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二)图文共读
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
(三)认识整点
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
(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
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半。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半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半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五)回顾梳理
小组合作游戏:请你来帮忙
师:“这些时间,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事情呢?王老师有点儿糊涂了。请你赶快帮帮我吧!”
1.教师分别出示时间,小组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
2.小组分享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总结,并帮助幼儿体会时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10的数数、1-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让小朋友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
认识并能书写1-10
2、让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小朋友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含义
2、初步理解10以内的序数,让小朋友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3、掌握序数词,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4、注意倾听各活动中的规则,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课时:第3课时教学内容:比长短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一般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②培养小朋友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1~5的分解与组成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课时:第5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教学目标:
1、认识“>”“<”“=”
2、知道“>”“”“<”“=”的意义。
课时:第6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学会分类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小朋友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球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图形.2.认识顶点、边和角,并进行点数。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课时:第7课时
教学内容: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比较高矮长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
2、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短
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
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8页,将书本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写上编号,并区分衣服的薄厚。
活动名称:间接比较活动目标:
能够对事物进行间接比较;活动准备:重量板活动过程:
一、间接比较轻重
1、出示三个重量板,编号分别为
2、请幼儿感知。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2比3重,1比3轻,所以2最重?3最轻?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9页,比较动物运动会中谁跑的最慢,比较轻重中谁最轻,谁最重。
活动名称:按特征排序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事物的规律;
2、能够按照物体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色的珠子各5个活动过程:
一、按特征排序
1、出示珠子,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2遍
2、请幼儿观察珠子排序的规律
3、请幼儿按照规律,将剩余的珠子进行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0页,找出图形和小动物的排列规律,把空格里缺少的添起来
活动名称:按关系排序活动目标:
能够发现同一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排序活动准备:不同长短的红棒、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按长短关系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红棒,散放于桌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到最长的一根,并在其上面放数字1
3、依次对其他红棒进行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1页,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水果进行排序;按照青蛙的生长过程排序
活动名称:自创规律排序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按照规律排序的能力
2、能够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自创规律排序
1、出示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
2、引导幼儿自创排序规律并依次将珠子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2页,对图形、小花及水果自创规律排序。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3、专心地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学习过2的组成。
物质准备:
小螃蟹图片,2个泡泡,数字1、1、2,符号+、—、=。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启发幼儿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泡泡变变变。
教师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小螃蟹现在吐了2个泡泡。教师拿走一个泡泡:破掉了几个泡泡?现在还剩下几个泡泡?鼓励幼儿将事情讲述清楚。
启发幼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了解减号表示从它前面的数里面去掉后面的数,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个泡泡。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看图列2的剑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理解第二幅图的变化。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知道剑法的意义。
看分合式,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数字。
4、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列2的加减法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或为什么要用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二)图文共读
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
(三)认识整点
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
(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
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半。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半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半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五)回顾梳理
小组合作游戏:请你来帮忙
师:“这些时间,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事情呢?王老师有点儿糊涂了。请你赶快帮帮我吧!”
1.教师分别出示时间,小组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
2.小组分享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总结,并帮助幼儿体会时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入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习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习惯。
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五、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鼓励幼儿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