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1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盲人,每人带着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盲人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盲人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盲人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时,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盲人的心弦断了,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此时的小盲人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爱情的小盲人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盲人生活下去的勇气,老盲人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盲人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动力,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人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给自已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候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跌宕起伏,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2
初中时的自读课本里,第一篇课文便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了这名残疾作家,从《秋天的怀念》到《我和地坛》,再到《命若琴弦》,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都揉进了文字中,看似悲观,却又处处表现出对生命的达观和坦然。
如果说《秋天的怀念》讲的是亲情,《我和地坛》讲的是差别和淡然,那么《命若琴弦》谈的便是目标。这目标,便是曾经鼓励老瞎子和他的师傅坚定的活下来,并即将同样鼓励小瞎子活下去的根根琴弦。
目标之于人生,犹如灯塔之于航船。世界上充满了困难和欲望,这些都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有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变得自暴自弃,满身的消极情绪:“别跟我谈理想,戒了”。也有的人,尽管拥有物质上的财富,却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娱,以至于经常空虚的感叹“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文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同样面临着困难和欲望的考验——天生失明使他们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绿色的长乙(椅)和曲折的油狼(游廊);爱情欲望的破灭也使小瞎子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所幸,他们的生命中还有琴弦,这琴弦,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了方向和希望。“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的师傅一语道破了人生真谛:有目标,生命才会有勇气、有意义;那些为目标而执着的去拼搏、奋斗的经历,便是快乐的本源,生命的意义。谈断琴弦本来只是老瞎子的目的,但是为这个目的而奋斗的几十年,却充分让他享受到生命的乐趣:他高超的琴艺使他有了谋生的手段,也给了他忘却失明的快感,使他能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全心沉到自己所说的书中去”。
甚至当他最终梦想破碎,回想从前的时候,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让他感觉“多么欢乐”!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了欢乐。于是,他把这快乐之源又传给了他的徒弟,不管琴弦的数量是1000根还是1200根,可以预想,小瞎子的一生,也将充满快乐和希望。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理应对造物主充满感恩,理应比老瞎子活得更有生机和活力,但扪心自问,我们真能做到吗?有多少人,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又有多少人,不去奋斗却整天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终日垂头丧气;有多少人,沉溺于声色犬马之娱……我们找不到自己生命中的那根琴弦,而是任由抱怨、牢骚、勾心斗角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比之文中的老瞎子,或是身患残疾的作者本人,身体健全的我们情何以堪!
世界因差别而存在,有的人天生富贵,也有人天生贫穷;有的人天生健全,也有人天生孱弱,造物主的安排面前,抱怨和攀比毫无意义。但无论处境如何,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琴弦。当你找到琴弦,并弹出动听乐曲的时候,你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3
