),(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习作3

教学目标:

⒈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⒉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

2、作后指导评改;

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习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习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7

一、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习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习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习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习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习学习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8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主要是写童话。我们要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以事实为基础的有想象力的童话。

2、选定内容: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交代时间、事情的起因。接着描写啄木鸟看病和治病的过程,最后写治好病后的啄木鸟和树的心情。

()

下水文:

啄木鸟治病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小猴爸爸风风火火闯进了啄木鸟的诊室,慌慌张张地说:“我的桃树要死了。前一段时间还好端端的。可前两天开始,它好像快干枯了。眼看我就有鲜美的桃子吃了,这下可泡汤了。你快去我家看看吧。”

来到小猴家,啄木鸟医生看着那棵桃树,从容镇定地绕着树枝飞了一圈。啄木鸟一边飞,一边细心地观察:“这棵树啊,如果不是缺水,就是树虫惹的祸。”果然,他看见树上有许多小洞。于是,啄木鸟医生就用尾巴支着身子,用爪子抓住树干,稳稳当当地站在树干上,把它尖尖的嘴巴,伸进树洞里,把一只黑色的毛毛虫叼了出来,给猴爸爸看了看,然后吃了下去。

治完病后,啄木鸟说:“猴爸爸,你放心好了。我保证你会有桃子吃的。包你吃个够。”猴爸爸很感激啄木鸟医生,说他是森林好医生。

两个星期后,桃树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生机盎然。小动物们在树上玩耍,猴爸爸也收获了很多桃子,他拿出桃子和森木里的动物一起分享。

开头扣题,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用“风风火火”写出小猴爸爸的紧张的心情。

动作描写,写出了啄木鸟工作认真。

首尾呼应。

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

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课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3、学生写作。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五、小结延伸: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

板书设计:

看图知中心

观察有顺序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作有条理

用上好词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1

课 题

学生猜测花名、花开放的时间。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一、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二、初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二、自读自悟

二.读读背背

学生讨论交流: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自己的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

4.写好后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练习写习作。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在写作中有许多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不太符合要求,需进一步引导。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习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习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3

课 题

学生猜测花名、花开放的时间。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一、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二、初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二、自读自悟

二.读读背背

学生讨论交流: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自己的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

4.写好后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练习写习作。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在写作中有许多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不太符合要求,需进一步引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