人活在这个世上是否一定要有追求吗?答案是:是的。因为如果这个世上没有了追求,没有了目的的话,人就如白活了一般。好似这个人就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但却不能说是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做起码他浪费了这个世界上的一点资源,也曾经占有了这个世界的一点空间。
总而言之,人是不能没有自己的目标的。就连那文中的两位盲说书的也有自己的目标,那个老的,为了能够弹够那一千根琴弦,他那五十年里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最后终于把琴弦弹断了一千根,但是有用吗?老盲说书的师父为了不让他可以得到那张根本就不存在的药方,所以把那本来只要弹八百根改成了一千根,还对老盲说书的说是他记错了,而现在老盲说书的做到了他师父提出的要求,弹足了一千根,可是当他把琴槽里的那所谓的药方拿到药店去抓药时,当别人告诉他那只是一张白纸时,他明白了是为什么要在临终前告诉他:人的命就像这张琴,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就够了。他的师傅不忍心让他的徒弟——老盲说书的知道没有药方这一残酷的现实,只好把难度提高,并在临终前暗示了老盲说书的,但因为老盲说书的要能看见东西就没有怎么去思考他师父的话。
也许思考了也不明白所以只有经历才知道他师父说的是什么,那药方也只不过是又来鼓励自己的传人不颓废下去而设立的,让他明白一切都不为什么,就为了活下去,上天如何安排的你就如何去做吧!但是自己也要有过努力,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目标太过于远大就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因为几次挫折就选择了放弃因为这样的选择会让你后悔一辈子,虽然结果也是不尽人意的,但在你实现你的目标时你可以真正的让自己笑一回,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而那老盲人的徒弟小盲说书的就是老盲说书的小时候的缩影,所以老盲说书的就像他师父那样在知道了真相之后把难度提高,从一千根提升到了一千二百根,想让小盲说书的永远去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再去看那所谓的药方了。也就可以在忙碌中过完小盲说书的自己的人生。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悲伤,却也让我们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人就会失去自己的志气,失去自己的追求,是自己的灵魂先老去、死去,只剩下那一副皮囊罢了。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4
无数次的疑惑,生命的好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又是什么。恍然间明悟过来,我们的生命本没有好处,是荒诞离奇的,但是我们却能够赋予生命好处。
如《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他生命的好处就是不断的弹琴,似一只飞蛾,用尽生命的所有精华,扑向那令人绝望的火焰。一根又一根断了的琴弦,满是他对光明的期望。在山路上,风吹雨打日晒,因为弹琴,而变得满是活力。一把三弦琴,一弹一唱,绚烂了整个山野。老瞎子的师傅留下的那张无字药方,似乎真正的揭示了残酷的现实。老瞎子为之生为之亡的东西,居然仅仅是一张白纸,或许正是最后的发现,才让老瞎子绝望吧。但是期望是不断传递的,老瞎子认真地把无字白纸放进琴匣中时,撒了一个谎,他对小瞎子说,是他记错了,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够去抓药,那时,才会获得光明。
我想象自我,就应就是故事中的小瞎子,无知但对一切充满好奇。以一腔孤勇,去应对感情,殊不知,现实是爱人离去。为什么我们是瞎子,因为我们是瞎子。这是怎样的发问和回答啊,我无所适从。
似乎我也应如老瞎子一般,为我的生命赋予一个好处。不断的前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生命。一笔一划的勾勒,绘成我理想中的样貌。一把三弦琴,一走一辈子,说说唱唱地度过。
家人,朋友,那些与我有着联系的人,都与我的生命接轨。我想生命不是自私的,我从未想过做一个伟大的人,只想简简单单的帮忙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我为生命赋予的好处吧。
但是又会幻想,若在乱世中,我绝不就应这样想。如有需要,在所不惜。老瞎子的归宿,让我明白,死亡或许是个必然,我们万不就应恐惧或害怕,但是我们就应让死亡有好处,老瞎子于悲痛中传递出的期望,是小瞎子生命的蓝图。
有所希翼,才会不断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无好处的流逝,我们要创造自我的价值。老瞎子的价值在于那弹断的琴弦中,我们呢?我们是否应不断的询问着自我,你弹断了多少琴弦,何时才够一千根。
愿生如春花直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5
史铁生的作品充满了思辨色彩: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这些都是他的文字的主题。他对我影响应该是挺大的,或者说他恰好表达出我的一些感觉,他的文字细腻而有强烈的情感,让人读的想哭。
《我与地坛》是我高中反复读的一篇。“人的名字叫欲望”、“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里面的句子简直让我认同到点头如捣蒜。我感到生命的虚无,生死的一致性,与之同时,又感到欲望是如此值得歌颂。
还领悟“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千万别问为什么苦难降临于我,因为上帝也是随便选的,世上总有人要承受困难、残缺、丑陋,为什么不可以是我呢?世界正因差异而有了生命力。
今天再读《命若琴弦》中,老盲人与小盲人的故事,其实是每个人的故事。盲人以为弹断一千根弦就能获得药方,重见光明。但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
人们一直企图寻找生命的意义、幸福的彼岸。然而在广漠而荒凉的生命里有什么目标是真正存在、不会泯灭的吗?又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值得人们为之活的吗?
于是在老盲人发现那张支撑他生存的药方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时,就不可遏止的滑向了虚无的深渊。
正所谓人生如戏,斯言诚哉。
总是出戏的演员不是好演员。人生不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目标之间行走吗,达成目标则欢欣片刻,随后又一次又一次在欢欣之后想起来:整个人生的目标是虚空的。
不必再问终极意义,因为已经明确,那就是一张白纸。
最好为活着找一个坚固的理由,即便已经知道这个理由永远是个骗局。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离舞台太近”
我这样理解这句话:
一辈子都不必去领悟结局的无意义,那是比较倒霉的一件事。去相信,那张治疗失明的药方是存在的,只有这样,过程的意义才能闪现。
以这句话结尾: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6
命在琴弦上,只空留感叹罢了!
一代接一代都是满怀希望地拼命地弹着琴,那希望就是他们弹断八百根、一千根甚至即将出现的一千二百根换来的“药引子”——一张无字白纸!
这个故事有很强的虚构色彩,两代人的故事,生命在不断地延续与轮回,难道这就是瞎子们的宿命么?于我们,则是感觉上苍的不公和生命的伟大;于师徒而言,则感觉生命的可贵。他们在困境中并没有退缩,而是相信生命曙光的存在,他们顽强求生,无不投射出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被他们完全地折服了。年轻的徒弟憧憬着爱情,年长的师父憧憬着光明,他们在奋斗着。
但他们两个的希望都被现实给残忍地扼杀了,师傅被现实击破了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在生命终结之时看一眼世界,徒弟被现实无奈地与兰秀儿分开;结果是徒弟有了看世界一眼的愿望,师傅完全服从命运了——希望传承的目标又达到了。接下来又是旧事重演吧!
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境地,我们都不能放弃生命。每当在街上看到残疾人时,我都会对上帝满怀感恩,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给了我一个正常的大脑、健全的四肢,让我能在这美好的人世间做一个正常人。师徒二人对生命的渴望为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利用这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不要待我们束手无策时才知道能做那些事是多大的幸福!
如今,现实中有多少愚蠢的人动不动就拿生命开玩笑,有人上吊,有人喝农药,有人跳河等等,各种死法。
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原因无非就那几种,要么就是情侣分手,要么就是家人相处不好,要么就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然后找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呆,但亲爱的朋友,千万不能那生命开玩笑,那生命开玩笑,你玩不起!
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着肯定有他存在的意义,假设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以你为圆心,都会有个圈子在围绕你,或许有的人的圈子大,有的人的圈子小,但就是因为有你这个圆心,才把圈内的所有人聚集起来,假如没有了你这个圆心,那这个圆就自动会散的,所以得出结论——你,对!就是你,至关重要!所以请珍惜上帝给我们活着的机会,抓紧这机会,好好地活出个不一样的人生,我们要学他们师徒二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个强者,不枉此生!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7
命若琴弦,很淡雅的四个字,却绘出不同的生命。
对生命的猜想,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对美的描绘,从古至今,精神这两个字引导人们的灵魂,去追逐!哪怕渡过忘川和三途河,也无法忘记!
命,是生命?还是命运?
琴弦,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首先这四个字,是对有生命是物提出的,这里特指人。
人,有了生命才会有命运
不同的生命,谱上不同的命运!
命若琴弦,把我们的生命染上浪漫的色彩,每个不同的生命,因为琴弦而弹奏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个人经历,不同的喜怒哀乐
因为,我们的生命有了琴弦,才多姿多彩,不是单调的黑白!
生命,是很脆弱的。
对琴弦,太过用力,它会断掉!对琴弦,太过轻拂,它不会发音,连嘶哑的声音都没有。我们在生活过程中也是,只有张有弛,恰到好处,我们的生命才会充实自然,我们的命运才会锦瑟合音!
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人生才会有规划,不至于糊涂,浑浑噩噩。
命若琴弦,生命是一首优美的流音。不管我们经历过多少痛苦,磨难或是不幸,我们都应该感谢命运,感谢生命,柳岸花又明!感谢那些苦难和痛苦,它让我们学会成长,学会关爱,学会活着
命若琴弦,生命是一首婉转多情的曲谱。有开始的平淡真切,缓缓的流动我们的生命,有中间的波折曲回,激荡我们的命运,有结束后的回想与深思,慢慢的流出我们的生命,刻进我们的骨骼!
命若琴弦,生命只是一具躯体,活着就不要惧怕死亡,我们本从无中来,又何惧无中去,灵魂给了生命有精神的思考,有了灵魂,我们才能拨动我们生命中的那根琴弦!
活着
我感谢生命!
死去
我祭奠生命!
因为活过,哪怕命若琴弦,时间也不会让生命褪色!
《命若琴弦》优秀读后感 篇8
“文学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体现”史铁生如是说。他赐予了文字宗教的神圣。“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是史铁生对自我的评价,年轻小伙正是生龙活虎的二十出头却双腿瘫痪,他经历了多少生与死的挣扎,受过多少命运不公的折磨,扛过多少从恶梦中入睡从美梦中惊醒的夜晚?他的文学让人感觉不到身为残疾人的颓废和萎靡,相反,他对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对生死的深思,以及带有北京口语贴切的语言帮我拨开眼前的乌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命若琴弦》讲述的是一老一小两个瞎子带着三弦琴,说书为生。小瞎子年轻好奇,对大山外的世界、对感情都充满了憧憬。但他是个瞎子,注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样。师父不让他养狗,怕受村子里的狗欺负,也怕欺负了别人家的狗,误了生意。当小瞎子听出师父的心绪好时,就问:“什么事绿色的长乙(椅)?”“那曲折的油狼(游廊)呢?”“你就爱瞎听那些玩意儿,听那些玩意儿有什么用?天底下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注:小瞎子有个收音机,那些东西都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头上浇凉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弹三弦琴,因为他的师父小瞎子的师爷以前告诉他:我们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给你留有一张药方,你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药,吃了药你就能看见东西了。老瞎子当然相信师父的话,能看到东西是多诱人的一个目标,于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这一切的过程就是为了到达心中的那个目标,看一看这个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说书,小瞎子巴不得早来那里,因为那里有个小妮子名叫兰秀儿,两人正值情窦初开,在一起听电匣子(收音机),谈天说地,都想成为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诉小瞎子:“听我一句
话,保准对你没坏处。离那妮子远点儿。”“兰秀儿不坏”“我明白她不坏,可你离她远点儿好。早年你师爷这么跟我说,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预言家,只是他经历过,最后的分离和心痛让他生出保护小瞎子的心。最后老瞎子弹断了一千根弦,带上药方启程拿药了。但是那张载有老瞎子一生梦想的药方竟是一张白纸,没有一个黑字,老瞎子蹒蹒跚跚来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兰秀儿嫁到山外头去的那天。
难道这就是命运的轮回?当小瞎子问老瞎子为啥没拿到药,老瞎子说:“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我没弹够,记成了一千。”说到这,估计老瞎子明白师爷对他师父的话:“记住,得弹一千根,我没弹够,记成了八百。”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样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故事就是这样的,瞎子的命记在琴弦上,奔波一辈子,虽没得到梦想中的药方,虽辛辛苦苦说了一辈子书只是验证了一个谎言,但倘若没有这个谎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东刀西枪、关羽张飞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讲给老百姓听吗?能充实的度过每个物质缺乏的白天黑夜吗?能身体强健劲头十足的四处奔走吗?恐怕失去了拉紧的琴弦,他的生命将不堪一击。也许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叹自己是个瞎子,还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没有好处。虽是个谎言,但瞎子过出了不是谎言的人生。梦想对于我来说,成真了就是梦想,否则就是个谎言,是个神话。但从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们在梦想的征途上得相信梦想绝不会是谎言,只要拉紧琴弦,不停的弹奏下去,最后即使梦想未成真,他的过程也是值得掌声的赞美,呼声的衬托的。
人生在世,黄发垂髫,都得经历坎坎坷坷的岁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好处,都得拉紧命运的琴弦。眼前或许是弹断一千根琴弦,或许是阅览一千本名著,或许是建造一千座大楼,或许是医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弹断琴弦、翻阅纸张、添砖弄瓦、听诊问切当中,日子过去了,岁月捎带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给予我们千姿百态的人生阅历......
我们不必把命绑在琴弦上,但我们得把命记在目标的弦上。
工程班每个人都弹响一曲生命的赞歌,将会交融成最雄壮最秀丽的交响曲!!